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民族声乐教学.doc_第1页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民族声乐教学.doc_第2页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民族声乐教学.doc_第3页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民族声乐教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定义:所谓的中国民族声乐,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种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内容和形式十分的丰富和繁多。实际上,现在的民族声乐则作为狭义的理解是指民族歌唱,是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继承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精髓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欧科学的发声方法,使传统的唱法更加的科学,更具有民族感和时代感,更能发挥其艺术效果,现在我们称之为民族新唱法,它要求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字正腔圆。二、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声特点:1、歌唱时共鸣腔的整体运用不多,局部共鸣使用频繁,声音一般比较亮而开阔。2、由于歌唱时始终把发音带调整得比较短小,因而音色随音高的变化一般也比较小。3、唱中音区用近似说话的气息唱歌,声音较为亲切自然,呼吸压力不大,唱高音一般多采用真声唱法。4、口腔共鸣运用较多,声音普遍靠前。5、颤音运用快而细,声音集中。6、声带和喉肌的紧张度较强。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学现状 1错误的思想认识 受以往中小学音乐教育“喊唱”现象的影响,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认为“中小学生年龄小,教会唱一首歌就行,教民族声乐技巧更加没必要。”认为民族声乐技巧抽象难懂,教学难度大,讲解费时费力,索性避繁就简,满足于学生会唱歌曲就行,不愿意教学生的民族声乐演唱技能。另外,有人认为儿童学声乐必须要等“变声”后才行。受这种观念思想的束缚,现在的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一直就按部就班的只满足于教学唱一首歌,不管唱得好坏,不管教学效果。 2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任何知识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实际能力。比如高师院校以往毕业的音乐专业学生,有不少是自身专业素质很好,演唱能力很强。但进入中小学教书时却一筹莫展,尤其在儿童民族声乐技能训练中,得不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掌握儿童民族声乐教学的方法。 3教师声乐技能的不足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如果音乐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或在学校期间没有掌握好扎实的声乐理论和技能技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尽管想教学生演唱发声方法,但究竟“底气不足,力不从心,”结果只能听任孩子们“喊唱,”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反而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正确的用嗓习惯,破坏歌唱的美感。 鉴于目前唱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几年来,儿童声乐考级工作的蓬勃发展,需要我们对儿童声乐教育有进一步的提高和认识。我从基本的音乐教学到少儿民族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些许体会,准备为将来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少儿歌唱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四、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学方法1加强歌唱的呼吸训练并注意趣味性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出自于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如学习兴趣)。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较高,那么让孩子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是为下一步的训练必要的充分的准备。呼吸是发声和歌唱的动力,是学习声乐的基础。中小学生的歌唱呼吸方法基本与成人相同,呼吸时肺、胸、两肋、横隔膜,腹部都要起作用,胸部自然张开,两肋和横隔膜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小腹起一个气息支持点的作用。在训练时尽量应用简单易懂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告诉学生们闻花香、受惊吓、困了打哈欠的感觉其实就是吸气。掌握吸气后,再启发他们学会掌握气息的控制(即保持)与运用。例如:游泳时吸口气后屏着呼吸就是气息的保持。还有同学们过生日时,双手叉腰,用一口气把蜡烛吹灭;把气球吹在半空中,不要让它掉落。要求吹的时间越长越好,这种吹的感觉就是气息控制与运用,也就是用横隔膜支撑来控制气息。同时还教学生们模拟火车、轮船的汽笛声,练唱长音“呜”。这种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方法很快被学生们接受并喜欢做,长此下去,呼吸在他们的游戏中就学会了, 所以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有时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2正确的发声练习应遵循自然的规律 发声是歌唱的基础,只有正常掌握了发声方法,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因此在发声方面,学生的音域一般在大字1组的-小字2组的左右,一般不超过小字2组的,其中最亮的音区在小字1组的小字1组的;从自然音开始,启发学生嘴巴要张开,打开喉咙,不然声音发紧的话关键是喉咙没扩开,就直接影响到气息的通畅,声音的统一。例如:张大口,大咬一口苹果的感觉其实就把喉咙、口腔打开了。另外启发学生运用小声哭泣的感觉来体会声音的高位置,让他们知道,声音是从头腔高位置上发出,无论是音高音低还是旋律上行或下行,都要在高位置上唱,使声音逐步具有明亮圆润的特点。如果有的学生在练习时,声音位置总是不能集中向上,可以让他们感觉好像头上落着一只小鸟在歌唱,通过多次体会感觉,可收到预期效果。这种高位置的练习中必须是音阶式的旋律,从高到低逐个音往下唱用母音、轻声唱,可以帮助学生们找到头声的高位置,额头发根处集中一个点,这样发出的声音流畅、柔和,音色较“白声”有很大的改观。 3注重大声朗读歌词以达到吐字技巧的训练 在教唱每一首歌曲之前,我都要让学生们大声地、有节奏地、有表情地朗读歌词,以清晰自然为准,并对歌词进行简单的讲解,以便学生理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对一些发音不准确的字进行单独训练,使他们掌握“字正腔圆”的基本要领。并把这种咬字吐字练习融于发声练习中,避免练习的枯燥单一,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咬字吐字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基本功,熟练的吐字咬字不仅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楚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地表达歌曲思想感情。 2、在快乐的氛围中让孩子乐唱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坏嗓子,由于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使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所以在学习之前,要制造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歌唱状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励,抓住学生点滴的进步加以表扬,让学生始终维持那种高涨的精神状态中,调整到最佳的歌唱状态。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十分重要,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也能起到让孩子乐唱的目的。对于处在变声期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有让孩子“禁声”的说法和做法,特别是男孩子。其实,让变声期的孩子“禁声”是不可取的消极措施。因为即使在歌唱中让他们禁声,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不可能禁声的,他们需要说话,需要交流,他们在体育课上打球运动时也会大喊大叫,岂不知大声喊叫一次对声带的损伤却比歌唱要严重得多,而积极的办法应该是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声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非但不必要求他们禁声,相反应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歌唱训练及演唱活动中,不要“剥夺”他们的演唱权利。正确的演唱方法反而能相对地缩短变声期,对他们一生都有好处。5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在教学中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共性的训练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唱歌时气息浅,不会控制气息,我就用最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如:船要往前,浆就必须向后划;同样声音要向高处走,气息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走。也就是说音越高,气息越要往下沉。还有的学生“喊唱”现象较为明显,我就让他进行气息支持的轻声练习,用轻声体会在声音上的要求、找到头声高位置、统一音色。像这样有兴趣、有步骤、有规律的训练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