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看新课程改革的推进.doc_第1页
随看新课程改革的推进.doc_第2页
随看新课程改革的推进.doc_第3页
随看新课程改革的推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看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许多老师似乎特别青睐“ 动态式” 的课堂教学, 且美其名曰“ 课堂互动” 。其实,只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外显活动理解为互动是不科学的, 更不能认为课堂气氛热闹了就是互动。实际上, 课堂互动是一个较复杂的教学过程, 它是师生、生生、生本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 意见的交换, 思维的碰撞, 以实现知识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说, 课堂互动既包括外显的行为, 也包括外表看似静止实则内动的思维活动, 这样的. 互动” 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 静听” 也是内心受到熏陶感染的动态过程,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或听老师范读,或配乐朗读, 或听优美的轻音乐, 或听同学讲故事, 这便是接受熏陶、感染的过程。我们知道,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不只是靠教师滔滔不绝的说教或者“ 满堂灌”“ 满堂练” 能奏效的, 也不只是靠复杂的教学环节和眼花缭乱的视频技术能完成的, 相反, 一些简约的教学方法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语文大师于漪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国文老师喜欢大声朗读, 有一次教辛弃疾的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老师范读时, 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真是悲歌慷慨, 我们这些做学生的, 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此后, 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 望着滚滚长江水, 回顾千古兴亡事, 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 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上辛弃疾的词的。可见, 课堂上让学生“ 静听” , 可以收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艺术效果。因此说, 有些课文, 尤其是情感型的课文, 不能只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 更多的应立足于自主体验的层面上进行感悟, 而. 静听” 便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的有效方法。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 二泉映月) 时, 曾经四次引导学生听名曲, 每一次播放, 全场都是一片肃静, 师生沉浸在浓浓的教学意境中, 就连听课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名曲的氛围中了。我们也分明感受到, 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在听音乐, 更是在用心灵静静地体验着富有生命意义的律动。试想,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喧闹的、看似热闹的教学场面所能代替的吗,(作者单位: 山东营县第一实验小学)学生_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教师导的作用除了创设学习情境, 更重要的是对课堂学习状态的调控。具体到课堂交流中, 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准确把握和及时有效的引导。在此, 笔者就课堂交流中教师的发问, 谈一下自己的体会。阅读既要读得进去, 又要读得出来; 既要感性投入,又要理性思考。阅读时, 部分学生有时满足于自我感觉,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似是而非, 不够清晰, 甚至不愿动脑深思, 人云亦云。此时, 教师故意发问, 制造各种假象, 让学生无法随口应答或猜谜, 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更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树立自信心。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 又都植根于现实, 是对生活的一种折射。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童话体裁的基本特征, 深入理解课文, 笔者做了如下提问:师: 文章中写小女孩五次擦火柴时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 她真的看到了吗?生: 没看到!师: 她真的没看到,生: 看到了。师: 别人脑子里的东西, 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的? 说她看到了, 为什么? 说她没看到, 又是为什么?这时, 学生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在静心思考。学生静思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