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十七)第二十七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名校模题1(2015长春调研)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答案d2(2015赣州模拟)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n2050100150180(kn)/k0.900.750.500.25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kn)/k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解析s3点n值为k/2,该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蝗虫应在该点之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1点后。答案a3(2015菏泽模拟)把添加少量饲料的一定量的自来水,均分到两大小相同的水槽甲和乙中,再分别投放少量并且相等的同种草履虫。以后只对乙水槽给予一次适量的饲料补充,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对甲、乙水槽中草履虫进行培养。以下哪项预期结果合理()解析据题意,在一定量的自来水中添加少量饲料,此时培养液中营养物质较少。在补充饲料之前,甲、乙水槽中的草履虫数量变化相同,乙水槽补充饲料后,草履虫种群数量增加较甲水槽中快,由于空间和营养物质是有限的,补充饲料后草履虫的数量仍呈现“s”型增长。答案b4(2015武汉调研)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abc d解析培养酵母菌时,不要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中不是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应该是盖上盖玻片之后再滴培养液;早期培养也要取样观察。答案d必纠错题5下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别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将保持“j”型增长c造成曲线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易错提示“j”型增长曲线只能在理想状态下或种群刚进入新环境的初始阶段才有可能出现。解析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的种群增长属于密封环境中的种群增长,影响培养液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因素除营养条件外,还有培养液体积、温度、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取样前要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答案b高考真题6(2013浙江卷)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a项中出生率为20/1102/11,a错误;b项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b正确;c项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c错误;d项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d错误。答案b7(2014浙江卷改编)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外界因素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故a错误;环境条件若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b正确;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故d错误。答案b8(2014广东卷, 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解析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故a正确,丰富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0,因此没有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故b错;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故c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故d正确。答案b9(2014福建卷,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解析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大,a错误;横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纵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错误。答案b拓展新题10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d1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答案c12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计数时观察值为m,则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 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解析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在统计血球计数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边上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项所述的计算结果是10m2.5m105;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可。答案c13下列对右图中“种群生长”坐标曲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阴影部分是造成曲线与曲线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b若曲线表示青霉菌种群生长的曲线,那么提取青霉素最佳时间是在bc段c外来物种入侵某个地区后,一般在短时间内的种群数量变化特点都会与曲线一致d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所以我国目前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处于bc段解析从图示曲线可知曲线为“j”型曲线,一般是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在没有环境阻力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情况。大多数种群往往会因为环境阻力的存在,而使数量变化规律如曲线所示,因此造成曲线与曲线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即图中的阴影部分;bc段是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也是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积累的时期,因此提取青霉素最佳时间应是在bc段;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出生率仍很高,因此我国目前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还是处于ab段。答案d14(2014四川卷, 9)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解析(1)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图中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其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4)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大,最可能成为优势种。(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群里的物种丰富度下降,此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 (5)抵抗力15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个/ml。解析(1)分析图1和图2中3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ph下的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证券从业资格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综合卷)
- 小口径顶管施工方案
- 客家方言防疫指南解读
- 2026届吉林省农安县三岗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浙江省绍兴市迪荡新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衡水市重点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委农办半年工作总结
- 食堂消防安全培训大纲
- 绿色学校知识培训大纲
- 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汇报
- 俄乌局势进展
- 2025甘肃兰州兴蓉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内控管理岗等岗位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
- 用电安全与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法考真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护知识科普课件
- 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志愿者个人汇报
- 医院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目录16项
- 2025至2030年中国导热散热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