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变速器设计与三维零件设计.docx

货车变速器设计与三维零件设计【汽车毕业设计含3张CAD图+说明书论文2万字68页,开题报告,任务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6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2226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16 上传人:小*** IP属地:福建
45
积分
关 键 词:
货车 变速器 设计 三维 零件 汽车 毕业设计 cad 说明书 仿单 论文 68 开题 报告 讲演 呈文 任务书
资源描述:

!【包含文件如下】【汽车车辆工程类】CAD图纸+word设计说明书.doc[20000字,68页]【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97666224】.bat

ProE截图

任务书.doc

开题报告.doc

设计说明书.doc[20000字,68页]

倒档齿轮.dwg

变速器总成.dwg

输出轴.dwg

摘 要


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台用于货车上的手动变速器。本设计采用中间轴式变速器.

根据轿车的外形、轮距、轴距、最小离地间隙、最小转弯半径、车辆重量、满载重量以及最高车速等参数,结合自己选择的适合于该货车的发动机型号可以得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排量等重要的参数。再结合某些货车的基本参数,选择适当的主减速比。

   本次设计的汽车变速箱主要是从强度方面来对齿轮的尺寸计算及校核,轴的尺寸计算和位置的确定,选择设计满足其承载能力的同步器。另外,针对齿轮作用力的不同,在不同的轴上选择合适的轴承。利用软件Pro/e和CAD完成变速器总成图、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各个挡齿轮及同步器的设计。


关键词:变速器;锁环式同步器;传动比;中间轴;货车


ABSTRACT


The duty of this design is to design a manual transmission used in the truck, It’s the countershaft-type transmission gearbox.

According to the contour, track,wheel base,the smallest ground clearance, the smallest turning radium, the vehicles weight, the all-up weight as well as the highest speed and so on, union the choosing engine model we can obtain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the max power, the max torque, the displacement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certain saloon, choose the suitable final drive ratio.

This design is mainly gear's size computation and the examination,the axis size's calcul-ation and the position's determination,the choice design satisfies its bearing capacity the syn- chromesh. Moreover,in view of the gear action's difference, chooses the appropriate bearing on the different axis.Completes the transmission gearbox unit chart,the first axis,the second axis, the intermediate shaft using software Pro/E and CAD, to keep off the gear and the synchromesh design one by one.


Key words: transmission; inertial type of synchronizer; gear ratio; countershaft;truck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第1章 绪论...........................................................1

1.1 概述................................................................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内容........................................................3

第2章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4

2.1 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4

2.2 传动装置布置方案分析.................... .............................4

2.3 本章小结................................... ............. ............7

第3章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8

3.1 挡数的选择及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8

3.3.1 确定挡数........................................................8

3.3.2 传动比范围的确定................................................8

3.2 中心距........................ .......................................9

3.3 齿轮参数....................... ......................................9

3.3.1 模数的选取.................. .... ...............................9

3.3.2 压力角..................... ...................................10

3.3.3 螺旋角......................................... ................11

3.4 齿宽计算.............................. ..............................11

3.5 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 ...........................11

3.5.1 确定一挡齿轮的齿数.............................................11

3.5.2 对中心距A进行修正................. .............................12

3.5.3 确定齿顶高系数和径向间隙系数......... .... .....................12

3.5.4 计算一挡齿轮参数...............................................12

3.5.5 确定常啮合传动齿轮副的齿数.....................................12

3.5.6 修正螺旋角的值.................................................13

3.5.7 中心距修正.....................................................13

3.5.8 确定常啮合齿轮参数.............................................13

3.5.9 确定其它各挡的齿数.............................................14

3.5.10 确定倒挡的齿数................................................18

3.6 变速器轮齿强度计算..................................................19

3.6.1 齿轮弯曲强度计算...............................................19

3.6.2 齿轮接触应力计算...............................................22

3.6.3 变速器齿轮具体强度校核计算.....................................24

3.7 本章小结.............................................................29

第4章 变速器轴设计计算............................................30

4.1 变速器轴设计................................. .......................30

4.2 初选轴的直径.................................... ....................30

4.3 轴的结构形状..................................... ...................30

4.4 轴的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31

4.4.1 计算各轴上齿轮的圆周力与切向力.................................31

4.4.2 轴的刚度验算.......... ... .....................................33

4.4.3 轴的强度验算...................................................39

4.5 本章小结........................... ... .............................41

第5章 轴承选择与寿命计算............................................42

5.1 使用时间计算.................................... ....................42

5.2 轴承选择与寿命计算............................. .....................42

5.3 本章小结.......................... ..................................43

第6章 变速器的同步器设计及其结构元件..............................42

6.1 同步器设计.................. ........................................44

6.2 同步环主要参数的确定........................ ........................45

6.3 本章小结............................................. ...............47

第7章 应用Pro/E进行变速器的建模与装配... ... ... ... ... ... ....48

7.1 Pro/E软件简介........................ ...............................48

7.2 变速器齿轮集合模型的建立.............. ..............................48

7.2.1 直齿圆柱齿轮几何模型的建立.....................................48

7.2.2 斜齿圆柱齿轮集合模型的建立.....................................51

7.3 变速器轴的几何模型建立............... ...............................55

7.3.1 变速器第一轴的几何模型建立.....................................55

7.3.2 变速器中间轴的几何模型建立.....................................55

7.3.3 变速器第二轴的几何模型建立.....................................56

7.4 轴承的几何模型建立..................... .............................56

7.5 箱体的几何模型建立.................... ..............................57

7.6 变速器零件模型的虚拟装配................ ............................58

7.7 本章小结............................ ................................60

结论.................................................................61

参考文献..............................................................62

致谢.................................................................63

附录.................................................................64


内容简介:
图 1 输出轴一挡齿轮 模数 m 4 齿数 z 59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236 齿顶圆直径 244 齿根圆直径 226 nts 图 2 输出轴二挡齿轮 模数 m 5 齿数 z 38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198.33 齿顶圆直径 208.33 齿根圆直径 185.83 基圆直径 185.4 nts 图 3 输出轴三挡齿轮 模数 m 5 齿数 z 29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153.928 齿顶圆直径 163.928 齿根圆直径 141.428 基圆直径 143.58 nts 图 4 输出轴五挡齿轮 模数 m 5 齿数 z 16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93.023 齿顶圆直径 103.023 齿根圆直径 80.523 基圆直径 85.666 nts 图 5 中间轴二挡齿轮 模数 m 5 齿数 z 21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109.60 齿顶圆直径 119.60 齿根圆直径 97.1 基圆直径 102.454 nts 图 6 中间轴三挡齿轮 模数 m 5 齿数 z 29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153.928 齿顶圆直径 163.928 齿根圆直径 141.428 基圆直径 143.58 nts 图 7 中间轴五挡齿轮 模数 m 5 齿数 z 37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215.116 齿顶圆直径 225.116 齿根圆直径 202.616 基圆直径 198.102 nts 图 8 中间轴常啮合齿轮 模数 m 5 齿数 z 35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195.969 齿顶圆直径 205.969 齿根圆直径 183.469 基圆直径 181.467 nts 图 9 输出轴倒挡齿轮 模数 m 4 齿数 z 53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212 齿顶圆直径 220 齿根圆直径 202 nts 图 10 倒挡轴齿轮 模数 m 4 齿数 z 35 压力角 20 齿宽 b 32 分度圆直径 d 140 齿顶圆直径 148 齿根圆直径 130 nts 图 11 输入轴 nts 图 12 输出轴 nts 图 13(传动轴 -中间轴 ) nts 图 14 输出轴滚针轴承 外径 55 内径 38 宽度 30 nts 图 15 输出轴球轴承 外径 140 内径 65 宽度 33 nts 图 16 输入轴球轴承 外径 150 内径 70 宽度 35 nts 图 17 中间轴圆柱滚子轴承 外径 D 100 内径 d 55 宽度 B 25 nts 图 18 一挡和倒挡同步器 nts 图 19 二挡和三挡同步器 nts 图 20 四挡和五挡同步器 nts 图 21 一挡和倒挡拨叉 nts 图 22 二挡和三挡拨叉 nts 图 23 四挡和五挡拨叉 nts 图 24 拨叉轴 nts 图 25 变速器下箱体 nts 图 26 变速器上箱体 nts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货车变速器设计 与三维零件设计 系部名 称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班 级 : 车辆工程 B07-3 班 学 生姓名 : 王文龙 指 导教师 : 杨 兆 职 称 : 讲 师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二 一一 年六月 nts nts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王文龙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 学院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B07-3 指导教师姓名 杨兆 职称 讲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货车 变速器 设计 与三维零件 设计 一、设计目的、意义 目的: 本设计对给定的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变速器齿轮齿数的计算,变速器齿轮的设计与计算,变速器轴设计计算,同步器设计,变速器结构元件,变速器壳体,进行设计。运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基础和专业课程等相关知识,选择变速器类 型并确定相应的尺寸。 为了缩短设计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基于虚拟样机技术,通过 Pro/E软件平台上实现变速器的辅助设计 。 意义: 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通过本毕业设计可以充分复习所学知识,并能提高计算机及软件使用水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在 Pro/E 软件平台上实现变速器的辅助设计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必要手段。 二、设计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设计的主要内容: ( 1)研究汽车机械变速器 传动机构 的组成、结构与设计; ( 2) 计算变速器传动机构部件的尺寸参数并进行验证 ; ( 3) 在 Pro/E 软件平台上建立零件的等比例物理模型 ; ( 4) 进行三维零件的虚拟装配( 利用部件的链接关系建立部件之间的装配) ; ( 5) 利用 CAD 软件进行装配结构设计 。 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 1) 要求 研究 汽车 变速器原理 、 结构以及 设计 等基本 理论 ,并将其与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计算机软件 ( Pro/E)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熟练运用; ( 2) 要求 运 用 CAD 软件 Pro/E 进行 零件 建模 与零件装配 。 SY-025-BY-2 nts三、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根据任务书所给参数完成变速器传动部件尺寸计算与相关部件型号的选择,建立零部件的等比例物理模型,按实际关系进行链接装配 ; 1.5 万字说明书一份,零件图一套 , CAD 装配图、 以 Pro/E 零件图和装配爆炸图的形式给出。 四、设计 进度安排 (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第 1、 2 周( 2 月 28 日 3 月 13 日 ) (2) 计算变速器传动机构部件的相关尺寸参数与选择相关部件型号,并进行验证 第 3、 4、 5 周( 3月 14 日 4 月 3 日 ) (3) 在 PRO/E 软件平台上建立零件的等比例物理模型 第 6、 7、 8 周( 4 月 4 日 4 月 24 日 ) ( 4) 利用部件的链接关系建立部件之间的装配 第 9、 10、 11 周( 4 月 25 日 5 月 15 日 ) ( 5) 装配图绘制 第 12、 13 周( 5 月 16 日 5 月 30 日 ) ( 6) 设计 1.5 万字说明书一份,零件图一套(包括 PRO/E 零件图)第 14 周( 5 月 31 日 6 月 5 日 ) ( 7) 毕业设计审核、修改 第 15、 16 周( 6 月 6 日 6 月 19 日) ( 8)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及答辩 第 17 周( 6 月 20 日 6 月 25 日) 五、主要参考资料 ( 1)汽车教材:汽车构造、 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变速器传动轴的设计等; ( 2)软件学习类书籍: 基于 Pro/E 的仿真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基于 Pro/E 的汽车变速器的虚拟装配仿真技术等; ( 3)设计手册类书籍:汽车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等; ( 4)期刊文献资料:中国期刊网中变速器设计的相关资料(关键词:变速器 传动机构 虚拟设计); ( 5)新闻及网络资料等。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nts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货车变速器设计与三维零件 设计 院 系 名 称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 车辆 07-3 班 学 生 姓 名 : 王文龙 导 师 姓 名 : 杨兆 开 题 时 间 : 2011 年 3 月 11 日 指导委员会 审查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nts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一、“开题报告”参考提纲 1. 课题研究 目的 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 现状 及分析 ) ; 3. 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4. 技术路线 或研究方法 ; 5. 进度安排 ; 6. 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 撰写规范 请参照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及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要求 。 字数 应在 4000 字 以上 , 文字要精练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表要工整清楚。 nts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王文龙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 院 专业、班 级 车辆 B07-3 班 指导教师姓名 杨兆 职称 讲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是 否 题目名称 货车 变速器 设计 与三维零件 设计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研究现状: 汽车变速器,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 。 变速器 通过 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 使汽车 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 况 范围内工作。变速器设有空挡,可在起动发动机、汽车滑行或停车时使发动机的动力停止向驱动轮传输。变速器设有倒挡, 使汽车获得倒退行驶能力。 而在 需要时,变速器还有动力输出功能。 由于汽车上广泛采用活塞式内燃机,其转矩和转速变化范围较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的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 内变化, 为此在传动系中设置了变速器。 1886 年,世界上诞生的第一辆汽车并未安装变速器,直到 1894 年才由法国人造出了第一部装有变速器的汽车。 至今,汽车变速器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 使用最早的是 手动 变速器,国内最早的东 风 解放全是 手动变速器 。 即使在 目前,绝大多数汽车仍采用机械式变速器、分动器、主减速器,构成整车的传动系,其结构简单、操纵 方便、造价低廉仍不失为汽车传动系中常用的主要总成。 传统的变速器利用不同的齿轮搭配实现了换挡的目的,而齿轮搭配的变换就只有靠脚踩离合手拉挡杆来实现。 而 为实现轻松换挡,取消离合脚踏和手动挂挡的 AT(Automatic Transmission)变速器出现了,它主要利用液力变扭器配合传统机械齿轮箱实现换挡功能。 早在 1904 年,波士顿的斯图凡德兄弟就发明了第一个自动变速器。而自 20 世纪 40 年代起,人们便不遣余力地发展自动变速器,直到 1940 年英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奥兹莫比尔汽车上装上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自动变速器,由 液力耦合器和行星齿轮机构组成的全自动变速器,有四个档位。 近些年来,自动变速器 得到了 迅速 的发展, 其优越的驾驶性能和方便的操作规程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其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复杂的结构导致的高维修费用,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所以, 机械式手动汽车变速器因 其 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和工作可靠等优点,在不同形式的汽车上 仍 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且 机械式手动变速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会在我国轻中型货车传动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 CAD/CAM/CAE 技术的发展 带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且对变速器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 CAD 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的 CAD/CAM 集成系统。美国汽车工业最早应用了 CAD 系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都已广泛应用 CAD 技术。他们将结构、强度、刚度等计算、三维实体造型应用于汽车的设计开发中,将 CAD、 CAPP、 CAM、 CAE 集成,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市场响应速度提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汽车工业在 CAD/CAM 的应用 方面起步较晚, 约在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发展比较慢 , 最早用于航空工业。后来国家对其进 行重点投资,加强了 Pro/E等软件的引进力度,使其在国内迅速发展, 如今 已在机械、汽车等产业进入了实用阶段。 Pro/E 操作 软件 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 PTC) 旗下的 CAD/CAM/CAE 一体化的三维软件。 Pro/E软件以参数化著称,是参数化技术的最早应用者,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Pro/E 作为当今世界机械 CAD/CAE/CAM 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是现今主流的CAD/CAM/CAE 软件之一,特别是在国内产品设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Pro/E 为汽车 变速器的 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 它的 几何 建模功能 可以 为设计者在变速器设计 时,描述出其基本几何零件的虚拟实体及各零部件之间的关系,以便为用户提供所设计的变速nts 器的几何形状、大小、进行零件的结构设计以及零部件的 配 备。除此之外, Pro/E 不但大大的缩短了变速器的设计周期,还降低了其开发成本。 目的: 使学生学会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并通过所学的知识对 汽车 变速器 进行设计。从而深度了解汽车变速器的功能、原理、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通过 Pro/E 软件平台,对变速器进行 辅助设计 ,并进行 虚拟装配 , 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 Pro/E 的 使用。 利用 CAD 绘制装配图,使学生掌握工程图绘制的能力。 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通过本 次 毕业设计可以充分复习所学知识,并能提高计算机及软件使用水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意义: 变速器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实现汽车在行进过程中变速及倒车功能。它由几十个零件组成,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相当复杂。因此变速箱的设计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反复的实验。为了缩短设计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在 Pro/E 软件平台上实现变速器的辅助设计与虚拟装配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必要手段。 使产品的设计阶段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虚拟装配 , 并以此 得到了可靠的装配检验结果, 减少虚拟样机的的建模时间,增加模型可信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 上市 时间。 二、 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 1)研究汽车机械变速器 传动机构 的组成、结构与设计,了解变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作用,以及变速器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所要设计的变速器,确定变速器传动机构的布置方案,对整体结构方案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完成开题报告。 ( 2) 计算变速器传动机构部件的尺寸参数 ,确定 变速器的挡数、传动比范围、中心距、外形尺寸 、齿轮参数以及 各 挡齿轮齿数的分配等主要参数 , 并 对其 进行验证。 ( 3) 在 Pro/E 软件平台上建立零件的等比例物理模型 ,运用 Pro/E 的建模功能,将汽车变速器的各个零部件分别绘制出模型 。 ( 4) 进行三维零件的虚拟装配 ,运用 Pro/E 的模拟装配功能, 利用 汽车变速器 部件的链接关系 ,将变速器的各零部件进行 虚拟 装配 。 ( 5) 利用 CAD 软件进行装配结构设计 。 出现 问题: ( 1)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的选择 ,变速器有两轴式变速器和中间轴式变速器,在设计时,需根据汽车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布置形式 。 ( 2)变速器挡数的选择 ,变速器 的挡数可在 320 个挡位范围内变化,需根据汽车的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挡数 。 解决问题: ( 1)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上,多为轿车使用。而中间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前置后轮驱动汽车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客车上。我所设计的为货车汽车变速器,所以我在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中,我选择用中间轴式变速器 。 ( 2) 目前乘用车一般用 45 个挡位的变速器。发动机排量大的乘用车变速器多用 5 个挡。商用车变速器采用 45 个挡或多挡。载质量在 2.03.5T 的货车采用五挡变速器,载质量在 4.08.0T的货车采用六挡变速器。 由于所设计的汽车类型为货车,所以在挡数选择中,我选用五挡。 nts 三、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变速器传动机构方案的选择 变速器参数的确定 校核计算 同步器的设计 采用中间轴式变速器 全同步器换挡 挡数和传动比范围 外形尺寸 齿轮参数 齿轮弯曲强度校核 齿轮接触强度校核 轴的强度和刚度校核 采用 锁环 式同步器 同步器参数的设计 Pro/E 建模、装配并 绘制CAD 装配图 nts 四、 进度安排 ( 1)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第 1、 2 周( 2 月 28 日 3 月 13日) (2) 计算变速器传动机构部件的相关尺寸参数与选择相关部件型号,并进行验证 第 3、 4、 5 周( 3月 14 日 4 月 3 日) (3) 在 PRO/E 软件平台上建立零件的等比例物理模型 第 6、 7、 8 周( 4 月 4 日 4 月 24日) ( 4) 利用部件的链接关系建立部件之间的装配 第 9、 10、 11 周( 4 月 25 日 5 月 15日 ) ( 5)装配图绘制 第 12、 13 周( 5 月 16 日 5 月 30 日 ) ( 6) 设计 1.5 万字说明书一份,零件图一套(包括 PRO/E 零件图)第 14 周( 5月 31 日 6 月 5 日 ) ( 7) 毕业设计审核、修改 第 15、 16 周( 6 月 6 日 6 月 19日) ( 8)毕业设计答辩准备及答辩 第 17 周( 6 月 20 日 6 月 25日) 五、 参考文献 1 王望予 主编 . 汽车设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 徐安、陈德阳 主编 .汽车底盘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臧杰、阎岩 主编 . 汽车构 造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 伊万建 主编 . 汽车机械基础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金柱、韩玉敏、石美玉 主编 . 汽车工程专业英语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6 刘极风 主编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林清安 主编 . 完全精通 Pro/ENGINEER 零件设计基础热门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8 Chun Shuxun,Ye Shanghui A Guide-weight criterion method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antenna structuresJEngineering Optimization.1986,10( 3), 199 216 9 Zoltan Sadovsky Discussion on ; An in verse reliability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J Structural Safety, 2000,( 22): 97 102 10 吴宗泽、罗圣国 主编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6. 11 陈家瑞 主编 . 汽车构造 . 机械工业出本社, 2004. 12 罗锦陵、宋美娟、周宏湖 主编 . 汽车配件实用手册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13 刘惟信 主编 . 汽车设计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14 吴文琳 主编 . 图解汽车底盘构造手册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15 张洪欣 主编 . 汽车设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nts 摘 要 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台用于货车上的手动变速器。本设计采用中间轴式变速器 . 根据轿车的外形、轮距、轴距、最小离地间隙、最小转弯半径、车辆重量、满载重量以及最高车速等参数 ,结合自己选择的适合于该货车的发动机型号可以得出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排量等重要的参数。再结合某些货车的基本参数,选择适当的主减速比。 本次设计的汽车变速箱主要是从强度方面来对齿轮的尺寸计算及校核,轴的尺寸计算和位置的确定,选择设计满足其承载能力的同步器。另外,针对齿轮作用力的不同,在不同的轴上选择合适的轴承。利用软件 Pro/e 和 CAD 完成变速器总成图、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各个挡齿轮及同步器的设计。 关键词 :变速器;锁环式同步器;传动比;中间轴;货车 nts II ABSTRACT The duty of this design is to design a manual transmission used in the truck, Its the countershaft-type transmission gearbox. According to the contour, track, wheel base, the smallest ground clearance, the smallest turning radium, the vehicles weight, the all-up weight as well as the highest speed and so on, union the choosing engine model we can obtain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the max power, the max torque, the displacement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certain saloon, choose the suitable final drive ratio. This design is mainly gears size computa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the axis sizes calcul-ation and the positions determination, the choice design satisfies its bearing capacity the syn- chromesh. Moreover, in view of the gear actions difference, chooses the appropriate bearing on the different axis Completes the transmission gearbox unit chart, the first axis, the second axis, the intermediate shaft using software Pro/E and CAD, to keep off the gear and the synchromesh design one by one Key words: transmission; inertial type of synchronizer; gear ratio; countershaft; trucknts 目 录 摘要 . Abstract. 第 1章 绪论 .1 1.1 概述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1.3 研究内容 .3 第 2章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4 2.1 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 .4 2.2 传动装置布置方案分析 . .4 2.3 本章小结 . . .7 第 3章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8 3.1 挡数的选择及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 .8 3.3.1 确定挡数 .8 3.3.2 传动比范围的确定 .8 3.2 中心距 . .9 3.3 齿轮参数 . .9 3.3.1 模数的选取 . . .9 3.3.2 压力角 . .10 3.3.3 螺旋角 . .11 3.4 齿宽计算 . .11 3.5 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 . .11 3.5.1 确定一挡齿轮的齿数 .11 3.5.2 对中心距 A进行修正 . .12 3.5.3 确定齿顶高系数和径向间隙系数 . . .12 3.5.4 计算一挡齿轮参数 .12 3.5.5 确定常啮合传动齿轮副的齿数 .12 3.5.6 修正螺旋角的值 .13 nts 3.5.7 中心距修正 .13 3.5.8 确定常啮合齿轮参数 .13 3.5.9 确定其它各挡的齿数 .14 3.5.10 确定倒挡的齿数 .18 3.6 变速器轮齿强度计算 .19 3.6.1 齿轮弯曲强度计算 .19 3.6.2 齿轮接触应力计算 .22 3.6.3 变速器齿轮具体强度校核计算 .24 3.7 本章小结 .29 第 4章 变速器轴设计计算 .30 4.1 变速器轴设计 . .30 4.2 初选轴的直径 . .30 4.3 轴的结构形状 . .30 4.4 轴的强度和刚度的计算 . .31 4.4.1 计算各轴上齿轮的圆周力与切向力 .31 4.4.2 轴的刚度验算 . . .33 4.4.3 轴的强度验算 .39 4.5 本章小结 . . .41 第 5章 轴承选择与寿命计算 .42 5.1 使用时间计算 . .42 5.2 轴承选择与寿命计算 . .42 5.3 本章小结 . .43 第 6章 变速器的同步器设计及其结构元件 .42 6.1 同步器设计 . .44 6.2 同步环主要参数的确定 . .45 6.3 本章小结 . .47 第 7章 应用 Pro/E进行变速器的建模与装配 . . . . . . .48 7.1 Pro/E 软件简介 . .48 7.2 变速器齿轮集合模型的建立 . .48 7.2.1 直齿圆柱齿轮几何模型的建立 .48 7.2.2 斜齿圆柱齿轮集合模型的建立 .51 nts 7.3 变速器轴的几何模型建立 . .55 7.3.1 变速器第一轴的几何模型建立 .55 7.3.2 变速器中间轴的几何模型建立 .55 7.3.3 变速器第二轴的几何模型建立 .56 7.4 轴承的几何模型建立 . .56 7.5 箱体的几何模型建立 . .57 7.6 变速器零件模型的虚拟装配 . .58 7.7 本章小结 . .60 结论 .61 参考文献 .62 致谢 .63 附录 .64nts 1 第 1 章 绪 论 1.1 概述 变速器用来改变发动机传到驱动轮上的转矩和转速,目的是在原地起步、爬坡、转弯、加速等各种行驶工况下,使汽车获得不同的牵引力和速度,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变速器设有空挡,可在起动发动机、汽车滑行或停车时使发动机的动力停止向驱动轮传输。变速器设有倒挡,使汽车获得倒退行驶能力。需要时,变速器还有动力输出功能。 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对变速器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应保证汽车具有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在汽车整体设计时,根据汽车载重量、发动机参数及汽车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变速器档数及传动比,来满足这一要求。 2. 工作可靠,操纵轻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器内不应有自动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等现象的发生。为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驶安全性,操纵轻便的要求日益显得重要,这可通过采用同步器和预选气动换档或自动、半自动换档来实现。 3. 重量轻、体积小。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参数是变速器的中心距。选用优质钢材,采用合理的热处理,设计合适的齿形,提高齿轮精度以及选用圆锥滚柱轴承可以减小中心 距。 4. 传动效率高。为减小齿轮的啮合损失,应有直接档。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和安装质量,采用适当的润滑油都可以提高传动效率。 5. 噪声小。采用斜齿轮传动及选择合理的变位系数,提高制造精度和安装刚性可减小齿轮的噪声。 满足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这与变速器的挡数、传动比范围和各挡传动比有关。汽车工作的道路条件越复杂、比功率越小,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越大。 nts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的汽车及各种车辆的零部件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和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设计手段落后,发达国家在机械产品设计上早以 进入了分析设计阶段,他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将现代设计方法,如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应用到产品设计中,采用机械 CAD 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建模、分析、仿真、干涉检查,实现三维设计,大大地提高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了试验费用,缩短了产品更新周期。而我们的设计手段仍处于以经验设计为主的二维设计阶段,设计完成后在投产中往往要进行很大的改动,使得产品开发周期很长,性能质量低等。为改变我国的车辆零部件的生产和设计手段的落后状况,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必要开发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及零 部件的 CAD 系统,对已开发的 CAD 系统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随着 CAD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许多国家和部门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随之开发并形成一些成套硬件和软件系统。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中,利用 CAD技术解决众多繁琐的设计和分析计算。形成了以图形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核心、以工具系统为支撑和以分析计算为应用的集成化系统。 美国的 CAD 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的 CAD/CAM 集成系统。美国汽车工业最早应用了 CAD 系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等都已广泛应用 CAD 技术 。他们将结构、强度、刚度等计算、三维实体造型应用于汽车的设计开发中,将 CAD、 CAPP、 CAM、 CAE 集成,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市场响应速度提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应用的 CAD 软件主要有 Pro/E、 UG、 CATIA、 IGES 等。 国外的这些汽车公司已有 CAD 程序,但涉及各公司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及试验都很保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汽车工业在 CAD 方面起步较晚,发展比较慢。目前一些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已开始进行 CAD 的研究,在产品的改进设计、设计后的计算机绘图及有限元分析等方面已陆续取得一些效果。但总的来讲国内工厂多数是依赖传统的设计方法 经验类比法,对引进产品主要是测绘仿制,难以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客观要求。nts 3 采用现代设计方法,是提高自行设计、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极其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道路上车辆密度的加大,对变速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的汽车工程师在改进汽车变速器性能的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变速器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机械式变速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汽车变速器。虽然它有诸多缺点,如换档冲击大, 体积大,操纵麻烦等;但是,它也有很多优点,如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寿命长,制造工艺成熟和成本低等。所以,如果能改善机械式变速器上述的缺点,它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如果在减小机械式变速器的体积和提高传动平稳性两方面做一些研究,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3 研究内容 研究了解汽车变速器的功能、原理、结构以及设计方法。学习掌握 Pro/E 软件,并为了缩短设计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基于虚拟样机技术,通过 Pro/E 软件平台,对变速器进行辅助设计,并进行虚拟装配。 拟取得的成果的形式:完成变速器各零部件的计算、并校核。运 用 Pro/E 软件建立各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链接关系进行虚拟装配,完成装配图、关键的零件图一份。 nts 4 第 2章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 2.1 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分析 汽车主要参数如下表 2.1。 表 2.1 整体设计中的汽车参数 2.2 传动装置布置方案分析 固定轴式变速器中的两轴式和中间轴式变速器应用广泛。其中,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上。 与中间轴式变速器比较,两轴式变速器因轴和轴承数少,所以有结构简单、轮廓尺寸小和容易布置等优点,此外,各中间挡位因只经一对齿轮传递动力,故传动效率高同时噪声也低。因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所以在高挡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不仅工作噪声增大,且易损坏。还有,受结构限制,两轴式变速器的一挡速比不可能设计得很大。对于前进挡,两轴式变速器输入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而中间轴式变速器的第一轴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额定总质量 12100kg 载质量 5000 kg 自重 7430 kg 车宽 2470 mm 车长 10000mm 轴距 5720 mm 车高 3630 mm 转数 2600r/min 最大转矩 650 N m 最大爬坡度 16.7 离合器 单片,干式 轴荷分配 满 载 空 载 前 36%,后 64% 前 45%,后 55% 最高车速 93km/h 发动机功率 136kW 车轮半径 504mm nts 5 中间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客车上。变速器第一轴的前 端经轴承支承在发动机飞轮上,第一轴上的花键用来装设离合器的从动盘,而第二轴的末端经花键与万向节连接。 图 2.1 中间轴式四挡变速器传动方案 图 2.2 中间轴式五挡变速器传动方案 图 2.1、图 2.2 分别示出了几种中间轴式四、五挡变速器传动方案。各传动方案nts 6 的共同特点是:变速器的第一轴后端与常啮合主动齿轮做成一体。绝大多数方案的第二轴前端经轴承支承在第一轴后端的孔内,且保持两轴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经啮合套将它们连接后可得到直接挡。使用直接挡,变速器的齿轮和轴承及中间轴均不承载,发动机转矩经变速器等一轴和第二轴直接输出,此时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高,可达到 90%以上,噪声低、齿轮和轴承的磨损减少。因为直接挡的利用率要高于其他挡位,因而提高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在其他前进挡位工作时,变速器传递的动力需要经过设置在第一轴 、中间轴和第二轴上的两对齿轮传递,因此在变速器中间轴与第二轴之间的距离不大的条件下,一挡仍然有较大的传动比;挡位高的齿轮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挡位低的齿轮可以采用或不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多数传动方案中除一挡以外的其他挡位的换挡机构,均采用同步器或啮合套换挡,少数结构的一挡也采用同步器或啮合套换挡,还有格挡同步器或啮合套多数情况下装在第二轴上。 在除直接挡以外的其他挡位工作时,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传动效率略有降低,这是它的缺点。 在挡数相同的条件下,各中间轴式变速器主要在常啮合齿轮对数、轴的支承方式、换挡方式和倒挡 传动方案以及挡位布置顺序上有差别。 与前进挡位比较,倒挡使用率不高,而且都是在停车状态下实现换倒挡,故多数方案均采用直齿滑动齿轮方式换倒挡。为实现倒挡传动,有些方案利用在中间轴和第二轴上的齿轮传动路线中加入一个中间传动齿轮的方案。常见倒挡布置方案如图 2.4所示。 图 2.4 倒挡布置方案 nts 7 2.3 本章小结 本章对将要设计的变速器的主要参数、传动机构布置方案进行了分析确定,确定 选择中间轴式变速器,中间轴式变速器可以设置直接挡,当汽车在直接挡下行驶时,可以降低变速器各齿轮的磨损,增加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一挡和倒挡采用直齿,其它为斜齿。 nts 8 第 3 章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3.1 挡数的选择及各档传动比的确定 3.3.1 确定挡数 近年来,为了降低油耗,变速器的档数有增加的趋势。目前,乘用车一般用 4 5个档位的变速器。发动机排量大的乘用车变速器多用 5 个挡。商用车变速器采用 4 5个挡或多挡。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五挡变速器,即五个前进挡、一个倒挡,五挡为超速挡。 3.3.2 传动比范围的确定 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是指变速器最低挡传动比与最高挡传动比的比值。最高挡通常是直接挡,传动比为 1.0;有的变速器最高挡是超速挡,传动比为 0.7 0.8。本次设计中,取五挡传动比为 0.77。 所以 由05377.0 ii nrugra 可知 77.0932600504.0377.0377.050 gariu nri =6.9。 ( 3.1) 汽车爬陡坡时车速不高,空气阻力可忽略,则最大驱动力用于克服轮胎与路面间的滚动阻力及爬坡阻力。故有 )s inc o s( m a xm a x01m a x fmgr iiTrTge ( 3.2) 式中: m 汽车总质量; g 重力加速度; maxeT 发动机最大转矩; 0i 主减速比; T 汽车传动系的传动效率; r 驱动车轮的滚动半径; nts 9 取 90.098.096.096.0 万变主 T其中 7.16 则 9.09.6650504.0)7.16s i n7.16c o s02.0(8.912100)s i nc o s(0m a xm a xm a x1 Terg iT rfmgi =4.53。 根据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取 %642 mgG、 取 0.9 53.89.09.6650 9.0504.064.08.9121000m a x21 Terg iT rGi 所以 53.453.81 i 1i取 5.8 根据等比级数分配即 qiiiiiiii 54433221,已知 =5.8 经计算得 1i =5.8、 2i =3.2、3i=1.77、 4i =1、5i=0.77 3.2 中心距 对中间轴式变速器,是将中间轴与第二轴之间的距离称为变速器中心距 A 。它是一个基本参数,其大小不仅对变速器的外形尺寸、体积和质量大小,而且对齿轮的接触强度有影响。三轴式变速器的中心局 A( mm)可根据对已有变速器的统计而得出的经验公式初定 : ( 3.3) 式中: A 变速器中心距( mm);AK 中心距系数,根据车的取值范围 AK 10.0; maxeT 发动机最大转矩( Nm),已知maxeT=650 Nm; 1i 变速器一挡传动比,已知 1i =5.8; 变速器传动效率,取 96%。 计算得 A =153.534 mm,取 A=154。 3.3 齿轮参数 3.3.1 模数的选取 齿轮模数是一个重要参数,并且影响它的选取因素很多,如齿轮的强度、质量、3 1m ax geA iTK nts 10 噪声、工艺要求。 应该指出,选取齿轮模数时一般要遵守的原则是: 在变速器中心距相同的条件下,选取较小的模数,就可以增加齿轮的齿数,同时增加齿宽可使齿轮啮合的重合度增加,并减少齿轮噪声,所以为了减少噪声应合理减小模数,同时增加齿宽;为使质量小些,应该增加模数,同时减小齿宽;从工艺方面考虑,各挡齿轮应该选用一种模数,而从强度方面考虑,各挡齿轮应有不同的模数;减少乘用车齿轮工作噪声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齿轮的模数应选得小些;对货车,减小质量比减小噪声更重要,故齿轮应该选用大些的模数;变速器抵挡齿轮应选用大些的模数,其他挡位选用另一种模数。少数情况下,汽车变速器各挡齿轮均选用相 同的模数。在给定模数范围内,初选模数:直齿轮模数 m 4mm;斜齿轮法面模数nm=5mm。 变速器用齿轮模数的范围见表 3.1。 表 3.1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法向模数nm车 型 微型、轻型轿车 中级轿车 中级货车 重型货车 mmmn / 2.25 2.75 2.75 3 3.50 4.5 4.50 6 所选模数值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1357-1987 的规定,见表 3.2。选用时,应优先选用第一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表 3.2 汽车变速器常用的齿轮模数(摘自 GB/T1357-1987) (mm) 第一系列 1.00 1.25 1.5 - 2.00 - 2.50 - 3.00 - - - 4.00 - 5.00 - 6.00 第二系列 - - - 1.75 - 2.25 - 2.75 - ( 3.25) 3.50 ( 3.75) - 4.50 - 5.50 - 3.3.2 压力角 因国家规定的标准压力角为 20,所以变速器齿轮普遍采用的压力角为 20;啮合套或同步器的接合齿压力角有 20、 25、 30等,但普遍采用 30的压力角。 nts 11 3.3.3 螺旋角 斜齿螺旋角可在下面提供的范围内选取: 乘用车变速器: 两轴式变速器为 20 25; 中间轴式变速器为 22 34; 货车变速器: 18 26。 3.4 齿宽计算 在选择齿宽时,应该注意齿宽对变速器的轴向尺寸、质量、齿轮工作平稳性,齿轮强度和齿轮工作时的受力均匀程度等均有影响。通常根据齿轮模数 )(nmm的大小来选定齿宽: 直齿: mKbc,cK为齿宽系数,cK可在 4.5 8.0 内选取。 斜齿:ncmKb,cK可在 6.0 8.5 内选取。 3.5 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 3.5.1 确定一挡齿轮的齿数 一挡传动比 101921 zz zzi 并且已知 1i =5.8 为了求9z、10z的齿数,先求其齿数的和hz 直齿 mAZh 2斜齿 nh mAZ cos2 由已知 A =154 mm, m =4mm,nm=5mm, 图 3.1 变速器示意图 计算得:一挡直齿 hz =77。 计算后取 hz 为整数,然后进行大、小齿轮数的分配。中间轴上的一挡小齿轮的齿数尽可能取小些,以便使 109 /zz 的传动比大些,在 1i 已定的条件下, 12/zz 的传动比可nts 12 分配小些,使第一轴常啮合齿轮齿数多些,以便在其内腔设置第二轴的前轴承并保证轮辐有足够的厚度。考虑到壳体上的第一轴轴承孔尺寸的限制和装配的可能性,该齿轮齿数又不宜取多。设计中, 取10z=18,且9z=10zzh ,则9z=59。 3.5.2 对中心距 A 进行修正 因为计算齿数和hz后,经过取整数使中心距 A 有了变化,所以应根据取定的hz重新计算中心距 A ,再以修正后的中心距 A 作为各挡齿轮齿数分配的依据。 由mAzh 2,计算得 A =154mm。 3.5.3 确定齿顶高系数和径向间隙系数 国家标准,齿顶高系数 0.1* ah; 径向间隙系数25.0* c3.5.4 计算一挡齿轮参数 分度圆直径: 7218499 mzd2 3 65941010 mzd 齿顶高: 441*9 mhh aa441*10 mhh aa 齿根高: 54)25.01()( *9 mchh af54)25.01()( *10 mchh af 齿顶圆直径: 8042722999 aa hdd244422362 101010 aa hdd 齿根圆直径: 6252722999 ff hdd226522362 101010 ff hdd 齿高: 954999 fa hhh954101010 fa hhh 3.5.5 确定常啮合传动齿轮副的齿数 由公式求出常啮合传动齿轮的传动比 nts 13 109112 zzizz ( 3.4) 而常啮合传动齿轮中心距和一挡齿轮的中心距相等,即 2121cos2 )( zzmA n ( 3.5) 解方程( 3.4)和( 3.5)求得1z=20.159,2z=35.67 取整数得: 2z=35,1z=20。 传动比修正: 736.518205935101921 zz zzi3.5.6 修正螺旋角的值 根据所确定的齿数和公式2121cos2 )(zzmA n ,计算校核得 21 =26.7655。 3.5.7 中心距修正 975.153893.02 )3520(5c os2 )(2121 zzmA n 3.5.8 确定常啮合齿轮参数 端面压力角: 408.0893.0 364.0c o st a nt a n 21 t 17.22t 分度圆直径: 982.111893.0 205c os 2111 zmd n 969.195893.0 355c os2122 zmd n 基圆直径: 695.103926.0982.111c o s11 tddb 467.181926.0969.195c o s22 tddb 齿顶高: 5)(1*1 nnnaa myXhh5)( 2*2 nnnaa myXhh 齿根高: 25.6)(1*1 nnaf mXchh25.6)( 2*2 nnaf mXchh nts 14 齿高: 25.1125.65111 fa hhh25.1125.65222 fa hhh 齿顶圆直径: 982.12152982.1112111 aa hdd9 6 9.2 0 5529 6 9.1 9 52 222 aa hdd 齿根圆直径: 482.9925.62982.1112111 ff hdd469.18325.62969.1952 222 ff hdd 3.5.9 确定其它各挡的齿数 确定二挡齿轮参数: 由于二挡齿轮为斜齿轮,螺旋角87和常啮合齿轮的21不同,有公式 87zz212 zzi( 3.6) 而 8787cos2 )(zzmA n( 3.7)此外,从抵消或减少中间轴的轴向力出发,还必须满足下列关系式 8721tantan 212zz z )(871 zz( 3.8) 联解上述三个公式,采用比较方便的试凑法,即先选定螺旋角87,解式( 3.6)和式( 3.7),求出7z、8z,再把7z、8z及87代入式( 3.8)中,检查是否满足或近似满足轴向力平衡的关系。如相差太大,则要调整螺旋角87,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根据上述的公式解得:7z=38.349,8z=20.967,87=15.65。 取整得:7z=38,8z=21 修正螺旋角: 958.01542 5952 )(c os 8787 A zzm n, 706.16 修正传动比: 17.32021353881722 zz zzi 修正中心距: 97.153958.02)2138(5c os2)(8787 zzmA n nts 15 端面压力角: 380.0958.0 364.0c o st a nt a n 87 t 80.20t 分度圆直径: 33.198958.0 385c os 8777 zmd n 60.109958.0 215c os8788 zmd n 基圆直径: 4.185c o s77 tddb 4 5 4.1 0 2c o s88 tddb 齿顶高: 5)(1*7 nnnaa myXhh5)( 2*8 nnnaa myXhh 齿根高: 25.6)(1*7 nnaf mXchh25.6)( 2*8 nnaf mXchh 齿高: 25.1125.65777 fa hhh25.1125.65888 fa hhh 齿顶圆直径: 33.2085233.1982777 aa hdd60.1195260.1092 888 aa hdd 齿根圆直径: 83.18525.6233.1982777 ff hdd1.9725.6260.1092 888 ff hdd 确定三挡齿轮参数: 由于三挡齿轮为斜齿轮,螺旋角87和常啮合齿轮的 21 不同,有公式 65zz213 zzi ( 3.9) 而 6565cos2 )(zzmA n ( 3.10)此外,从抵消或减少中间轴的轴向力出发,还必须满足下列关系式 nts 16 6521tantan 212zz z )(651 zz( 3.11) 根据上述的公式解得:5z=28.806,6z=28.482,65=21.51。 取整得:5z=29,6z=29 修正螺旋角: 942.01542 5852 )(c os 6565 A zzm n, 6851.19 修正传动比: 75.12029352961523 zz zzi修正中心距: 93.153942.02585c os2)(6565 zzmA n 端面压力角: 386.0942.0 364.0c o st a nt a n 65 t 13.21t 分度圆直径: 928.153942.0 295c os 6555 zmd n 928.153942.0 215c os6568 zmd n 基圆直径: 58.1 4 3cos55 tddb 58.1 4 3c o s66 tddb 齿顶高: 5)(5*5 nnnaa myXhh5)( 6*6 nnnaa myXhh 齿根高: 25.6)(5*5 nnaf mXchh25.6)( 6*6 nnaf mXchh 齿高: 25.1125.65555 fa hhh25.1125.65666 fa hhh 齿顶圆直径: 928.16352928.1532 555 aa hdd 928.16352928.1532 666 aa hdd nts 17 齿根圆直径: 428.14125.62928.1532555 ff hdd428.14125.62928.1532 666 ff hdd 确定五挡齿轮参数: 由于五挡齿轮为斜齿轮,螺旋角43和常啮合齿轮的21不同,有公式 43zz215 zzi( 3.12) 而 6565cos2 )(zzmA n ( 3.13)此外,从抵消或减少中间轴的轴向力出发,还必须满足下列关系式 4321tantan 212zz z )(431 zz( 3.14) 根据上述的公式解得:3z=16.489,4z=37.476,65=28.83。 取整得:3z=16, 4z =37 修正螺旋角: 86.01542 5352 )(c os 4343 A zzm n, 6396.30 修正传动比: 76.02037351641325 zz zzi修正中心距: 07.15486.02535c os2)(4343 zzmA n 端面压力角: 423.086.0 364.0c o st a nt a n 43 t 94.22t 分度圆直径: 023.9386.0 165c os 4333 zmd n 116.21586.0 375c os4344 zmd n 基圆直径: 6 6 6.85cos33 tddb 102.198c o s44 tddb 齿顶高: 5)(3*3 nnnaa myXhhnts 18 5)( 4*4 nnnaa myXhh 齿根高: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货车变速器设计与三维零件设计【汽车毕业设计含3张CAD图+说明书论文2万字68页,开题报告,任务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2226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