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潘程心《陋室铭》.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潘程心《陋室铭》.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潘程心《陋室铭》.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潘程心《陋室铭》.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学设计安徽省临泉县高塘镇中心学校 潘程心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进入幽雅意境。2、品读课文,学习优美语言。3、悟读课文,探究作者情感。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学习优美语言。教学难点:悟读课文,探究作者情感。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进入文章意境1、朗读时要注意句尾的字押韵。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平仄、节奏。3、朗读时语气要平缓,有些音节要适当拉长。4、朗读交流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二、品读课文,学习优美语言。下列句子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三、悟读课文,探究作者情感。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2、作者写陋室,为何从山水写起?结尾为何又提及诸葛庐和子云亭?引用孔子的话有何深意?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4、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的?你认为物质的富有和精神的高尚哪个更重要?本文怎样描写陋室?本文从三个方面写陋室:(用原文回答)1、居住环境2、交往朋友3、日常活动起兴与类比“起兴”就是用他事物引出所歌咏之辞,避免直截了当。例如“羊群走路靠头羊,干革命靠的是共产党。”本文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引出“品德高尚的人住在陋室。”“类比”就是用同类而且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作对比,来突出所歌咏之物的特征。本文中借诸葛亮隐居南阳草庐作梁父吟,杨子云住在西蜀茅亭写太玄经,来类比刘禹锡居安徽和州陋室而作陋室铭,从而突出“陋室不陋”。借物抒情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是通过描写特定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借景抒情的“景”指的是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指的是客观事物,此“物”非“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