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双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8份双基限时练16.doc_第1页
2014-2015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双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8份双基限时练16.doc_第2页
2014-2015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双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8份双基限时练16.doc_第3页
2014-2015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双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8份双基限时练16.doc_第4页
2014-2015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双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8份双基限时练1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基限时练(十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2011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是自1850年有器测气温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1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2由时()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小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在上升12.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第2题,从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由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即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答案1.C2.A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4题。3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4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34.解析第3题,树木的生长速度与其所处的温度条件密切相关,温暖时期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宽。据该树木的年轮可知,该地经历了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的过程。第4题,M处的树木年轮密集,说明此时树木的生长速度慢,最可能是这段时间气温降低导致的,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海平面降低、雪线下降。答案3.B4.C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56题。5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6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56.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从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且高低交错分布,但总趋势是上升的,符合波动上升的说法,故D项正确。如果是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则气温不会出现下一年低于上一年的现象,因此B项错误。A项的降幅、升幅大小比较和C项的升高约多少摄氏度都不属于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范畴,故均可排除。第6题,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使得该省各地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故A项错;由于气温波动上升,有的年份气温偏低,会造成严重的低温冻害,故B项错。通俗地讲,极端天气事件指的是一种在特定地区和时间(一年内)的罕见事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安徽省近些年来发生的特大雪灾、洪灾和旱灾等极端灾害天气增多,说明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安徽省气温波动上升现象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随着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导致蒸发量增大,天然湿地面积会缩小,故D项错误。答案5.D6.C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如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答案B8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利于农业灌溉条件的长远改善C历史时期雪线总体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解析结合图例读图可知,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这反映出历史时期气候在变冷,雪线应降低,冰川面积扩大,而现代气候主要表现为变暖。答案C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关于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对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解析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许多地区的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但对洋流影响不大;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全球变暖,对非洲等地的热带发展中国家影响最大,中国自然带因为温度的上升也会相应北移。答案B10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公众参与的含义。全球气温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答案A如图是我国鄂尔多斯(中部某地)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自然地带摆动关系示意图。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11该地区自然地带()A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 B数量的增加与热量相关C数量的减少与水分相关 D数量的变化与地形有关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自然带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自然带数量的变化与水分关系密切。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12该地区()A湿润期来自西部的水汽增加,使自然地带向西部摆动B湿润期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可以大规模进行开垦C干燥期沙地面积有扩大趋势,应注意营建防护林体系D短时期内发生湿润期和干燥期转变是受全球变暖影响解析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于太平洋,湿润期水汽增加,自然带数目增多,森林草原农牧业带扩大,但要注意合理开发,营建防护林,避免沙漠扩张。答案C13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解析本题所提及的海洋“生物泵”作用,从其概念“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可以知道它对于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可能增加或减少CO2浓度,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进而可能缓解全球变暖。故本题答案为A。答案A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1415题。14“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多解析一年中冬季生活取暖燃煤增加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夏季光合作用增强会使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减少,故观测数据曲线有较明显的波动,故A项正确。答案A15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解析长期趋势曲线显示二氧化碳呈增加趋势,则会带来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则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可能被北冰洋淹没,海岸线向南退缩。答案D二、综合题16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_,原因是_。(2)二氧化碳对_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_变化有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解析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加及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使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再就是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7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问题。(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_。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_。_。(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有: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_。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_。亚寒带某些地区_。(3)目前,西非严重缺粮的原因是_ _。“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_。理由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的原因及危害。答案(1)二氧化碳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变化之中,19世纪以来,全球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于人类活动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日俱增,二氧化碳强烈吸收红外线而增温(2)气候更加干旱退化成草场将会适合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3)气候干旱会西非降水减少,农业用水缺乏,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使粮食产量减少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球温度变化和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图1)。材料二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孟加拉湾低地(图2)。(1)把图1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变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2)图2中,因海平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