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13)(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13)(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13)(含解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课时作业(13)(含解析)1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列传第七中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廿二史札记崔浩传(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解析:第(1)问考查对孝文帝改革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归纳出其理由,依据材料不难概括;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不同观点的评价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赞成。理由:迁都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为实现南北统一提供了可能。反对。理由: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百姓水土不服,导致人口死亡率升高。(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导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观点二:该观点错误。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政策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若能够将以上两种观点折中回答亦可)2(2010浙江自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卷上(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信息,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语言简练,逻辑清晰;第(2)问,首先从“法言本代北人”指出陆法言的民族,然后指出陆法言善汉语的深刻意义。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3(2015福建四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的税敛和差役,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的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材料二北宋初期的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同的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有免税特权,各种差役都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农身上。请回答:(1)北宋初期的土地和赋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主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2)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两项措施在宋代起到了近代“文明国家”银行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是指哪两项措施?答案:(1)特点:不抑制土地兼并;按照户等负担差役;豪强有免役权。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赋役不均、逃避赋税的现象严重;政府赋税收入减少,财政困难。措施:免役法、方田均税法。(2)青苗法和市易法。4理财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摘自临川先生文集(1)依据材料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指出在变法中是如何实践的。(2)上述理财思想在今天有何借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与归纳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不独费出之无节”“生天下之财”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回答。第(2)问,紧扣在今天有益的体现,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答案:(1)思想:反对增加赋税;提倡节俭省财;发展天下生产(生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