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4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4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4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4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4讲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1“以科学的批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两千年来独家经理的孔家店内许多陈货都变成无价值的废料了”。材料中评价的是事件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以科学的批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两千年来独家经理的孔家店内许多陈货都变成无价值的废料了”的信息可知,该事件已经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2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a“进化论”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变化不大c变革、救亡图存成为社会时代主题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解析:选c。进化论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不能说是被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从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界变化很大,故b项错误;严复和陈独秀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为了要谋求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只强调要改革,但并没有说明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3(2015浙江高考抽测)如图是青年杂志的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jeunesse”(青年)和“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精通法国语言文化宣扬励志实干宣传西方文明致力思想启蒙a bc d解析:选d。以材料中“lajeunesse”来判断作者精通法语文化不确切,故错误;“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说明宣扬励志实干,故正确;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这些思想的中心是法国的启蒙思想,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4(2016金华十校一模)“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a海国图志b天演论c民报 d敬告青年解析:选d。材料中“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文章作者极力批判封建儒学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其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选项中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陈独秀发表的文章,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2016山西考前质检)新文化运动后,人们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解析:选a。新文化运动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导致人们不再认可孔子及其思想,故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6(2016湖州一模)西方学者汤因比主张:“现代化是可望的和必要的,本土的文化与现代化不相容,必须抛弃或废除;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最能体现该主张的史实是()a睁眼看世界 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为了成功地实现现代化,社会必须完全西方化”可知,该学者存在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睁眼看世界”属于林则徐等人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没有体现完全西方化,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主张学习西方社会制度,也没有完全西方化,故b、c两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猛烈批判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故d项正确。7(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解析:选a。思想文化现象的根源一般是从经济方面寻找的,康有为是19世纪90年代改良派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两者分别肯定与否定孔子的儒学思想,主要是源于两个阶段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故a项正确;b项“社会性质不同”说法是错误的,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b项错误;两次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故c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并不是根源,故d项排除。8(2016河南适应性模拟)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指()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选c。维新变法借用孔子的招牌宣传变法,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抨击孔子,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主要是反帝,与孔子和儒家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9(2016湖北黄冈质检)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选b。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鸦片战争不属于这一学习的历程,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属于学习器物层面,戊戌变法属于学习制度层面,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层面,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没有体现观念层面的学习,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没有体现出器物层面的内容,故d项错误。10(2016杭州一模)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段话()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解析:选b。题干材料“不得不反对孔教”和“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充分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陈独秀从维护“德先生”“赛先生”的角度出发主张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因此b项符合材料含义。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11(2016宁波十校联考)以下是林纾等人对某事件的看法:“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直与猩红热、梅毒等输入无异”下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表明了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b表明了西方思想传播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c新思潮引起了旧势力的仇视与恐惧d反映了该事件存在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解析:选a。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引起了旧势力的仇视与恐惧,同时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绝对否定。b、c、d三项均符合材料内容,a项与材料无关。12(2016嘉兴模拟)“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的近代思想家是()a朱执信 b梁启超c李大钊 d陈独秀解析:选c。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只是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未上升到理论体系和科学分析的高度,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其主张未涉及马克思主义,a、b两项错误。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陈独秀等人则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故c项正确,d项错误。13(2016浙江五校联考)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解析:选d。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受压迫人民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本质的意义以及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进分子真正理解、掌握以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作出这一判断的,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14(2016潮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年,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发表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这种观点引起了严复的共鸣他抱着“唯我所需”的态度,在不同的观点中进行选择、提炼,宣扬的是“适者生存”的绝对性和“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强调无论是草木虫鱼还是人类,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是“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只有自强、进取,才能生存、发展,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民族的自决自救、奋发图强,是天演论所演绎的主旋律。凤凰网材料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材料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陈独秀敬告青年(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严复译述天演论的目的和影响。(2)材料二中,孙中山是如何认识社会进化的?(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对中国作“改进之图”的方法?其理由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严复天演论的内容以及时代背景归纳出变法图强的紧迫性及影响。第(2)问阅读材料,得出孙中山“互助”的进化原则。第(3)问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