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碳家族复习.doc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碳家族复习.doc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碳家族复习.doc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碳家族复习.doc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碳家族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奇妙的碳家族复习 教学设计 何秋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圣克拉校区 奇妙的碳家族复习教学设计大工附校圣克拉校区 何秋月一、教学内容分析 含碳物质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成员多,且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碳和碳的化合物又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知识又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难掌握的内容。其实这种情况与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有关。如何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期末阶段,将上册教材中的含碳物质放在一起进行整合复习,帮助学生将零零散散的相关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对今后的“酸、碱、盐”的学习,乃至总复习时构建知识链、知识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节课的复习方法和效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复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 碳族庞大威望高,身怀绝技用途广。 旧地重游兴趣增,温故知新技能长。此外,这部分内容还涉及到了许多化学反应,是学生锤炼化学方程式的很好契机;其次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深感学习化学的意义。经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梳理,关于二氧化碳制法的系列知识与氧气、氢气的制取放在另外一个专题中进行复习。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学生已经完成了上册教材的学习,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在相关的单元复习中,也已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简单的理顺和巩固,为较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为期末复习较全面地构建起各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了知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准备。(二)学生认知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并不太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得一个个的知识点仍然是孤立地存在于头脑中,并未进行适当的加工整理,所以对知识体系缺乏整体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借助情境的创设,将含碳物质的相关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贯穿于复习,并注意对方法和规律进行提升和应用。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以及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掌握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等)、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碳酸、碳酸钙等)、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等)及化石燃料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运用其性质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学会从冶炼“药金”等创设的题目中提炼以金属矿物为原料获得金属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灵活加以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碳家族成员的性质和用途的复习,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变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气灶改进等问题的分析、解决,领悟“学以致用”的思想,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在精制碳酸钙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与同伴合作交流,从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化学的价值。 3通过对温室效应相关内容的复习,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结合头脑中一个个无序的、杂乱无章的知识点,构建起含碳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框架。 教学难点 学生对一氧化碳、碳等还原剂只有遇到了金属氧化物,才能反应将金属置换出来这一规律领悟的不好,因此对如何从金属矿物孔雀石中获得铜等类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困难。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期末复习课不同于平时的单元复习,不是单元知识的简单罗列和习题的重复练习,而是相关知识的整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上册教材和课堂容量确定复习内容,在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基础上把甲烷、酒精、碳酸、碳酸钙及化石燃料等内容也收纳进来,打破章节的界限,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上重新审视知识,使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把零零散散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课堂中是重中之重。碳家族中的物质,无论是含碳燃料还是含碳还原剂,还有碳酸、碳酸钙,他们都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抓住这一核心物质,通过构建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与二氧化碳的转化关系,建立起物质之间联系的观点,让学生感悟到二氧化碳在整个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并把含碳燃料和含碳还原剂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思想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实质,总结提升规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作一个铺垫。为了确保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我运用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图: 构建含碳燃料、含碳还原剂与二氧化碳间的转化,进而复习核心物质二氧化碳 设置连线题,复习常见碳单质及无定形碳 盘点学过的含碳物质,开门见山引课 展示图片,复习含碳燃料 小结、作业及练习 创设情景,复习含碳还原剂第一步: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师生合作,明晰复习范围) 教师简单介绍庞大的碳家族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提问:盘点一下学过的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哪些?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利用ppt软件,引领学生回顾学过的含碳物质,并依据物质的类别构建起“碳家族”成员的框架图。尤其使用了自定义动画中的触发器,可使学生回答的内容与教师的相关展示完美同步。金刚石含碳化合物碳单质纯净物碳家族混合物炭黑焦炭木炭无定形碳天然气石油煤化石燃料活性炭C2H5OHCaCO3CH4H2CO3CO2石墨碳60CO第二步:由浅入深,展开复习(情景教学) 1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的常见性质和用途。 学生回顾知识,按照对应关系进行连线,用这种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省时高效的复习,同时很快融入到复习当中。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用ppt展示“金刚石、石墨、碳60、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图片,并设置其自定义动画中的触发器,配合学生的随机作答。 2交流含碳燃料的使用原理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同时,不忽视恰到好处的笔头练习,有助于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到头脑中。 教师充分利用素材,对知识进行多维度的复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乙醇汽油带来的好处以及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原因。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利用ppt展示“煤、石油、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炭火盆、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炭火中一氧化碳的燃烧、乙醇汽油加油站”等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燃料的图片,使学生更愿意去体味其中的化学原理;同时还利用ppt软件中的图形、自定义动画等功能引领学生理解乙醇的产生消耗产生的循环过程,进一步说明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谷物 葡萄糖酒化酶 酒精淀粉酶二氧化碳和水燃 烧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3教师引导学生将学过的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两个反应原理与含碳物质可燃性的反应原理进行对比,从中提升出规律,加强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教师介绍古代最初炼铁的原理及后续的“趁热打铁”。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借助ppt展示“古代炼铁、趁热打铁”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木炭还原性和可燃性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为生产服务,化学改变生活。 学生交流模拟现代炼铁的实验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的先后顺序和尾气处理等问题。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利用ppt播放图片功能,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图”,更直观地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利于把握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 教师借助ppt介绍古代“药金”的生产流程,并提问:“为什么制得的药金不可能是黄金?” 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和后加热至800左右,充分反应后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药金”。(1)试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什么“药金”不可能是黄金。(2)该“药金”中一定含有金属 ,可能含有木炭。(3)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 ZnCO3 加热可分解为ZnO) 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为什么药金不可能是黄金”,并猜想药金的主要成分,通过小组讨论写出得到药金的反应原理。针对一个题目,多方位地进行设问,将前后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同时,对提升后的规律进行及时的应用与巩固,利于学生真正地领悟知识的真谛。 教师展示图片抛出问题:“为什么在孔雀石上燃烧炭火会得到红色的铜? 学生凭借对木炭还原性的理解大胆猜想、积极交流。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ppt展示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图片“在孔雀石上燃烧炭火会得到铜”,激发学生的探究陌生情境下的陌生问题的兴趣,并对学生理解木炭还原性本质进行了检验和加固,形成了思维框架。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规律。 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很多含碳物质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而明确二氧化碳在碳家族中的核心地位。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角色的人对二氧化碳的不同评价,创设情境,使枯燥的二氧化碳性质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揭示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教师设问:“如果你是环境学家,将如何评价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客观地进行评价,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将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构建起联系,做出正确的回答。 关于CO2n 农民伯伯 “植物的粮食”n 消防官兵 “灭火先锋”n 气象学家 “及时雨”n 爱运动的年轻人 “碳酸类饮料”n 建筑师 “粉刷匠”n 环境学家 教师展示ppt “碳汇獐子岛”报道, 学生观看、思考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将“碳汇獐子岛”的相关报道的音频链接到ppt中,并配以图片,通过听觉信息和视觉符号,激荡学生心灵,激发爱护环境的情感。 教师乘胜追击:对固体垃圾扇贝壳的后续处理。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用扇贝壳精制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展示图片:牙膏、补钙剂、口香糖、海边堆积如山的贝类固体垃圾、扇贝壳、碳酸钙,将真实的素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拓展了外延。精 制 碳 酸 钙 想一想如何用扇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精制碳酸钙?写出实验方案。(提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教师展示“碳足迹计算器”截图,及目前人均年排碳量的数据,并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进行对比。 学生观看、反思,并学会了评价实验方案要考虑的因素,为日后的学习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同时也明确了“低碳生活”还任重而道远的现状,并从内心升腾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情感。”第三步:布置作业(自主型作业) 教师连接网络,展示“碳足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计算出自己家庭每个成员的年平均排碳量,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低碳举措,完成科普文。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利用IE浏览器打开“碳足迹计算器”网页(/),能更直接地激发出学生要将理论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欲望,体会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第四步:练习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抛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燃气灶如何改造”,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整合点与支撑软件】燃气灶结构图的展示,并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更真切的了解其结构,进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进一步保持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五步: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所复习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或困惑,同时教师会适时适当地给予高屋建瓴的点拨与画龙点睛的小结。 CO2含碳燃料CaCO3含碳还原剂 H2CO3 从多个角度进行生生、师生交流,深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获得超越原有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升华。板书设计: 【说明:为了能够更准确地表明本节课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