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2单元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主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来“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为正确答案。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冲击瓦解宗法分封制,故b项错误。周王室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政治基础是宗法分封制,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没有冲击井田制,也没有动摇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礼”为主要内容,含有反对当时诸侯争霸的内涵,故d项错误。答案:a2. 2013海南高考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a. 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 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 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 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礼乐是治平的“膏粱”,而刑政是辅助礼乐的,故排除a项,而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政策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故排除c、d两项。答案:b3. 2014课标全国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本题考查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材料没有涉及养子和亲子的权利,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晋的法律与秦朝的法律相比,对私拿养子财物的规定有了变化,说明可以将养子等同于亲子对待,这说明血缘亲情得到强化,不是淡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宗族权益的现象,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晋时期将养子与亲子同等对待,这说明自汉代以来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被强化,故d项正确。答案:d4. 2014江苏高考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意思是:百姓要屈从君主的意志,君主要屈从天的意志。二人的意思是相反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中的“仁爱”、d项中的“德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除。答案:b5. 2013福建高考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由题意可知董仲舒的理念是让富者富而不骄,让穷者能够生存,这样上下就能够相安,国家也就容易治理,因此a项符合题意。材料只说让富者贵而不骄,让贫者足以养生,并未涉及“强制去富”“竭力济贫”和“劫富济贫”,b、c、d三项错误。答案:a师说高考仿真练习1. 2014湖南长沙模拟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圣人关注贤明政治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a项符合题意。d项百家争鸣的出现也和春秋时期的变革有关。答案:a2. 2014河北邯郸模拟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 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 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 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 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解析:荀子把春秋同其他各经并称,确立了儒家六经的地位,同时确立各经在志、事、行、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故b正确。答案:b3. 2014北京模拟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是道家思想。答案:b4. 2015牡丹江质检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 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 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d. 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解析:材料指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将出灾害以谴告之,这典型地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这一唯心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董仲舒借“天人感应”学说,劝“天子”施行仁政,这一点是对先秦儒学“仁”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故b、c两项正确;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当选d项。答案:d5. 2015河南洛阳高三检测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 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 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 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解析:“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说明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说明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在秦汉收其果,并不是止步于秦汉,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是不断演变的,故c项错误;“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的说法不正确,佛教就是“其他文明”的成果,故d项错误。答案:a6. 2014湖北黄冈模拟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