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六)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A).doc_第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六)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A).doc_第2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六)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A).doc_第3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六)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A).doc_第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六 生物与环境 满分冲刺(十六)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A).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a)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答案】c【解析】由于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均处于食物网的某一环节,与周围的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可同时处于不同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在生态系统中可处在多个营养级上,a项错误;大多数动物以其他生物为食,故大多数属于消费者,但并非均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等以落叶为食,就属于分解者,b项错误;自养型生物都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故都是生产者,c项正确;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但并非细菌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根瘤菌是消费者,d项错误。2.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种间关系及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a项正确;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数量会增多,b项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c项正确;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d项错误。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答案】d【解析】co2的释放量相对值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a曲线co2释放量为正值且不变,表明不进行光合作用,可排除生产者,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项正确;b曲线co2的释放量不断发生变化,则一定与光照有关,属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c曲线co2释放量为负值,且不变,这说明它有o2的产生和co2的消耗,但与光照无关,所以是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b、c同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项正确;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的细菌,分解者如大多数腐生细菌,三者都可能是细菌,c项正确;b曲线只能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d项错误。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答案】c【解析】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故a项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项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项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项错误。5.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捕食关系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d.a与c为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从图中无法判断a、b、c哪个为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只能判断出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a捕食b,b捕食c)。6.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物种c表示小鱼,该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物种b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a、b、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物种a、b、c分别表示硅藻、虾、小鱼。小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含能量最少。虾的数量增加,短时间内小鱼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水塘的生物群落除含有题述三种生物外,还包括微生物等。7.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鲈鱼和土著鱼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b项错误;鲈鱼引入后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8.榕树只能依靠体型很小的榕小蜂进入花序为之传粉;而榕小蜂也只能在其花序中产卵,并以榕树花序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b.两者之间的适应特征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榕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可被榕小蜂幼虫利用d.两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故d错误。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b项错误;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这样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项错误。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b.甲图中c与a、b最主要的差别为c含较多的蛋白质c.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d.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答案】b【解析】甲图中存在abc的单向流动,应为组织液淋巴血浆的途径,因此甲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乙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应为血浆(甲图中的c),d项错误;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项正确;由乙图关系可知,a、b、c、d依次为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项错误;在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c所处的营养级,a项错误。11.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不同种群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项正确;卷叶螟数量减少,拟水狼蛛捕食褐飞虱增多,导致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d项正确;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人类对生产者的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12.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答案】c【解析】根据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a点,生态系统的稳态将遭到破坏,a项正确;适量的放牧使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b项正确;根据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项错误;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s”型曲线中的k值,d项正确。13.如果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会发生以下变化,那么其变化的顺序是( )水中溶氧量下降 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 水中溶解氧增加 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分解尸体,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 浮游藻类等迅速繁殖 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a. b.c. d.【答案】b【解析】海水富营养化是造成赤潮的根本原因。在赤潮的起始阶段,由于海水中的n、p等元素大量增加,导致浮游藻类迅速繁殖,同时海水中溶氧量不断增加,引起需氧微生物迅速繁殖,结果又使水中溶氧量下降,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有害气体增加,致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14.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答案】b【解析】外来物种引入本地,只要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就属于生物入侵。二、非选择题15.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表示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kj。(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 (2)含碳有机物 co2(3)负反馈(反馈) 自我调节 (4)2.46108 (5)2【解析】(1)由图可知,a是二氧化碳,d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d、b。(2)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物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物到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3)蛇的数量减少,导致蟾蜍因缺少天敌而增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而又逐渐趋于稳定,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4)(6.8109-1.310820%)(20%)22.46108kj。(5)改变前:1 kg蛇消耗草为3/4(20%)3+1/4(20%)2=100 kg,改变后:1 kg蛇消耗草为1/4(20%)3+3/4(20%)2=50 kg,所以改变后与改变前相比节余的50 kg草可流向人。故人比原来增重了5020%20%=2 kg。16.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 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2)表中 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答案】(1)光合 呼吸 (2)a 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 (3)碳平衡 co2浓度 (4)光反应 有机物【解析】(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o2的吸收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能合成作用;co2的释放主要依靠呼吸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2)表中a时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维持稳定,而b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o2排放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中,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其中有机物(葡萄糖)可作为发酵的直接原料。17.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轮虫和水蚤的种间关系是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mgl-1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