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_第1页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_第2页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_第3页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_第4页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第02期)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6届福建省福鼎市南片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14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注: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孟贲(b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长跪而谢之( ) 寡人谕矣( ) 亲尝教以兵( ) 许由无天下之累(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9、请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2分)11、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4分)【答案】道歉 明白,懂得 兵法 牵累 评分:每小题1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大王您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这里注意关键词“以”“徒”“圉”“当”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这里侧重点不同,唐雎侧重“勇”; 郑同侧重“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学生能根据文本内容来进行表述,合理即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走近王安石”主题阅读【文章呈现】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选摘自王文公文集) 注释:同学:共同学习圣人之道。一首:一篇。子固: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著有元丰类稿。正之:孙侔的字。与王安石、曾巩是好友。中庸: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的态度。儒家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标准。轥(ln):车轮辗过。这里有走上、走到的意思。【知人论世】同学一首别子固,作者王安石(1021年1086年),该文是作者在青年时期所写的赠别之作,文中没有世俗常见的惜别留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想和友人建立共同进步的君子之谊。文章笔法紧凑,开合有度,清人金圣评曰:“此为瘦笔,而中甚腴。”古人不轻易写文章。而一旦写了,就一定能表现出自己的胸襟抱负。王安石这个人,不要说是在古代,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年轻时就有高远的理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就是希望改革不良的社会风俗,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幼时读书过目不忘,考中进士第四名;他散文、诗词都很擅长,并且绝不同于流俗;但他更大的才能,是表现在治国上,因此皇帝才会让他进行变法。苏轼、司马光这些政治上的对手都很佩服他,连皇帝也久慕其名。但是他太过特立独行,传说他常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入神时则会随手拿东西吃,吃了鱼食也不知道;他既自我期望很高,又很有才干,不免目下无尘,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我们来看一首他的诗登飞来峰,就知道他的气魄之大: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是怕“高处不胜寒”,但是他乐“在最高层”,没有人在他眼里。了解了他的为人,我们再来看这篇同学一首别子固。古人分别往往互赠文章,作为纪念、鼓励等。该文就是王安石赠别曾巩的。文章先从贤人说起。王安石说,江南有两个贤人,但是又不同于现在所谓的贤人。也许当时贤人是一个很普遍的称呼,称呼惯了,就不一定是真贤人,徒有贤人的名,就像我们现在称呼对方“美女帅哥”一样,并不真的认为对方就是美女帅哥。所以,王安石就说,曾巩、孙侔是我心目中的两位贤人,但不是通常说的贤人。好家伙,他用这两个人,把天下所有的贤人给否定了。那么,曾巩、孙侔是何种贤人?王安石给出一个答案:“学圣人”、“至乎中庸”。这是他判断一个人贤不贤的标准。因为他自己也愿“学圣人”,因此他也是贤人。他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有这一层意思。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眼界高。他写这篇文章,有点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意味,透着骄傲。【引诗咏志】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诗风鉴赏】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11、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4处)(4分)其 师 若 友 岂 尽 同 哉 予 考 其 言 行 其 不 相 似 者 何 其 少 也!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予慕而友之( ) 足未尝相过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 ) 而造于其室(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14、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子固和正之二人的言行极其相似,这是因为他们俩都是向圣人学习的。b王安石自视甚高,得罪了不少人。c“王荆公体”是王安石的诗作风格。d即事一诗动静相衬,情景交融,是荆公的写景佳篇。15、 即事一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6、 综观王安石的一生,他的诗歌内容和风格曾发生极大改变。你觉得即事这首诗是诗人什么时期的作品呢?根据材料,加以阐述。(5分)17、 上述材料中说“因此他也是贤人。”你认为王安石是“贤人”吗?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答案】11、(4分)其 师 若 友 /岂 尽 同 哉 /予 考 其 言 行 /其 不 相 似 者/ 何 其 少 也!12、(4分)友:把当做朋友 过:访问,拜访 遗:赠与 造:到、往13、(4分)我从前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达到极高的中庸境界,但也愿意追随在他们左右奔走。(关键字词:昔:从前、过去;至:极、最;从事:跟随、追随)14、(4分)c15、(3分)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典故1分,“源”写成“园”不得分;情感2分)。16、 (5分)该诗当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从诗歌内容来看,该诗主要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诗歌风格上来看,全篇锤炼工稳,前三联全用对仗,重炼意和修辞。17、 (4分)是贤人。因为:少有凌云壮志,年轻时就有高远的理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文学成就极高,诗歌创作的晚期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创立“王荆公体”;善于治理,政治上主张变法革新,造福百姓;懂得择善而从,与“贤人”为友,并与之“相警”“相慰”。(能写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必须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解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字义,注意判断多义词的用法,如“友”为名词当动词,“过”“遗”“造”都为古今异义,要按古义来理解,不可望文生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阅读全文,读懂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中有关语句,比较判断正误。c错,“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一句中“王荆公体”指的是“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的“诗派”,不是指王安石的“诗风”。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根据即事最后一句中“武陵源”一词即可了解王安石引了“桃花源”的典故,联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内容即可表达作者引用此典故所表达的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首先根据所学积累大致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政治生涯,再根据即事最后一句“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来理解其中暗含的归隐之意,即可判断为作者的晚年作品。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贤人”一词的含义,即有有德有才之人。再根据材料内容从这两方面分析解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2016届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九年级12月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11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逐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诸暨(j):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陇:通“垄”,田埂。蹊:践踏。执策:“策”通“册”,拿着书。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或牵牛来责蹊田 b冕小儿,恬若不见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c久之,母思还故里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哪一个与“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中的“异”字用法相同?(2分) ( )a其一犬坐于前 (狼) b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c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d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已而复如初。听已,辄默记。 12、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13、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答案】db(1)王冕不久又像以前一样了。(2)听完,就默默地记住它。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勤奋好学,孝敬老人。【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d项两句中的“被”皆是“披”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复”“辄”,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一段,读懂得内容,概括人物的活动梳理情节,简要概括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根据文中的情节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2016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许河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选自宋 欧阳修朋党论)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故不为苟得也( ) (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其故何哉( ) (4)以之事国 ( )11、 下列各句与“以同道为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b暂相党引以为朋者。c以之修身。 d以同利为朋。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1)(甲)(乙)选文各自表明了怎样的观点?(用原文回答)(2分)(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句中“是心”具体指什么?(1分)(3)(甲)文中的“贤者” 和(乙)中的 “君子”他们有何共性?(2分)【答案】10、(1)苟且取得,指不择手段获得。(2)祸患 (3)原因 (4)效力11、d12、(1)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2)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13、(1)(甲)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乙)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2)舍生取义。(3)示例:他们都追求义,都有礼义廉耻之心。【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以”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以”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d句与例句中的“以”皆为“把”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欲”“甚”“恶”“修”“道”“益”,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文,读懂内容,根据问题梳理有关语句,理解作答。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五、(2016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阶段考试)阅读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14分)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注】讳:对尊长避免说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主簿: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卓荦(lu):超出一般。大人:指德行高尚的人。方略:方法与谋略。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而自少卓荦不羁( ) 善辩说 ( )不宜弃之州县 ( ) 君亦常慨然自许(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a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为天下唱 c 或异二者之为 d士卒多为用者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而 陕 西 大 帅 范 文 正 公 以 君 所 为 书 以 荐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2分)(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2分)12、结合文中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平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答案】9、(1)从 善于 擅长 应该 赞同 称赞(4分)(2)d(2分)10、而/ 陕 西 大 帅 范 文 正 公/ 以 君 所 为 书 以 荐(2分) +11、(1) 然而终究(最终)没能有一次显示自己才智的机会就死去了。 (2分) (2)略。12、许平自小卓越突出,不受拘束,善于辩析论说,才华出众,有远大志向。(意对即可,不结合原文内容扣1分)(2分)【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智”“卒”“期”“进”,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六、(2016届通渭县榜罗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注释】与:党与,同盟者;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约:准备;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任:能力;“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战国策二十五魏四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跪而谢之 (道歉) b天下缟素(穿丧服) c魏来求救数矣 (多次)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2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秦灭韩亡魏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2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1分)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29、【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凭 让秦王信服。(2分)31、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甲】 【乙】 【答案】25、d 26、c 27、魏使人求救于秦| 盖冠相望| 秦救不出 28、(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2)就失去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反增强了与秦国敌对的齐、楚两国啊。29、武力;利益(道理)30、(甲)秦王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后果对唐睢进行战争恫吓,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 (乙)秦王表面上很尊敬唐睢,但真实的想法却是:你们已经来过多次了,我还是不会出兵的,你就别再费口舌了。【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分析其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d“约”意为“约束”“制衡”。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本题要分析句子的三层含义,即可判断朗读的节奏划分。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两文,分析文中人物的对话内容,根据问题找到关键的语句概括解答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根据题中“对话都非常精彩”的评述,分析划线句人物对话的内容,说明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七、(2016届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宣帝司马懿片断,回答17-19题。(7分)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距帝者。帝以穷寇不之逼,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帝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会亮病卒( ) (2)宜急追之(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谷,今皆弃之,岂有人捐其五藏而可以生乎?19、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从故事中你可以看出司马懿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答案】17、(2分)(1)适逢 (2)应该18、(2分)兵家最重视军中文件、秘书计划、战马和粮草,现在蜀军都丢弃这些逃跑了,这就像人抛弃了五脏难道还有命活?19、(3分)死诸葛走生仲达(1分)多疑,为人谨慎(2分,意对即可)【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重”“岂”“ 捐”“五藏”“生”,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读懂内容,了解故事情简要概括。抓住司马懿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八、(2016届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统练)武 技李超,字魁吾,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曰:“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即交臂作势,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幸勿罪!”李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鲁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托钵:托着碗化缘。 感荷:感动。 昂:高。低昂,即高低。 罔:无,没有。 适:到去;历下:地名,今济南历下区。 骈:并拢。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子既尽吾能 ( ) 但两相会意可耳 ( ) 尼笑谢曰:“幸勿罪!”( ) 不然,股已断矣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命李试其技 其一犬坐于前 b李乃解衣唾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李请之再四 或异二者之为 d幸先以我名告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18、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19、请对李超的为人处事作简要评析。(4分)【答案】15、已经 只,只要 道歉 大腿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6、d 评分标准:共2分。17、李超开始不说,尼姑执意问他,(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了她。 然而因为她(看上去)文弱的缘故,轻视她。 评分标准:共4分,每句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18、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时候都不可以狂妄自大。评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19、示例:李超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他豪爽好施,遇到陌生的僧人化缘,他非常慷慨,让僧人饱吃一顿,令僧人十分感激。李超又相当自负,骄傲自大,学习技艺时,稍有长进便洋洋自得;好胜心强,行事鲁莽,执意要与尼僧决一高下,终致惨败。评分标准:共4分。 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答出“豪爽好施”(或:“乐善好施”),得2分;答出“自负”(或:“骄傲自大”,或:“行事鲁莽”),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既”为“已经”。还要注意辨析词语意义的变化,如本题中“但”“谢”“股”皆为古今异义,不可望文生义,要根文言语境仔细辨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固”“诘”“然”“易”,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疏通文意,读懂内容,根据情节内容,从李超相当自负,骄傲自大,学习技艺时,稍有长进便洋洋自得;好胜心强,行事鲁莽,执意要与尼僧决一高下,终致惨败这些内容来分析文章所说明的道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本题要根据文中李超这个人物的行为来具体举例分析其性格特点。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九、(2016届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九年级12月月考)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9-22题。(共11分)【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出师表)【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 2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1、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后人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你能从【乙】文中找出这样说的根据吗?(至少说出两点)(2分)2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感叹诸葛亮的语句,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英雄落泪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19、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早上 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 即使 (4分,每小题1分)20、(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3分)21、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此间乐,不思蜀。诚如尊命。(共2分,一点1分)22、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为蜀汉大业,然徒劳无益(1分)。诸葛亮遇到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最终大业未成(1分)。(共2分)【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受”“际”“奉”“尔”“有”,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根据“扶不起的阿斗”,仔细阅读乙文,梳理内容,找到有关的语句摘引即可。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抓住题中“英雄落泪的原因”这一答点,仔细阅读两文,梳理有关内容,摘此句子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十、(2016届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12月质量调研)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不见长安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洛下:洛阳,西晋京都所在地,当时被匈奴占领。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更重问之( ) (2)异昨日之言( )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 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c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 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 13、明帝认为“日远”的理由是 ;认为“日近”的理由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4、从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感受到什么?(3分)【答案】11、又 不同12、b13、不闻人从日边来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14、思考角度一:与失去旧都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重返旧都异常艰难”;思考角度二:与晋明帝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晋明帝对自己的宽慰”。(两个思考角度均可。如果答“晋明帝很聪明”则不得分。)【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的解释来比较判断正误。此句中的“如”是“相比”的意思,答案为b。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读懂内容,抓住题中的信息点,梳理语句,摘引词句填答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找到“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的内容,先从字面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题中的问题理解作答。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十一、(2016届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吴隐之传(16分)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选自晋书)注释介立:孤高独立。儋(dn)石无储:家中一无积蓄。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清级:清官 。班:分。14、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3分)冬 月 无 被 尝 浣 衣 乃 披 絮 勤 苦 同 于 贫 庶1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事母孝谨( ) 及其执丧 ( )辍餐投箸( ) 妻自负薪 ( )16、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弱冠而介立 泉香而酒洌b以儒雅标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为之悲泣 当余之从师也d勤苦同于贫庶 受地于先王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18、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说吴隐之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案】14、(3分)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15、(4分)侍奉到,等到 停止 背16、(3分)b17、(3分)(1)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18、(3分)善于谈论、博学多才、孤高独立、操守清廉、孝顺尊长(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3分,但没结合内容最多得2分)【解析】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事”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