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试题精选从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全国各地100套优秀历史试题,按人民版各课顺序分解而成,去除各地重复考试试题,包括12个选择题和4个材料题,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转载到其它网站、博客和QQ群交流,一经发现封锁其IP,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 必修2分课汇总(人民版)分解、整理:张秋鸿 专题四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选择题1(2014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解析】A项说明的是电灯;B项说明的是报刊业的兴起;C项说明的是服饰的变革,男女平等;而D项在清出就已经开放,并不能反映新风尚。【答案】D2(2014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17)渔光曲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其外景是在浙江象山县石浦渔村进行拍摄完成。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电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18世纪末电影在中国上海首次出现B渔光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C新中国初期电影的特点是题材丰富多彩D近代中国首部国产电影取材于传统戏曲【考点】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发展【解析】中国最早的一部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故A项错误;1931年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故B项错误;新中国初期电影选材主要围绕革命和建设,题材并不广泛,故C项错误;首部国产电影定军山取材“京剧十三绝”之一的谭鑫培表演的京剧,故D项正确。【答案】D3(2014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6)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年份宗教世俗消息科技比评与建议1868年48%26%22%4%1869年36%36%9%19%1870年18%68%5%9%1871年16%46%23%15%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 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解析】A项只体现宗教一栏的变化,不全面,故A项错误;B项只体现世俗消息一栏的变化,也不全面,故B项错误;C项只体现科技一栏,也不全面,故C项错误;D项比较全面反映表格的内容,故D项正确。【答案】D4(2014河北邯郸高三11月调研18)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兰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解析】关键信息:有关秋瑾的文字达兰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报刊具有教化功能,但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并没有反映这一点,故A项排除;题干并没有反映报纸事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可能因“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而误选D项,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毕竟最后刊发了相关报道。【答案】B5(2014湖北荆州一模11)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解析】注意题干角度限定“社会生活史“,结合材料信息“印刷机器发达史”和“新闻事业发展史”可知C项为最佳答案;A、B、D三项的观点材料中没有体现,也没有紧扣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要求,故排除。【答案】C6(2014山东威海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9)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D在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考点】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日常礼节;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解析】本题须抓住时间限定“1915年”。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迅速,A、D两项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民国以后,在沿海通商地区,受西方平等观念影响,在新式知识分子内部逐渐采用握手、鞠躬等见面方式,并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称谓,C项正确。B项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出现于1920年,时间不符合。故B项为最佳答案。【答案】B7(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A促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表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D带给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解析】关键信息:1835年、必有自主之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登上历史舞台,A项排除;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在鸦片战争后,B项排除;C项“改变”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才开始创办报刊。1835年中国处于清朝专制统治,而题干材料反映西方传教士西方人文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8(2014江苏南通海门高三一诊8)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这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是() A定军山 B风云儿女 C渔光曲 D歌女红牡丹【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影片“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1905年,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内容为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的表演,A项不符合题意。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在“万众一心”的时代呼声之下,本片较好的表现了知识青年转变觉醒的过程,B项不符合题意。渔光曲是中国电影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映于1934年6月14日。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故事影片,以该片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故C项正确。电影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影片讲述了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的故事,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9(2014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大公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政府对民间言论包容程度有所提高 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A B C D【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析】材料说评奖结果获奖文章16篇,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获奖,表明;征文活动表明;民众参与征文活跃,获奖作品能够公开发表,不同意见可以在著名刊物上彼此激烈交锋,说明;主张民主立宪仅有两篇获奖,表明错误,故排除。答案选A。【答案】A10(2014江西高三新课程第二次适应性考试10)1912年,全国大约有1500余种报刊,1913年由于北京国民政府的镇压一度减少至130余种,1919年后又上升到400余种。1921年,全国有报刊550余种,1926年增至628种,通讯社增加到155个。这一时期中国报刊业呈现出扩大兴旺的趋势,主要原因是()A近代印刷技术的革新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B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民众文化程度显著提高C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制衡,舆论界的环境相对宽松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国民政治热情普遍高涨【考点】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解析】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1913年到1926年间中国的社会状况,了解政治动荡带来的思想多元。因而主要原因为“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制衡,舆论界的环境相对宽松”。A、B时间特征不明显,不能作为主要原因,D“国民政治热情普遍高涨”说法不符合史实。选C。【答案】C11(2014广东汕尾高三调研22)1991年,第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与此相符的场景是() A东、西德统一后在同一面国旗下组队参赛 B独联体国家联合组队参赛 C人们使用欧元购买运动会纪念品 D深圳市民在家里通过互联网了解赛事【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互联网时代【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采用排除法。1991年,东西德已统一,故A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故B项错误;欧元在欧盟成员国中通行应是在1999年,故C项错误;中国接入世界互联网应是在1994年,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4湖南永州一模22)“其一,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其四,必须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其六,必须及时,至少就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来讲是相对及时的最后,它还必须具有持续出版的稳定性。”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国当代媒体是()A参考消息 B特别关注 C中国丛报 D优酷网【考点】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综合归纳的能力。题干所述,“每星期出版一次”即周刊,“刊登为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可见其受众为一般公众,“必须及时”可见其为时政新闻类,故A项参考消息符合题意;B项特别关注为月刊,故排除;C项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是西方传教士在清末中国创办的一份英文期刊,不可能以大众为受众,故排除;D项优酷网为网站,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1.(2014江苏南通海门高三一诊23)(12分)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 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四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3分)(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3分)【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解析】(1)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解读,前期报纸的兴办集中在上汉口、海、香港、广州等大城市。“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体现甲午后瓜分在即,救亡图存,宣传维新变法。“一时报纸,兴也勃焉。”在社会上产生巨大震动。原因需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等角度分析得出。(2)由材料二翻译、归纳得出。(3)“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抓住关键词:“宣传”、“劝告”、“革命主义” “不流血而获光复得出”。综合以上解答,得出报刊对辛亥革命起到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以办报的方式来救亡图存(办报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3分)原因: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外情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3分)(2)义务: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 (3分)(3)作用: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3分)2(2014四川宜宾一模14)(22分)追求时尚、追求梦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二 清晚民初的社会时尚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2)据材料二,说明清朝晚期民国初年时尚的内容。(3分)请选一幅图,说明其反映的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2分)【考点】(2)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解析】(2)第一问抓住图片信息即可,注意从穿着发式、交通工具和传媒三方面说明内容。第二问注意关键词“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图片一和二侧重于发展趋势,图片三侧重于时代特征,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相结合。【答案】(2)内容:女性穿旗袍,剪短发,出行坐汽车,阅读(出版)报纸。(3分)图一趋势:从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图二趋势:从人力向机械力方向发展图三特征:重视政治宣传,反对专制统治,宣传民主共和。(2分)3(2014重庆万州一模14)(24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爱皮西地”即ABCD)回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考点】(2)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2)第一问抓住关键信息“汽车与电车”、“报馆”、“争购舶来品”、“衣裳时式鬟”、“教堂”、 “跑马”、“公园”等,从交通工具、大众传媒、宗教传播、生活娱乐方式、服饰等方面列举表现。第二问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回答即可。【答案】(2)表现:城市交通工具变革,大众传媒出现(近代报馆建立),崇拜西方生活方式(西洋化),西方宗教的传播,民众娱乐方式的多元趋势(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4分)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西方科技的引入,新的城市社会阶层的出现,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从经济方面来回答也可);思想文化上,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新式教育和大众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政治上,国内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等。(6分)(任意三点)如果学生从地理位置作答也可酌情给分。4(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34)(20分)近代以来上海经历了沧桑历程,发生了巨大变迁。请阅读下列材料。上海之最1862年,上海建立了第一所外语学校“广方言馆”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一般认为这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00年,上海城市人口超过100万,跃居全国第一1903年,东大陆图书译印局建立,印行的黄帝魂一书,收罗了当时上海各报刊发表的革命论著,成为当时全国流传最为广泛的革命宣传品1919年6月3日,上海爆发了中国工人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罢工1923年,奥斯邦广播电台开播,这不仅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家无线电台(2)以“上海变迁与近代化”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6分)【考点】(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解析】(2)此类题目,重在史论结合,观点可以理解为“上海变迁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也可理解为“中国近代化推动了上海变迁”,相应的史实论据应该从材料中去寻找和分析。【答案】(2)本题6分。示例:上海的新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例1:上海第一所外语学校广方言馆的建立,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 例2:上海出现广播电台这新的传媒工具,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例3:以发昌机器厂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建立,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近代化推动了上海的变迁 例1:书局、报刊等近代传媒工具的出现,推动上海成为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中心之一。例2:五四运动期间的上海大罢工,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推动了上海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例3:上海近代企业的兴起,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附:非选择题完整版1.(2014江苏南通海门高三一诊23)(12分)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材料二 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四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3分)(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3分)【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解析】(1)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解读,前期报纸的兴办集中在上汉口、海、香港、广州等大城市。“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体现甲午后瓜分在即,救亡图存,宣传维新变法。“一时报纸,兴也勃焉。”在社会上产生巨大震动。原因需从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等角度分析得出。(2)由材料二翻译、归纳得出。(3)“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抓住关键词:“宣传”、“劝告”、“革命主义” “不流血而获光复得出”。综合以上解答,得出报刊对辛亥革命起到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国人自办报刊主要集中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盛行于维新变法时期;有识之士以办报的方式来救亡图存(办报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报刊的创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3分)原因:社会时势的需求(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人办报的影响(外情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3分)(2)义务: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 (3分)(3)作用:提供与维新派(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3分)2(2014四川宜宾一模14)(22分)追求时尚、追求梦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追求梦想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主题二 清晚民初的社会时尚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主题三 英美的梦想追求材料三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云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讨论英美两国政府分别提交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货币清算同盟”,相当于世界性的中央银行。由这个机构发行240亿美元价值的货币无偿提供给各成员国,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这种国际货币名为“班克”(Bancor),它以固定比例直接与黄金挂钩。简而言之,就是成立一个由英美共同主导的“世界中央银行”,它与各国央行的关系,就像本国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一样。“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美国人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认为,只有以黄金为锚的美元才有资格充当国际货币,国际贸易、信贷等必须以美元为准,其他货币则直接与美元挂钩,间接与黄金挂钩。“怀特计划”强调黄金的作用,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美国黄金储备丰富,1945年占世界货币黄金储备的59%。会议上最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汇率挂钩,在平价1%的范围浮动;美元则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保留黄金所体现的经济与政治权力,保住作为国际金融基础的美国黄金,并在此基础上奠定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摘编自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6分)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任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3分)(2)据材料二,说明清朝晚期民国初年时尚的内容。(3分)请选一幅图,说明其反映的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2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评凯恩斯追求的梦想目标。(4分)请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4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2)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解析】(1)第一问注意材料关键词“变革”,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教育三方面来概括原因。第二问属于观点说明论证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变革的设计者”、“变革的实践者”、 “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明确观点,然后选择其中之一加以说明,如变革设计者和实践者可以从法家思想入手、舆论制造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可以从儒家思想入手,注意史论结合。(2)第一问抓住图片信息即可,注意从穿着发式、交通工具和传媒三方面说明内容。第二问注意关键词“发展趋势或历史特征”,图片一和二侧重于发展趋势,图片三侧重于时代特征,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相结合。(3)第一问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成立一个由英美共同主导的“世界中央银行”明确凯恩斯的梦想目标,然后一分为二的进行简要评价,评价时注意抓住材料信息提示“英美共同主导”,同时注意该目标与 “怀特计划”的对比,比如材料信息“怀特计划强调黄金的作用”。第二问首先抓住材料信息“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奠定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然后结合书本知识,从内容、影响、特点三方面来概括特征。【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例)史实说明:(3分)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孟子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2)内容:女性穿旗袍,剪短发,出行坐汽车,阅读(出版)报纸。(3分)图一趋势:从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图二趋势:从人力向机械力方向发展图三特征:重视政治宣传,反对专制统治,宣传民主共和。(2分)(3)简评:该计划贬低了黄金的作用,(1分)企图削弱美国的势力,防止美国独霸世界金融领导权,(1分)同时具有英国争取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的特性。(2分)特征:两挂钩一固定;奠定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具有统一性、严密性和约束性。(言之成理,任答两点,4分)3(2014重庆万州一模14)(24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廓”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娃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注:“爱皮西地”即ABCD)材料三 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宋代城市的繁荣(2)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解析】(1)第一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亿兆无穷”、“动即千万”、“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从商业规模、商品种类、商品交易三方面概括特点。第二问结合书本知识,从时间、空间、政府管理三方面来概括“市”的变迁。(2)第一问抓住关键信息“汽车与电车”、“报馆”、“争购舶来品”、“衣裳时式鬟”、“教堂”、 “跑马”、“公园”等,从交通工具、大众传媒、宗教传播、生活娱乐方式、服饰等方面列举表现。第二问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回答即可。(3)第一问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世界货币市场中心”。第二问首先抓住,材料信息“水陆交通枢纽”、“信贷网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然后结合书本知识,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原因。【答案】(1)特点:交易数额大(商业规模较大),商品丰富,种类齐全;商品交易分类分区。(4分)情况: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4分)(2)表现:城市交通工具变革,大众传媒出现(近代报馆建立),崇拜西方生活方式(西洋化),西方宗教的传播,民众娱乐方式的多元趋势(世俗化),女装时尚化等。(4分)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西方科技的引入,新的城市社会阶层的出现,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从经济方面来回答也可);思想文化上,新思潮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新式教育和大众文化传媒事业的发展;政治上,国内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运动的推动等。(6分)(任意三点)如果学生从地理位置作答也可酌情给分。(3)变化: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货币市场的中心。(2分)因素:交通发达,以伦敦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发展,信贷业发达;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英、法、荷相互争夺,荷兰败北,使阿姆斯特丹金融地位下降。(4分)4(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34)(20分)近代以来上海经历了沧桑历程,发生了巨大变迁。请阅读下列材料。李鸿章建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首家机器棉纺织工厂。当时洋布进口不断增长,(1872年的1224万匹增到1890年的1556万匹)郑观应为此提出:“筹一暗收利权之策,则莫如加洋布税,设洋布厂”,李鸿章指派他筹建织布局,郑提请“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限内另自纺织后患庶几可免矣”。结果李鸿章给予了十年专利权。上海机器织布局历经十余年几次筹资失败,最终在1889年开工,年产24万匹布。其优厚的利润,吸引了许多华商酝酿建厂,由于织布局十年专利,在上海也仅有少数以织布局分局等形式建立。1893年织布局毁于火灾,第二年李鸿章下令在原址建立华盛纺织总厂,但不久上海“洋厂林立,华厂独受其挤”,1900年变卖他人。(1)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从上海机器织布局到华盛纺织总厂的变化历程。(8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1)此类题目,不仅要从材料归纳出变化的历程,而且要根据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表述成文,逻辑清晰。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橡胶文具材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抗衰老面部护理疗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橄榄油生态种植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交通创业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林业主题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化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新版抵押物的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消防喷淋烟感改造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高级育婴员模拟题含答案(附解析)
- 古诗文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 2023类器官技术与行业研究报告-复刻结构重现功能 构建组织器官替身
- 国有资产交易法律实务与疑难问题
- 初中毕业证在哪里查询
- 名词语法讲解
- GB/T 5796.4-2022梯形螺纹第4部分:公差
- 小数乘整数教案 省赛一等奖
- 妇产科用药指南
- 智能电网-课件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清单五篇
- 《战略的本质》读书分享
-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