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格教学讲座Microsoft Word.doc_第1页
地理微格教学讲座Microsoft Word.doc_第2页
地理微格教学讲座Microsoft Word.doc_第3页
地理微格教学讲座Microsoft Word.doc_第4页
地理微格教学讲座Microsoft Word.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微格教学讲座主讲人:黄新南“微格教学”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北京以至全国的许多学校都在开展这项活动,用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北京教育学院地理系自1991年在中学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班开设这门课程以来,很受培训教师的欢迎。一、微格教学概述1什么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格教学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伦(DW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WEve)首先开发设立的。在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原是为师范生在当教师之前提供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而设计。微格教学可一般描述为一个缩减的教学实践,它在班级大小、课程长短和教学复杂程度上都被缩减了。因此,英国的G布朗(GBrown)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员易于掌握。”阿伦和伊芙把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7年的实践和研究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提出微格教学以后的30年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事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2)组成微型课堂提供示范。微型课堂由扮演教师角色(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扮演学生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同事或真实的学生担当)、评价人员(被培训者同学、同事或指导教师等)、摄、录像设备操作人员(专业人员或被培训者同学、同事)和指导教师五部分人员组成。其中如果被培训者的同学、同事担当评价和操机任务,必须经过事先培训和现场指导才能较好的完成通常在训练前结合理论学习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便于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说明所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并要求详细说明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教学行为是该项教学技能中的什么技能行为要素。(4)角色扮演准确记录。在微型课堂中,十几名师范生或进修教师,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记录(可由学员担任)。教师角色扮演一次约为515分钟,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评价员填写评价单。在职教师还可以按微格教学教案随堂记录某一教学片段,教学情境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完全相同。(5)反馈和评价。能否对被培训者的角色扮演过程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被培训者通过微格教学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1)重放录像。为了使被培训者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当角色扮演完成后要重放录像,让被培训者耳听目睹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优势与不足。由于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刺激强烈,被培训者看后印象深刻,对缺点改正快。指导教师、评价人员、学生角色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有重点地重放录像,对于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帮助被培训者改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自我分析。被培训者观看自己的角色扮演录像后,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以及是否存在其它教学行为等问题,以明确改进方向。3)讨论评价。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都要从各自的立场来评价实践过程,总结出优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微型课堂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每种教学技能培训目标的要求制作评价量表,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教师角色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讨论后,每个评价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写评价量表,然后将每位评价者的评价结果逐项输入计算机,计算机通过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计算就会以量的方式结合直方图或曲线直观、具体地输出评价结果。从结果中不但能看出被培训者掌握某项技能的总体水平,还可以看出每一评价项目所达到的水平,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另一种是在角色扮演时用计算机记录师生双方的教学行为,进行课堂教学相互作用分析。这种方法是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进行范畴化,在角色扮演时把这些行为范畴按出现的顺序和延续的时间以数据的方式输入计算机,在程序软件的支持下就可以量、图形和文字说明的方式输出结果,用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以指导教学过程。(6)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及学员集体的建设性意见修改教案,经准备后进行重教。重教后的反馈评价方法与(4)相同。若第一次角色扮演比较成功,则可不进行重教,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2微格教学的产生与发展1958年,美国开始了全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改革涉及到课程设置、教育结构、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等各个领域,其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的发展是这场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特色之一。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师范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活跃。美国的教育学院旨在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对师范生或教师进行科学化的培训。福特财团设立了师范教育基金,奖励为开发师范教育课程和培训教师有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改革运动的背景下,1963年斯坦福大学的阿伦和他的同事在对“角色扮演”(相当于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试讲)进行改革时,首先运用摄像机进行反馈。与此同时,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中对教师评价标准的研究也对微格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微格教学自1963年提出后,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教育首先接受了这一新的培训方法。在英国,微格教学被安排在四年制的教育学士课程内,共用42周,每周5学时,共计210学时。接受微格教学训练后,这些教育学士师范生再到各中学进行教育实习。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从1973年开始,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为了加强真实性,19751978年间实行以真实学生当作角色扮演中的听讲对象,用录像的方法记录训练的过程。1983年在进修的在职教师中进行了实验,证明了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培训也有很大帮助。微格教学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得到了认真的研究和发展。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开设的课程每周4课时,上13周课,共52课时。对于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也开设微格教学实习课,时间是每周2小时,共13周。其中悉尼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们,经过了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的微格教学课程,是移植、改进最成功的一例,获得了世界声誉。他们编著的一套微格教学教材和示范录像带已在澳大利亚80的师资培训机构以及英国、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加拿大、美国和香港地区的一些师范院校采用。微格教学在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教委师范司的意见和要求,先后举办了七期全国部分教育学院教师参加的“微格教学研讨班”。微格教学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很快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扩展到中等师范学校、许多中小学和部分高等师范院校。1993年全国各省级教育学院在国家教委的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下,分别建立了具有先进设备的微格教学实验室,许多学校和工矿地区的教育机构也自筹资金,因陋就简,纷纷建立了微格教学实验室,为这些院校和地区开展微格教学做了必要的物质保证。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北京教育学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微格教学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分为微格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实习对照组,以分析微格教学效果与实习效果的差异。在实验前,对两组学员都进行了听课、录像、评价,以保证初始的基本水平相同。在实验阶段,实验组用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法,对照组用传统的教学实习方法。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效果。类似的实验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学校都进行过,多数的结果都表明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法效果显著3、微格教学的特点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了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强调技能的分析示范、实践反馈、客观评价等环节,归纳微格教学的培训过程,有如下特点:(1)授课时间短,这样可减轻师范生或青年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也便于指导教师集中精力观察评估教学;(2)教学内容单一,只教一个概念或一个具体内容,便于师范生掌握,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3)训练目标单一,只注意一种技能,使被训练者容易掌握、指导者容易评估;微格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培训的模式,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等,并规定每一项技能都必须是可描述、可观察和可培训的,并能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 在微格教学培训过程中,可以让被培训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某一两个特定的教学技能,而且把某一技能的细节加以放大,反复练习。通过细微的观察,就某一方面提出讨论和研究。这种集中于对某一教学技能的练习,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4)学生人数少(4-5人),便于师范生或青年教师控制,减少了怕失败的心理压力。(5)反馈及时全面。微格教学利用了现代视听设备作为课堂记录手段,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被培训者教学技能的应用及表达教学内容和交流方法的优劣,可直接从记录中进行观察。这样,被培训者得到的反馈信息不仅来自指导教师和听课的同伴,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的教学信息,可以全面的看到本人上课的全过程。被培训者从第三者的立场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产生“镜像效应”。4、微格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表现方面传统教学微格教学师生角色不变: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传授者和控制者。变化:师生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转为评议者的多维角色扮演。学习内容确定的、纯粹的理论知识。通过示范、备课、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评价和讨论总结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对象学生师范生或进修教师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被动接受主动-探究-合作教学目标传授理论知识集中训练一两个教学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形式讲解接受式为主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情境孤立的人工情境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学媒体单一媒体多媒体、视听录象设备信息传递单向传递立体互动评价方式师评为主的结果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师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二、 微格教学教案编写1、微格教案编写内容当被培训的教学技能确定和理论学习以后,被培训者就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出较为详细的教案,运用所确定的教学技能进行教学。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不但要详细规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要规定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对提问等的反应,以及教学进度的时间分配等。在动手编写教案之前,首先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学什么?即你想让学生在本课中学到什么知识,是事实、概念、技能、思想、观念,还是兼而有之。这些是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分析而得到明确的。(2)目标是什么?即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终了行为)。所制定的目标要明确、具体,学生确实能做到的,并且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同时,还要区分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内隐的目标和外显的目标。(3)教学程序是什么?即根据对教学任务和课题的分析及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的步骤和顺序,以及教学技能的基本程序。(4)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如何评价?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的方法。在编写教案时,要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如讲解、提问、演示、回答问题等按时间顺序写下来,并把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分别填写,在与教师活动相对应的“授课技能”栏中,要注明教师在进行某一内容教学时所使用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具体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一栏中要注明某一内容教学时学生的活动是什么,如果是回答问题,要写出可能出现的预想回答及正确答案。最后把需要的各种教具填在“备注”栏中,并与教学过程的进程相对应。总之,编写微格教案必须具备六项内容:(1)教学目标:表达要具体、确切,便于评价。(2)教师的教学行为:按教学进程,写出讲授、提问、实验、举例等教师的活动内容。(3)应用的教学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某些行为可以归入某类教学技能,在其对应处注明。对重点训练技能应注明其构成要素。这样便于检查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成果,是训练教师对教学技能的识别、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项内容。(4)学生行为:教师能估计到的学生在回忆、观察、回答问题时的预想行为。对学生行为的预先估计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基础。(5)教学媒体:将需要用的教学媒体按顺序注明,以便使用。(6)时间分配:教学中预计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持续的时间。2、微格教案的结构形式 年 月 日 学校班级主讲教师 科目课题名教 学 目 标时间分配授 课 行 为授 课 技 能学 习 行 为教学媒体3、微格教学教案1学校 北京二0六中学 课题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主讲人曲小波教学目标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2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的产生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观教育 时间分配(分)教师教学行为(讲解、提问、演示)教学技能构成要素学生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等)需准备的视听教具、板书00.002.0先请大家看一幅照片。这幅被评为1980年最佳新闻照片的题为“乌干达旱灾的恶果”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一只骨瘦如柴的非洲儿童的手。它告诉我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人还受着饥饿的威胁直观导入集中注意引起动机集中注意力观察思考幻灯片:乌干达旱灾的恶果板书:粮食问题04.0再请看一幅照片。它题为“极度饥渴”,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洲儿童在救援水车到来时表现出的对水的渴望在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什么呢?草原退化、沙漠面积扩大等环境问题直观导入集中注意引起动机满怀兴趣地观察思考幻灯片:极度饥渴板书:环境问题07.0今天我们就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这个地区的许多国家独立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迅速增长,19781988年,非洲人口增长34,粮食只增长24。同时,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农业生产落后,迅速增长的人口迫使人们用原始的方法毁林毁草过度的开荒,由此产生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沙漠面积扩大等环境问题,环境恶化带来了旱灾等灾害,又加剧了粮食问题建立联系思考板书: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1问题的产生板书:人口问题板书:长期的殖民统治板书:过度开荒07.5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是我们下面要研究的内容转承引导思考板书:解决的途径4、微格教学教案2学校 顺义县城关三中高一 课题 褶皱 主讲人 李琦 时间1995年4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褶皱”的概念2让学生认识褶皱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内因与外因关系的教育时间分配(分)教师教学技能(讲解、提问、演示等)教学技能构成要素学生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等)需准备的视听教具、板书 00.000.5以上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的定义,下面,我们学习它的基本构造类型注意语调板书:2基本构造类型 01.0地质构造是地壳在漫长的运动过程中给我们留下的“足迹”,类型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褶皱和断层,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褶皱转承语要清晰板书1)褶皱0.30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并且一层一层地沉积,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岩层若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提问语注意语速学生答:弯曲对!我们把因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变形称为褶皱。在褶皱中,有向上弯曲和向下弯曲两种情况,每一个弯曲,不管它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都是一个褶曲强化语要中肯板画:褶皱板画褶曲板画(背斜、向斜)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只有两个以上的褶曲才能称为褶皱。于是,我们研究褶皱就先从褶曲开始。从形态上看,我们一般把向上拱起的岩层称当背斜,向下弯曲的岩层称为向斜。背斜和向斜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描述用手势要形象板书:背斜向斜下面,我们一起深入到褶曲的内部,去看看背斜和向斜的构造转承语投影片:背斜和向斜示意图 这是因受力形成的褶皱构造。请看图例(指图例)这是新岩层,越往下面的岩层越老。下面我们分析背斜构造,我们从背斜的中心向两翼作一条水平线,观察一下,背斜的内部由中心向两翼,岩层新老有什么变化?再分析向斜:向斜内部由中心向两翼,岩层新老有什么变化? 对!向斜内部岩层中心新、两翼老注意语言逻辑学生答:由老到新学生答:由新到老板书:中心老、两翼新板书:中心新、两翼老05.0我们在认识背斜、向斜的时候,不要简单从形态上判断,还应当从内部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在野外,一般就是用这种方法判断背斜和向斜 以上我们学习了背斜和向斜,这些地质构造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呢?转承语学生答: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板书: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对不对呢?对,但不全是这样,自然界中也有恰恰相反的情况请大家看投影:这里,背斜形成了谷地,向斜反而形成了山岭,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提问语注意语气投影片:背斜成谷示意图我们假想这是个水平岩层,若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会形成背斜。大家看,背斜顶部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裂隙呢?是因为这里受到了张力的作用,裂隙使背斜的顶部质地疏松注意语言逻辑学生答:裂缝岩层模型08.0岩层受到挤压力以后也可能形成向斜构造,这里是向斜的槽部,由于槽部受到的是挤压力,越挤越坚实请大家分析,在流水、风等外力作用下,是背斜的顶部,还是向斜的槽部容易受到外力的侵蚀呢?对!向斜槽部因质地坚实反而不易被侵蚀注意语言逻辑学生答:背斜顶部岩层模型下面,让我们从投影片上看一看背斜是如何从顶部开始被侵蚀的让我们追溯到若干万年以前,假想这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构造,起初,确实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也就是构造形态与地表起伏一致随着岁月长河向前流淌,在外力作用下,背斜疏松的顶部首先被侵蚀掉了(翻片)几万年过去了,外力不断作用于地表,背斜继续被侵蚀(翻片)斗转星移,又是多少多少万年过去了,在外力永不停息的作用下,我们看,出现了什么现象?(翻片)描述要生动学生答: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复合幻灯投影片: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过程示意日14.0 根据刚才的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来呢?我来概括一下:在新形成的年轻的褶皱山地,一般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在形成时代较老的褶皱山地,在外力的作用下,常常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如北京西山的百花山,高达1000多米,就是个向斜构造。事实上,自然界中,地表形态的形成要比我们刚才描述的复杂得多,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借助录像来观察褶皱构造及地形的实际情况。注意语言逻辑录像:地壳运动节选三、微格教学评价单表一、导入技能评价表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1.0)B(0.8)C(0.6)D(0.4)E(0.2)得分1导入能创设良好的物理学习情景152导入方式选择正确103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54导入有利发展学生的能力105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106能自然引入课题,衔接恰当107导入富有启发性108导入语言清晰简练准确109导入时间掌握恰当10合计评价意见 表二、教学语言技能评价表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1.0)B(0.8)C(0.6)D(0.4)E(0.2)得分1语言表达的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102语言表达有条理,逻辑严密153语言形象、生动、有趣、简洁104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155吐字清晰,通顺连贯106声音宏亮,感情充沛,态度亲切107语言适中,语调恰当,张弛有致108普通语标准109语言与眼神、手势密切配合10合计评价意见表三 提问技能评价表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1.0)B(0.8)C(0.6)D(0.4)E(0.2)得分1提问明确富有启发性102提问准确紧扣教材重点、难点103问题设计包括多种水平,促进学生思维104能把握提问时机、提问对象水平105提问后适当停顿,给予思考时间106提示恰当及时有助于学生思考107提问面广能照顾到各类学生108对学生回答能客观分析评价使全班明确109对学生的鼓舞、批评适时恰当1010能注意提问方式多样化10合计评价意见表四 讲解技能评价表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1.0)B(0.8)C(0.6)D(0.4)E(0.2)得分1讲解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认知规律102讲解内容正确包含了重要的科学价值103讲解时能提供丰富清晰的感性认识104讲解时突出重点繁简得当揭示本质105讲解时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哲理106讲解中注意发展学生多种能力107讲解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108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109讲解时用词准确语速适中语言生动有趣1010讲解声音宏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情感交流10合计评价意见表五 变化技能评价表班级 讲课人- 时间 序号评价标准权重A(1.0)B(0.8)C(0.6)D(0.4)E(0.2)得分1有音量、音调变化152语言有轻、重缓急及停顿变化103有面部表情变化且恰当自然154有手势、头部动作105目光接触学生且能恰当变化106身体移动恰当变化107采用视觉、听觉媒体且有变化108触觉、操作性活动使学生有动手机会109师生相互作用活动有变化10合计评价意见表六 强化技能评价表班级 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