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宣城市2007-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作者: 日期:宣城市2007-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现状1.1 基本情况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跨北纬29573119,东径1175811940。东接浙江,北连江苏,南靠黄山,西通芜湖。全市南北长150km,东面宽161.5km总面积12323km2。自2001年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以来,全市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完成投资5010万元,兴建工程1011处,受益人口22.2万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对饮水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村水源被污染以及含氟、含砷、血吸虫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根据上级有关统一部署,宣城市所辖七个县市区于2005初对辖区内的农村饮水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分别对现有供水设施、受益人口、管理运行情况、水质状况、缺水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全市共动用水利、卫生、环保等部门人员250多人,历时80余天,深入全市114个乡镇办事处、721个行政村,调查饮水工程554处,走访3000多农户,提取水样化验67份,并查阅了过去已有大量的水质化验报告、水文地质以及相关水介病史资料,经认真分析各县市区编制完成了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调查评估结果表明,全市现有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98.58万人,全市已建日供水量20t以上或受益人口2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554处,受益人口44.91万人,自来水供水普及率20.23。全市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口为161.39万人,饮水不安全的人口81.3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33.5%,其中水质不达标57.58万人(氟超标3.83万人、砷超标0.055万人,苦咸水超标4.07万人,污染严重的地表水28.88万人,污染严重的地下水7.14人,其他饮水水质超标问题13.60万人),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不达标23.79万人。2005年,省水利厅、发改委下达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31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591万元,计划兴建工程64处,解决3.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氟超标2.0万人,血吸虫疫区1.7万人)。宣城市2005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计划表县市区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万人)兴建工程(处)投资与资金筹措(万元)总投资中央补助地方配套群众自筹合 计3.70641314.7591.0210.7513.3宣州区0.491017579.028.867.2郎溪县0.2027132.07.831.2广德县1.8015639.6288.0105.5246.1宁国市0.25789.0340.014.734.3绩溪县0.42714967.022.060.0旌德县0.5423191.0685.031.974.42006年,省水利厅、发改委下达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2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893万元,省财政327.1万元),计划解决5.16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宣城市2006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县市区批次计划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人口不安全类型投资总投资中央省级地方泾县第一批10000血吸虫37716060157宣州区第三批5000血吸虫1958832.174.9郎溪县4000血吸虫1567025.760.3广德县22000血吸虫858388141.2328.8宣州区第四批3600砷600血吸虫30001406323.153.9宁国市4920血吸虫1928731.673.4绩溪县2080823713.431.6合计51600血吸虫2000983327.1779.91.2 自然条件宣城市属于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过渡地带,境内黄山山脉,天目山余脉、九华山余脉纵横交错,形成南高北低东部抬起的复杂地形,境内最高峰为南部绩溪县清凉峰,海拔高程1787米,北部圩区最低高程只有米,高差达1780米,全市地面平均坡降达11.9。自然的地形条件将宣城市分为北部河网平畈区、中部丘陵区和南部山区三种地貌类型。北部河网平畈区集中分布在宣州区中北部和郎溪县北部,总面积1348.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0.9,该区地势低平,水网纵横,土地以沿江、滨湖冲积、沉积平原为主,间有部分浅丘岗地,地面坡度平缓,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市粮食、水产品和水禽生产地。中部丘陵区包括宣、郎、广三县(市)中南部和泾县北部,总面积3924.1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1.8。该区岗丘交错,河谷相间,绝对高程一般小于400米,相对高差大于20米,土壤为地带性黄红壤,土质较粘重板结;南部山区包括绩溪、旌德、宁国全部,泾县大部和广德、宣州南部,总面积706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7.27。该区峰峦起伏,高山深谷、丘岗盆地相间,土壤以地带性黄红壤为主。本市属扬子准台地,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前震旦系为变质岩,构成本市基底;震旦系至第四系以沉积岩为主,组成盖层;印支期至燕山早期地壳运动,导致本市盖层发生强烈的褶皱、断裂与岩浆活动,演化成下扬子台褶带的一部分。燕山晚期的断块运行加强,南部上升成为隆起山地;北部沉降,成为断裂塌陷的盆地,堆积红砂层,构成宣、郎、广红色盆地。全市岩石分布南部山区以二叠系燕山运动的粗粒花岗斑岩为主,其范围包括广德南部、宁国东南部、绩溪大部、旌德全部、泾县南部及西部,另夹带石炭系石灰岩类页岩和震旦系条带性硅质岩。中部丘陵区主要分布第四系现代冲积层和石炭系灰质岩,其范围包括广德中部、宣州和郎溪南部、宁国北部及泾县中北部。北部平原区主要分布第四系红砂岩,其范围包括宣州、郎溪中北部。宣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夏雨集中,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市年平均气候在15.415.9之间,平均为15.6,南北稍高,东西略低,差异不大。年内月最高,月最低,极端最高气候在4041.5,极端最低气候在13.215.2之间。全市无霜期在226240天,平均为233天。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500毫米,自北向南递增,呈现山区多、丘陵少的地方差异,泾县年平均雨量最多,为1527毫米,郎溪最小,为1177毫米。年际分配不均是本市降雨一大特点,1978年宣州站降雨777毫米,而1954年宣州站降雨达2160.5毫米,两者之比高达1:2.78,广德县两年降雨分别为775.9毫米和2198.4毫米,两者之比为1:2.83。年内降雨分配不均是本市降雨又一大特点,6月降水最多,12月降水最少,月份降雨占全年总量的40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超过全年的一半。汛期的降雨一般集中在月中旬至月上旬之间,一般这段时间出现梅雨,其主要特征是降雨集中、强度大、历时长、暴雨日次多,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月份以后,又易受登陆台风的影响,形成台风暴雨,诱发山洪。伏秋季节,往往雨量偏少,容易出现干旱。全市灾害性天气不仅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而且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常见的有干旱、洪涝、暴雨、寒潮、冰雹、大风和秋季低温等。1.3 水资源1.3.1 河流、水系宣城市地跨长江、新安江流域,包括青弋江、水阳江、新安江、太湖等水系。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市,流入泾县陈村水库,纵贯泾县南北,经县城流向宣州、南陵、芜湖入长江,在我市境内全长96.0km,面积3428km2,其主要支流徽水河发源于绩溪,流经旌德,从泾县汇入青弋江,河长90km,流域面积1064km2。水阳江为我市第一大河,境内流域面积7956km2,境内河长205.3km,发源于绩溪县龙丛,流经宁国、宣州,从当涂贯入长江,其主要支流有东津河、中津河、华阳河、夏渡河及郎川河。太湖流域在宣城市有240km2,主要集中在郎溪、广德东部。新安江流域,主要集中在绩溪县,在境内流域面积716 km2 (含汾水江91 km2),主要支流有登源河、大源河、扬之水,均发源于绩溪县。1.3.2 地表水资源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本市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年平均径流总量达90.86108m3,人均拥有水资源3318m3,亩均拥有水资源2114m3,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全市平均地表径流深为736mm,径流深分布与降水分布基本同步,南部高于北部,最大为旌德县920mm,最小为郎溪县584mm;全市平均径流模数0.023m3/s/km2,南部山区同样高于北部圩区,旌德县为0.02920.023m3/s/km2,而郎溪只有0.01850.023m3/s/km2。地表径流的时空分配也极不均匀,基本与降雨时空分配相吻合,不过其受下垫面因素(如植被、土壤、地质、地形)等影响更大,因此同一地区因下垫面因素不同,径流也有差异。1.3.3 地下水资源我市丘陵、平原主要地质分布大多为红砂岩,岩层厚度较大,含水率低,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在200m以下。山区河流坡度较陡,切割较深,谷坡土层相对较薄,地下水都补给河流,形成山丘河川基流。由于我市地下水资源较少且埋藏较深,因此开发利用较少。根据有关资料,我市浅层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74万m3/km2,属于地下水贫乏地区。1.4 社会状况全市辖宣州区、宁国市和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2005年底共有98个乡镇811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市农村居民67.19万户。全市2005年总人口273.56万人(人口密度222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42.76万。2005年,全市GDP251.5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7.5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749元,粮食产量118.12万t,农民人均产粮507kg。据土地详查资料,全市土地总面积12323Km2,计1851万亩,其中耕地429.7万亩(水田326.0万亩,梯田44.2万亩,坡耕地59.5万亩),林地996.9万亩(水保林946.5万亩,经济林50.4万亩),草地4.1万亩,园地20.7万亩,水域144.8万亩,“四荒地”152.9万亩,其它(道路、村庄、城市、特殊用地等)49.3万亩。人均土地面积6.67亩,人均耕地面积1.57亩。宣城市2006年社会经济情况表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57元,七县市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为宣州区3661元/人、郎溪县1994元/人、广德县3510元/人、宁国市3635元/人、泾县3009元/人、旌德县3130元/人、绩溪县2986元/人,其中各县市区由于存在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牵制了劳动力、限制了农村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一般低于正常地区的80%。因缺水而贫困,又因贫困而无力建设饮水工程,造成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缓慢。1.5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质不达标(包括含氟量超标、含砷量超标、苦咸水、饮用未经处理的类水或超地表水、饮用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的水、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表水以及其他饮水水质超标问题),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问题。宣城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汇总表县市区合 计截止2004年底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人口(万人)饮水水质不达标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不达标人数小计氟超标(F)砷超标(As)苦咸水污染严重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其他饮水水质问题其中血吸虫疫区宣州区21.3618.000.490.0611.032.923.5010.213.36郎溪县9.034.930.233.201.500.604.10广德县17.2313.780.572.206.602.322.096.603.45宁国市13.238.160.793.370.743.260.495.07泾 县11.358.760.361.644.200.901.663.602.59绩溪县4.722.821.080.480.261.001.90旌德县4.451.130.540.593.32小 计81.3757.583.830.064.0728.887.1413.6021.5023.79经过各县市区调查摸底和水质抽样调查检测,我市水质超标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1.5.1 饮水含砷量超标。饮用高砷水主要位于宣州区向阳镇夏渡村,涉及人口有0.06万人。饮用砷超标的农村人口已列入2006年度第四批计划,将于2007年解决饮水安全问题。1.5.2 饮水含氟超标。全市饮水氟超标人数3.83万人,全市几乎每个县市区均有分布。我市各县市区都有莹石矿(氟石矿)分布,富藏于地下的氟石容易外露,对水源造成污染,一旦矿石开采,则更容易对地表水造成污染。根据调查:绩溪县氟超标分布在五个乡镇,人口10800人。该县八十年代采用氟斑牙调查方法,共调查全县11个乡镇,查出病区自然村93个,人口34752人。全县水氟含量调查,结果表明家朋乡、荆州乡、伏岭镇胡家村、西川村,扬溪镇、楼基村,长安镇寺后村水含氟较严重,其指标在0.81.12mg/l之间,超过允许标准。氟斑患病率在30%左右。绩溪县氟斑牙调查统计表乡镇调查小学数量年龄段8-15岁(人)调查人数(人)调查率(%)患氟斑病人数(人)患病率(%)家朋52582581007830.23伏岭151074107410026824.95荆州1786184498.0321825.83长安1668168110028441.70旌德县的高氟区主要分布在版书、旌阳、蔡家桥一线和白地、兴隆、三溪一线的有关乡镇,涉及人口1万余人。其中饮用氟超标水人口5400人。1989年该县开展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调查显示,815岁年龄组氟斑牙患病率30%以上的自然村达612个,人口11947人,占调查总人口的63.33%;2005年2月据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版书乡清潭村一村民尿氟含量达5.5ug/mL。宁国市甲路镇的庄村、南极乡、广德县邱村镇的赵村等地区蕴藏大量的莹石资源,因此水氟含量也较高。1.5.3 饮水硬度超标。我市宣州溪口、广德新杭、宁国港口等石灰岩地区由于岩溶侵蚀现象,其水质含有大量的Ca离子,造成总硬度超标;宣郎广低山丘陵红砂岩地区由于有机盐处于游离状态,浅层地下水中含盐量丰富,导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超标。全市大约4.07万人饮用水溶解性总固体超过2g/l。1.5.4 严重污染的地表水。全市共有28.88万人,主要分布于河网圩区以及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体现在耗氧量、浑浊度、色度超标。主要是由于城市周边地区以及圩区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牛、羊、鸡等畜禽排泄物等不能综合有效处理,造成地面水污染;生活垃圾就近倾倒,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水体;圩内主要是粮棉生产基地,随着大量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大量的杀菌剂、除莠剂和化肥以及农家肥施用后,除被生物吸收、挥发、分解外,大部分残留物在农田的土壤和水份中,随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中,造成污染以及圩内生活污水的排放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中,造成污染。农药、化肥的过量与不合理利用及含磷洗衣粉对水体的污染;水产养殖业中过多投饵、施药、腐尸等沉积于底泥并聚集;少数地方群众向水体弃置作物秸秆,腐烂后恶化水质等。对于饮用塘坝、河道水的,塘坝上游农田化肥农药以及上游植被中腐蚀物随着地表径流流入塘坝中,加上塘坝中微生物、藻类的影响,使细菌学超标,特别在干旱季节,细菌学超标更严重。就饮水类型分析:对于饮用井水的,由于农村污染源较多,垃圾、牲畜粪便、渗坑以及一些井没有井台等必要的防渗措施,使污染源随地表水进入井中,另外一些村庄由于人口集中,井离粪坑、牲畜猪圈等污染源较近,使井水污染,从而使细菌学超标严重。对于饮用山泉水的主要是由于上游植被腐蚀物以及上游面上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泉水中,从而造成细菌学超标。1.5.5 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全市共7.14万人。主要分布于城镇周边地区以及河网圩区,广德县、郎溪县引进外资建厂较为集中的低丘及平原地区,体现在部分井水有异色或异味等方面,主要是因为部分化工厂、以及部分矿山未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排放所致。1.5.6 其他水质问题。全市共有13.6万人。主要指饮水中铁、锰含量超标,汛期浑浊度超标等,主要分布在我市地下水相对丰富的地区和沿河居住地区。1.5.7 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不达标。全市共有23.79万人。主要表现在: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达不到标准。主要分布于流域分水岭地区及其低山丘陵区,其主要原因为:蓄、引工程少,水利工程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群众的居住分散,条件较为恶劣。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紫红砂岩地区分布广,地下水埋藏较深。开矿、采煤等引起的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下降等。1.5.8 血吸虫问题。宣城市是我省血吸虫主要流行地区之一,虽经过多年努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3个县(市)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个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但近些年血吸虫又有回升的迹象,饮用未进行处理的污染水,直接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21.50万人直接饮用疫区未经处理的水源,主要分布在宣州区、泾县、广德县、郎溪县。1.6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6.1 解决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家经济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的健康受到威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有更多的钱来为农民办实事,改善他们的生活。1.6.1.1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各项关乎群众生活的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但在拥有9亿农民的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民没有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尤其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一直困扰农村的发展,制约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着力消除影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解决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就是重要内容。只有占中国总人口80的农村发展了,中国才能发展,只有广大农民的困难解决了中国才能和谐。水是生命的源泉,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保障社会公平,减小城市保障和农村保障的差距,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切实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1.6.1.2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当前,我国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群众获得卫生、方便的饮用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的具体体现。只有群众的饮水困难解决了,饮水安全了,群众的健康才能得到保证,才能促进农村其他社会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1.6.1.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愿望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条件的改善日趋迫切,尤其对关系生命健康的饮水要求更加严格。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日益恶化,群众要得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更加困难。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够发达,群众生活贫苦,无力兴建饮水设施,群众的饮水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同时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向城市转移,农村获得安全饮用水显得更加困难。经济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居民最为迫切的愿望。1.6.1.4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明确提出“确保公平获取用水和充分供水”的宣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让每个社会主义建设者都能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安徽省委省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全省十二项民生工程之一,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人口众多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发改委、财政、水利、卫生等部门的大力协助和通力合作,只有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才能凝集各方面的力量,把计划落实好,把资金筹措好,把项目实施好,才能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1.6.2 解决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可行性1.6.2.1 党和政府的关怀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动力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在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省委省政府也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十二项民生工程之一,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提供强大动力,而我市各级政府更是将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为我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1.6.2.2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会得到群众的全力支持农村饮水质量关系到农民生活和身心健康,随着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水质量的要求已很迫切,通过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建设,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受水质困扰的广大农村居民也将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寄托极大的希望,并在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1.6.2.3 在农村饮水解困的工程实施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2001年开始实施饮水解困工程以来,在各级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受益区广大干群的支持下,经过3年的努力,全市市实际完成投资5010万元,兴建各类饮水工程1011处,解决了22.2万人的饮水困难。工程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市各级水利部门也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创新了许多建设管理模式,值得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借鉴。1.6.2.4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多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实施,我市各县市区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热爱农村饮水工作、情况熟悉、经验丰富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已经由各县市区水务局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是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中坚力量。1.6.2.5 经济的发展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每年安排数量庞大的资金规模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补助,安徽省更是加快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进度,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这些都为我市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200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0元(社会经济发展公报),提高了我市群众的自筹能力,有力地补充了国债资金的不足。我市广德县、宁国市为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进度,政府分别承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进行财政配套,广德县承诺财政每年配套140万元,用4年时间全面完成任务,宁国市承诺财政配套440万元,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同时,近年来我市各地都吸收了一批社会资金建设农村饮水工程,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将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拓宽了我市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1.6.2.6 社会化管理为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了成熟的管理条件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在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已经形成了一套管理主体多样、管理方式灵活的管理模式,有县级水利部门管理的,有乡村集体管理的,有个人管理的,也有联户管理的,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为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1.6.2.7 独特的气候为我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了水源保障我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虽然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但水资源总量却相当丰富,只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适当调整水资源的配置,就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为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丰富的水源。宣城市各县市区不同类型分区单位面积产水率(m3/s/km2)县市区圩区平原区丘陵区山区9095909590959095宣州区0.01040.009000.01120.009660.01220.01050.01340.0116郎溪县0.01070.009200.01140.009880.01250.01080.01370.0118广德县0.01180.01020.01270.01100.01390.01200.01520.0131宁国市0.01230.01060.01320.01140.01430.01240.01570.0136泾 县0.01200.01030.01290.01110.01400.01210.01540.0133绩溪县0.01260.01090.01360.01170.01480.01280.01620.0140旌德县0.01200.01030.01290.01110.01400.01210.01540.0133根据我市各项目区降雨、地形、地质、植被状况以及其他下垫面因素,对我市各类型项目区水源点90、95的来水进行计算,计算成果见上表。正是基于以上有利的条件,因此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1.7 编制依据1.7.1 有关文件主要有:(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2)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51592号)。(3)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4)水利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水农2004223号)(5)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20073号)(6)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200710号)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7)安徽省农村饮水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省农饮20042号)(8)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水农2003503号)(9)宣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1.7.2 部委规章主要有:(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安徽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1.7.3 技术规范主要有:(1)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5)供水管井工程技术规范(6)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1.7.4 相关资料主要有:(1)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2)各县市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3)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4)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072011年可行性研究报告(5)宣城市“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6)宣城市2006年统计年鉴2 工程建设方案2.1 工程建设任务2.1.1 项目范围、标准和原则全市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81.37万人,此次工程涉及全市98乡镇,861个行政村,总人口77.67万人(含2006年已安排计划万人5.16万人),其中:氟超标1.83万人、砷超标0.06万人、苦咸水4.07万人、污染严重地下水28.88万人、污染严重地下水7.14万人、其他饮水水质问题11.9万人、水量方便程度不达标23.79万人,其中血吸虫疫区人口19.8万人。在解决女衬衣安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在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基本安全;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升至升为安全;不低于升至升为基本安全;在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分钟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分钟为基本安全;在保证率方面,水源保证率不低于为安全,不低于为基本安全。2.1.2 工程数量及布局本次计划工程总数960处,其中集中工程919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32处。宣城市2007-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统计表县(区)名称工程处数小计(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处)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单村集中供水工程联户工程单户工程宣州区23951516419郎溪县8060416广德县166181147宁国市180152163泾 县127327322绩溪县721170旌德县9543556合 计9591814868941在918处集中式供水工程中,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181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48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689处。按照县市区分:宣州区239处,解决20.8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220处,其中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51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5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64处,分散式联户供水工程19处;郎溪县80处,解决8.8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80处,其中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60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4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6处;广德县166处,解决15.4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166处,其中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18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47处;宁国市180处,解决12.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180处,其中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15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2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63处;泾县127处,解决11.3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105处,其中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32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73处,分散式联户供水工程22处;旌德县95处,解决3.9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95处,其中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4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35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56处;绩溪县72处,解决4.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式供水工程72处,其中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1处,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70处。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主要依赖已经建成、运行良好、水质可靠、有扩容能力的县城、中心集镇以及大户带头新建的现有自来水工程,主要覆盖面为:城市周边农村、乡镇集镇附近农村以及大户新建水厂附近农村,以平原地区和圩区为主。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是解决居住相对集中,水源比较充沛的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工程,一般这些地区将河流或水库作为水源,水资源相对丰富,主要覆盖平原和部分丘陵地区。单村集中供水工程,是解决自然村内人口相对集中,而与其他村庄相隔较远的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工程,水源主要依赖与河流、塘库和山涧溪流,水源相对缺乏,一般新建拦河坝和塘库过滤井收集水源,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和山区。分散式联户供水工程,是解决分散居住农户饮水安全问题的工程,主要依赖山涧溪流或打井作为水源,其水量一般匮乏,主要分布在丘陵或山区。工程布局上应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率先解决血吸虫疫区、高氟水、苦咸水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2.1.3 工程实施计划我市计划在20072011年间,解决81.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包括2006年度下达的5.16万人的计划),由于广德县和宁国市政府分别要求整体推进该项工程的建设进度,因此在安排年度计划时,分别考虑两县市按照四年时间(即20072010年)完成,其他县区按照五年时间(即20072011年)完成。按照省水利厅安排的计划,按年度分配到各县市区。宣城市20072011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分年度投资计划表地区总数2005年已安排分年实施计划总计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宣城市81.373.777.6716.0017.0016.0015.0013.67宣州区21.360.4920.873.004.004.004.155.72郎溪县9.030.28.831.501.601.401.482.85广德县17.231.815.433.804.004.403.23宁国市13.230.2512.983.503.733.002.75泾 县11.3511.352.002.072.002.193.09绩溪县4.720.424.301.200.800.600.601.10旌德县4.450.543.911.000.800.600.600.91各县市区优先解决饮水含氟超标和血吸虫问题,再行解决水源污染严重的问题,最后解决水量和方便程度不达标问题。同时考虑到各县市区的财政配套能力以及受益群众的自筹能力和投劳能力。对于县级财政资金配套足额、及时的县市区和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能力、投劳能力强的地方,优先安排,优先建设。对财政配套不能足额或者群众积极性不高,甚至抵触,自筹资金难以筹集、投劳难以落实的地方,可以推迟安排。每年3月底完成年度计划的安排,8月底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10月底前由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审批实施方案,11月开始当年安排工程的施工,次年8月完成工程建设,10月底前完成工程的决算、县级自验和市级初验,申请省级验收。2.2 工程措施和规模2.2.1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坚持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饮水安全工程类型应根据各规划分区的地理、水文、水资源等特点,确定其工程类型。工程地点的选择依据该饮水工程的重要性、典型性、示范性、辐射推广性,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工程类型分为集中供水、分散供水。供水型式有重力流供水、水塔供水、无塔供水、自来水管网延伸,水源类型有山溪水、山泉水、库(塘)水、河水、浅层地下水、已建自来水,净水工艺有、过滤、沉淀、混凝、消毒、一体化净化,取水型式有自流取水、水泵提水等。分散式供水主要有引山泉工程和砖石井。山区由于地质构造形成群山连绵,沟溪蜿蜒,间或有大的山泉。可利用水源与居民之间的高差,采用自流引水到高位水池,然后由供水管路送到居民点。山区一般采用重力流供水形式。低山丘陵区地下水贫乏且埋藏较深,不易开发,可利用现有塘坝或利用有利地形在山冲兴建当家塘,拦蓄地表径流,作为农村饮水水源工程。河滨冲击平原地下水相对丰富,可以采用砖石井集水,作为供水水源。低山丘陵地区以水泵提水供水为主。平原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村庄附近的河流或溪流,供水措施一般采用在河边打沉井建泵站提水,再经过净化措施或净化设备净化水质,采取水塔或无塔供水的形式进行供水。平原地区一般采用无塔或水塔供水。城市周边和圩垸区难以找到好的水源,地下水污染严重,难以开发利用,因此水源水多数是利用地表水(江河、湖泊等),通过泵站提水,经过一些必要的净化措施或净化设备进行净化,输送到农户。靠近现有自来水工程的地区,对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比较,也可以选择现有水厂管网延伸的方式。分散住户根据地形、水源等情况,采取砖井或引泉形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取山溪水、山泉水作为水源的,工程系统的组成一般为:集泉、集水池(坝),过滤池,高位水池,配水管网。日供水100T以上的工程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100T以下的工程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供水规模20T左右的,不通电的工程,采用人工加药(漂白精)的方式消毒。取库(塘)水作为水源的,工程系统的组成一般为:过滤井,净化池,水塔(高位水池),配水管网。日供水100T以上的工程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100T以下的工程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供水规模20T左右的,不通电的工程,采用人工加药(漂白精)的方式消毒。取河水作为水源的,工程系统的组成一般为:拦河坝,集水(过滤)井,高位水池,配水管网。日供水100T以上的工程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100T以下的工程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供水规模20T左右的,不通电的工程,采用人工加药(漂白精)的方式消毒。取浅层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工程系统的组成一般为:大口井,简易过滤,水塔,配水管网。日供水100T以上的工程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100T以下的工程采用臭氧发生器消毒,供水规模20T左右的,不通电的工程,采用人工加药(漂白精)的方式消毒。2.2.2 工程规模2.2.2.1 用水定额按最高日用水量标准和设计受益人口数确定。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宣城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以外的地区(即“五区”),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卫生设施不断完善,按照“全日供水,户内有洗涤池和部分卫生设施”选值,结合农村饮水安全指标要求,本报告根据我市各地群众的用水习惯和水源条件,分别选取60L/(人天)。2.2.2.2 工程规模本次工程我市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尽量对工程规模进行整合,能形成大规模的采取大规模。部分县市区根据人口分布情况采取整村推进和整乡推进的办法。山区地形破碎,山间溪流汇水面积较小,引山泉水工程一般以250人作为标准,蓄水池设计日最高供水量为15立方米。低山丘陵区人饮专用塘供水工程一般以350人为标准,专用塘蓄水量1.0-1.5万方,蓄水池设计日最高供水量为20立方米。丘陵区砖石井供水工程一般以150人为标准,砖石井日出水量不少于20立方米,蓄水池设计日最高供水量为10立方米。平原地区沉井供水工程一般以400人为标准,日出水量不少于40立方米,清水池设计日最高供水量为50立方米。圩垸区泵站提水供水工程一般以1000人为标准,日最高供水量在100立方米。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一般以1000人为标准。3 典型工程设计及工程量估算3.1典型工程设计3.1.1 工程类型根据本次可行性研究涉及工程类型,选择引泉工程作为山区典型工程,选择人饮专用塘供水工程作为丘陵区典型工程,选择砖石井工程作为地下水相对丰富的丘陵区地区典型工程,选择机井供水工程作为平原区典型工程,选择泵站提水工程作为圩垸区典型工程,选择水厂管网延伸作为城镇周边典型工程。3.1.2 典型工程设计(一)引山泉水工程在山区,由于植被较好,有山泉水的地方可采用引山泉水工程,工程规模为250人。取水工程设计在山泉泉眼附近建引泉池,同时建设过滤设施。引泉池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算。引泉池采用钢筋砼结构,为长方形,其内径尺寸为2.03米,净高为2.15米,蓄水最大高度为1.6米,埋置深度为1.5米。具体尺寸见附图NCYS-可研-水工01。引泉池设15通风管两个,通风管管口向下弯曲,在管口包扎细网,以防虫类进入。池顶设进入孔,孔盖高于池顶0.2米,孔径为70厘米。池壁顶部设200溢流管两个,管口向下设置。在池底部设排空管,以备清理排污。引泉池建于不透水层上,以防泉水绕过引泉池,池四周用粘土回填夯实,粘土层厚度为0.5米。在引泉池周围作不透水地坪,并以5的坡度朝向排水沟。与过滤层相邻侧设穿墙孔,梅花形布置,孔距0.3米,孔径为10厘米。过滤层下为砼底板,底板前设齿墙,与池相邻侧设拦栅,以防卵石进入引泉池。高位水池在地形较高处,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点建高位水池。高位水池的供水规模根据规范要求,结合项目区的实际,项目区有可靠电源和供水系统,而且单独设立高位水池,其容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设计。选用25。W高=W25% 式中 W最高日用水量,m3W高=4025%=10m3为便于检修,将高位水池隔成两格。高位水池尺寸拟定按供水规模即供水量来确定,单个高位水池内净尺寸为2.52.0米,净高为2.5米,最高蓄水水位为2.0米。结构采用C20钢筋砼结构,型式采用矩形。顶部设钢筋砼盖板,并设80进人孔。结构尺寸见附图NCYS-可研-水工02。进水管设在高位水池一侧,根据计算进水管径为50。输水管设在池的另一侧,且距池底20cm,根据计算输水管为63。池顶下30cm设溢水管,溢流管的内径应等于或略大于进水管的内径,选用90,溢流管设置方法同引泉池溢流管设置,溢流管管口应与最高设计水位持平。池底部设排污管,出水管及排污管均安装闸阀控制,便于管理应用。高位水池埋入土中,在池周围作不透水地坪,并以5的坡度朝向排水沟。通气孔应设在水池顶部,直径为10,设置同引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定向招聘服务期满服务基层项目人员1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国融通集团2026届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恒丰银行长沙分行下半年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吉安泰和县工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6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中国石油山西销售分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年浙江杭州市西溪·吉鸿中学招聘20余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资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轮一般员工市场化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合作联营协议标准范本下载
- 2025年广西来宾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4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双11大促商家一站式指南
- 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咖啡基础培训课件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年工会财务大赛理论题库(附答案)
- 2.2 6、7的加减法(课件)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新教材)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起诉状(变更抚养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