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怀念母亲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怀念母亲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怀念母亲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怀念母亲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学生课前准备:1. 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查出重点字词意思,搜集季羡林生平资料。2. 自读赋得永久的悔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整体上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特别是对母亲的无限思念。3.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重点语句来表现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的。教学重点:感悟作者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会通过重点语句来表现文本所蕴含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国宝”是指什么? (生答:大熊猫、有价值文物、历史名人字画)但是在北京大学曾经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也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先后出示季羡林图片和生平经历) 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聊城市清平(今临清市)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精通英、德、梵(fan)、巴利文,能阅读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现在看来,季羡林老先生能当得上“国宝”的称谓吗? 同学们,我们通过搜集文字、观看电视、点击网络等了解到的季羡林是如此的德高望重、令人仰视,可是再具有卓越成就的他也有其脆弱的一面。那就是他对母亲那份永久的情和一生的爱。其实季羡林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过母亲,也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季羡林先生写自己母亲的文章(出示课题怀念母亲)并齐读课题,读出“怀念”的情感,最亲近的人多年未见了,甚是想念。老师可以示范读。(低沉但又饱含深情)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字词,要注意查阅词典;出示本课生字词,学生加拼音并组词。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母亲”含义的? 题目具有双重含义。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作者对这两个母亲的感情有怎样的感悟和理解呢?齐读: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是的。本文既写出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无限思念和深厚感情,又写了对祖国母亲的浓浓爱意和崇敬之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感受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深的爱。 三、再读课文,研读重点 1、出示再读要求:作者是如何怀念自己生身母亲的,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段落中,(2、3、6、9、10) 2、“悔恨篇”。 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师范读。 你体会到文中饱含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伤心、难忘、悲痛欲绝如果让你们把这长长的感受和我们一般人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归纳成一个词,你会用什么?(悔恨)非常准确,再读读,想想你从这段的哪些语句里感受到这种悔恨?出示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除了丧母之痛外,这更深的背后是什么?(没能膝前尽孝)是呀,失去亲人的这种痛苦是任何人都很难承受得起的,但是这种悔恨表现在何处呢?(结合另外一篇文章帮助理解)(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 “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过渡:深爱着母亲,却又极少与母亲在一起!多年未见,相见时看到的却是冰冷的棺材,阴阳相隔了。让我们重新回到教材,请全班同学们用我们的声音表现出季羡林心中的剧痛。(课件出示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句“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限悔恨,除此之外,还有怎样的悔恨呢?出示2: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了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 3、“哭泣篇” 古人曾说“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何等的痛苦啊!此时千般悔,万般痛,都化成了一个词:“悔恨”!这份“悔”这份“恨”,对脆弱期的作者而言只能用“哭”来表达了,只能用泪水来宣泄了,哭是无时不在的,(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哭”又是无处不在的,就连作者的日记中也有,你们能从文中的日记中找到这一篇吗?(第六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则日记。作者为何而哭呢? (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啊!在等待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可结果还是临终前未能见自己的儿子一面。作者一想起等待中的母亲,不免又流泪了。) “哭”不仅出现在了作者的日记中,还出现在了作者的梦里。 出示: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1) 有谁知道“怅望灰天”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个字,告诉我们他没有看清母亲的样子? 提示: 惆怅(伤感、无奈、郁闷)地望着黯淡的天空。“幻”。 (2)为什么母亲的面影对于季羡林而言是不清楚的呢?谁能联系全文来谈谈?作者长期在外求学,对母亲的记忆不深,不管如何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都是模糊的,只能尽力怀念回想。是啊!连自己母亲的容貌都没有清晰的印象了,做儿子的能不悔恨吗,能不哭吗?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感悟了季羡林老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浓浓爱意,同学们学习得非常用心,相信大家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让我们一起以一首古诗结束本节课。游子吟。五、学生课后测评工具和方式:(紧扣本课所学的练习题及习题统计分析表格)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