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张衡传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后世称张衡为“科圣”。徐应佩周明张衡传鉴赏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有日天地黑,无风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官场,顺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即令这样,那帮阉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漩涡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确实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而要“常思图身之事”。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还乡了。从他的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中,都看出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有为的学者,在当时内心的苦闷,无力除恶,无法避祸,只有独善其身了。叙术业,显示其卓著的成就。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郭沫若曾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令,令人敬仰”。范晔为之作传时,既要顾及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中以“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贡献,而重点写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系张衡首创,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详明介绍。“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着一“神”字,极写仪器功效。“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无前例的独创。更用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细节,充分证明了张衡“妙尽璇机之正”的“妙”,“善机巧”的“善”。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本文除揭示了张衡多方面事迹的内在的联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写“善属文”,就以写二京赋为主,略涉思玄赋,其他甚至不提及;写“善机巧”,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为主,其他科技成果则为辅;写“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奸党为主,请求辞职、上调擢升则为次。在文学、科学、政事三方面,都体现了他“从容淡静”的个性,又突出了“善机巧”的特点,使张衡这么个伟大的形象辉耀于读者面前。寻吟子近看张衡 午二时半,主人丁梦安排我们游览“科圣”张衡博物馆,丁梦的先生亲自为我们驾车,先生开车速度很快, 我坐在车前座,心里总有一点怦怦跳的感觉。张衡博物馆座落南阳市卧龙岗区花桥镇,风驰电掣的 小车半小时就把我们从市区送到花桥,下省道右拐两百米,一座汉代风格、古朴庄重的建筑屹立于翠绿田园之中。世界文化史上巨人张衡故里建起这么一座宏大宫殿群,没有时代的文明气象,没有地方政府的经济投入是办不到的。开篇又要提到汉光武帝刘秀,因为刘秀在乱世中举兵起义,刘秀故里在南阳新野县,离花桥镇花桥村不过 百里之遥,张衡的祖父张堪率领全家投入起义军,助刘秀起事。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被刘秀两度立为蜀郡和渔阳太守,相当于现代中国解放之初的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和后来的一省之长。良好的家庭条件使张衡从小博览群书、聪慧过人。早年文学著作七辩、定情赋、同声歌,晚年归田赋、四愁诗等久享盛名,尤其两京赋不但在当时脍炙人口,即使在漫漫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都奠定了张衡在中国文学史的显赫地位。在文学上有如此惊天才气的张衡如何在科学上又创出震动世界的建树呢?博物馆中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对地震测试早了1700年,这是很让上帝宠儿高鼻子白种洋人跌眼镜的大事。馆中介绍张衡造浑天仪最早是用竹片做出圆圈圈,多次测试效应,成功后才用精铜定型制作。五年后又造出侯风地动仪,从椭圆桶型上精致小龙口内含珠,到基座上八个大张其口的蛤蟆,哪一点都能看出张衡的智慧的逬发、知识的架构。从现代角度看张衡的世界观是:一物不知,实以为耻。这是张衡的原话,是科学家的谶言。当代专家学者和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倘个个以此语作座右铭,不愁中国在科技领域短期内就会来一个大飞跃。东汉王朝汉安帝实在称得上明君,慧眼识才,用当时最高礼遇“公车”把张衡从南阳接到京城洛阳,安排在灵台即现代天文台供职于侍中太史令。后累升河间相、尚书郎、尚书。除举世皆知的浑天仪、地动仪、侯风仪外,还为汉安帝造出指南车、计里鼓车、木雕独飞等高科技产品。汉安帝泰山朝圣时即以指南车、计里鼓车前导,指南车有罗盘磁极导指方位,计里鼓车上则置一面鼓。一长柄鼓槌通过机关、车轮转动自动敲击,以声计程,不可谓不巧妙。张衡著文说:不耻禄之不够,而耻智之不博。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怕工资不高,工资不高不令人羞耻,而智商不高,遇事智慧不够才是最耻辱的事。工资不高食肉可改成食粥,智慧不高就做不出许多令今日全世界都广为钦佩的高科技发明了。实物陈列馆后是一巨大土丘,为张衡墓。墓前上世纪五十年代立有一碑,前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撰写碑文中称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亦所罕见。”我想郭老提写碑文时一定感慨良多:自己也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这一点颇和张衡相似,张衡于40岁之前还是一位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地位和当时所享盛誉当不在郭老之下。郭老解放后虽身兼中科院院长,但在科学事业上毕竟是“指手画脚”的多,绝不能和张衡在科学上做出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比肩,倒是政治地位差不多,郭老一直就座于政务院副总理和人大副委员长高位,张衡最高官位也到了六部尚书之一。所以又一位前中科院院长卢嘉锡说:张衡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刘宏伟拜祭张衡墓 我现在居住的这座小城,在汉代时是做为陪都而扬名天下的。南阳,古时候称为宛城、南都。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发达、名人辈出。李白曾在其“南都行”一诗中说:“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清乔泰运也曾赋诗“文物南都盛,风流尽我师,荒烟平子宅,丛树武侯祠。”美丽富饶的土地,造就了无数不平凡的人物。汉光武皇帝刘秀就是南阳人,起兵于南阳,率领着二十八员大将,这些被后人称其为二十八宿的土里土气的南阳人,勇敢地、义无返顾地参与到了时代大潮流中,投入到历史的大决斗中,挥戈而起,执矛而战,跨出狭小的盆地,南征北战,辉辉煌煌地创造了一个令后人惊叹的大汉王朝,使秦以后的中国历史又一次出现了一次“高潮”。南阳这个地方也因此而响亮地在汉历史的舞台上出足了一次风头。然而,这耀眼的光芒之中,却有一颗更加辉煌耀眼的光芒,穿透历史、刺激着汉王朝的科学、文学,刺激着后人。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直到如今,做为一个南阳人,以拥有这样的一位世界级举世瞩目的人物而骄傲和自豪,为自己能生活在张衡的故乡而光彩。说起来我是一位南阳人,可是惭愧的很,我至今未到过张衡墓,未能到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出生地和归宿地去瞻仰和拜祭。那里离城里并不远,如果坐上车个把小时的路程就可以到了。我以前也曾路过那里,但一至无缘相会,不是因为工作忙或没有机会,终究是什么原因哪?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我总觉得,如果想走近一个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何况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他身上所包含的内涵太多,他的体积太大,使我终不敢太近、太近地走近他、接触他。一个无名的小辈,偶尔舞舞文弄弄墨,再加上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因此,便想走近一位令世界都瞩目的人物,确实是不自量力,好在他早已成为古人,不自量力的我,便时时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励着我,督促着我,让我沿着当年他曾走过无数次的那条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慢慢地朝着那个地方,那个充满着磁一般力量的地方,靠近,靠近翻开史书,是这样介绍张衡的。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极富才华,博学多能,后汉书说他“通五经,贯六艺” “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这些都不足以说明他的伟大,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对天文学所做出巨大贡献。安帝元初二年(115年)张衡任太史令期间,创造出我国第一架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自动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之后,又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还曾创造了测量气象的仪器侯风仪,制造出自动转向的三轮指南车和自动起飞的木雕。著有地形图 浑天图注 灵宪 灵宪图 算罔论 等。其 灵宪 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天文学理论著作,对天体的运行规律提出了以“气”为基础的宇宙形成论。实际上仅仅一小部分都已经足以使他标炳千古啦。可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创造出了那么多,那么多令后人惊叹的成就。那位曾在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中那武骂得狗血喷头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一日路过平子墓,站在墓前面对孤零零的一堆荒丘,遥望洛阳城阙,口中默念着张衡 归田赋 “徙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慨万端。不禁言道:“忽怀今日昔,非复昔时今,日落丰碑暗,风来古木吟,唯叹穷泉下,终郁羡鱼心。”一位文章惊天下的才子,一位连他的大仇敌武则天都称赞其文采的人物,郁郁寡欢的悄然消逝于落日的余辉之下。看着骆宾王叹郁的背影,我终于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步其后尘,来到了久仰的平子墓前。把脚步放慢,放缓。轻轻地,轻轻地走近,走近那座荒凉地在故乡的土地上沉睡了1850年的身躯。我收敛狂跳的心,深怕我急促的喘气惊醒你,惊醒你的深思,你的专注。带着祭奠的虔诚与庄严,肃然站立在你的身旁。感觉你,感觉汉朝。1850余年,就人类历史而言不过一瞬。因此,穿越时空,穿越历史所堆积起的厚厚的尘土,当我实实在在,终于站在你的面前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并不遥远。而且现在,我们正慢慢地走近,我似乎看到你的身影和朗朗的笑声,似乎听到你那颗不平凡的心的搏动多少朝代,多少岁月,多少年啦!就在你的墓前,多少“著名”人物默默地站在你的面前,仰视你高大的身躯,拜祭你的灵魂。你伟大的人格力量,散发着不朽的光芒。四射的光芒,照彻宇宙。多少人因为你写下了无数关于你的文章。当你的好友,那位也同样非常著名的人物崔瑗,在得知你去世的消息后,无语哽咽。悲而为文,“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学穷天地,制造侔造化。”然而,有更多的人,那些名不见经传,但却是乡里乡亲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每次走过你的墓前,都要恭敬地向你拜祭。特别到了每年的那个令世人伤心欲哭,肝胆欲裂的凄惨日子,这些人会早早地来到你的墓前,摆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燃上上好的檀香,让那冉冉悠悠的心香,带上美好的祝愿,带上家乡父老乡亲的怀念之情,绕园飘荡,终日不散。景以诗名,人以地名。古往今来,多少著名的人文景观,莫不是因其一首名诗而扬名天下。如白帝城,黄鹤楼,滕王阁,寒山寺等等。这些因一位著名的诗人的一首著名的诗句而名传千秋的地方,如今都象模象样地化巨资建成著名的旅游胜地,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游子,踏访姑苏、寻觅寒山、夜听寺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试问有哪一位到过武汉而没有上过黄鹤楼,或不知道这个地方。站在张衡荒凉的墓前,我泪眼蒙蒙,而感慨万千。记得夏坚勇先生在其湮没的辉煌一书(洛阳记。可怜金谷坠楼人)中,对洛阳那种对历史古迹的无所谓是这样描写“至于园子,连断垣残壁的遗址或石碑也没有,徘徊在附近的小巷里,我很为洛阳人的奢侈而感慨,这就如一个世家阔少,浑身上下都是价值连城的玩意,也就不那么看重。”是啊,金谷园,在中国历史上是因晋代的石崇和绿珠的故事而闻名,而且历代诗人在这里的咏吟很多,象这样的历史古迹,现在竟当然无存,空留一个虚名和一个凄惨的情节让今人去苦苦的寻觅、探访。看来,我们伟大的张衡先生还算幸运多啦,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到如今竟然还有一堆荒丘,孤零地站在世纪的风口,成为世纪末最后的一道风景,让千百年来的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赋诗、寂寞、孤独地陪伴着。南阳,你这个浑身上下都是价值连城的世家阔少,何时才能让你身上布满的价值连城的文化珠宝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很久、很久,直至暮色苍茫,却总是不忍离去,绕墓三匝,心中背诵着你的南都赋、三京赋以及归田赋、四愁诗,为文中所散发出的大文采所折服,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而感动。在这夜色完全降临之时,撮土为垒,插枝为香,默祷在天之灵。我看到你翩翩的身影,衣衿飞舞,冉须飘荡,正举目望天。脚下的大地,因你的存在,散发着一股灵秀之气。那空中吹过的夜风, 夹裹着大汉朝的雄浑之气、呼啸而至。这块土地正因为你的存在,直到如今仍不断地被人们提起,被世界提起。就连浩浩宇宙,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和太阳系中的一个小行星也以你的名字命名。你将你自己的名字 刻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刻在你一生所关注的太空之上, 刻在世世代代的后人心上。你的身后是夺目的阳光,璀璨的星光。“万祈千龄,令人敬仰”。这块竖立在墓园内的由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碑文,充分表达了无数后人敬仰之情、敬佩之情。 1997年7月于南阳静堂方舟子质疑:张衡地动仪只是摆设 无法检测地震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称历史教科书中人所熟知的张衡地动仪其实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复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动仪到底是啥模样早已无据可查。科普作家方舟子则于昨日发文,称张衡当年建造的地动仪“很可能和今人复原的那些模型一样,仅仅是个摆设”。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昨天对此表示,2005年复原成功的地动仪模型确实可以监测地震。国宝只有“59岁”11月28日,网友闫涛在微博上发帖,称“我直到昨天才知道,那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王振铎(考古学家)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并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由于选进了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汉货色,事实上,那珠子掉不出来”。此言一出,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截至昨天下午,该帖被转发1.5万次,评论近5000条。很多网友称,他们之前并不知道,在历史教科书中和科技馆里频繁亮相的地动仪,原来只是一个“年仅59岁”的复原模型。他们更不知道,由于存在原理性错误,这个复原模型不能正常工作,一直受到中外科学家的质疑和否定。后汉书中记载的“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候风地动仪,其实早已失传。有网友称,这样的事实大大打击了人们的信心,甚至有人对“四大发明”等其他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提出质疑。在北京某初级中学教历史的韩老师说,目前中学历史教材里使用的,还是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片,他们一般不会刻意向学生说明这是原物还是复原模型,“连张衡本人的画像都是后人模拟的”。韩老师说,介绍地动仪时,他们只会跟学生讲“里面有机关,发生地震就能感受到,珠子就会掉下来”。张衡地动仪管用吗?网上波澜未平,科普作家方舟子又在媒体发飙。他于昨天发文,对张衡地动仪是否管用提出质疑。“地动仪早已失传,它是否具有监测地震的作用,也成了一个谜。”方舟子说,国内外不少专家根据后汉书张衡传的简单描述,力图复原地动仪,但所有这些复原模型没有一个能够真正用于监测地震,不过是“艺术品”。方舟子称,2005年,中国地震局专家宣布他们经过3年研究,建立了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并第一次实现了验震功能。“他们声称地动仪新模型对河北唐山、云南泸西、越南孟艺发生的三次真实地震进行了检验。但是这三次地震分别发生于1976年、2000年和2001年,地动仪新模型2005年才建成,怎么可能对它们进行检验呢?”方舟子说,后经了解得知,原来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检验的不是真实发生的地震,而是实验室里对真实地震的模拟。方舟子说,在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建成后,中国境内每年多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在该地动仪复原模型监测范围之内,却从来没有听说该复原模型监测到哪怕一次。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有震感,也没有听说在北京展出的该复原模型检测到。方舟子还在文中对后汉书张衡传所记载的地动仪预报的陇西地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称部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研究室负责人竞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届春季特区建工集团校园招聘正式启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河南郑州城建职业学院招聘管理岗、教师、辅导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审计简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教育培训人员要求课件
- 内科科室考试题库及答案
- 销售合同与协议的标准化范本
- 2025年贵州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
- 金寨县县中考试卷及答案
- 防损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部队春季流行病预防知识
- 安装工程技术标
- 2023-2024学年天津八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运动医学分级诊疗管理制度
-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代数式综合与实践-密码中的数学习题课件新版苏科版
- 挂靠经营合同(2篇)
- 皮带输送机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 15ω-3脂肪酸在妊娠期管理的应用
- 辽宁省沈阳市杏坛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10月份月考数学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分班考数学试卷
- 【语文】第二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