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整体把握训练1学习目标:1.通过抓结构标志、勾联、压缩等方法能够自主概括段落大意;2.通过关注标题、整合段落层次等方式,把握行文脉络,明确文章主旨。【导入学习】 【直击考场】 2014山东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平均分、得分率(18分)19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1.99分49.75%20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2.82分70.5 %21题(分值4分)实际得分:2.24分37.33%15题(分值6分)实际得分:2.89分48.17%合计:9.94分 明确:读不懂是普遍现象,根本问题【自主学习】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便自然不在话下了。 (二)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的记住回家的路。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写景状物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2007年山东卷考的灯火的温情就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的散文,圈划勾连,归纳段意,理清思路,概括主旨,整体把握。墙梅苑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融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能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感觉,我骤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山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为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限,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们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么不会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整体把握 阅读提示 第一步:化整为零,概括段意。(必须标画,或写出来)语段结构分析:任何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小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具体方法:找每一段落的“关键句”或“中心词”;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指代词。第二步:段落整合,切分行文层次(准确把握层次间关系,从而把握行文脉络)全文层次分析: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任何一篇文章,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大层次。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二段,交代写作的由头;中间(写了哪些内容散文的“形”);结尾(篇末点睛、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散文的神)。分析全文层次,可根据概括出的段意和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结构大致一致并反复出现的标志性句子或词语句子,来加以整合。1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你分析、概括的依据是什么?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应用学习】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18分)(2007年山东卷)灯火的温情叶延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沉沦往往从这一刻开始,酗酒是常用的方式,借以逃出这片荒野。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整体感知这是一篇写人生感受的文章,用了 的手法。初读此文,可以明确写作对象表面是 ,实际是写 ,是从写灯写起的。再读文本,就要带着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去读,即“ ”。并在这个问题的统领下来分别思考文章后面的题目,以防止答题时只顾局部不管整体或者是断章取义。文章主旨: 1、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案例诊断(1) 通过写对黑暗的熟知、经历,来反衬出灯火的温情,为下文的讲述做很好的铺垫。 (2) 以大家都曾有过的经历切入话题,使读者不觉得陌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作了铺垫。 你的答案 2. 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案例诊断(1) 第一段是指在现实的黑暗中,没有光亮的指引,没有心理的依靠;第三段的是指在人生失意与迷茫中,找不到价值引导,找不到出路,没有了方向。 (2) 第一段指人记忆中的对黑暗环境的感受;第三节的指环境和心境中无靠无助的感觉。 你的答案 3、 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4分)案例诊断1) 作者不怕黑夜,但他害怕孤独,害怕难以摆脱严酷的黑暗,在孤独中人会彰显内心世界,这时自己的灵魂会左右自己的言行。这也决定自己会成为世界的自持者。作者需要一盏对他指明道路、不迷失自己的心灯。 (2) 作者说的是他不怕失意,不害怕孤独和受挫,但是害怕在孤独失意没有目标,没有坚定的信念,孤独永无尽头。 (3)作者所害怕的不是真实环境的恶劣,而自己内心世界无比孤绝,没有人用心与自己交流。表现了人的最大痛苦不在于身体上而在于精神上的无助。 你的答案 4、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你的看法。(6分)案例诊断(1)这是无奈之举,若能解脱,也未尝不可。如果是我,文中所写“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选择,但这是一种最高境界;像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洒脱。 (2) 不同意。因为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如果我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会尽力凭借自己的力量与困难斗争,不依赖帮助,不使自己失去信心,等待别人的援助之手给我力量,去战胜困难。 (3不同意。因为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我会保持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激,直面人生,找到温情。 (4)不同意。因为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我不会丧气,会静静地接受,等待冲破黑暗的那一刻。 (5)不同意。因为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我会在黑暗中寻找方向,通过阅读及思考改变自己的心境,令自己从容面对困难。 你的答案 答案1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你分析、概括的依据是什么?答: 答案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走在无墙的小径和有墙的小径上前后的感受变化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墙”的思考。本文正是通过这一经历,认识到了美丑、善恶、得失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两面性,表达了作者要拆除阻碍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墙”,让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地沟通、交流的愿望。主要依据是:(1)内容方面:依据段中“当我第一次”“喜欢”“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最欢愉写意”这些关键词句,可见作者走在无墙的小径上的感受。再依据两段中“突然砌起了一堵墙”“隔开了截断了”“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失落了昔日的神怡”等词句,可见作者走在有墙的小径上的感受。(2)主旨方面(感悟方面):依据两段的关键句“相距的微少”“少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可以看出作者第一层感悟善恶、美丑等判断有一定的主观性、两面性。抓住两段中“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这些议论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呼吁人与人之间打破隔阂、封锁,真诚、友好地沟通、交流。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答: 答案全文共9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记叙无墙有墙的感受,可分两层。:描述作者走在无墙的小径上的愉悦感受。:描述作者走在有墙的小径上的阴郁感受。第二部分():抒写作者关于“墙”的人生感悟,可分两层。:写了作者第一层感悟善恶、美丑等判断的主观性、两面性。:写了作者第二层感悟人与人之间应真诚、友好地交往,拆除无形的“墙”。【应用学习】这是一篇写人生感受的文章,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初读此文,可以明确写作对象表面是灯,实际是写人生的感受,是从写灯写起的。再读文本,就要带着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去读,即“作者借灯写对人生的什么感受”。并在这个问题的统领下来分别思考文章后面的题目,以防止答题时只顾局部不管整体或者是断章取义。20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命题解密(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2)命题方式常常是“文章开头(结尾、第几段)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之类。解题秘诀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回答内容和表达技巧。(1)分析题目指向的段落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析该段落对表现内容或主题的作用。这一点是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主题表达的角度来分析开头的作用,就需要学生有整体意识,不能将开头与文本主题割裂开来。案例(1)通过写对黑暗的熟知、经历,来反衬出灯火的温情,为下文的讲述做很好的铺垫。该答案未能很好概括出开头写法上的特点,讲出了铺垫,但具体为什么做铺垫,没讲清,缺少从主题的角度来答题的意识。(2)以大家都曾有过的经历切入话题,使读者不觉得陌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作了铺垫。该答案概括出了开头写法上的特点,但依然缺少主题意识。这类答案很多,说明学生普遍缺少这种意识。参考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21.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命题解密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文学类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往往是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就不仅仅是理解其字面意义,要注意对其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多重含义的理解把握。江苏08考纲文学类文本没有考查“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考点,但重要词语的理解与重要语句的理解密切相关,这类题目依然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这类关键词往往与文本主旨密切相关。所以从理解文本主题角度考虑也好,从答题的角度考虑也好,都需要把它与主题联系起来思考。解题秘诀(1)找到该词语所在的位置;(2)明确该词语所在位置前后讲述的主要内容,即语境;(3)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意义。案例(1)第一段是指在现实的黑暗中,没有光亮的指引,没有心理的依靠;第三段的是指在人生失意与迷茫中,找不到价值引导,找不到出路,没有了方向。该答案未能联系语境,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未能与文本紧密联系起来思考,使答案偏离了方向。(2)第一段指人记忆中的对黑暗环境的感受;第三节的指环境和心境中无靠无助的感觉。两次“荒野无灯”,分别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只有讲清楚了分别是哪两种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在这里,无靠无助的感觉在哪里形成的,没讲清楚。参考答案第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是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22.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5分)命题解密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什么是重要语句?重要语句,多是指结构复杂、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统摄全篇或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例: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有什么特点?往往具有“言外之意”,实际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观点。题目的呈现方式是什么?有“解释句子的含义”、“提示句子的深刻含义”等。解题秘诀(1)解释句子的意思,使其明白易懂,含有比喻或象征等手法的句子要说出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等;(2)分析该句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可从“表现了作者什么观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揭示了什么哲理”等方面来分析。!特别注意:要重视对“言外之意”的把握。第二点一般是言外之意。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公开课教学课件
- 能否取消拍卖合同协议书
- 物业合同续签申请协议书
- 电力器材回收合同协议书
- 材料被盗调解协议书模板
- 碎石机加工样本合同协议
- 门店客户股东合伙协议书
- 高档小区房屋置换协议书
- 物业旧物回收合同协议书
- 聘用兼职人员协议书范本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TCGMA0330012018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
-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与应用
- 人体解剖生理基础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
- 天锐绿盾数据防泄密系统管理员使用手册
- JJF 1214-2008长度基线场校准规范
- GB/T 14592-1993钼圆片
- GB/T 13822-2017压铸有色合金试样
- GB 15203-2003淀粉糖卫生标准
- FZ/T 50004-2011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试验方法
- 城建档案资料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