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用活性炭的用法.doc_第1页
针用活性炭的用法.doc_第2页
针用活性炭的用法.doc_第3页
针用活性炭的用法.doc_第4页
针用活性炭的用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用活性炭的用法”论坛一贴“针用活性炭的用法”论坛一贴(来源:丁香园制剂技术讨论版注射,2011年08月15日整理)yinzaghi2009-01-06 20:55转:活性炭使用须知活性炭产品的性能指标可分为物理性能指标、化学性能指标、吸附性能指标。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有:形状、外观、比表面积、孔容积、比重、目数、粒度、耐磨强度、漂浮率等。主要化学性能指标有:PH值、灰分、水分、着火点、未炭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硫酸盐、酸溶物、醇溶物、铁含量、锌含量、铅含量、砷含量、钙镁含量、重金属含量、磷酸盐等。主要吸附性能指标有:亚甲蓝吸附值、碘吸附值、苯酚吸附值、四氯化碳吸附值、焦糖吸附值、硫酸奎宁吸附值、饱和硫容量、穿透硫容量、水容量、氯乙烷蒸汽防护时间、ABS值等。活性炭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活性炭去除液相和气相中杂质的过程中。活性炭的多孔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从而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杂质的目的。就象磁力一样,所有的分子之间都具有相互引力。正因为如此,活性炭孔壁上的大量的分子可以产生强大的引力,从而达到将介质中的杂质吸引到孔径中的目的。必须指出的是,这些被吸附的杂质的分子直径必须是要小于活性炭的孔径,这样才可可能保证杂质被吸收到孔径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通过不断地改变原材料和活化条件来创造具有不同的孔径结构的活性炭,从而适用于各种杂质吸收的应用。除了物理吸附之外,化学反应也经常发生在活性炭的表面。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在其表面含有少量的化学结合、功能团形式的氧和氢,例如羧基、羟基、酚类、内脂类、醌类、醚类等。这些表面上含有地氧化物或络合物可以与被吸附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与被吸附物质结合聚集到活性炭的表面。活性炭的吸附正是上述二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则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1.选择的活性炭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1.1 活性炭中的酸碱度、氯化物、硫酸盐不合格或炭粒过细使溶液染色不易滤清,影响制剂的质量。1.2 活性炭中锌盐、铁盐不合格,如铁盐含量较高,可使输液中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变色。1.3 脱色力差或不合格,导致制剂杂质含量增加。活性炭质量差,本身所含杂质较多能污染药液,往往导致制剂澄明度和微粒不合格,而且还影响制剂的稳定性,所以在配制大输液时,一定要选用一级针用活性炭。1.4 举例。医药网络论坛丁香园的“紫薇花开”战友曾经提到,他们以前有一个品种,用的一直是上海活性碳厂的,生产没有问题。偶尔有一次换成另外一个厂家的,结果,溶液颜色变深。“H笨笨”战友颇有同感,他同样有类似的经历。有一次,他所生产的原料药对热稳定,但是脱炭后却显有颜色了。最后查出结果是活性炭内有金属离子。“sherry007”也认为,活性炭里可能含有矿物质,矿物质含金属成分,因此活性炭对用于金属离子敏感的药品时,如VC 等,药液容易变黄。2.活性炭在使用之前未进行适当的活化处理活性炭由于生产环境、包装、运输、储存条件的影响,会吸收水分和空气使其吸附力下降,若使用前未经过活化处理,会影响活性炭吸附热源和杂质的能力,影响制剂质量。所以使用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可大大提高活性炭的除热原能力,实验表明,活化后的活性炭除热原作用明显优于未活化活性炭。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2.1因包装密封不好,吸收水分和空气会使活性炭吸附能力下降,可于120烘炽。比如,根据丁香园的“xiedekun”战友的介绍,他们一般是采用125在恒温干燥箱内烘2小时以上。“icesword1981”战友则是在105度下活化0.51.0小时。当然,也有人是通过用前煮沸以脱气的。2.2对氯化物、硫酸盐有限量要求的注射剂,所用活性炭最好在适量的新鲜注射用水中煮沸15分钟,放冷、滤干后烘干再用。2.3偏碱性或对铁盐不稳定的注射剂,在使用活性炭时,最好用酸、碱处理。具体的方法是:取活性炭1份,加5%氢氧化钠4份,煮沸30分钟,滤干,用注射用水抽洗至中性,再依次用5%盐酸4份及注射用水4份煮沸30分钟,滤干并用注射用水反复冲洗至无氯离子,烘干即可。3.活性炭的用法对制剂质量的影响活性炭分次加入比一次加入吸附效果好,这是因为活性炭吸附杂质到一定程度后吸附与脱吸附处于平衡状态时,吸附效力已减弱所致。所以,大输液生产时分2 3次加入活性炭效果最佳,能使制剂质量明显提高。配制容易起泡的料液时,应该采取一些消泡的手段,或其他措施,确保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如果先加活性炭,则泡沫中的气体被炭粒吸附,使炭粒表面形成一层气体薄膜,不容易被溶液润湿,影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4.PH值不同时,活性炭对制剂质量的影响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PH:35)吸附作用较强,在碱性溶液中有时出现“溶胶”或脱吸附作用,反使溶液中的杂质增加,影响制剂质量,故活性炭最好用酸处理并活化后使用。医药网络论坛丁香园的“烽火”战友曾反映,在碱性条件下加热煮沸活性炭(用于吸附热原),然后用0.22um滤膜过滤,所得滤液不仅颜色暗淡,而且静止后再摇荡有烟雾状活性炭出现滤液里,不澄清。倘若换成中性条件下加热吸附,其过滤效果则显得比较澄清。他就此问题与“888wym”战友商榷,结果最终两人都一致认为,可能是碱性条件下活性炭产生溶胶状态所致,并且形成以下三点共识:第一,尽量避免趁热过滤。最好料液放冷后再滤,这个时候胶溶状态会有所改变,滤过效果会好一些。第二,活性炭不太适合碱性条件下使用,如果在碱性条件下使用。需要对活性炭预先处理,比如,在碱性、酸性水中煮沸,并烘干。第三,活性炭的胶溶原理则比较复杂,“888wym”战友认为不单纯有化学反应(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能还有物理变化,比如高温下的分子结构改变等,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胶溶。5.不同温度时活性炭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活性炭使用温度一般根据药液性质,有选用室温搅拌、煮沸搅拌、热(50左右)搅拌的。具体可根据试验筛选可行的具体活性炭使用温度及搅拌时间。在保证不影响药液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有效吸附去药液中的热原及一些杂质或脱色的目的即可。没有固定的使用温度及搅拌时间。活性炭的吸附跟温度也有一定关系 ,温度低时活性炭的吸附效力要差一些。6.活性炭的用量对制剂质量的影晌活性炭的用量应视原料质量、品种而定,常用量为0.10.5(W/V)。若用量不足,对杂质、热原等不能完全吸附,用量过大,其所含的水溶性杂质可对药液造成污染,影响制剂质量,也可能会使药液含量下降,活性炭的用量与活性炭的吸附力、活性炭对药物的吸附力,溶媒的性质、药物的结构等因素都有关系。活性炭在水中比在有机溶媒中的吸附力强;对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对极性基团少的化合物;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吸附力大于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因此对主药含量低或主药易被活性炭吸附的制剂,活性炭的用量最好控制在0.05(W/V),(用量尽可能要少)并通过计算适当增加主药投料量,如注药价格昂贵,可对空白溶液先进行加炭除热原处理,并控制原料热原杂质含量的方法,以保证制剂热原合格。7.操作不当时,活性炭对制剂质量的影响在配制主药量较大的药液时,常采用浓配法,利用活性炭吸附在高浓度时不溶解的杂质。可是浓配液脱炭结束时,为减少主药的损失,往往又用新鲜注射用水将脱炭容器内剩余的药液冲净,这使得浓配时在高浓度下未溶解的杂质得以溶解,重新混入已经滤过的药液中去,污染药液,影响制剂的质量。实践证明,浓配液脱炭时,冲洗活性炭生产的输液,成品的澄明度不合格率大于不冲洗活性炭生产的输液成品。hs6kk01402009-01-29 17:58个人意见:活性炭使用须知活性炭产品的性能指标可分为物理性能指标、化学性能指标、吸附性能指标。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有:形状、外观、比表面积、孔容积、比重、目数、粒度、耐磨强度、漂浮率等。主要化学性能指标有:PH值、灰分、水分、着火点、未炭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硫酸盐、酸溶物、醇溶物、铁含量、锌含量、铅含量、砷含量、钙镁含量、重金属含量、磷酸盐等。主要吸附性能指标有:亚甲蓝吸附值、碘吸附值、苯酚吸附值、四氯化碳吸附值、焦糖吸附值、硫酸奎宁吸附值、饱和硫容量、穿透硫容量、水容量、氯乙烷蒸汽防护时间、ABS值等。活性炭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活性炭去除液相和气相中杂质的过程中。活性炭的多孔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从而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收收集杂质的目的。就象磁力一样,所有的分子之间都具有相互引力。正因为如此,活性炭孔壁上的大量的分子可以产生强大的引力,从而达到将介质中的杂质吸引到孔径中的目的。必须指出的是,这些被吸附的杂质的分子直径必须是要小于活性炭的孔径,这样才可可能保证杂质被吸收到孔径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通过不断地改变原材料和活化条件来创造具有不同的孔径结构的活性炭,从而适用于各种杂质吸收的应用。除了物理吸附之外,化学反应也经常发生在活性炭的表面。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在其表面含有少量的化学结合、功能团形式的氧和氢,例如羧基、羟基、酚类、内脂类、醌类、醚类等。这些表面上含有地氧化物或络合物可以与被吸附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与被吸附物质结合聚集到活性炭的表面。活性炭的吸附正是上述二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则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最主要的就是物理吸附,这也是活性炭一般被称作物理吸附剂的原因,化学吸附在最佳的状态下,也只能带20%不到。物理吸附的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对系统产生任何改变,这也是吸附剂何其多?活性炭最广泛的原因。还提醒大家一下,如果想提高活性炭的化学吸附能力,可以在微酸的条件下操作,有些研究机构用活性炭提取杂质或者,在生化中使用活性炭提取时,会或多或少的用到这种化学吸附,或者物理化学吸附相结合,就是吸附在脱附,从而提纯。1.选择的活性炭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1.1 当前社会,只有不合适的活性炭,已经很少有不合格的活性炭的!主要责任还在使用者,没有选择合适的活性炭。如果你要是说别人的活性炭不合格,你拿着活性炭去仲裁,胜的几率非常少!因为所谓的合格肯定有标准,当前的标准多如牛毛,有在具体行业有国标,有行标,还有企业标准,在fda,jfc(过年中,有点模糊)等等国家还有不同的标准。因此我不打算就活性炭不合格专门说明:一般来说,活性炭不合适会造成一下集中影响,首先是杂质不合适,你是制药,偏偏选择化工用炭,或者食品用炭,结果是颜色也许可以合格,但是杂质含量较高,叫做指标差,也是为什么有针剂用炭等等国标的原因,不是说他们的吸附能力多强,主要是杂质少,纯度高。如果是粉炭,当然是粒度越细越好,因为单纯看,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而且吸附速度越快,因为根据活性炭吸附时间段进行分析,关键吸附时间是杂质从活性炭表面到内部的时间,也就是穿刺时间,当然粒度越小越好了。在这里要求的是活性炭的均匀度,也就是活性炭的粒度越匀越好。而且活性炭的过滤主要靠自身来过滤(滤饼),而且无论多好的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碎炭。单纯就活性炭的漏炭,我可以就个例进行大概的分析,这里暂不进行详述。需要的话,可以提醒我。1.2 活性炭中锌盐、铁盐不合格,如铁盐含量较高,可使输液中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变色。(但就上面几种药物,我无话可说,因为我不知道,可能会出现络合的情况出现。大多情况下,还是增加杂质,要是产色,也可能是活性炭的大比表面积配上一定的金属杂质或者重金属杂质,会形成活性炭担载催化剂的出现,在一定的脱色温度下,会产生反应,好多时候,脱色后会出现莫名的杂质,据估计可能就是这中情况(业界内没见到准确的说法)。当然杂质含量越低越好啦。提醒一下,有人发现国内的活性炭,或者国内的某些活性炭,由于活性炭生产中的设备问题,很难做到氯离子和铁离子(金属离子)含量都低。据我的观察,有相当的可信度。1.3 脱色力差或不合格,导致制剂杂质含量增加。活性炭质量差,本身所含杂质较多能污染药液,往往导致制剂澄明度和微粒不合格,而且还影响制剂的稳定性,所以在配制大输液时,一定要选用一级针用活性炭。(很难说脱色能力差就是不合格,据我的观察,脱色能力差,是当前市场上活性炭的普遍情况,导致杂质增加的情况,只有使用活性炭不合适的时候会出现,和脱色能力差,没有太大的关系,767针剂炭的脱色能力不见得多好,但是就不会增加杂质,因为纯度高)。1.4 举例。医药网络论坛丁香园的“紫薇花开”战友曾经提到,他们以前有一个品种,用的一直是上海活性碳厂的,生产没有问题。偶尔有一次换成另外一个厂家的,结果,溶液颜色变深。“H笨笨”战友颇有同感,他同样有类似的经历。有一次,他所生产的原料药对热稳定,但是脱炭后却显有颜色了。最后查出结果是活性炭内有金属离子。“sherry007”也认为,活性炭里可能含有矿物质,矿物质含金属成分,因此活性炭对用于金属离子敏感的药品时,如VC 等,药液容易变黄。(第一个个例,很可能是选择了不合适的活性炭,甚至我都怀疑他知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活性炭,厂家也有很多活性炭的,而且大多开发者和使用者都有一种活性炭用到底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就为了活性炭而改变了其他的条件,比如原材料,脱色条件,添加量等等,造成了选择了应该是合适的活性炭,由于条件不同,反而不如不合适的活性炭(自己常用的)效果好。第二个个例中,要清楚所有的活性炭都有金属离子,多少而已,一般情况下,同用途的活性炭不会超过12个数量级,不会出现这么打的变化的,可以考虑自己的活性炭选择是否合适。第二个是无稽之谈。可能金属离子会影响某些药物的药性,但是在同类型活性炭中,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的,你要知道,你用的一家的活性炭,可以合格,别人用的是另外一家,同样不会差,你要是考证好,要选择另外一家的活性炭进行尝试才对!活性炭中有矿物质,那是肯定的。我会专门就这点进行论述,不过前提要看反映如何,如果我写了这么多,没几个人看,我只能说,我花这么多时间,写错地方了啊!呵呵2.活性炭在使用之前未进行适当的活化处理 活性炭由于生产环境、包装、运输、储存条件的影响,会吸收水分和空气使其吸附力下降,若使用前未经过活化处理,会影响活性炭吸附热源和杂质的能力,影响制剂质量。所以使用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可大大提高活性炭的除热原能力,实验表明,活化后的活性炭除热原作用明显优于未活化活性炭。(前一句深表同意,后一句有点牵强。可以说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比如就算破损了,如果使用没问题,可以考虑不处理。因为那样的话,你也太自不量力了,要知道你的活性炭是搞活性炭的生产出来的,人家比你在行)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2.1因包装密封不好,吸收水分和空气会使活性炭吸附能力下降,可于120烘炽。比如,根据丁香园的“xiedekun”战友的介绍,他们一般是采用125在恒温干燥箱内烘2小时以上。“icesword1981”战友则是在105度下活化0.51.0小时。当然,也有人是通过用前煮沸以脱气的。(这些有点乱搞,国产活性炭有这种情况出现,不过很少。告诉你个简单的例子:当前有种类型的活性炭用量相当不小,那就是湿炭,含水量在50一下,在食品行业相当的有市场。某些做针剂的会这么干,不过我知道我的客户没有这么做的,就算试验过的,也没见多好。而且那样明显是拉动内需,人间厂家卖给你的成品,你非要当做半成品来处理,哈哈。当然出现破损的,可以先进行试验再决定。不过一般情况下没事,长途旅行的活性炭,破损在所难免,也没听说人家月用量上百吨的都进行烘干,那样的话,人间还需要一个大的再活化车间了)2.2对氯化物、硫酸盐有限量要求的注射剂,所用活性炭最好在适量的新鲜注射用水中煮沸15分钟,放冷、滤干后烘干再用。(这样做,对您的产品肯定没有多少坏处,最多是增加成本和活性炭碎炭变多,过滤有点麻烦,不过我就不明白,人家的活性炭最起码肯定符合国标针剂炭的标准,你偏这么干,呵呵,随便。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像不像绳子的蛇不好说)十年怕井绳)2.3偏碱性或对铁盐不稳定的注射剂,在使用活性炭时,最好用酸、碱处理。具体的方法是:取活性炭1份,加5%氢氧化钠4份,煮沸30分钟,滤干,用注射用水抽洗至中性,再依次用5%盐酸4份及注射用水4份煮沸30分钟,滤干并用注射用水反复冲洗至无氯离子,(误人子弟到这种精致的地步,我只能说你是个仔细的人。你为什么就不选择一个合适的活性炭呢?何必呢,你还不如买堆木头自己搞活性炭呢,还可以外销一部分。呵呵,不过我卖的活性炭是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的,人家做的药可是比活性炭有名多了(日本国内除外),也许将近一百年前的那个姓武田的日本人和你是一个想法,要不然也不会做成日本第一的活性炭厂家啊(有几年了,现在也许还是吧)3.活性炭的用法对制剂质量的影响活性炭分次加入比一次加入吸附效果好,这是因为活性炭吸附杂质到一定程度后吸附与脱吸附处于平衡状态时,吸附效力已减弱所致。所以,大输液生产时分2 3次加入活性炭效果最佳,能使制剂质量明显提高。配制容易起泡的料液时,应该采取一些消泡的手段,或其他措施,确保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如果先加活性炭,则泡沫中的气体被炭粒吸附,使炭粒表面形成一层气体薄膜,不容易被溶液润湿,影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上半段表示的非常正确,我非常赞同,而且我还可以悄悄的告诉你,如果你不嫌麻烦,分成两次使用,还可以较少不少活性炭的用量,从而降低损耗呢。呵呵。不过下半段就有点不敢苟同了,要知道活性炭在润湿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气泡。这是因为活性炭本身是个亲极性的东西,而且吸附的时候主要还是沸点的高低和分子空间体积相关的,前者看看基础物理化学就明白了,后者想象一下就知道。如果出现泡沫,肯定是要处理的,因为如果有泡沫肯定就有表面活性物质存在,那也算杂质,会影响的。这里只是表示不敢苟同,不敢表示反对,因为我的重点还在于,如果有泡沫出现的体系,漏炭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比较难过滤。对于作者表示学习了!)4.PH值不同时,活性炭对制剂质量的影响活性炭在酸性溶液中(PH:35)吸附作用较强,在碱性溶液中有时出现“胶溶”或脱吸附作用,反使溶液中的杂质增加,影响制剂质量,故活性炭最好用酸处理并活化后使用。医药网络论坛丁香园的“烽火”战友曾反映,在碱性条件下加热煮沸活性炭(用于吸附热原),然后用0.22um滤膜过滤,所得滤液不仅颜色暗淡,而且静止后再摇荡有烟雾状活性炭出现滤液里,不澄清。倘若换成中性条件下加热吸附,其过滤效果则显得比较澄清。他就此问题与“888wym”战友商榷,结果最终两人都一致认为,可能是碱性条件下活性炭产生溶胶状态所致,并且形成以下三点共识:第一,尽量避免趁热过滤。最好料液放冷后再滤,这个时候胶溶状态会有所改变,滤过效果会好一些。第二,活性炭不太适合碱性条件下使用,如果在碱性条件下使用。需要对活性炭预先处理,比如,在碱性、酸性水中煮沸,并烘干。第三,活性炭的胶溶原理则比较复杂,“888wym”战友认为不单纯有化学反应(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能还有物理变化,比如高温下的分子结构改变等,所以温度的变化会影响胶溶。(上面曾经提过,在弱酸条件下,活性炭的化学吸附会加强,有时候能达到最好状态,接近增20弱。现实中有活性炭叫做酸性活性炭,用量也不小。活性炭的酸碱性,除了少量考虑吸附能力外,主要是在活性炭用量较大,或者体系稳定性太差的时候,害怕会改变体系的性质,才选用酸性活性炭。但我好像只是看到酸性活性炭。而且吸附的体系酸碱性是根据吸附对象决定的,跟大家说个明显的离子,就是你吸附两性物质的时候,你最好是选择这个物质不带电的时候!比如它的等电点在ph1.2,如果你选择不是1.2的话,那你家活性炭就很难吸附到这种物质!这才是你选择酸碱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最重要的条件还是你的有效物质的稳定性,比如你的物质只有在碱性下稳定,那你最好考虑一下其他的吸附方法了!第二段中用到了溶胶这个词,首先表示对溶胶不熟,但是感觉用的不对。其次对于其中的表观状况,我一般归为漏炭,造成的原因是反絮凝现象,及活性炭成了被絮凝的对象了,本身带极性,造成每个反絮凝个体互相排斥,必然出现漏炭的现象。随着体系的稳定,这种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