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办公范文县中医药发展基本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贯彻中医药法,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不断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开创了我县中医药事业新局面。一、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99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县直卫生单位4个,乡镇卫生院11所,村级卫生室68所,私立医院1所,个体诊所11所(其中中医诊所3所)。县、乡两级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125 人,乡村医生94人,个体医生12人,全县开放床位数 710 张,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4张。县中医院现有职工279人,开放床位数220张,编制数160,在编人员141人。现有中医药从业人员37人,占人员总数的13.26%,其中中医师28人,研究生学历2人;中药师9人,研究生学历1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中药房设置率为100%;村卫生室均设置了中医诊疗室。XX年,全县医疗机构门急诊59.92万人次,其中中医门诊逾12.5万人次,约占门诊总量的20.87%。一是加快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近年来我县加大了中医药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投资3700余万元在县义峰路新建县中医院,占地面积26.8亩,建筑总面积13571平方米,于20XX年初投入使用。对部分乡镇卫生院、68所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投入11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必要的中医药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投入20余万元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二是扩大了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培育了中医特色品牌。县中医院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科室建设,中医特色明显, 20XX年9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20XX年第一批挂牌成立江西省热敏灸医院德安分院。针灸科康复科为省级基层特色专科,配备了腰椎四维牵引床、颈椎牵引器、站立床、吞咽障碍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熏蒸床、中频治疗仪等康复理疗设备,结合中医传统和药物辅助治疗,可开展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未病先防,冬病夏治,三伏灸,三九灸等活动,雷火灸、隔姜灸、长蛇灸、热敏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技术深受患者点赞。XX年针灸科康复科收治住院病人470人次,热敏灸2857人次,针灸、推拿、康复、理疗2.1万余人次。中医骨伤科为省级重点建设中医专科,开展的椎间孔镜、膝关节镜微创诊疗、中医正骨手法等效果显著。脾胃科和糖尿病科正在创建省级基层特色专科。国医堂充分发挥名老中医效应,外科中药薰蒸治疗、儿科小儿推拿按摩等。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县中医院成立了基层中医指导科,安排专人负责乡镇中医药业务指导和培训。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了中医科,建成了规范的中药房,中药品种达200余种,配备了饮片柜、药架、电针仪,神灯等中医设备,能够提供常见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煎药等服务。村卫生室能够开展5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服务。20XX年中医院潘蜀受葡萄牙传统医学院邀请,在里斯本、波尔图、布拉加三地进行理论授课和现场治疗教学,深受好评并被聘为葡萄牙传统医学院客座教授。县人民医院设立特色专科,主任程伟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创面外伤敷料“复方烧伤宁”,对火焰烧伤、热液烫伤、电烧伤、化学性烧伤、放射性烧伤、糖尿病皮肤溃疡、褥疮、手术切口久治不愈、各种外伤创面、手指断离伤、慢性溃疡等疗效显著。车桥中心卫生院积极创建中医示范区,将中医、针灸、理疗、康复有机结合,方便周围患者就诊。三是发挥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县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成立了中医“治未病”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将中医药与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工作相结合,通过为居民提供中医体质辩识服务和中医健康指导,在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中推行养生保健、食疗药膳、运动疗法,积极参与传染病预防,开展慢性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服务等措施,将中医药工作融入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中医药服务范围得到拓展。四是重视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院围绕中医药开展多项主题活动。XX年6月,在爱民乡红岩村开展了以“走近中药,爱上中医”为主题的中草药野外调查活动;端午节开展了悠悠艾草香、浓浓医患情为主题的驱蚊香囊制作大赛和赠送香囊活动; 8月,开展了首届“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安排了传统医疗保健功法“八段锦”表演,评选了“十佳优秀医师”,组织中草药辨识大赛;积极策应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加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先后在塘山、丰林、聂桥、吴山、磨溪等乡镇开展健康扶贫义诊,送医药下乡、中医药文化科普等活动十余次。继续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和冬病冬养“三九灸”,500余人次参与体验。组建了一支业余陈氏太极拳爱好队伍。乡镇卫生院精心设计和建设传统风格中医诊疗服务区中医馆。其中,车桥、丰林、邹桥、磨溪、高塘、河东、爱民等7个中医馆已建成使用,聂桥、林泉、吴山等3个中医馆已完成主体工程。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县中医药事业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医院负债严重。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概算为3731万元,共支付各项工程款3713万元。建设资金主要是:革命老区转移支付177万元、国债建设资金160万元、县级财政投入800万元、县政府处置原妇保院资产拨入831万元、医院自筹资金1745万元。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现在中医院欠银行贷款720万元,欠药品、设备材料供应商货款1978.72万元,共负债2698.72万元。负债经营,经费紧张,不能引进中医药诊疗新技术,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中医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群众中医药就医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中医院民展空间不足。中医院是我县中医药的主阵地,在中医院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中医院一直以来规模小、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仍然没能得到根本性改善;另一方面是中医院缺少进一步发展空间。突出表现在:医院已建成的门诊楼、住院楼,面积偏小,住院床位紧张;没有教学用房;中药煎药室狭小,没有地方进行中药膏方等制剂制作;停车位紧张;已经没有空余的建设用地,医院进一步发展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现状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我县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周边县市相比,已呈现逐步落后的趋势;从长远看,应当考虑新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国医堂大楼和医养结合型的中医院。三是中医药事业扶持政策力度不够。自从国家确立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针以来,国家、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出台,以及新医改方案中对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强化,中医药事业面临着难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但从实践来看,相对于西医,中医药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新一轮医改的目标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出台扶持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我县医保政策对中医药扶持政策体现不够,在医保政策上没有充分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政策较少,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水平较低。如在中医院住院患者起付线低于综合医院以及中医药特色项目的报销方面优惠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到位;中医药治疗方法最能体现“简、便、验、廉”特点,可是中医药治疗尚未列入门诊医保报销范围;有些中医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过低,如耳针治疗收费12元,刮痧16元,小针刀44元,游走罐10元。这些项目价格偏低而且耗时长,不能体现中医药服务价值,严重影响其推广应用。四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乐观,中医特色还不明显,优势不突出。人才是中医药发展关键,名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灵魂。我县因人才原因导致中医药服务网络功能薄弱,中医医疗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尤其乡镇卫生院中医药利用率不高,中医特色专科优势不明显;中医药资深专家较少且大多年事已高,名老中医更加缺乏,除了中医院杨环、管荣高、潘蜀等之外,像我县中医名家余立波这样有份量的名老中医已不见;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尚未完全建立,年轻中医药人才成长周期普遍较长,不能满足中医药工作的现实要求,农村中医药人才匮乏现象更为突出。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比例还不足,中医院中医药项目收入占全院业务收入不足20%,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为32%。中医特色专科专病诊治手段和诊疗优势还不明显,与综合医院相比竟争力明显偏弱。三、加快发展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对策建议中医药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既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因为其价格低廉、利于养生、副作用小的特点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特别欢迎,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从20XX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明确了各级政府完善中医药扶持政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职责。为进一步加快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中医药事业政策扶持力度。首先是化解县中医院债务,支持中医院用地供给。县中医院整体搬迁负债中央化债资金908万元去年已到了我县,当时到了县中医院账户,两天后随即被县财政拨走。希望政府能把这笔资金拨回给县中医院,化解中医院债务。中医院正在申报国医堂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五层6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做门诊及病区,预算资金2400万元。希望政府在土地利用上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在项目用地划拨等方面给予支持,解决中医院的发展瓶颈。其次尽快出台我县中医药事业扶持政策。建议这个政策以政府正式文件下发。扶持政策的具体内容,一方面要制定对中医服务的扶持政策,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将中医经费实行预算单列,逐年增加事业经费;设立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经费,支持开展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中医科教、人才培养、适用技术推广、中医突出贡献奖励、农村中医先进集体创建及中医药工作的监督管理等;坚持中医院的公益性质,落实政府优先向中医院倾斜的补助政策,激励其开展中医药服务,尤其要重点支持中医院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医药服务的医疗保障措施,落实中医药医保扶持政策。落实门诊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城乡居民在定点的中医院门诊中医药治疗按40%报销政策。实行医保中医药报销倾斜政策,扩大医保中医药支付范围。中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比同级综合医院住院起付线降低100元,报销比例在原报销基础上提高5%。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调整中医药收费价格,提高中医诊疗费标准、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价格,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和专业技术价值。二是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首先是扎实开展中医药人才培训,推进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特别是抓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医生运用中医药技术水平,加快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普及。其次是在人员招录政策上给予倾斜。现有的事业单位招聘办法,对于招聘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尤其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极为不利。要制定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招聘办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再次是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不仅要引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还要注重引进已负盛名的中医专家人才,特别是引进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年以上中医人才,开辟医疗单位引进所需人才的“绿色通道”。最后是积极做好传统医学师承工作,积极动员基层合格人员参加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考核,组织开展传统医学师承考核,加强中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把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中医师送出去进修或拜师学习。三是加大中医药宣传力度,引导中医药事业“错位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六进”活动,普及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推广培训中医药“治未病”养生保健知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支持中医药事业。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一般认为,中医在治疗“已病”方面,不如西医“立竿见影”,但是在治疗“未病”和“末病”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引导中医 “扬长避短” “错位发展”,研究和确立中医药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定位。即:秉持“中”的特色,强化“医”的功能,彰显“药”的疗效。坚守中医药姓“中”,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推进“五个拓展”:服务对象由单一的诊疗病人,向服务健康、亚健康人群拓展;服务范围由治已病的传统领域,向“治未病”的养生和“治末病”的临终关怀两端拓展;服务内容由治病向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拓展;服务药剂由传统的“一抓一大把、一煎一大锅、一喝一大碗”,向研制更多更好的中药剂型拓展;服务方式由等病人到医院就诊,向更多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送服务上门、送宣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智能调度中心与决策支持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卫星智能监测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卫星通信设备制造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急救救护知识培训课件
- 辐射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供需关系演变及策略建议报告001
- 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新型微生物菌剂研发报告
- 2025年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生态修复技术发展报告
- 现代灯培训知识课件
- 营养师考试备考 2025年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专项训练
- 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
- 卫星通信与卫星网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转岗申请表(标准样本)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 数独课件完整版
- GA 568-2022警服夏执勤短袖衬衣
- 淮扬菜-淮安淮扬菜名单大全
- 2021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 标准化考核办法
- 高处吊篮使用审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