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洋.doc

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课程设计573.2%0.75%315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课程设计573.2%0.75%315.zip
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课程设计573.2%0.75%315
李东洋.doc---(点击预览)
~$李东洋.doc---(点击预览)
蜗轮零件图.bak
蜗轮零件图.dwg
装配图.bak
装配图.dwg
轴.bak
轴.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230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17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6
积分
关 键 词:
减速器课程设计
资源描述:
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课程设计573.2%0.75%315,减速器课程设计
内容简介:
zz z z 擬 SO Common 枇 2 b2 2H!b2 b2 L5 擬 SO e 擬 SO 朶 O g d t t x t 貿 N | W nts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 料 袋 机械工程 学院( 系、部 ) 2011 2012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 指导 教师 李历坚 职称 学生姓名 李东洋 专业班级 机械设计 092 学号 09405100225 题 目 单级蜗杆减速器设计 成 绩 起止日期 2011 年 12 月 22 日 2011 年 12 月 28 日 目 录 清 单 序号 材 料 名 称 资料数量 备 注 1 减速器总装图 一张 1# 图纸 比例 1:2 2 传动零件工作图 一张 2# 图纸 比例 1:1 3 轴的工作图 一张 2# 图纸 比例 1:1 4 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份 张 4 5 6 nts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题 目: 单级蜗杆减速器设计 班 级: 机械设计 092 姓 名 : 李东洋 学 号 : 09405100225 指导 老 师 : 李历坚 机械工程学院 2011 年 12 月 nts 设计任务说明书 参考选择 一、设计题目:单级蜗轮蜗杆减速器 设计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如图 1所示。工作条件: 2 班制(每班工作 8h),使用年限 8 年,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工作时有中等冲击,小批量生产,运输链速度允许误差为链速度 的 5%,传动系统由电动机 减速器 运输带组成。 图 1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简图 1 电动机; 2一联轴器; 3 蜗杆减速器; 4 卷筒; 5 输送带 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 1 通过联轴器 2 将动力传入单级蜗杆减速器 3,再通过联轴器 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 5,带动输送带工作。 二、原始数据: 带的圆周力F(N) 传送带速度V(m/s) 滚筒直径 D( mm) 使用年限(年) 3200 0.75 315 8( 2班制) nts 目 录 第一章 选定设计方案 . 1 第二章 电动机的选择 . 2 2.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 2 2.2选择电动机容量 . 2 2.3计算总传动比 . 3 第三章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 3 3.1转速的计算 . 3 3.2功率的计算 . 3 3.3转矩的计算 . 3 第四章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 4 4.1选择蜗杆传动类型 . 4 4.2选择材料 . 4 4.3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 4 4.4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 . 5 4.5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 6 4.6 验算效率 . 7 4.7蜗杆旋向及位置 . 7 4.8 热平衡计算 . 7 4.9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 . 8 第五章 轴系零件的设计计算 . 8 5.1 蜗杆轴的设计 . 8 5.2 蜗轮轴的设计与计算 . 13 第六章 滚动轴承的校 核 . 18 6.1蜗轮杆轴承的校核 . 18 6.2 蜗轮轴滚动轴承校核 . 19 第七章 键的校核 . 21 第八章 密封和润滑 . 22 第九章 减速器箱体的结构尺寸 . 23 设计总结 . 25 参考文献 . 26 致 谢 . 27 nts 1 第一章 选定设计方案 要求:二班制,使用期限为 8 年,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工作时有中等冲击,小批量生产。运输链速度允许误差为链速度的 5。 已知:运输机带的圆周力: 3200N 带速: 0.75m/s 滚筒直径: 315mm 选定传动方案为:单级蜗杆减速器 1.1 传动装置简图 : 图 1-1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简图 1.2 传动方案简图如下: 图 1-2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简图 1 电动机; 2一联轴器; 3 蜗杆减速器; 4 卷筒; 5 输送带 nts 2 第二章 电动机的选择 2.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根据动力源和工作条件,并 参照教材 选用一般用途的 Y 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结构,电源的电压为 380V。 2.2 选择电动机容量 工作机所需的功率: 1000FvPW = kw4.2100 0 75.0320 0 由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的总效率: 434221 a其中 1 2 34 分别为联轴器,轴承,蜗杆和卷筒的传动效率。 查表可知 1 =0.99(联轴器) 2 =0.99 (滚子轴承) 3=0.75(单头蜗杆) 4 =0.96(卷筒) 所以: 433221 =0.9801 0.75 0.97 0.96=0.6845 所以电动机输出功率: 2 . 4= = 3 . 5 10 . 6 8 4 5waPdP k w k w。 2.2.1 确定电动机转速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带式输送机输入转速为 50.4531514.3 75.06 0 0 0 06 0 0 0 0 D vn r/min 由参考文献 03的表 11-9可知单级蜗轮蜗杆减速器传动比范围为 =10 40i :蜗,可得所用电动机的转速范围为 own n i 蜗= 4 5 . 5 0 (1 0 4 0 ) r m i n = 4 5 5 1 2 8 0 / m i nr 初步符合这一转速范围的同步转速有: 1000r/min,1500r/min,由 表 8-53可知, 对应于电动机所需功率为 3.51kW的电动机型号分别为 Y132S-4型和 Y132M2-6型 。现将 Y132S-4型和 Y132M2-6型电动机有关技术数据及相应算得的总传动比列于表 2-1中。 2.4wP kw 0.6845a 3.51dp kw 4 5 .5 0 / m i nnr nts 3 表 2-1 方案的比较 方案号 电动机型号 额定 功率 ( kW) 同步转速 ( r/min) 满载转速 ( r/min) 总传动比 i 级数 Y132S-4 5.5 1500 1440 31.6 4 Y132M2-6 5.5 1000 960 21.1 6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结构和带传动及减速器的传动比,方案 1比较合适,所以选定电动机的型号为 Y132S 4 。 2.3 计算总传动比 2.3.1 计算总传动比: 65.3150.451440 nni ma各级传动比的分配: 由于为单级蜗杆传动,传动比都集中在蜗杆上,其他不分配传动比。 第三章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1 转速的计算 蜗杆转速和电动机的额定转速相同, 蜗杆的转速:1 1 4 4 0 / m i nn n r额涡轮的转速:12 1440 4 5 . 5 0 / m i n3 1 . 6 5nnri 滚筒的转速和涡轮的转速相同, 滚筒的转速: 23 4 5 . 5 0 4 5 . 5 0 / m i n11nnr 3.2 功率的计算 蜗杆的功率:1 3 . 5 1 0 . 9 9 3 . 4 7P k w 蜗轮的功率:2 4 0 . 7 5 0 . 9 9 2 . 5 8P k w 滚筒的功率:3 2 . 5 8 0 . 9 8 0 . 9 9 2 . 5 0P k w 3.3 转矩的计算 蜗杆的转矩:1113 . 4 79 5 5 0 9 5 5 0 1440PT n 23.01N m 涡轮的转矩:2222 . 5 89 5 5 0 9 5 5 0 4 5 . 5 0PT n 541.52N m 滚筒的转矩:3332 . 5 09 5 5 0 9 5 5 0 4 5 . 5 0PT n 524.73N m 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结果整理于下表中: 电动机的型号为Y132S 4 31.65ai 1 1 4 4 0 / m innr2 4 5 .5 0 / m innr3 4 5 .5 0 / m innr1 3.47p 2 2.58kwP 3 2.50p kw1 2 3 .0 1T N m g2 5 4 1 .5 2T N m g3 5 2 4 .7 3 mTN gnts 4 表 3-1 类型 功率 P( kw) 转速n(r/min) 转矩 T( N.m) 传动比i 效率 蜗杆轴 3.47 1440 23.01 1 0.743 涡轮轴 2.58 45.50 541.52 31.65 滚筒轴 2.50 45.50 524.73 第四章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4.1 选择 蜗杆传动类型 根据 GB/T10085 1988的推荐,采用渐开线蜗杆( ZI)。 4.2 选择材料 考虑到蜗杆传递的功率不大,速度不太高有相对滑动速度,故蜗杆选用 45 钢;因希望效率要高些 ,耐磨性好些,故蜗杆螺旋齿面要求淬火 ,硬度为 45-55HRC。蜗轮用铸锡磷青铜 ZC uS n10P 1 ,金属模铸造。为了节约贵重的有色金属 ,仅齿圈用青铜制造,而轮芯用灰铸铁 HT100 制造。 4.3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根据闭式蜗杆传动的设计准则,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再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由文献 1的 P254 式( 11-12),传动中心距: 23 2 EHZZa K T 蜗轮上的转矩 mNT 52.5412 4.3.1 确定载荷系数 K 因工作载荷较稳定,故取载荷分布不均系数 1K ;由文献 1表 11-5选取使用系数 1.15AK ;由于转速不高,冲击不大,可取动载系数 1.05VK ;则 1 . 1 5 1 1 . 0 5 1 . 2 1AVK K K K 4.3.2 确定弹性影响系数EZ因选用的是铸锡青铜蜗轮和钢蜗杆相配,故 12160EZ M Pa。 4.1.3.3 确定接触系数 Z1k 1.15Ak 1.05vk 1.21K 121 6 0 aEZ M Pnts 5 先假设蜗杆分度圆直径1d和传动中心距 a 的比值 1 0.35da ,从文献 1 图 11-18 中可查得 2.9Z 。 4.3.3 确定许用接触应力 H 根据蜗轮材料为铸锡磷青铜 110 PSZCnu,金属模铸造,蜗杆螺旋齿面硬度 45HRC,可以从文献 1表 11-7中查得蜗轮的基本许用应力aH MP268 。 4.3.4 应力循环次数 82 1028.116365850.4516060 hLjnN4.3.5 寿命系数 7271.01028.110887 HNK则 H =HNK H =0.7271 268= 194.86aMP4.3.6 计算传动中心距 mma 88.154)86.194 9.2160(1052.54121.1 23 3 取 a=160mm,因 i=31.65,故从文献 1 中表 11-2 中取模数 m=8mm,蜗杆的分度圆直径 d1=80mm。这时 d1/a为 0.5,从文献 1中图 11-18中可查得接 触系数 6.2Z,因为 ZZ ,因此以上结果可用。 4.4 蜗杆与蜗轮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 4.4.1 蜗杆 从参考文献 02中的表 11-2 可查得蜗杆直径系数 =10q ,分度圆导程角=5 42 38 o 。 蜗杆轴向齿距 aP 为 a = = 8 m mPm=25.12mm 蜗杆齿顶圆直径 a1d 为 mmmhdhdd aaa 968128022 *1111 (其中齿顶高系数 *a=1h ) 2.9PZ 81 .2 8 1 0N 1 9 4 .8 6H M P a 160a mm 25.12aP mm nts 6 蜗杆齿根圆直径 f1d 为 *1111 2 d 2 ( ) 6 0 . 88 0 2 ( 1 8 0 . 2 8 )aff mmd d h h m c mm 式中 径向间隙系数 *=0.2c 蜗杆轴向齿厚 as 为 mmmS a 56.12814.32121 =9.896mm 蜗杆螺旋部分长度 1b 为 121 1 0 . 0 6 1 1 0 . 0 6 3 1 8 1 0 2 . 8 8b z m m m 由于 8 m m 1 0 m mm ,所以 1 1 0 2 . 8 8 m m 2 5 m mb =127.88 mm ,取1 =1 3 0 m mb . 4.4.2 蜗轮 从参考文献 02中的表 11-2 可查得蜗轮变位系数 。 蜗轮分度圆直径 2d 为 22=d mz =8 31mm =248mm 蜗轮喉圆直径 a2d 为 mmhdd aa 256)5.01(822482 222 外圆直径 e2d 为 e 2 a 2= 1 . 5d d m = 2 5 6 1 . 5 8 m m =268mm 蜗轮齿根圆直径 f2d 为 mmhdd ff 228)825.081(22482 222 蜗轮齿宽 B 为 B 9675.075.01 ad=72mm 蜗轮咽喉母圆半径g2rg 2 a 212r a d= 11 6 0 2 5 6 m m2=32mm 4.5 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2FFF a 2121 . 5 3= KT YYd d m 1 96ad mm1 6 0 .8fd mma 9.896S mm1 130b mm2 248d mm2 248ad mm2 268ed mm2 228fd mm72B mm 2 32gr mmnts 7 ( 1)当量齿数 v2z 为 2v2 3= co szz = 330cos 5.7o=31.63 根据 2 = 0.05x , v2=31.63z ,从参考文献 02的图 11-19 中可查得齿形系数Fa2 =3.36Y 。 ( 2)螺旋角系数 Y为 =1 140Y o = 5.71 140 oo =0.959 ( 3) 许用弯曲应力 F F F= NK 从参考文献 02的表 11-8 中查得由 ZC uS n10P 1 制造的蜗轮的基本许用弯曲应力F = 5 6 M P a。 ( 4) 寿命系数 69FN 10=K N= 698101.28 10 =0.583 F = 5 6 0 . 5 8 3 M P a =32.648MPa aF MP35.20959.036.3824880 5 4 1 5 2 021.153.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弯曲强度是满足的。 4.6 验算效率 )ta n ( ta n)96.095.0( v 已知 7.5 ;vv farctan;vf与相对滑动速度 VS有关。 smndvs /0 5 9.67.5c o s1 0 0 0601 4 4 080c o s1 0 0 060 11 从参考文献 1 表11-18中用插入值法查得 0208.0vf, 2.1v;代入式中求得 9197.07836.0 ,大于原估计值,因此不用重算。 4.7 蜗杆旋向及位置 蜗杆旋线方向尽量选右旋。为了减少溅油损耗,故采用蜗杆下置式。 4.8 热平衡计算 2 31.63VZ 2 0.05x 0.959Y 2 0 .3 5 aF MP 0 . 7 8 3 6 0 . 7 9 1 9 nts 8 散热面积 S 5 1 . 8 8 5 1 . 8 8 29 1 0 9 1 0 1 6 0 1 . 2 5 3S a m 取传热系数 21 5 / ( )da W m Co,取0 20tC o,从而可以计算出箱体工作温度 t 11 0 0 0 1 1 0 0 0 3 . 4 7 1 0 . 7 9 2 0 5 91 5 1 . 2 5 3 1dPt t CS oo因为 5 9 8 0t C Coo,所以符合要求。 4.9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和表面粗糙度 由上面计算得到蜗轮圆周速度 3ms ,从参考文献 01的表 8-62中可查得蜗杆、蜗轮精度等级为 8级精度。 从参考文献 03的表 14-55 中可查得蜗杆齿面表面粗糙度 a=1.6R ,顶圆表面粗糙度 a=1.6R ;蜗轮齿面表面粗 糙度 a=1.6R ,顶圆表面粗糙度 a=3.2R 。要求的公差项目及表面粗糙度,详见图纸。 第五章轴系零件的设计计算 5.1 蜗杆轴的设计 由于蜗杆的直径很小,可以将蜗杆和蜗杆轴做成一体,即做蜗杆轴。 蜗杆的转矩1 2 3 .0 1T N m。蜗轮的转矩 2T 541.52N m 则作用于齿轮上的圆周力: NdTFFat 25.5758023010221121 5.1.1 轴的材料和热处理 因传递的功率不大,并对重量及结构尺寸无特殊要求,故由文献 4 表 8-26选用常用的材料 45钢,调质处理。 5.1.2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初步确定低速轴外伸段直径,外伸段上安装联轴器,查文献 1表 15-3 取0 126A ,则取 126A ,于是得 mmnPAd 89.161440 47.3126 3312m i n 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轴的直径1d。为了使所选的轴的直径 12d21 .2 5 3m mS 59tC o m in 1 6 .8 9d m mnts 9 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型号联轴器的计算转矩1TKT Aca ,查文献 1表 14-1,考虑到转矩变化很小,故取 3.1AK ,则: mmNTKT Aca 29913230103.11 按照计算转矩caT应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的条件,由于该减速器要求连续工作、单向运转、工作时有中等冲击;查文献 2表 8-36,选用 LX2型滑块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 560 .Nm 。孔径的范围为 2035mm。结合伸出端直径,取联轴器直径为 30mm,轴孔长度 60mm, J型轴孔, A 型键 . 5.1.3 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蜗杆是直接和轴做成一体的,左轴承及轴承端盖从左面装,右轴承及右端盖从右面装。 5.1.4 轴的结构设计 1) 轴段 1 段的设计应与联轴器设计同步进行,主要是安装联轴器,其相应的直径 d1=30mm,相应的长度 L1应略小于轮毂长度 L1=58mm. 2)轴段的直径 考虑到联轴器的轴向固定及 密封圈的尺寸,联轴器用轴肩定位,轴肩高度为 10 . 0 7 0 . 1 0 . 0 7 0 . 1 3 0 2 . 1 3h d m m , 轴 段 的 轴 径 21 2 2 . 1 3 3 4 . 2 3 6d d m m ,其最终由密封圈确定,该处轴的圆周速度小于 3/ms,可选用毡圈油封,查文献 3表 19-10选取毡圈,则2 35d mm,由于轴段的长度2L涉及的因素较多,稍后再确定。 3) 轴段和轴段的设计 轴段和轴段上安装 轴承,考虑蜗杆受径向力、切向力和较大轴向力,所以选用圆锥滚子轴承。轴段上安装轴承,其直径应既方便于轴承安装,又符合轴承内径系列。现由文献 2表 8-4初步选取 0基本游隙组、标准精度级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30208,查得轴承内径 40d mm ,外径80D mm ,宽度 18B mm , 19.25T mm ,内圈定位轴肩直径 47ad mm ,外圈定位轴肩内径 6 9 7 3aD m m, 16.9a mm ,故3 40d mm。由于蜗杆轴承采用油润滑,轴承靠近箱体内壁的端面距箱体内壁距离取1 5mm。通常一根轴上的两个轴承型号相同,则7 40d mm,为了蜗杆上轴承很好的润滑,通常油面高度应到达最低滚动体中心,在此油面高度高出轴承座孔底边 12mm,而蜗杆 浸油深度应为 10 . 7 5 1 0 . 7 5 1 1 3 . 8 6 1 0 1 4h m m m m ,蜗杆齿顶圆到轴承座孔底边的距离为 1 2 8 0 7 5 . 6 2 2 . 2aD d m m ,油面浸入蜗杆约 0.75个齿高,因此不需要用甩油环润滑蜗杆,则轴段和轴段的长度可取为73 18L L B m m 。 4)轴段的长度设计 轴段的长度 2L 除了与轴上的零件有关外,还与轴承座宽度及轴承端盖等零件尺寸有关。取轴承座与蜗轮外圆之间的距离 =12mm ,这样就可以确定出轴承座内伸部分端面的位置和箱体内壁位置。 下箱座壁厚 为 29913caT N m m g 112230583556d mmL mmd mmL mm37374018d d m mL L m mnts 10 = 0 .0 4 3a = 0 . 0 4 1 6 0 3 m m=9.4mm 取 =10mm ;由中心距尺寸 = 1 6 0 m m 2 0 0 m ma ,可确定轴承旁连接螺栓直径 M12、箱体凸缘连接螺栓直径 M10、地 脚螺栓直径 M16,轴承端盖连接螺栓直径M8,由参考文献 04表 8-29 取螺栓 GB T 5781 M8 20 。由参考文献 04的表8-30 可计算轴承端盖厚 e 为 =1.2ed螺 栓 =1.2 8mm =9.6mm 取 =10mme ;端盖与轴承座间的调整垫片厚度为 t =2mm 。为了方便不拆卸联轴器的条件下,可以装拆轴承端盖连接螺栓,并使轮毂外径与端盖螺栓的拆装不干涉,故取联轴器轮毂端面与端盖外端面的距离为 1 =15m mK 。轴承座外伸凸台高 t =2mm ,测出轴承长为 =52mmL ,则有轴段的长度 2Lt2 1 3 3=L K e L L = 1 5 1 0 2 5 2 5 1 8 m m =56mm . 5)轴段 4 和轴段 6 的设计,其直径直接取轴承定位轴肩的直径,则 d4=d6=47mm,其它们的长度直接由蜗轮外圆直径、蜗轮齿顶外圆与内壁距离 1 和蜗杆宽1 =1 3 0 m mb ,及壁厚、凸台高、轴承座长等确定。 即蜗轮外圆到内 壁的距离由参考文献 04的表 4-1 中公式 1 1.2 确定。取=10mm ,则 1 1 . 2 = 1 . 2 1 0 m m =12mm 取 1 =12m m ,即 e2 1t4 6 1 322d bL L L =46mm. 6)蜗杆轴段的设计 轴段即为蜗杆段长 5 1= = 1 3 0 m mLb ,分度圆 直径为 80mm ,齿根圆直径f1 = 6 0 .8 m md 。 7)轴上力作用点间距 轴承反力的作用点距轴承外圆大端面的距离 =16.9m ma ,则可得轴的支点及受力点间的距离如图 5-1所示为 1 2 360= 3 0 5 6 1 8 1 9 . 7 5 1 6 . 92l L L T a m m =101.15mm 52 3 4 1 9 . 7 5 1 6 . 9 4 0 6 3 . 52Ll l T a L =106.35mm 画出轴的结构及相应 尺寸 蜗杆轴如图 3a所示: 9)键连接的设计 联轴器与轴段间采用 A 型普通平键连接。根据 1 3 0 m md ,从参考文献 04464611547466 0 .880130fd d m mL L m md m md m mL m m2 8 7 .6 2 51 5 6 1 .9 1 .1 5 8 8 .1 72 8 8 .9 4ahavABRNR N m mRNRNnts 11 的表 8-31中查得键的截面尺寸为:宽度 =10mmb ,高度 =8mmh ,由轮毂宽度并参考键的长度系列,取键长 =50mmL (比轮毂宽度小些)。 5.1.5 轴的受力分析 水平面的支承反力(图 a) 13ah235 7 5 . 2 5 1 0 6 . 5 2 8 7 . 6 2 5213tbhFlR R Nll 垂直面的支承反力(图 b) 1 3 1 1231/2 1 5 8 9 . 4 9 1 0 6 . 5 4 3 6 7 . 1 0 8 0 / 2 1 5 6 1 . 9 12131 5 8 9 . 4 9 1 5 6 1 . 9 1 2 7 . 5 8raavb v r A VF l F dR N m mllR F R N 轴承 A的总支承力为 2 2 2 2av 2 8 7 . 6 2 5 1 5 6 1 . 9 1 1 5 8 8 . 1 7A a hR R R N 轴承 B的总支承力为 2 2 2 2b 2 8 7 . 6 2 5 2 7 . 5 8 2 8 8 . 9 4B b h vR R R N 画弯矩图 弯矩图如图 10-6c, d和 e所示 在水平面上,蜗杆受力点截面为 12 2 8 7 . 6 2 5 1 1 3 . 8 5 3 2 7 4 6 . 1 1 . mH a hM R l N 在垂直平面上,蜗杆受力点截面左侧为 12 1 5 6 1 . 9 1 1 1 3 . 8 5 1 7 7 8 2 3 . 4 5V a vM R l 蜗杆受力点截面右侧为 13 2 7 . 5 8 1 1 3 . 8 5 3 1 7 0 . 7 2V b vM R l N m g合成弯矩,蜗杆受力点截面左侧为 2 2 2 2111 = 3 2 7 4 6 . 1 1 1 7 7 8 2 3 . 4 5 1 8 0 8 1 3 . 4 0 .HVM M M N m m 左 蜗杆受力点截面右侧为 2 2 2 2111 = 3 2 7 4 6 . 1 1 3 1 7 0 . 7 2 3 2 8 9 9 . 2 6 .HVM M M N m m 右 11111 7 7 8 2 3 .4 5 3 1 7 0 .7 2= 1 8 0 8 1 3 .4 0= 3 2 8 9 9 .2 6 m mVVMNM N m mM N m mMNgg左右33112 2 0 5 4 .1 54 4 1 0 8 .3 18 .2 0W m mW m mM P a0 .5 28 .2 2TcaM P aM P ants 12 5.1.6 校核轴的强度 弯矩图可知,蜗杆受力点截面左侧为危险截面,其抗弯截面系数为 nts 13 331 36 0 . 8 2 2 0 5 4 . 1 53 2 3 2fdW m m 抗扭截面系数为 3 31 36 0 . 8 4 4 1 0 8 . 3 11 6 1 6fTdW m m 最大弯曲应力为 11 1 8 0 8 1 3 . 4 0 = 8 . 2 0 a2 2 0 5 4 . 1 5M MPW 左 扭剪应力为 1 23010 0 . 5 24 4 1 0 8 . 3 1TTT M P aW 按弯矩合成强度进行校核计算,对于单向转动的转轴,转矩按脉动循环处理,故折合系数 a=0.6,则当量应力为 2 2 2 24 ( ) 8 . 2 4 0 . 6 0 . 5 2 = 8 . 2 2 M P aca a ( ) 由表参考文献 1表格 15-1选定轴的材料为 45钢,调质处理查得1 c a 1 6 0 a 6 4 0 , ,BM P M P a , 抗 拉 极 限 因 此 故 安 全5.1.7 蜗杆轴的扰度校核 蜗杆当量轴径 d iiv dll其中 il , id 分别为两轴承力作用点各轴段长度和直径, l为两轴承力作用点间跨距,即4 0 ( 1 9 . 7 5 1 6 . 9 ) 4 7 4 6 6 0 . 8 1 3 0 4 7 4 6 4 0 ( 1 9 . 7 5 1 6 . 9 ) 5 4 . 7 01 1 3 . 8 5 1 1 3 . 8 5vd m m 转动惯量 I= 4 4 54d 3 . 1 4 5 4 . 7 4 . 3 9 1 06 4 6 4v mm (一般情况下 dv用 df1代替) 对于淬火钢许用最大扰度52 2 3 2 2 31255 0 . 0 0 4 0 . 0 0 4 8 0 . 0 3 2 , = ,5 7 5 . 2 5 4 3 6 7 . 1 (1 1 3 . 8 5 1 1 3 . 8 5 )= 0 . 0 1 1 7 4 8 4 8 2 . 1 1 0 4 . 3 9 1 0ttm m m M P aF F l mmEI g取 弹 性 模 量 E 2 . 1 1 0 则 蜗 杆 中 点 扰 度 所以挠度满足要求。 5.2 蜗轮轴的设计与计算 5.2.1 已知条件 5 4 .7 0vd mm 544 .3 9 1 00 .0 1 7I m mmmnts 14 低速轴的传动效率 P2=2.58KW,转速 n2=45.50r/min,传递转矩 T2=541.52N.m,涡轮分度圆直径 d2=248mm. 5.2.2 选择轴的材料和热处理 因传递的功率不大,并对重量及结构尺寸无特殊要求,故查表选用常用的材料45钢,调质处理。 5.2.3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初步确定低速轴外伸段直径,外伸段上安装联轴器,参考文献 1查表 15-3,取0A=116,则 30 2 . 5 81 1 6 4 4 . 5 74 5 . 5Pd A m mn 考虑到轴上有键,应增大轴径 35:%,则m i n4 4 . 5 7 4 4 . 5 7 ( 0 . 0 3 0 . 0 5 ) 4 5 . 9 1 4 6 . 8 0 d 4 6d m m m m 圆 整 , 则 取。 5.2.4 低速轴的结构设计 1) 轴段 1设计 轴段 1安装联轴器,此段设计应与联轴器设计同步进行。 为补偿联轴器所连接两轴的安装误差,隔离振动,选用弹性柱销联轴器,查表,取1.3,AK 则计算转矩 2 1 . 3 5 4 1 5 2 0 7 0 3 9 7 6c a AT K T N m m g 由参考文献 2查表 8-36得 LX3 弹性柱销联轴器符合要求:公称转矩为 1250Nmg ,许用转速 4750r/min,轴孔范围为 3048mm.结合伸出段直径,取联轴器毂直径为48mm,轴孔长度为 84mm,J型轴孔 , A型键相应的轴段 1的直径1d=48mm,其长度略小于毂孔宽度,取1 82mmL 。 2) 轴段 2直径 确定轴段 2 的轴径须考虑联轴器的轴向固定及密封圈的尺寸,联轴器的尺寸,联轴器用轴肩定位,周建宽度为1( 0 . 0 7 0 . 1 ) ( 0 . 0 7 0 . 1 ) 4 8 3 . 3 6 4 . 8h d m m m m 。 轴段 2的轴径21 2 5 4 . 7 2 5 7 . 8d d h m m ,其最终由 密封圈确定。该处轴的圆周速度小于 3m/s,可选用毡圈油封,查表毡圈 45JB/ZQ4606-1997,则2 58mmd 3) 轴段 3及轴段 6的轴径设计 轴段 3及轴段 6安装轴承,考虑涡轮轴向力的存在,选用圆锥滚子轴承。其直径应既便于安装,又符合轴径内径要求,先现查文献 2表 8-30暂选取 30213,由表可得轴承内径,外径,宽度, T=24.75mm,内圈定位轴肩直径 74mmad ,外圈定位 轴肩内径a 1 0 2 1 1 1D m m,轴承反力的作用点距轴承外圈大端面的距离 24a mm ,故选3 65 .d mm。由于涡轮的圆周速度小于 2m/s,故轴承采用脂润滑,需要挡油环,为补偿箱体的铸造误差和安装挡2224 5 .5 0 / m in5 4 1 .5 2248nrT N m md m mmin 46d mm1122363644554882584665503870828210d m mL m md m mL m md d m mL m mL m md m mL m md m mL m mnts 15 油环,轴承靠近箱体内壁的端面距箱体距离取3 10mm。通常一根轴上的两个轴 承取相同的型号,则6365d d m m。 4) 轴段的设计 轴段上安装蜗轮,为便于蜗轮的安装,应略大于3d,可初选4 70d mm,蜗轮轮毂的宽度范围为4( 1 . 2 1 . 8 ) 8 4 1 2 6 m mm m d :取其轮毂宽度 84H mm ,其右端采用轴肩定位,左端采用套筒固定。为使套筒端面能够顶到齿轮端面, 轴段长度应比轮毂略短,取4 82L mm5) 轴段长度的设计 取蜗轮轮毂到内壁距离2 15mm,则3 3 2 4 ( 2 3 1 0 1 5 8 4 - 8 2 ) 5 0 m mL B H L : 6) 轴 段的长度设计 轴段的长度除了与轴上的零件有关外,还与轴承座宽度及轴承端盖等零件有关。轴承端盖连接螺栓同蜗杆轴,为 GB/T5781 M820,其安装圆周大于联轴器轮毂外径,为使轮毂外径不予端盖螺栓的拆装发生干涉,故取联轴器轮毂端面与端盖外端面的距离为1 13 mKm。下箱座壁厚同蜗杆轴10mm ,轴承旁连接螺栓同前 M12,由文献 4表 4-1 可查,剖分面凸缘尺寸(扳手空 间),则轴承座的厚度为12 ( 5 8 ) 1 0 1 6 2 0 ( 5 8 ) 5 1 5 4L c c m m m m m m :则取 54L mm ,轴承端盖凸缘厚同前;端盖与轴承座间的调整垫片厚度同前 e=10mm,则2 1 3 ( 1 3 1 0 2 5 4 1 0 2 3 ) 4 6tL K e L B m m : 7) 轴段设计 该轴段为蜗轮提供定位,定位轴肩的高度为4( 0 . 0 7 0 . 1 ) 4 . 9 7h d m m:取 6h mm ,则5 82d m,取轴段的长度5 10L mm。 8) 轴段的长度设计 为保证挡油环、轴承相对蜗轮中心线对称,则6 3 5 2 5 0 1 0 2 3 8L L L m m m m : 9) 轴上力作用点间距 如图 4可得轴的支点及受力点间的距离为:1 2 3 4 2 360l ( ) ( 3 0 5 6 5 0 8 2 8 4 1 5 1 0 2 4 . 7 5 2 4 ) 1 0 8 . 2 52 L L L H T a m m =108.25 2 3 2 3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级蜗轮蜗杆减速器课程设计573.2%0.75%315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2300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