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河流的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与山区资源的开发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河流的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与山区资源的开发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河流的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与山区资源的开发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河流的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与山区资源的开发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四十六讲 河流的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与山区资源的开发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十六讲河流的综合治理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与山区资源的开发 高中地理 选修二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 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 长江三峡 指长江干流自重庆至湖北宜昌南津关间192千米的河段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江水切开三个背斜构造形成 三峡 峡谷间被向斜和构造盆地隔开 2 长江三峡地区 指自宜昌至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 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 包括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未端的重庆市沿岸的20多个县 市区 即三峡库区 5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三峡大坝与葛洲坝 坝址 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 功能 防洪 发电 航运 养殖 供水 项目组成 拦江大坝 水库 发电站 通航建筑 建设方案 一级开发 一次建成 分期蓄水 连续移民 地位 当今世界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 一 工程简介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三峡工程的效应效益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 航运 防洪 发电 综合效益 移民安置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名胜古迹问题 地理问题 三峡工程建设的效应和效益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应 三峡工程 综合效益 防洪 发电 航运 灌溉 供水 养殖 旅游 南水北调 发展库区经济 改善中下游的生态环境 滚动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生态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洪水形成的原因 自然原因流域面积广 支流多 干流汛期长 水量大 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 滞洪场所 所以有些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来洪水 河道宣泄不畅 三峡工程的防洪 首要目标 人为原因过度砍伐 水土流失 a 流域涵养水源 调节径流 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b 河床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c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湖泊萎缩 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洪水形成的原因 三峡工程的防洪 首要目标 三峡工程的主要效益 防洪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及成因 流经湿润地区 流域广 支流多 汛期长 水量大 上游干支流洪水来量大 雨期大范围的普降暴雨 使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 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 滞洪和蓄洪场所 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 宣泄能力 不足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 森林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既使森林涵养水源 调节径流 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 又使大量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 使河道渲泄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使湖泊萎缩 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防洪原因 地处上游山区与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 控制着长江上游的全部来沙来水 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 5亿立方米 区位优势 库容巨大 防洪作用 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10年一遇 100年一遇 配合分 蓄洪工程等措施可避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造成的荆江河段干堤溃决 缓解洪水对武汉的威胁 减轻洞庭湖的淤积 大幅度减少分 蓄洪造成的损失 防洪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三峡工程的防洪 首要目标 防洪效益 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 世界第一 作为未来全国统一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 距各大负荷中心的位置适中 可以提高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环境效益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环保工程 将带来防洪 减少污染 保护生态等三大环境效益 可减少co2 so2 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 清洁能源 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发电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缓解华东 华中及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清洁水电代替火电 大幅减少废气 废水 废渣的排放 区位良好 与华中 华东地区的输电距离仅为500米和1000米 在经济输电范围内 成为未来全国统一电网中心主导站 华东华中地区 加重铁路运输负担 生产开工不足 大量调入煤炭 能源供应不足 能源消费量大 煤 油储量少 经济发达 建站前 建站后 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限制条件 长江航道特别是宜昌至重庆660千米的川江航道 高山峡谷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 通航能力低运输成本高 水位提高 增加枯水季节流量 上游 蓄水 下游 放水 淹没险滩 水流趋缓 航道加深加宽 水位提高 航道加深 提高通航能力 降低运输成本 增加运输数量 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促进东西部物资流通 三峡工程 从根本上改善川江的航动条件 改善宜昌下游河道 4 其他 供水 灌溉 南水北调 水产养殖 旅游 二 综合效益 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移民安置条件开发性移民 水 慢慢的上升 1米 2米 渐渐地漫过房屋 漫过树木 漫过山冈 漫过乡野和城市 无论曾经是喧闹还是繁华之地 古老亦或新生之地 现在已然归于同一命运 消失在人的视野之外 沉浸于无声无光的水下世界里 梦里涛声依旧 5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一 艰巨的移民安置任务 1 安置数量巨大 113万 2 移民环境容量不足 最大困难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贫困落后 特别是人多地少 产业劳动力容量低 3 教育科技落后 人口素质低 加上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 一定难度和障碍 4 安置不妥有后遗症 影响社会安定 接受外迁移民的省份 四川 湖北 湖南 江西 安徽 江苏 山东 浙江 福建 广东 上海 从受淹特点看 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 有利于移民安置 从库区移民结构看 搬迁人口中57 属非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各就其业 二 移民安置条件 农村移民问题 a 调整农业结构 开发大农业 改造中低产坡耕地 b 利用工程建设的契机 吸纳农村移民转向第二 三产业就业 c 在适度后靠安置的基础上 鼓励农村移民自愿外迁 1 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 2 就地后靠 就近安置移民新特色 避免移民大量外迁 三峡水库淹没区线状分布 使得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优点 有利于移民在本县 本乡 本村就近后靠安置 不离本乡本土 移民容易接受 避免了大量外迁 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 缺点 是容易对当地的带来过大压力 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达17年 使得移民安置能够及早进行 从容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 3 工程周期长 安置工作可以从容进行 4 政府重视和全国的支援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 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并为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置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国家关于三峡库区移民政策和核心是实行开发性移民 36万农村移民安置政策 1999年之前 单纯采用就近靠后政策 1999年5月的三峡移民工作会议上 国务院提出了三峡库区移民政策的两个重大调整 其一 安置农村移民要将本地安置和异地安置 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 政府安置和自找门路安置结合起来 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 其二 对搬迁的工矿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对产品落后 设备陈旧 污染环境 破坏资源 资不抵债的企业 要坚决依法实行关闭或破产 并做好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工作 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 除去一次性补偿外 移民资金作为开发资金 开发当地资源 发展经济 拓宽环境容量 对移民迁建后的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三 开发性移民 三 开发性移民 成功案例1 桐树湾村 线上一条路 175米水位线 解决交通问题 沿路一排房 在公路两旁集中建设移民新居 房后一片园 是指就近为移民开辟耕地果园 安置生产出路 成功安例2 浙江嘉善 相对集中 插花安置 原则 存在问题到处是新房 很少见厂房 只有交通线 缺少生产线 三 开发性移民 5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1 有利影响 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增加水量 改善水质 调节气候 减轻污染及酸雨危害 2 不利影响 淹没耕地文物 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诱发地震 滑坡 泥沙沉积加重 影响自然景观 影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蚊虫滋生 一 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蓄清排浑 是水库的一种运用方式 三峡水库上游来水量和来沙量在年内分配是很不均匀的 根据这一来水来沙特点 每年汛期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运行 使含沙量较大的洪水 俗称为浑水 能够顺畅地排至下游 汛后水中的含沙量小了 变清了 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 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 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 三峡水库汛期排出 浑水 实际上是排沙 汛后蓄满 清水 这种运用方式就叫做 蓄清排浑 采取这一方式 绝大部分泥沙可排至下游 水库绝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保留 蓄清排浑 正面的生态环境效应与综合效益 综合效益 削峰补枯 蓄清排浑 湖泊效应 水力发电 减轻洪水破坏 改变中下游平原湖区的生态环境 改变钉螺 夏水冬陆 的生存环境 有利于血吸虫病的防治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水量 改善枯水期水质 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调节局地气候 增加库区湿度 云量 降水 减少温差 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正面生态效应 三峡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生态环境问题 负面生态环境效应 不利影响 影响较小的 影响较大的 不可逆转的 二 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1 不可逆转的影响 淹没耕地和文物 搬迁 防护 水生动物 建自然保护区 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问题 2 影响较大的水土流失 移民 泥沙 有效控制 二 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可逆转的 影响较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3 负面影响较小的地震 动植物 有效防治 二 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可逆转的 影响较小的生态环境问题 1 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 三峡地区原来特有的急流险滩等景观将消失 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将被淹没 有些景点虽然存在 却将失去原有魅力 将形成一些新的旅游景点 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世界奇观 三 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2 对策 1 对三峡水库淹没的文物或迁移重建 或原地保护 2 对已知的尚未发掘的重要文物遗址 可在工程建设期内尽力抢救 使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3 搞好旅游规划和管理 加强对三峡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保护 开发新的旅游景区 景点 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三 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在未来10年里 三峡将形成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 以生态与休闲度假旅游 移民文化旅游 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体验旅游 科学考察和探险旅游等生态化 个性化和专题化的多元化旅游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旅游区 三峡旅游经济圈 知识总结 工程生态环境效应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有利于中下游地区 不利于三峡库区 不可逆的影响 补救和挽回部分损失 负面作用较大的影响 有效控制和减轻影响 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 防止危害发生或降低危害限度 将淹没的文物古迹 迁移重建 原地保护等 未挖掘的文物古迹 尽力发掘抢救 减少损失 开发新的旅游景观 高中地理 选修二 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6 1中 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一 辽阔的冲积平原 1 分布 黄河 淮河 海河等含沙量高的河流合力冲积而成的典型的冲积平原 地跨冀 鲁 豫 苏 皖 京 津等五省二市 2 地形西部 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缓斜平原 向东 各河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 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 渤海之滨 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 3 特点 地势低平洼地较多 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1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平均大风日数在3天以上的月份为3 4 5三个月 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最冷在1月 温差达30 5 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上的月份为7 8月份 二 严重的旱涝 盐碱和风沙危害 2 危害 1 涝灾 排水条件很差的低洼地 2 旱灾 灌溉条件差的山坡地 3 沙化 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 人们不合理的开垦 4 盐碱 片面追求灌溉面积 采取大水漫灌 只灌不排 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二 严重的旱涝 盐碱和风沙危害 三 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缓斜平原粮棉稳产高产地区 低平原和滨海平原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三 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四 结论 1 黄淮海平原宜于农业 林业和牧业的面积约占80 后备潜力不大 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 2 黄淮海平原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 80 以上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限制性因素 3 土地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 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中低产田集中两大片 一是北部的沧州 衡水一带 这里是冲积低平原地区 还有渤海之滨的滨海平原 干旱 盐碱化 另一是南部的阜阳 驻马店一带 这里是淮河以北地区 河流支流多 排水不畅 低洼易涝 盐碱化 土地限制性因素 干旱 低洼易涝 盐碱化 6 2中 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缓斜平原 冲积低平原 滨海平原 高产田 中 低产田集中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 气温年较差大 春旱多风沙 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势低平 岗洼相间 旱涝盐碱风沙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干旱缺水土地 低洼易涝土地 盐碱化土地 一 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 以辛店洼为例 1 特点 土质较好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水源丰富 辛店洼的主要矛盾是地势低洼 地下水位高 所以 挖沟困难 排水更困难 采用挖沟排水的方法治理低洼地 其效果肯定不理想 2 治理措施 鱼塘 台田治理模式 挖鱼塘 在水中养鱼养鸭 栽种水生经济作物 筑台田 在田地里种粮 果 棉和饲料作物 饲养禽畜 一 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 以辛店洼为例 辛店洼自然特征 地势低平 渍涝严重 水源丰富 土质较好 挖鱼塘 筑台田 鱼塘 台田模式 鱼塘 台田相互促进 立体开发 综合利用 优越性 因洼制宜 指导思想 2 治理措施 鱼塘 台田治理模式 一 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 以辛店洼为例 二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以北丘洼为例 1 盐碱的形成 春秋 返盐夏季 淋盐冬季 相对稳定 盐碱化土地占可耕地面积的91 2 治理措施 脱盐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盖生物措施 在封丘建设大型水盐动态模拟实验室 二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以北丘洼为例 北丘洼盐碱地的治理 成因 旱涝频繁引起的水盐运动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关键 土壤脱盐 方法 调控水盐运动 以治水为中心 完善排灌系统 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 核心 二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以北丘洼为例 高中地理 选修二 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7 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不包括这一范围内长江中下游平原 珠江三角洲等面积较大的平原 110 e115 e120 e 一 回归线上的绿洲 1 范围 淮河以南 云贵高原以东 雷州半岛以北 2 原因 深受季风影响 形成得天独厚的宝地 成因 特殊的海陆位置 季风影响显著 温和湿润 一 回归线上的绿洲 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商品经济不发达 非耕地资源利用粗放 经济效益低 经济发展缓慢 人地矛盾明显 农业历史开发悠久 人口密度大 增长过快 可耕地减少 土地负载重 人地关系问题 该 绿洲 地 要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的重要性 二 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1 气候资源 大部分地区光 热 水资源相当丰富 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 措施 调整作物种植顺序 发展水利 建立防护林体系 2 生物资源 品种丰富多样 植物生长速度快 更新能力强 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 浙江茶园 措施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生物资源的潜力 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 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生物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优势 生物品种丰富多样 植物的生长速度快 更新能力强 有很多农林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如 用材林 竹林 亚热带水果 茶叶 木本油料 食用菌 中药材等 问题 利用品种单一 经营粗放 没有因地制宜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3 土地和土壤资源 山地丘陵比重大 76 气候 生物 土壤的垂直差异明显 土地类型多样 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改良措施 土壤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红壤为主 湿热环境下形成 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基础 瘦 有机质少 肥力低 酸 酸性强 粘 土质粘重 种植绿肥作物 增加有机质含量 增施矿质肥料 丰富 协调养分 施用石灰物质 如 cao caco3 ca oh 2 在土壤中掺入砂子 改良土壤结构 改良措施 改良措施 南方丘陵山区湿热的气候条件下 发育的自然土壤是红壤 茶树 杉木 马尾松等 土地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很大约为76 多宜性 不稳定性 组合性 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可适合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和多个农业部门的需要 坡地物质不稳定 一旦利用不当 会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 地形复杂 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有利影响 为农业的多种经营和分层次布局提供有利条件 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影响 影响 影响 4 水资源 中小河流众多 水资源丰富 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二 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水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总之 该区农业发展潜力最大 开发难度较小 水系发育 河流众多 地形复杂 水资源丰富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增加开发利用难度 发展灌溉农业 建设水电工程 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摸清 家底 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开发前景 本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 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 加上劳动力充足 临近商品粮基地 工业城市和海港 有开发丘陵山区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二 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三 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1 森林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仅次于黄土高原 本地区能源短缺 尤其是农村薪柴资源的匮乏 许多地方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导致本区水土流失严重 2 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大 人均耕地少 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 土层薄 水土流失后恢复困难 本区江河下游多位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造成重要影响 穷了山区 害了平原 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 人口密度大 人多地少 薪柴匮乏 毁林开荒 砍林取薪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降水变率大 地形起伏大 气候 地形 危害大 损失大 治理难度大 7 2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