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一编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时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一编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时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一编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时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一编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时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一编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时通关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编古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第一编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5南京市盐城市模拟)礼记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的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人的天性都是亲近自己的亲人,亲近亲人就尊敬自己的祖辈,尊敬祖辈就敬重自己的祖宗,尊敬自己的祖宗就会把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就会产生严格的宗庙制度,有严格的宗庙制度就会重国家,重国家就会爱护百姓。这强调了家国亲情的一体性,b项正确。答案:b2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让王位于丞相子之。子之秉政三年,燕国大乱,齐国趁机攻入燕国,杀燕王哙和子之。这表明()a齐国仍执行“尊王攘夷”政策b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乱频繁c立嗣以贤取代了嫡长子继承制d宗法因素的政治影响日益削弱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丞相子之并不是少数民族,不属于“攘夷”的范畴,排除a项;公元前316年属于战国时期,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王位的转让而不是立太子的问题,c项错误。答案为d。答案:d3(2015辽宁省五校联考)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反映了科举制()a缺乏有效监督机制b考试内容脱离实际c未能提高行政效率d忽视对品行的考察解析:唐太宗认为:今天专以才学取士,而不注重官员的品行,官员失职后虽受刑罚,但已危害民生。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意在强调选官应注重品行,故选择d项。材料没有反映监督机制,故排除a项;b项说法太绝对,因为材料只是提到科举制度忽视对官员品行的考察,而并没有认为其考试内容脱离实际;c项中的“提高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没有依据。答案:d4宋仁宗说:“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谏官见有未便,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材料反映了()a宋仁宗试图修改祖宗之法b北宋决策方式的理性成分c台谏制度有效制约了相权d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解析:宋仁宗解释了他“少断”的原因,一是防止自己的决策失误,二是大臣、谏官等的参与可以完善政令法规,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b5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解析:据材料信息“表里”“入京师”可知,行省是代表中央治理地方的,a项正确;元代最高行政机关是中书省,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且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行省是地方管理机构,而不是税务机构,d项错误。答案:a6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反映了()a佃农风险意识增强b佃农身份地位提高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地主出租土地的时候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的原因在于“佃田者不输租”“积以成习”,因此这一举措是受佃田者习惯的影响,从侧面反映了佃农身份、地位的提高,答案为b。答案:b7对右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大统一的局面保障了国内市场统一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abc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图中反映内地货物远销至江浙一带,说明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正确;从整体国内市场路线可知,正确;明代是大一统国家,为国内统一市场提供政治保障,正确;“主流”说法错误。答案:b8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一张木牍记载,“(年)三月辛卯中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相与为贩,约人贩钱二百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即贩直行共侍(持)病,不行者罚日卅。”这张契约可以说明()a民间贩运突破政府法律规定b长途贩运有了制度约束c货币支出成为贸易主要手段d民间商贩合伙经营的契约方式解析:据“人贩钱二百会钱备,不备勿与同贩”“病,不行者罚日卅”可知,贩运者之间的约定体现出经营契约关系,故选d项。a、b两项在材料中未反映;c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材料的意思是合伙人每人出钱二百用作本金,未反映出货币的支付地位,排除。答案:d9李贽的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之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c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d动摇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析:据材料“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可知,作者强调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所以应倡导个性自由发展。b项正确。答案:b10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解析:由材料中的“老百姓”“喜闻乐见”表明唐末五代尤其是北宋以后,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因而能够提供日常实用图书的书坊受到市民的欢迎,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统治者对文化的控制是否减弱,故排除a、d两项;书坊主要满足一般市民的需要,通俗易懂的有市场,但纯粹文人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市民的需要,排除c项。答案:b11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解析: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高且形象改观,这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观念,本题选c项。农本商末的主流价值观并未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社会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d项错误;商业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项错误。答案:c12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表述符合古雅典“最高民主阶段”特征的是()a成立四百人议事会b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c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d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解析:雅典民主的最高阶段应是伯利克里时期,b项正确。成立四百人议事会是在梭伦时期,a项错误;古雅典民主政治下并非各级官职都向全体公民开放,c项错误;古雅典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而不是陪审法庭,d项错误。答案:b13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这说明()a罗马法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法律b罗马法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c罗马法的很多原则仍具有生命力d罗马法具有永恒的普世意义解析:材料强调了罗马法在资本主义社会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罗马法在保护私有财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从罗马法中寻找借鉴的史实可以判断出,c项符合题意。答案:c14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道:“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他们都重视人的道德性b他们都是无神论者c他们都强调知识对人的重要性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并理解其含义,即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人的道德性,a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苏格拉底主张将研究重点从神、自然等转向人,他们都重视对人的研究,但不能说他们都是无神论者,b项错误;c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中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无关,可以排除;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可以直接排除。答案:a15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解析:题干强调对生命的热爱、同情和敬畏,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这是人文精神的起源,因此答案为c项。a项反映了奴隶社会中奴隶悲惨的地位、命运,故a项不正确;b、d两项反映了人性的禁锢,故b、d两项不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封建郡县”之争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弊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顾炎武郡县论(1)材料一中“周青臣”与“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各自的理由。(6分)(2)材料二从哪些视角分析了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的进步之处?(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县之失”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6分)(4)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际探讨“封建制”和“郡县制”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6分)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一可知,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推行郡县制,材料中的“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可以作为同意推行的理由,材料中的“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可以作为反对的理由。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藩镇将领)而无叛州”“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可知,柳宗元从是否叛乱、官吏的任免两个方面论述了郡县制的进步性。第(3)问,依据材料中的“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可知分封制和郡县制弊端的表现;材料中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弊可以复振”即顾炎武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弊端提出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本质在于相互借鉴。第(4)问,是否推行郡县制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即“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答案:(1)焦点:对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态度。理由:赞同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秦朝的长久统治;反对商周依托分封制维持了长久的统治,没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的先例。(6分)(2)官吏的产生与任免;是否会导致叛乱。(2分)(3)分封制的缺陷是地方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郡县制的缺陷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实质是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6分)(4)秦朝,封建社会初期,需要郡县制以建立集权统治,巩固统一;唐朝,藩镇割据威胁集权统治,需要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6分)17“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