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专题汇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修3).doc_第1页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专题汇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修3).doc_第2页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专题汇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修3).doc_第3页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专题汇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修3).doc_第4页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专题汇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模拟题专题汇编一、选择题1、【2015年高考真题(广东卷)】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2015年高考真题(安徽卷)】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勤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团结统一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悼念活动在全国悄然展开。这其中,“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虚拟城墙捐砖行动受到网友的热捧。我国举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是团结统一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延续 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今全国人民爱国主义的主题表明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完整的坚定决心 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a. b c d4、【陕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2015届高三一轮摸底考试政治试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科学素质a b c d 5、【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 (二)政治试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与升华。抗战精神( )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 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之魂a. b. c. d.“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践行“三严三实”树正气。据此回答第6题。6、【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高考政治模拟命题比赛试卷】论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之语,东汉王逸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辞海把廉洁解释为“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当代共产党人应时刻牢记“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a b c d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据此完成第7题。7、【云南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 b c d8、【天津市河东区2015届高三一模考试政治试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下列诗词名句与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 )a.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汉卿) b.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9、【安徽省部分高中(皖南八校)2 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2015年2月下旬,安徽省以“关爱留守儿童播洒爱心阳光”为主题的千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映系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省内6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1310个农村数字电影专业放映队,将对全省15608个行政村进行无盲点全覆盖放映,全年累计放映场次达18. 65万。其文化生活的依据是(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a. b c d10、【安徽省淮北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中国古典园林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古代人造园把人生对于自然的终极理想,通过物质性的手段表现出来。我们看到的景观,都不单纯是一花一树一亭一阁,其背后往往隐藏更多的历史文化典故和深刻的哲学内涵。材料体现了(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根本标志 a b c d11、【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2015届高三5月联考政治试题】2014年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力拼搏。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下列对焦裕禄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焦裕禄精神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特征焦裕禄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焦裕禄精神由民族精神决定并推动民族精神发展a b c d12、【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政治试题】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 )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 b c d13、【湖北省荆门市2015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2014年9月2223日,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江苏常熟举行。期间,举行了“翰墨千秋金石永年第五届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就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当代书法的哲学思辨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两岸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a b c d14、【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期末质量检测】自2014年3月8日航空mh370失联消息公开后,其消息就牵动着社会各方人士的心。许多祝福祈祷语在新浪、腾讯微博及许多论坛上出现。而7月17号马航飞机被导弹轰炸更是让网友叹息“为什么又是马航?愿逝者安息。”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力量b.民族精神永不磨灭c.爱好和平的美好品质 d.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可见,弘扬民族精神,必须( ) a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b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16、【江苏省江都中学2015届高三元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是基于汉字( )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 b c d17、【2015届山东莱芜一中高三1月自主考试政治试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拥有遇难不惧、化危为安的“中国精神”。作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精神”( )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能够转化为民族崛起的强大物质力量 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为核心a b c d18、【安徽省黄山市201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安徽方言类型多样,主要有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材料表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方言文化是民族的,但不是世界的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认知和实践的差异a b c. d19、【甘肃省天水市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检测政治试题】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这一活动( )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20、【2015届山东莱芜一中高三1月考试政治试题】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21、【湖南省2015届高三1月六校联考政治试卷】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中,15位顶尖高手在激烈的比拼中不仅展示了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而且书写了传统文化的文明传递,让人受益良多。书写汉字可以( ) 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文化地域特色和融合趋势 铸造起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22、【2015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台湾特色庙会”在福州、 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并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 )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说明了两岸交流以文化交流为主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a. b. c. d.23、【2015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九校联合检测政治试题】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这不仅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发展a. b. c. d.24、【2015届福建泉州五校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政治试题】“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二、非选择题25、【江苏省泰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政治试题】国庆65周年之际,一名海外留学生发起“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的倡议,一下子戳中了国人的情感点。“爱国”再次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爱国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和骨髓中的一种精神,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基层岗位上,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是爱国;在科研领域,专心研究、耐心探索是爱国;在政府机关,为民服务、勤勉自律是爱国;在国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宣传中国是爱国。爱国最重要的是树立“共同体意识”,在我和祖国之间发现“我们”(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爱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26、【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安、宿迁四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政治试题】2014年12月13日,我国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习近平主席出席公祭仪式并指出:和平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在这一天,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民众及海外侨胞通过集会、鸣笛、默哀、烛光祭、网上添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祭活动。国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为表达“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是要更好地激发起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27、【2015年安徽省芜湖一中、屯溪中学、安庆一中等“江南十校”高三联考政治试题】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 北京apec会议也是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化盛会。舌尖美食、民间工艺、场景设置等都传递着东方文化的悠长古韵和精深之美,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其中,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新中装”更是一大亮点和重头戏。“新中装”以“中”为根,款式、面料、纹样、工艺、色彩上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厚底蕴;以“礼”为魂,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好客之道;以“新”为形,电脑提花机织、中西结合剪裁、寓意亚太经济体山水相依的纹样设计等都别具一格。(2)北京apec会议的文化展示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 28、【广东省真光中学等五校协作体2015届高三12月第一次联联考政治试卷】材料一 粤语是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而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香港、澳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方言.改革开放后,粤语呈强势发展之态,其原因有:粤语有独特的书面表达体系;香港文化的强势进入广东;国家的特殊媒体政策支持;市民和媒体的大力支持.但今天上述因素都在弱化,粤语急需保护。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粤语?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模拟题专题汇编解析一、选择题【答案】1、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等相关知识【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题干强调南北地域文化在同一件事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体现的是文化的区域性,c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表述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的特性有着重要影响,但不能“决定”;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不是“冲突”;题中强调南北文化的差异,并没有强调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答案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c答案。【答案】2、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解析】a答案的意思是“发愤用功,以至于把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因此体现的是“自强不息”;b答案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这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无关;c答案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这与“勤劳勇敢”没有直接关系;d答案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团结统一没有关系;因此本题选择a答案。【答案】3、b【考点】本题以时政热点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选肢表述错误;选肢侧重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这与题干无关;材料中“举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实际上表明我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是团结统一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延续,所以选肢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b答案【答案】4、d【考点】本题以时政热点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推行这一举措的意义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无关,选肢不符合题意;设立公祭日有利于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不涉及到“科学文化素质”,选肢不符合题意;设立公祭日有利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强大的民族力量,选肢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d答案。【答案】5、a【考点】本题以时政热点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解析】选肢错在“物质基础”,抗战精神属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抗战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不是“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选肢的表述不准确;选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意义的正确表述,因此本题选择a答案。【答案】6、d【考点】本题以时政热点为载体,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解析】选肢的表述不准确,应该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反映;选肢说法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出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廉洁”是从古至今都强调,因此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廉洁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同时在今天我们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体现出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选肢入选;因此本题选择d答案。【答案】7、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解析】从“汉字”和“100个汉字的流畅易懂、精妙优雅”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选肢入选;包容性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而题干没有体现出来;同样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选肢不符合题意;该教材出台的背景是“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因此这样做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选肢入选;因此本题选择c答案【答案】8、b【考点】本题以诗词名句为载体,既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又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a答案的意思是“土地贫瘠,没有办法种植农作物,而松柏易种植,生命力顽强也不需要过多的照料;因为家境贫穷,孩子会潜心学习以解决家庭的清贫”该诗句说明的是在艰难环境中自强不息,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b答案强调的是人们要注意节俭,不要奢侈浪费,这与题干不符合;c、d答案很明显也强调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因此本题选择b答案。【答案】9、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为留守儿童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将使其收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熏陶,促使他们终身发展,所以选肢符合题意;选肢侧重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这不是开展公益放映的原因,这与材料主旨不符合;从材料中“爱国主义影片”,我们明显看出选肢是从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角度来正确分析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选肢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择a答案。【答案】10、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文化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从材料中“古代人造园林”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因此选肢符合题意;从“人造园林”中体现“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园林”中我们看出其中“隐藏更多的历史文化典故和深刻的哲学内涵”体现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所以选肢符合题意;选肢强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与材料主旨不符合;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不是“根本标志”选肢表述不准确;因此本题选择a答案。【答案】11、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选肢表述错误;焦裕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体现了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选肢符合题意;选肢表述明显错误,焦裕禄精神属于民族精神,不能由自己决定自己;因此本题选择b答案【答案】12、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海峡两岸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有利于激发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选肢符合题意;选肢与题意无关,选肢主要是回答如何发展文化;选肢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是勤劳勇敢的精神;因此本题选择b答案。【答案】13、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征之-源远流长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从“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看到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因此选肢符合题意;选肢表述错误,传统思想对于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选肢的表述也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择d答案。【答案】14、c【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a答案不符合题意;b答案侧重于回答“原因”,而非“体现”;从网友叹息、祝福祈祷等可以看出网友爱好和平的美好品质;d答案同样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因此本题选择c答案【答案】15、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从题干“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中,我们很明显能看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d答案符合题意;a、b、c答案明显与材料不符合;因此选择d答案。【答案】16、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不是“汉字”,选肢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选肢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选肢是对汉字的正确表述;因此选择a答案【答案】17、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文化能够转化为民族崛起的强大物质力量,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故适合题意;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选肢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择a答案【答案】18、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选肢表述错误;方言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选肢适合题意,选肢表述错误;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说明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认知和实践的差异,选肢适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d答案【答案】19、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材料中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及鲜明的民族性,即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答案适合题意;b、c与材料无关;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但不是趋同,故d答案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择a答案【答案】20、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材料中“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b答案适合题意;a答案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c答案错在“统一”,区域文化相互借鉴、交流、融合,但不是“统一”;d答案体现的是区域性,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本题选择b答案【答案】21、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字的作用以及文化自觉与自信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材料中不仅展示了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而且书写了传统文化的文明传递,说明书写汉字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选肢正确;选肢中的“地域特色”侧重于文化的区域性,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选肢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择a答案。【答案】22、c【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台湾特色庙会”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同时举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选肢适合题意;安排了台湾特色小吃与名优特产品展销,这一安排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选肢符合题意;选肢说法正确,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选肢从材料中看不出来,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c答案【答案】23、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促使走向繁荣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选肢适合题意;选肢表述是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材料主旨没体现;选肢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同样材料没有体现;因此本题选择a答案。【答案】24、b【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