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文章并不多,因而觉得有必要谈。一、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1、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2、培养健全的人;3、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基础。二、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1、激发兴趣,增加动力;2、确定目标,循序渐进;3、突出局部,抓住整体,点面结合;4、咀嚼语言,把握作品的艺术匠心;5、比较鉴赏,领悟作品的深度;6、展开联想,感受作品的情和景。【关键字】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目的;方法。 谈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颇多,有谈培养阅读能力的,有谈培养分析能力的,有谈培养朗读能力的,有谈培养写作能力的,有谈培养自学能力的等等,凡此种种,每年各类语文教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不下千篇,但涉及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论文少之又少,为什么?只因升学这根指挥棒左右也。初中后要升高中,高中后要考大学,上述诸种能力,培养好了于升学大有益处,有立竿见影之效,而文学鉴赏能力对升学却无直观效益,因而教师于此不屑一顾,专家研究也不见其多。 我认为这有失偏颇,因为应试教育,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无可厚非,但教师的职责除了教给学生应试的知识和培养其应试能力之外,还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一 、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 1、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鉴赏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基本技能。国家教委2000年编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之“阅读”中对中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这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国家教委对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因此为完成这一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健全的人中学生的世界观尚未真正形成,对当今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现象还不能十分清楚的辨别,而文学鉴赏可以使人怡情,养性,明理,促进人的健全发展。鉴赏朱自清的背影可感受到父爱伟大,鉴赏张洁的挖荠菜可感受母爱纯真,鉴赏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可领略伟人无私奉献之风采,鉴赏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可明白旧社会“丰收成灾,谷贱伤民”之黑暗,鉴赏余光中的乡愁思乡之情潮涌,鉴赏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爱国之情顿生,鉴赏冰心的成功的花可知奋斗之重要,鉴赏青年人可知惜时,鉴赏山泉戒可知谦虚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为应试而教学,更应为培养健全的人而教学,要用文学作品中美的情操,美的哲理,美的道德,美的形象来点燃学生心灵中的火花,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3、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基础 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如何,教师无法左右,也无法估计,科学家可能有之,文学家也可能有之,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历史上诸多文学家的经历可作佐证。 高尔基没有经过专门的文学训练,但他非常聪明,他从读福楼拜的小说中得到最初的文学领悟,以后又从别的许多作品中得到艺术创作的启发,于是他开始尝试自己的文学创作,终于成功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郭沫若从小生活在有文化教养的家庭里,读了不少的旧体诗,也曾学作旧体诗,但他自认为真正作为诗人而觉醒是在22岁那年无意中读到了美国诗人郎基罗写的箭与歌之后。诗是这样译的:我向空中射出一枝箭/不知它落到哪里/它飞得好快啊/眼睛跟不上它的踪迹/我向空中吐出一支歌/不知它落到何方/谁有这样尖、这样强的眼力/能追上歌声的飞翔/很久很久以后,在橡树上/我找到那支箭,还不曾折断/还有那支歌,也被我找到/从头到尾藏在朋友的心间。郭沫若读后顿有所悟,他说:“就这样简单的对仗式的反复,使我悟到了诗歌的真实的精神,并使我在那读的烂熟,但丝毫也没有感觉受着它的美感的一部诗经中,尤其国风中,才感受了同样的清新,同样的美妙。”(我的作诗经过)为什么以前读诗经时“丝毫也没感觉受着它的美感”,而以后读了箭与歌后再回头品味以前读过的诗经竟会感到清新美妙呢?郭沫若的体验正好说明了由于文学鉴赏力的提高才能帮助人们进入艺术世界遨游。郭沫若有了最初的诗的觉醒,也就有了进一步的领悟。他学会鉴赏许多古今中外的诗作,并不断的从海涅、歌德、泰戈尔、以至惠特曼等著名诗人的创作中获取艺术的借鉴,终于盛开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之花。二、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 1、激发兴趣,增加动力 文学鉴赏都是从对美的形象的具体感受开始的。从感官感受经由情绪和情感的感动才能导致理性的思维,最终在赏心悦目和怡神中得到理智的满足。而所有这些心理因素及其结合似乎都不是鉴赏主体以外的任何他人所能包办代替的。因此教学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乐于鉴赏的兴趣。 在这一方面,可取经验甚多。例一,渲染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觉诸如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篇小说,木兰辞被历代学者誉为“汉乐府双壁之一”,等等,均有利于促成学生自觉鉴赏的积极心态。事实上,一切理性认识都必须通过感性渠道,转化为对事物的好恶爱憎的情感的评价而进入符合鉴赏情境之中,由于入选作品均素有评定,故教者以公允而美好的评价将学生领入急于鉴赏的情境之中,似乎不失为良法之一。例二,动情地描绘作品的背景。很多文学作品,往往如明代学者李贽所云:“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其可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可遏。”(楚书杂说)简言之,就是很多文学作品属于在某种特定背景下愤情激绪的喷涌。在阴晦的深冬,“我”回到因兵匪官绅等变得异常萧索的荒村(故乡);而被贬的欧阳修,寄情山水,排遣心中愁绪,感伤中不失志气,与民同乐(醉翁亭记)在引导学生鉴赏此类作品时,若能创造出与之相应的氛围,必可缩短鉴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距离,削弭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不仅可以开辟鉴赏通道,而且可能唤起沉淀于学生深层意识领域的信息,甚至于成为引导学生爆发再创造智慧火花的心绪背景。 2、确定目标,循序渐进 中学生的文化积累较少,如果一开始就全面展开鉴赏,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鉴赏的目标性与渐进性,要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教师应先把鉴赏的内容分解成若干小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鉴赏,待诸目标均已实现后,再逐步深入,全面把握。譬如引导学生鉴赏诗词,首先引导其依据作品描绘的形象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初步把握诗作的时代背景,抒写内容和诗人的感受,次则研究诸画面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诗作的抒情脉络,体验作品的情景及其思想内涵;再探索诗人的艺术构思,品味其间的技法,语言和音乐美;最终形成对诗作的审美把握。引导学生鉴赏剧本,就应该循着情节抓冲突,由冲突看人物,从人物挖主题,就主题品艺术的鉴赏过程渐次引导。 也就是说,对于中学生当从引导他们间接观察形成直感起,让其借助联想和想象,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增长见识,陶冶性灵。 3、突出局部,抓住整体,点面结合 凡艺术水平很高的文学作品,其形式、结构表现技巧均缜密而有完整性。有人出于好心,把文学作品嚼得很碎,细则细矣,然而势必有损于作品的完整性,也难以收到充分鉴赏的效果。因此在引导中必须突出局部,抓住整体,点面结合。 第一,鉴赏中长篇作品的节选作品(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美猴王、杨修之死等)对全局固然要作概略的而非详尽的,艺术的而非枯燥的简介,但这仅是辅助环节,不宜耗时过多,以致喧宾夺主,目的在于为鉴赏节选部分作些必要的准备,详略当以扫清鉴赏障碍为度,重点应引导学生鉴赏节选的部分。 第二,提挈主线,顾及首尾是完整鉴赏文学作品的可靠保证。短小的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理应抓住一件小事激起“我心灵深处的巨大波澜”,并顾及从“但有一件小事”到“独有这一件小事”遥相互应的首尾,进行完整的鉴赏。较长的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则应该抓住农民们起初的希望到最终的失望,展现在自然风景和社会背景交迭中,农民们天真希望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突出“丰收成灾,谷贱伤农”这一凝重的主题。即使是诗歌,也不应该忽视其抒情线。以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为例,诗人以深情的呼唤始,至“你永远居住在人民的心里”作结,从头至尾都沿着“寻找”这根主干,展开丰富的想象,层层推进又浑然一体,委实独具特色。第三,局部尽情欣赏和宏观整体把握的结合至关重要。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文质兼优,一般说来,字字俱有真意,绝少浮烟浪墨,有条件作仔细把玩自然妙极。但考虑到中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和中学语文课程学时有限而任务繁重的实际,又不宜遍地开花,面面俱到,所以引导时既要品味精华,又不能让学生堕进烟海。原则是根据文章所在的阶段、年级、单元,贯彻“大纲”精神确定理当着力品评的重点部分。譬如都德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和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言行;高尔基海燕中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鲁迅故乡中闰土的变化及希望的有无;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写景、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但是,我们又必须把这些玩味重点置于整体把握中引导鉴赏,这就需略其形而赏其神。例如鲁迅的社戏,篇幅较长而妙处甚多,若逐字逐句赏析,固然有讲“透”的可能,然而也难免产生破碎感,且时间也不允许;反之,若处处泛泛而谈,或只是蜻蜓点水,又难以达到鉴赏目的。若能沿着看戏的前、中、后的脉络,用三言五大句带过非重点文字,而悉心鉴赏:(1)祖母、母亲、“我”及小伙伴们的不同情绪;(2)起航时与轻松心情相衬的矫捷动作;(3)夜航中诗一般的所见所闻;(4)吃罗汉豆所留下的余韵。然后综合文章的各部分,全面归纳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想来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咀嚼语言,把握作品的艺术匠心 语文教师只有从语言角度入手分析课文才能把握文学鉴赏的规律,才能从外到内,通过语言媒介与作品外界的艺术形式,沿辞探情,以获得感情上的共鸣和美的熏陶。如读了方纪的三峡之秋,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掌握中秋时三峡的中秋景物特点:早晨三峡之明丽,中午三峡之热烈,黄昏三峡之平静,傍晚三峡之迷人,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神奇之魅力。读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不同的嘴脸,从而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过程:感知语言再造形象理解分析把握匠心。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在鉴赏时应通过语言分析,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强烈兴趣,唤起学生联想想象;而学生通过作品语言学习,透过形和神,分析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和诗的意境,进而品味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匠心。 5、比较鉴赏,领悟作品的深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想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可以看清不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用横向比较可以对不同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鉴别;用纵向比较可以对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剖析。从题材、主题、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比同求异,从而更深刻理解作品的特色。比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中的两主人公,他们同样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身体受尽折磨,性格极端迂腐,精神畸形变态。但各人又有不同之处;范进在几十年潦倒之后竟中举爬上了上层社会,而孔乙己却一直潦倒,在悲哀中死去。比较阅读,使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罪恶有了深刻的理解。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把二者的作品一比较,便可理解“仙”与“圣”一字之差,却鲜明的反映出他二人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从而也可以看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风的不同特色。鲁迅先生录入初中课本的小说有四篇: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己、社戏,杂文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把这两类不同题裁的作品相比较,不难发现其小说中有杂文笔法,杂文中有小说笔法。 6、展开联想,感受作品的情和景 文学鉴赏犹如采矿,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但采掘中还应注意驱谴学生想象,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够深刻领悟作品的情和景。读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驱谴学生想象被贬他乡的苏轼把酒对月的情景,从而领悟诗人积极的处世态度与旷达的胸怀,体会其乐观的情致。读了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引导学生想象祥子在六月炎炎烈日之下拉车和在暴雨下拉车之画面,联想自己的生活,从而理解旧社会广大人力车夫与劳动人民为了生活而受尽折磨的悲惨遭遇,体会作者隐藏在作品中的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之情,也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驱谴学生想象,透过作品的描写,展开再创造的思维,不仅领悟了作品中的情和景,而且平添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感。读了朱自清的绿,我们似乎与作者一起把梅雨潭的“绿”和北京什刹海的“绿杨”,同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又与杭州西湖的“绿波”一一进行比较。与作者一起登山,与作者一起观海,仔细观赏领略祖国山水的无比可爱。 此外还有一些方法,比如怎样选择最佳角度,突出重点旁及其他;怎样借助兄弟艺术(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辅助学生鉴赏;怎样通过“移情”进行鉴赏;怎样有效的把学生从课内鉴赏引到课外鉴赏,拓展领域也加深理解诸如此类,由于本人知识水平的局限,能力不足,加上苏北农村中学的条件制约,我未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些均有待于同行们在实践中共同研讨,总结。 总之,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飙车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高级手工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新疆初中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丙肝小分子药物耐药突变试卷及答案
- 矿山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双庆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企业市场调研标准化问卷设计模板
- SCR脱硝工艺计算书
-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培训PPT
- 硝酸银泄漏处置方案
-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 许继保护装置说明书
- GB/T 2934-2007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
- 《矩阵论》研究生教学课件
- 操作系统第一章答案
- 民用爆炸物品报废及销毁制度(附表单)
- 凯悦酒店管理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