隐于《边城》唯美人性中的悲剧——对爷爷、翠翠人物形象分析.doc
收藏
编号:5201145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2-28
上传人:心***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庾**(实名认证)
江西
IP属地:江西
20
积分
- 关 键 词:
-
边城
唯美
人性
中的
悲剧
爷爷
人物形象
分析
- 资源描述:
-
隐于《边城》唯美人性中的悲剧——对爷爷、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与艺术第二卷第三期
隐于《边城》唯美人性中的悲剧
——
对爷爷,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孔惠楠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代表作之一,在这一部作
者希望表达美与爱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反面"人物
出现,穷人中无论是善良勤劳的爷爷,朴实美丽的翠翠,
还是热情助人的杨兵总;富人中不管是正直的顺顺,还是
勇敢的傩送,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作者感受到的湘西人的
优点.同时,作品构建了一个既有水乡特色,又有人情味
的湘西小城.然而.在优美的湘西风景和朴实的湘西人性
中,作品却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悲情气氛.爷爷的去世,傩
送的出走,翠翠的等待,都成为这篇以抒情笔调娓娓道来
的故事染上一层悲剧颜色.
【关键词】唯关;人物形象;悲剧
《边城》是公认的沈从文代表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
以一种温柔的笔调对"边城"茶垌的自然景物,风土习俗,人情
世态作了诗情画意的描绘.在展现湘西的风景风俗,人情的同
时,提示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生形式".…这
里有着干百年流传下来的风土人情,世俗习惯.事件的发生,发
展那么平常,如同每一个湘西人的普通生活.这里人纯朴而善
良.无论戍守的军人,水手,商人,过渡的人,还是爷爷,翠翠,傩
送,天保,顺顺等主要人物形象都如同这座湘西古城一般自然,
作者甚至认为在茶垌.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
中人还更可信任.茶垌人的好处一览无遗.特别是主要人物爷
爷,翠翠等人身上都体现出本地人正直,善良,勇敢等优点.然
而.悲剧却生发于这样的环境和这样的人身上,于平和,淡然中
漫延开来.
一
,爷爷,翠翠个性分析
沈从文一直以自己为乡下人自居.他往往"身子落在柏油
马路上.眼睛触着光怪陆离的现代.但在思想和情感上"对于喧
嚣的都市总怀着一种莫名的异己感【2】.于是,他干脆背过脸去
写熟稔的乡土,写人类童年的远景.因而.他笔下的乡村人物形
象丰富,但对不同人物却带着明显的感情取向.他从道德的角
度出发,以自己切身体验对乡村与都市,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
"绅士阶级"与"抹布阶级"的道德形态进行了观照,比较与分
析.流露出他强烈而鲜明的感情倾向.【3】
在《边城>中亦能见沈从文的这种情感取向.《边城》人物众
多.从普通民众,水手,到过往的商人,过渡人,驻守于此的军
人,由于文章所发生地——茶垌只是一个,jwj,的渡口,因而其
中的人都可以说是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其中,顺顺是公允,
正直平和的茶垌水上"执事人".他对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的
退伍兵士,游学的文墨人都施以援手;天保和傩送"无一不作,
作去无一不精",天保豪放豁达,傩送聪明勇敢.在这众多的人
物形象中,本文选取爷爷,翠翠这两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作品虽然是围绕翠翠展开,但爷爷却是维系故事发生,发
展的重要一环.也是着墨较多的一个人物形象.爷爷年迈却身
体强健.从二十年就守着渡船,五十年如一日,他失去了女儿.
却独自抚养着失去父母的外孙女翠翠.他忠于职守,"不论晴
雨.必守在船头".每逢过节时,他也总以"渡船需要人照管"拒
绝进城看热闹.就算陪着翠翠进了城,心里还是牵挂着船,忍不
住偷偷回到渡口.他贫穷却又慷慨.当往来的过渡人想表达一
16
下对这位老渡船人的谢意时,他总是一付似乎要吵嘴的样子拒
绝接收:"我有个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4】.
若是别人执意要给.他总是用这钱备下上好的烟草和茶水准备
着回报.他性情豁达,与人友善.每逢进城.他的酒壶总是在买
满酒后,在与人闲聊之际,热情邀请人家尝两口,以至于最后不
得不重新去买.爷爷的寄托是渡船和翠翠,他的一生也算是围
绕着这一人一物在行走.对船是忠于职守,对翠翠则寄托了一
种怜惜.
翠翠是沈从文笔下众多优美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
个.翠翠虽是无父无母的小孤雏,但在爷爷的照料下.却也健康
成长着,皮肤黑而健康,眼睛清明,为人天真活泼,又那么乖.从
不想到残忍的事,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她的生活环境是艰苦
的.从小就跟爷爷一起拉渡船,风里来雨里去.却从不抱怨.就
算是热闹的节日,如果爷爷坚持要守着渡船的话.她也压抑着
自己好奇的心.陪伴着爷爷.她天真活泼.除了爷爷.就是对待
过渡的人也十分尽心.
二,隐于人性后的悲剧因子
沈从文爱用"人性"这个字眼.他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
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5】同
时.他认为"一个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
于当前社会黑暗的否认.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在小小篇章
中表现人性,表现生命的形式.有助于作品完美,是无疑的."
【6】
然而.在作者尽力追求的人性之中.却被世俗所困,让悲剧
的因子笼罩在这些人性之后.
首先是封闭环境对人性的压抑.<边城》除了塑造了一系列
带着美好人性的人物形象外.还构建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边
城——茶垌.茶垌是出湖南入川的最后一个渡口.来往人多而
热闹,是一个开放的渡口,但从根本上说却是一个较为封闭的
较原始的生活圈子.茶垌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无论是端午的
龙舟,中秋的男女唱歌,新年的狮子龙灯一年复一年照常进行.
还是茶垌人循着旧例处事的方式一代一代相传.在这个貌似开
放却实质封闭的小城里.一切都沿袭着流传下来的秩序井然有
序地进行着,因而.也使生活其中的人一面遵守着这种生活方
式.一面又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压抑中郁闷无法抒怀,爷爷和翠
翠都是如此.可以说.这样美的环境对美的人性压抑,使得这悲
剧才隐于唯美人性背后.
同样以爷爷和翠翠为例.在茶垌三教九流人群中.爷爷可
以说是善良的下层群体之一.他无权无钱无势,像大多数茶垌
普通人一样.过着贫穷而又知足的生活,五十年如一日守着渡
船,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命里该如此."人老了就该守船.爷爷的
生活是封闭在茶垌这一小城中,虽然他也喜欢与水手或过往的
商人聊天.爱听外面的故事,但他内心对所处的环境却是逆来
顺受.
对这种环境的逆来顺受表现在爷爷对有权有势者的态度
上.《边城》所构建的人物关系,看起来是平等的,但却有着清晰
的等级之分.执码头的顺顺,撑渡船的爷爷和流浪的水手并不
能同日而语.在爷爷内心的深处.对有权有势者,有一种本能的
屈服与崇拜.因此,当顺顺派人到家里为天保(下转第17页)
文学与艺术第二卷第三期
论叶维廉的"纯山水诗"理论
——
从王维的两首山水诗谈起
李静芝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J叶维廉提出"纯山水诗"理论,并选取邵雍"
以物现物"的概念作为其理论的一个观物方法,和道家思
想中的"心斋","坐忘","丧我"作为其理论的另一支点.
从而构建起他的"去除知性干扰的",任物"自然兴现"的
纯山水诗理论.但笔者认为,这些理论依据有其偏颇之
处,为了更好的阐释,选取叶氏最常用的王维的两首山水
诗为例,做些简短的分析.
【关键词】叶维廉;纯山水诗;以物观物;心斋,坐忘,
痞冀
叶维廉(1937一),是一位成果丰硕的美籍华裔学者.美国
当代诗人吉龙?罗森堡威其为"美国现代主义(庞德系列的)现
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通者"f1】1,北京大学的乐黛云教
授评价他说:"叶维廉是着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理论家.他非
常新.始终置身于最新的文艺思潮和理论前沿;他又非常
旧.毕生徜徉于中国诗学,道家美学,中国古典诗歌的领域而
有所建树."【1】1叶先生诗学理论建树破丰,而他的.纯山水
诗"理论又是尤其吸引我的地方,在他的《中国古典诗中山水美
(上接第16页)求亲时,作者用了"慌慌张张""惊惶"等词.一
方面是爷爷对天保真的请人求亲的惊喜,另一方面.也是他内
心惶恐,卑微的因子在作怪.
同时,在对翠翠母亲悲剧的态度上,也可见爷爷与这种环
境的冲突.虽然爷爷认为翠翠母亲的悲剧不过是命.但他内心
却久久不能释怀..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己,中却不能完全同
意这种不幸的安排.到底还像年青人,说是放下了.也正是不能
放下的莫可奈何容忍到的一件事."【7】.应该说.爷爷是意识到
了翠翠母亲的悲剧除了命运的安排,也是这种环境使得翠翠的
父亲放不下作为军人的荣誉,翠翠的母亲放不下对父亲的牵
挂.而双双殉情而死造成的,但他却无法打破这种封闭环境中
形成的上一代的悲剧.
浸润这种风气长大的翠翠,又因为从小缺少父母陪伴的生
长环境,表现得更为明显.她从小帮爷爷拉渡船,甚至内心也认
定自己以后就是拉渡船的.虽然在翠翠的内心,对外面的世界
很好奇,内心也时常想很远.但却只是将这些想法隐藏在内心.
从不对人言说.因自小与爷爷相依为命,她的世界只有爷爷的
存在.因此,她宁愿压抑属于自己年纪贪玩,好奇的心态,陪伴
着爷爷守着渡船.某年端午,当龙舟的鼓声传来时,.于是她也
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
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过一个过去的节臼里去."【8]当
爷爷让翠翠独自去看龙舟时,她总是以.人多我不怕.但自己只
是一个人可不好玩""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
[9】为理由拒绝一个人看热闹去.除了唱歌,她几乎不要求爷爷
什么.
翠翠是天真而可爱的.内心未沾染世俗的尘埃.然而生长
于这种环境之下.她心里对自己的地位还是有着自觉的认识.
感意识的演变》一文中,他从道家美学思想人手.为我们阐释了
中古古典山水诗美感意识的变化过程,并清除的论述了中国古
典山水诗又是如何走上"一种极少知性干扰的纯山水诗"的道
路.然而在对叶先生的学术观点倍感惊叹和敬仰之余,我对其
"纯山水"诗理论又有自己疑惑的地方.本文就试图以此为基
点,以叶先生最常举的王维两首山水诗《乌鸡涧》和《辛夷坞》为
例,试论"纯山水诗"理论的不足与局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叶氏在其《中国诗学》的《中国古典诗山水美感意识的演
变》一文中.拿王维的《鸟呜涧》和英国华兹华斯的《汀潭寺》(诗
文略)做了粗略的比较,得出结论:"简单地说.王维的诗.景物
自然兴发与演出.作者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去扰
乱眼前景物内在生命生长与变化的姿态;景物直现读者目前,
但华氏的诗中.景物的具体性渐因作者介入的调停和辩解而丧
失其直接性."[2]86由叶氏的这段话.我们不f下转第18页)
当某年端午在顺顺家看龙舟,无意问听到别人议论傩送要渡船
不要碾房,当傩送从龙舟下来与她说话时,她心里还是对渡船
和碾房耿耿于怀."小小心腔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是
烦恼吧,不是f是忧愁吧.不是f是快乐吧.不,有什么事情使这
个女孩子快乐昵7是生气吧.——是的,她当真仿佛觉得自己是
在生一个人的气.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气."
通过爷爷,翠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冲突分析,虽然作者立
意写美,写"爱".并留给读者一个诗意与世俗融合得相衬的环
境.却无法避免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淡如清水.却沁入心骨的悲
剧,留给人.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遗
憾.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第210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黄献文:《沈从文创作新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三联书店1985年
【4儿7】【8]【9】沈从文:(边城>汇校本,第2页,第147页,第26
页,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7月
[5】【6】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十二卷【M】.花城出版社1984
年第42页,第11O页.
作者简介:
孔惠楠(1984.7一一),女,四川南充人,现为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09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7
- 内容简介: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