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名校讲坛1词语辨析阻抑 阻挡【同】都是动词,都含有拦挡使不能发展或前进的意思。【异】“阻抑”比“阻挡”程度深,含有“抑制”的意思。“阻抑”多与力量强大的事物搭配,而“阻挡”使用范围则较为宽泛。2走近作者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以寻求“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为己任,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3年。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陷于迷惘之中,在十字路口徘徊。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只有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当前所逢的史路,号召人民在艰难困苦中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的信念。全文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4重点突破“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什么内容?提示:“艰难的国运”指国家正处于坎坷、挫折、灾难深重的时期。“雄健的国民”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而自信的人民。5难点攻克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提示:中华民族的历史道路,有如长江大河、征人的旅途,它正处于险峻崎岖、充满坎坷的道路上,它需要我们以雄健的精神去开创历史的新纪元,在奋斗中去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体会壮美的趣味。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逼狭( ) 险jn() 崎岖()() 浊流滚滚() 一xi()万里 丛山叠岭() 绝壁断崖()2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1)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2)但这种状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3)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仰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3(曲靖中考)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b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后,全国再次掀起了路遥热潮。c罗平迷人的油菜花,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d随着“净网2015年”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网络空间必将越来越干净。4文中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用“坦荡平原”比喻_;用“崎岖险路”比喻_。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b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c本文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目的是号召国民抓住时机,去开创国家的新纪元。d“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6为纪念改变艰难国运的雄健国民,发扬中华民族雄健国民的优良传统,学校将开展“争做最美中学生”的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7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乐章。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开展“红歌唱响校园”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进来吧。(1)所谓红歌,即赞扬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为了了解同学们对红歌的喜欢程度,学校对50名同学做了调查,并制成如下统计表:类别划记人数(人)百分比(%)红歌正918流行歌曲正正正正2142民歌正正1428摇滚乐正612 请你根据上表,提炼出一条结论。_(2)为参加学校“唱响红歌”的合唱比赛,你准备推荐哪一首“红歌”作为班级的参赛曲目?写出推荐的理由。(可在以下曲目中选择,也可以另外推荐。)备选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新时代_(金华中考)中国不亡,有我!齐邦媛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节选自巨流河,略有删改)8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_从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_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_10“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_11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_参考答案1xi峻qqzhu泻cngy2.(1)挡荡(2)状壮(3)仰抑3.c(解析:c项“油菜花”与“旅游胜地”搭配不当,句子可改为“罗平因迷人的油菜花而成为”。)4.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5.c(解析:本文写于五四运动之后。)6.示例:学雄健之国民,做最美中学生。(符合标语形式,紧扣活动内容即可)7.(1)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和民歌,喜欢红歌的同学较少。(2)示例: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理由:此歌能培养同学们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不怕困难,争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品质。8.一九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一九三六年,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9.“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