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doc_第1页
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doc_第2页
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doc_第3页
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doc_第4页
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2010年1O月第22卷第5期安康学院JournalofAnkangUniversity0ct.2010VoI.225浅析汉代儒学的新变化张莹(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陕西汉中723001)摘要:儒学在汉代通过自我理论的不断完善及存在方式的不断变化赢得了独尊的地位,进而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本文拟从汉代儒者,理论时代性,帝J度化三方面探究汉代儒学的新变化及其原因.以窥探儒学官学化的趋势.关键词:汉代;儒学;新变化;原因中图分类号:K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092(2010)05005902汉代儒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极为突出.这一时期儒学自身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并为此后整个儒学的蓬勃发展准备了条件.本文拟从汉代儒者及儒学理论的时代性,制度化三方面探究汉代儒学的新变化及其原因,以窥见儒学官学化的趋势.探讨儒学的变化发展,不能离开儒者.无论是窥探儒学的核心本质还是探讨其存在方式,作为主体的儒士们始终是儒学灵魂的主宰.儒最早只是宗教中的一个职位,从事相当于巫师的工作.传统的看法认为最早的儒者当是孔子,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发展到孔子时出现的儒才进入了理智的状态.儒学在汉代地位的上升是伴随着对孔子的不断神化而实现的.两汉以降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成为为后世立法的神.汉武帝时的董仲舒等人在春秋公羊学中引入与发展了阴阳家的五德终始,天人感应思想,用五行相代把夏,商,周,秦,汉皆用武力逆取天下的事实,演绎成一个由天意决定的过程;在武帝及以后的时代又大力扶持神学,经生们引入谶纬之学,发展了一套天命神学,把孔盂的原典儒学变为神学儒学,强化了儒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解释能力.儒家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其学说不断与时推移,应时演化,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儒生们也因而受到了加官晋爵,高官厚禄的回报.他们醉心于对封建专制的神权解释并将之发扬光大,成为政教合一专制主义的制造者和推动者,从而为儒的神权色彩赋予了政权的力量.儒学在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沉痛打击后,一度陷入反思之中.汉朝在目睹了秦以法致亡的悲剧后不得不寻找新的治国之术,此时儒学迎来了新的时机,开始新的建构和完善,其基本形式就是霸王道杂之.在内容上,除了诗,书,烁,易,春秋外,儒学还吸收了墨家兼爱,尚同的思想以及墨家学说中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如贾谊就说: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长幼异节,上下有差,强弱相扶,大小相怀,尊卑相承,雁行相随.春毛公羊学中充满了阴阳五行学说,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卷=十七.此外,汉代儒学还吸收了道,法,名等诸家思想的精华,陆贾所着惭语就是一方面发挥行仁义,法先圣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又强调无为.将仁义解释为无为,反映了人们经过长期战乱后社会需要安定的心声,也契合了统治者的意愿,充分体现出儒学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作为大儒的贾谊虽然认为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极力拥护礼治,激烈批评法治,认为刑法积而民怨背,礼仪积而民和亲巷口十八,但在仁义与功利的关系上他却既强调仁义又不反对功利,将两者统一起来.在民本思想上,他既主张爱民,又主张将民看成可畏的异己力量加以控制,体现出融合儒法的特点.正是由于儒学不断吸纳百家之长,有着与时俱进的特色,才让它在汉代成为统治者的首选,也为其生命力的持久奠定了基础.随着思想内容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儒学开始在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中广泛介入,其存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儒学被推向政治制度化的契机是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5年)置五经博士,这是中国制度史和思想史上的转折性事件.涛,书,春正式被钦定为法典.权力的外衣加之贤者居位观收稿日期:2010-05-12作者简介:张莹,女,陕西安康人,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教师,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和古代史研究.59念的影响使人们看到,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儒家通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儒学的制度化除了由于其内容被统治者肯定外,儒生成长为重要政治家参与政治活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陆贾,叔孙通,公孙弘等就是很好的代表.这三位被称为当时的宗儒,其发展轨迹为时人树立了榜样.陆贾受命着新语,初步总结了秦亡的教训,得到了刘邦的赞赏.叔孙通从秦的一个儒生,几经选择后到刘邦麾下得到重用,为汉朝制定了朝仪,建立和完善了相关制度,使刘邦感受到了君主的威仪和贵盛.司马迁评论道: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4】在汉朝,不少儒生都是读书起家由布衣而为卿相王侯的.公孙弘是其代表之一.他以平民身份到博士至左内史,再为御史大夫,最后升为丞相,封为平津侯,成为汉代以平民至丞相封侯的第一人.班固将公孙弘作为汉武帝时期人才强盛的代表,他说: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自此以来,则公卿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3】奄五十八.诸如此类的儒生们,一方面用自身的成功经历引导大家通过学习儒学,传播儒学而得到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断强化儒学的政治地位,影响了社会上层的治国方针,从而使儒学逐步制度化,官学化具有了历史必然性.儒学制度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儒学的法律化.儒学法律化在汉代的极端表现形式是春秋决狱,禹公治河和洪范察变.事实上,由于儒生是最为熟悉古代礼仪规范的,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礼仪又是互为依存的,因此儒家不但是礼仪的整理者,同时也是法令的制订者.瞿同祖先生指出,除秦律外,历代的法典都出于儒者的手笔,这些人虽然不再反对法治,但究是奉儒家为正统的,所以儒家的思想支配了古代法典,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I】这样,儒学与法律的结合使其具有了强大的制约力量.到东汉章帝时,由皇帝亲自主持召开了自虎观会议,会后由着名学者班固整理撰集公布了一个官方文件白虎通德论,真正完成了把儒家主要学说转化为实际的政治制度律条,从此儒学具有了制度化的律条作用.清代的赵翼对汉时以经义断事发表评论说:汉初法制未备,每有大事,朝臣得援以经义折衷是非.儒学的制度化过程同时也是在现实中灌注儒家精神的过程,当儒家精神成为某种制度固定下来,它就成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认可的原则了.二是儒学的亲民化.建立在传统尊尊,亲亲基础之上的礼治对应法家的当时而立法,因时而制礼,儒学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文化和习俗上的亲和力.儒家的立场相当生活化,到汉代,儒学便在托古的包装下走向世俗化.董仲舒是这一变化的巨大贡献者,他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对传统仁学思想的宗教化,世俗化的创新发展.他将恢复宗教化的神灵之天作为其思想的主旨:天者,自神之君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60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命之所予也.作为儒者,毫无疑问他承认仁的最高道德原则,但他又说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31十八,认为仁是天的意志,甚至说仁就等于天,这样儒学理智的仁被宗教化,成了世俗观念中的神圣力量.他的天人感应将阴阳五行伦理化,认为阴阳五行从属于天,体现着天的意志,将仁,义,礼,智,信也强加于五行,提出阳尊阴卑,阳贵阴贱的说法,宣扬等级的合理性.在其人性论中,他将孟子和苟子的观点加以综合发展,认为人是天的副本,人的一切都来源于天,人性也来源于天,认为天的意志主宰人类社会.董仲舒将伦理准则归于天意,他通过神秘化的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三纲五常出于天,用五行相生关系论证孝和忠是天之经地之义I71,一切都被伦理化,这给封建王权加上了一层天意的神圣色彩.虽然如此,但它在此时却更适合世俗需要,向内安顿心灵,使人民在动荡面前能找到一个精神家园;向外君主可以建立理想秩序.同时它还闪耀着人文的火光,董仲舒强调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3lt六,激励人们奋发有为.儒学的制度化和世俗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一方面由教育与管理传播到平民,一方面由制度与文本渗透到法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思想学说世俗化道德化,并作为一种荣誉象征,向社会垂范,于是儒学成了刑法的内在核心,儒生成了政府管理的官员,儒学正在一步步地取得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8】,这一变化奠定了儒学与专制主义的依托关系,也确定了它的独尊地位.总的来看,汉代专制主义的加强,使极力为政权者服务的儒学得到了压制其他思想的机会,并逐渐转化为国家意志,最终实现了思想的独尊,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思想的制度化这一特殊发展,表现出服务政治的新特点.这种新变化为儒学的正统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也反映出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参考文献:【1】张岂之.中国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2】陆贾.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6.【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5赵翼.廿二史札记校-NM.王树民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4.【6】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7】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75.【8】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I998.(下转第63页)弘奥形式的影响力日渐减弱.相对而言,汪藻的手书要比陆贽的赦制更容易被民众读懂,更容易流传开来,在靖康之乱后,这种词意彰显,流走自如的文字在安抚民心,维系离民方面显示出特殊的力量.此诏饱含对民族家国的深哀巨痛,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它没有陆贽的罪己,大赦的实用策略,靠的主要是唤起民众心中共有的情感.陈寅恪先生说:此文能融化贯彻,而其所以能运用此情感,融化贯通无所阻滞者,又系乎思想之自由灵活.故此等之文,必思想自由灵活之人始得为之.非通常工于骈四俪六,而思想不离于方卦之间者.便能操笔成篇也.汪藻的自由灵活与弘奥的传统已大为不同,且他也不拘于四六的传统格式,而游乎苏,王之间41,谢仅四六谈廑说:四六施于制诰,表奏文檄,本以便宣读,多以四字六字为句.宣和多用全文长句为对,前无此格.汪藻宣和间与胡伸并称江左二宝,他的制诰亦能采用新格,随心所欲不逾矩.如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情之请,俾膺神器之归,繇康邸之旧藩,嗣我朝之大统,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论列慷慨,用语恳切,情理备至,出典恰当,意蕴昭彰.其选言虽不合刘勰坚持的弘奥传统,却也称得上得体有力.从上述两个文本可以看出,刘勰所秉持的选言弘奥是有其形式上的标准和传统暗示力量的,随着时代思想,文风的发展,唐宋时弘奥的制诰渐为显易之词所取代,拟古的形式带来的权威也日渐脱落.参考文献:1】刘昀,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2】王运熙.丈心雕龙?序志先哲之诰解【J.复旦:社会科学版,1985,6(1).【3】陈寅恪.寒柳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9.【4】袁桷.清容居士集【M】.四部丛刊本.TheVariationofZhao-ceinTangandsongDynastiesWuXiaodan(GuangdongUnivemiofFomignStudies,Guangzbou510006,China)Ah由僦:TheofficialsystemofZhaocedraftinghadsomechangesafterWeiJindynastiesandformedbySongdynasty.Thestandard.Xuanyan-hong-aobroughtupbyLiuxieinhisworkTheLiteraryMindandtheCarvingofDragoncontainedprofoundmeaning.ButitwastakenplacebytheHewwritingstyleofcle&randbIiefexpressinggradually.ThisarticlewilltaketwoZhaocemodelforex-ampletocla曲thevariationofitswritingstandard.K何WOI-Zhaoce;TheLiteraryMindandtheCarvingofDragon;variation(上接第6O页)AnalysisontheChangesofConfucianisminHanDynastyZHANGYing(HistoryandCultureDepartment,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zhong723001,Shaanrd,China)Ab.Ib:ConfucianismintheHandynastythroughthetheoryofconstantimprovementandtheexistenceofaconstantlychangingwontheexclusivestatus,therebyb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