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题演练.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题演练.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题演练.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题演练.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题演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5.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题演练【高考题组】高频点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考情统计3年23考林则徐、魏源思想、洋务派思想(8)维新思想(5)综合考查(10)考题汇总2014浙江t15,2014北京t16,2014天津t6,2013福建t18,2013重庆t7,2013海南t12,2012江苏t5,2012北京t162014全国卷t282013安徽t132013天津t52013海南t132012海南t152014北京t372014山东t382014四川t142014福建t382014江苏t222013海南t162013广东t392013山东t282012全国课标卷t412012山东t28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魏源的主张、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及特点。2.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特点及影响。3.近代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征及影响1.(2014浙江文综t15)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解析】选a。材料中阐述铁路之利时指出“首在利民”,而“利民”最后有利于“征兵转饷”,可见材料表达的观点应该是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实现“求富”“自强”。2.(2014北京文综t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选b。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所作,编辑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史地知识,但魏源“师夷”思想的实质,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范畴。具体分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海国图志记载了西方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内容,并非主要介绍西方的政治体制b正确选项从材料内容来看海国图志对西方的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选项本身错误魏源属于地主阶级的改革派,而学习西方代议制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d选项本身错误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的是康梁的维新思想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卷t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选b。由题干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要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即“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易西服”是改制的开端,为改革的总体目标服务,故b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a、c、d的相关信息。 (2013海南单科t1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解析】选b。注意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高频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考情统计3年7考新文化运动(3)综合考查(4)考题汇总2013海南t162013江苏t72012福建t172014福建t382014四川t142014山东t382013广东t39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思想主张、特点及影响。2.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征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1.(2013海南单科t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解析】选c。林则徐睁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进行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2.(2012福建文综t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解析】选d。从“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关键词中,可以判断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仍然是思想领域中的解放运动。据此,选项a、b、c的表述显然与题意有别,只有d项符合作者的观点。【模拟题组】1.(2015江西六校联考)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说过:“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后()a.上层统治阶级对中外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c.中国近代社会和平繁荣d.中国近代社会士大夫醉生梦死【解析】选a。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士大夫惧怕西方,主张议和停战,忌讳谈论西方的事情,粉饰太平,不能正确地分析中西的差异,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无关,排除。2.(2015南昌三校联考)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康有为推崇孔子,谭嗣同推广儒家“仁”的学说,其目的是为变法维新寻找历史依据,故选c。a、b、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3.(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选c。解答关键是理解所谓“国故”的内涵,所谓“国故”包含着过去中国的一切历史与文化,从题干可以看出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去芜取菁,再造新的文明,实际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上融合中西文化,再造文明,故选c项。这一运动并没有违背新文化运动的宗旨,a项错误;b、d项与题干“整理国故”运动无关,故排除。4.(2014邯郸模拟)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面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故b符合题意。a、c、d只是分别反映了其中一个层面。5.(2015衡阳模拟)右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解析】选a。观察图文可知,题干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学生学文科比习武的大大增多,一方面说明了洋务运动失败,人们开始反省;另一方面说明国人准备转向学习制度层面,故答案选a。b、c、d三项与图文不符,排除。6.(2014咸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分别概括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解析】根据图一关键信息但丁倡导与教会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和图二关键信息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章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图一和图二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从影响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思想和经济等角度回答背景的相同点;从影响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背景的不同点。答案:信息:图一:民族语言取代教会官方语言拉丁语。(答文艺复兴亦可)图二: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答新文化运动亦可)同:封建思想的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够充分等。异: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世俗知识分子队伍壮大的结果;欧洲天主教禁欲主义的制约;意大利四分五裂,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国封建传统道德的阻碍;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的逆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2014西城区模拟)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解析】选a。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因此选a。【拓展延伸】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1)含义: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夷”,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