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1平法钢筋总结表.docx

收藏

预览图
编号:524305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9.24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0-02-27 上传人:!** IP属地:江苏
30
积分
关 键 词:
G101 钢筋 总结
资源描述:
第一章 G101平法钢筋总结表 第一节 梁构件钢筋计算总结表 一、抗震楼层框架梁 (一) 上部通长筋总结 上部通长筋总结,见表1-1 表1-1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锚固与连接 情 况 出 处 上部通长钢筋锚固 端支座 直锚 Max(0.5hc+5d,laE) (hc为柱截面宽度) 11G101-1第79页 弯锚 伸入柱边+15d 11G101-1第79页 中间支座变截面 梁顶有高差且Δh/(hc-50)>1/6 高标高钢筋弯锚 伸至另一边柱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低标高钢筋直锚 Max(0.5hc+5d,laE) 11G101-1第84页 梁顶有高差且Δh/(hc-50)≤1/6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1G101-1第84页 梁宽度不同 宽出的不断直通的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弯折15d 11G101-1第84页 悬挑梁 跨内外无高差 上部通长筋伸至端部弯折至少12d 11G101-1第89页 悬挑梁比跨内顶面底,且Δh/(hc-50)≤1/6 上部通长筋斜变通过,不断开 11G101-1第66页 悬挑梁比跨内顶面底,且c/hc>1/6 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 11G101-1第89页 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直锚 Max(la,0.5hc+5d) 悬挑梁比跨内顶面高,且Δh/(hc-50)≤1/6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进,不断开 悬挑梁比跨内顶面高,且Δh/(hc-50)>1/6 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 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弯锚 伸入对边+15d 上部通长筋连接 直径相同 跨中1/3范围连接 11G101-1第79页 直径不同 两端与支座钢筋搭接 搭接长度lle=1.6lae,即接100%接头 11G101-1第79页 (二)侧钢筋总结 侧钢筋总结 表1-2 侧部钢筋总结 情 况 出 处 侧部构造钢筋 锚 固 15d(注采用HPB300时为180弯钩) 11G101-1第87页 搭 接 150d 11G101-1第87页 侧部受扭钢筋 锚固(同梁下部钢筋) 端支座 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7页 直锚 Max(laE,0.5hc+5d) 11G101-1第87页 中间支座 直锚 Max(laE,0.5hc+5d) 11G101-1第87页 连 接 同梁下部钢筋 拉筋 长 度 勾住箍筋 B(梁宽)-c+箍筋直径+弯勾 11G101-1第87页 直 径 当梁宽≤350时 直径为6mm 11G101-1第87页 当梁宽﹥350时 直径为8mm 根 数 间距为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 (三)下部钢筋总结 下部钢筋总结,见表1-3 表1-3 抗震楼层框架梁下部通长筋总结 情 况 出 处 下部通长筋锚固 端支座 直锚 Max(0.5hc+5d,laE) 11G101-1第81页 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1页 中间支座变截面 低标高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梁底有高差且Δh/(hc-50)>1/6 高标高钢筋直锚 Max(0.5hc+5d,laE) 11G101-1第84页 梁顶有高差且Δh/(hc-50)≤1/6 下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1G101-1第84页 梁宽度不同 弯出的不能通过的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连接 跨端1/3范围 11G101-1第81页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 净长-20.1ln(ln为本跨的净跨值) 11G101-1第87页 (四) 支座负筋总结 支座负筋总结,见表1-4 表1-4 抗震楼层框架梁支座负筋总结 情 况 出 处 支 座 负 筋 延伸长度 第一排 Ln/3 若第一排全是通长筋,没有支座负筋 11G101-1第79页 第二排 Ln/4 Ln/3 第三排 Ln/5 Ln/4 超过三排,由设计者注明 贯通小跨 小跨是指其净长小于左右两大跨净长之和的1/3 端支座配筋 多出的钢筋可直锚 Max(laE,0.5hc+5d) 11G101-1第79页 多出的钢筋可弯锚 伸至对边+15d (五)箍筋总结 箍筋总结,见表1-5 表1-5 箍筋总结 箍筋根数计算考虑的因素 出 处 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2hb(hb为梁高) 11G101-1第85页 二—四级抗震:1.5hb(hb为梁高) 11G101-1第85页 起步距离 50mm 11G101-1第85页 加1减1 加密区根数+1,非加密区-1 小数点的取值 向上取整+1 (六)吊筋总结 吊筋总结,见表1-6 表1-6 吊筋总结 下平直段 次梁宽度+2*50 斜 长 夹 角 主梁高>800 夹角为60 主梁高≤800 夹角为45 吊筋高度 吊筋按主梁计算 上平直段 20d 二、非抗震和楼层框架梁 (一)抗震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 抗震于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区别,见表1-7 表1-7 抗震KL与非抗震KL的区别 抗震楼层框架梁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锚固长度 LaE La 钢筋骨架 有上部通长筋 无上部通长筋,上部钢筋有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组成 箍筋加密区 有箍筋加密 无箍筋加密 变截面(梁顶或梁底有高差,或宽不同需要弯锚的钢筋) 锚固长度=伸至对边 +15d 锚固长度=伸至对边+15d 下部钢筋中间支座锚固 直锚(max(0.5hc+5d,laE)) 有直锚(la)和弯锚(0.4la+15d) (二)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见表1-8 表1-8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总结 情 况 出 处 上部支座筋锚固 端支座 直锚 Max(0.5hc+5d,la) 11G101-1第81页 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1页 中间支座变截面 梁顶有高差 且Δh/(hc-50)>1/6 高标高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低标高钢筋弯锚 La 梁顶有高差 且Δh/(hc-50)≤1/6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梁高度不同 弯出的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架立筋 净长-2*支座负筋延伸长度+2*150 11G101-1第81页 悬挑端 11G101-1第89页(悬挑端构造不区分抗震与非抗震) 下部钢筋 端支座 直锚 Max(0.5hc+5d,la) 11G101-1第81页 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1页 中间支座变截面 梁顶有高差 且Δh/(hc-50)>1/6 高标高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低标高钢筋弯锚 La 梁顶有高差 且Δh/(hc-50)≤1/6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梁宽度不同 弯出的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三、抗震屋面框架梁 (一)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楼层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见表1-9、 表1-10。 表1-9 抗震楼层框架梁和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抗震楼层框架梁 抗震屋面框架梁 上下部纵筋锚固方式不同 有弯锚和直锚两种方式 梁包柱或者柱包梁(11G101-1第59页) 上部和下部纵筋钢筋锚固方式相同 上部和下部纵筋锚固方式不同 上下部纵筋具体的锚固长度不同 楼层框架上下部纵筋在端支座弯锚长度为:伸至对边+15d 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有弯至梁底与下弯1.7labE两种构造(11G101-1第59页) 变截面梁顶高差时纵筋锚固不同 直锚laE 直锚laE 弯锚伸至对边+15d 弯锚伸至对边+15d 表1-10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上下部纵筋锚固方式不同 有弯锚和直锚两种方式 梁包柱或者柱包梁(11G101-1第64页) 上部和下部纵筋钢筋锚固方式相同 上部和下部纵筋锚固方式不同 上下部纵筋具体的锚固长度不同 楼层框架上下部纵筋在端支座弯锚长度为:伸至对边+15d 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有弯至梁底与下弯1.7la两种构造 变截面梁顶高差时纵筋锚固不同 直锚laE 直锚la 弯锚:伸至对边+15d 弯锚伸至对边+15d (二) 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见表1-11 表1-11 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情况 出处 上部钢筋(长筋、支座负筋)锚固 伸至柱边下弯到梁底 伸至柱对边+max(梁厚,15d) 11G101-1第59页 伸至柱边下弯1.7laE 伸至柱对边+1.7laE 11G101-1第59页 中间支座变截面 梁顶有高差 且Δh/(hc-50)>1/6 高标高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低标高钢筋直锚 laE 11G101-1第84页 梁顶有高差 且Δh/(hc-50)≤1/6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1G101-1第84页 梁宽度不同 宽出的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 上部钢筋:伸至对边+laE 下部钢筋: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4页 悬挑梁 悬挑端钢筋 锚入跨内 11G101-1第89页 跨内钢筋 按屋面框架梁端节点(弯到梁底或下弯1.7laE),注:11G101-1第64页不适用屋面框架梁带悬挑 下部钢筋 端支座 直锚 Max(0.5hc+5d,laE) 11G101-1第80页 弯锚 伸至对边+15d 中间支座变截面 同抗震楼层框架梁 11G101-1第84页 四、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一) 抗震屋面框架梁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抗震屋面框架梁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的区别 见表1-12 表1-12 抗震WKL与非抗震WKL的区别 抗震屋面框架梁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锚固长度 laE La 钢筋骨架 有上部通长筋 有上部通长筋 箍筋加密区 有箍筋加密 有箍筋加密 下部钢筋中间支座锚固 直锚max(laE,0.5hc+5d) 直锚la (二)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见表1-13 表1-13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 情 况 出 处 支座负筋锚固 端支座 伸至柱边下弯到梁底 伸至对边+梁高 11G101-1第64页 伸至柱边下弯1.7laE 伸至对边+1.7la 11G101-1第64页 中间支座变截面 梁顶有高差 且Δh/(hc-50)>1/6 高标高钢筋弯锚 伸至对边+la 11G101-1第84页 低标高钢筋直锚 la 11G101-1第84页 梁顶有高差 且Δh/(hc-50)≤1/6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11G101-1第84页 梁宽度不同 宽出的不能直通的钢筋弯锚 上部:伸至对边+la 11G101-1第84页 下部:伸至对边+15d 悬挑端 悬挑端钢筋 锚入跨内 11G101-1第66页 跨内钢筋 按屋面框架梁端节点(弯到梁底或下弯1.7la),注:11G101-1第66页不适用屋面框架梁带悬挑 下部钢筋 端支座 max(0.5hc+5d,0.4la)+15d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第311页 中间支座变截面 非同抗震楼层框架梁 五、抗震框架梁钢筋计算总结 抗震框支梁钢筋计算总结,见表1-14 表1-14 抗震框支梁总结 锚 固 出 处 上部通长筋及第一排支座负筋 hc-c+hb-c+laE 11G101-1第90页 以下各排支座负筋 hc-c+15d 各排支座负筋延伸长度 lc/3 侧部钢筋 hc-c+15d 拉筋直径 梁宽≤350:Φ6 11G101-1第87页 梁宽>350:Φ8 拉筋根数 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 拉筋排数 沿梁高≤200 下部钢筋 Hc-c+15d 11G101-1第90页 箍筋加密区 Max(0.2la,1.5hb) 11G101-1第90页 六、非框架梁钢筋计算总结 七、悬挑梁计算总结 悬挑梁计算总结,见表1-16 表1-16 悬挑梁钢筋总结 情 况 出 处 上部钢筋悬挑梁 第一排 l<4hb,全部伸至远端 伸至远端弯折至少12d 11G101-1第89页 1≥4hb除角筋外,第一排总根数的1/2不伸至悬挑远端即下弯 按45角下弯后平伸至远端 第二排 伸至0.75L位置下弯 下部钢筋 锚固15d 箍筋 长度 悬挑远端变截面时按平均高度计算 11G101-1第89页 根数 与边梁垂直相交时,不上到边梁边 纯悬挑梁锚固 弯锚 伸至对边+15d 11G101-1第89页 直锚 15d 八、11G101-3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总结 11G101-3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总结,见表1-17。 表1-17 11G101-3 基础梁钢筋总结 情 况 出 处 上部和下部贯通筋 成对连通布置 11G101-3第73页 上部或下部多出的钢筋 伸至端部弯折15d 底部非贯通筋 自次梁边线起la/3 11G101-3第71页 有外伸 上部上排筋 伸至悬挑远端弯折12d 11G101-3第73页 上部下排筋 伸至边柱里侧+la 下部上排筋 伸至悬挑端,弯折12d 下部下排筋 伸至悬挑端 箍筋根数 与柱相交的节点内要布置箍筋,按跨端第一种箍筋进行配置 11G101-3第72页 变截面梁顶底有高差处 高段上部钢筋 第一排 伸至尽端+Δh+la 11G101-3第74页 第二排 伸至尽端+15d(若平直段长度≥la,可不弯折) 高段下部钢筋 第一排 伸至高差低点处+la 第二排 伸至高差低点处+la 低段上部钢筋 第一排 伸至高差高点处+la 第二排 伸至高差高点处+la 低段下部钢筋 第一排 伸至高差低点处+la 第二排 伸至高差高点处+la 梁宽度不同 宽的上下部第一排钢筋 连通设置 宽的上下部第二排钢筋 伸至尽端且总锚≧la 基础主梁JZL 上部贯通筋 伸至尽端+15d 11G101-3第73页 下部贯通筋 伸至尽端+15d 底部非贯通筋 伸至尽端+15d 有外伸 同基础主梁JZL 11G101-3第74页 变截面梁顶底有高差处 高段上部钢筋 第一排 伸至尽端+Δh+la 第二排 伸至尽端+15d(若平直段长度≥la,可不弯折) 高段下部钢筋 第一排 伸至高差低点处+la 第二排 伸至高差低点处+la 低段上部钢筋 第一排 伸至高差高点处+la 第二排 伸至高差高点处+la 低段下部钢筋 第一排 伸至高差低点处+la 第二排 伸至高差高点处+la 梁宽度不同 宽的上下部第一排钢筋 连通设置 宽的上下部第二排钢筋 伸至尽端且总锚≧la 箍筋根数 只有净长范围内布置箍筋 11G101-3第72页 侧部构造筋 侧部构造筋 十字交叉 相交位置有柱时,侧部构造筋锚入梁包柱侧腋内15d 11G101-3第73页 当相交位置无柱时,侧部构造筋锚入交叉梁内15d 丁字交叉 当相交位置无柱时,横梁外侧的侧部构造筋贯通,横梁内侧的侧部构造筋锚入交叉梁内15d 侧部钢筋拉筋 直径Φ8,间距为箍筋间距的两倍 九、11G101-3基础类梁钢筋计算总结(未改) (1)圈梁JQL,见表1-18 第二节 柱构件钢筋计算总结表 一、柱插筋总结 柱插筋总结,见表2-1. 表2-1 柱插筋总结 情况 出处 柱插筋构造 基础高度>la(laE) 柱插筋全部伸入基础底部弯折max(6d,150) 备注:若基础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且基础高度≥1400,可只角筋伸入基础底部弯折max(6d,150),其余钢筋伸至la(laE)位置截断 11G101-3 P59 基础高度5d 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非复合箍筋 二、地下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 三、中间层柱钢筋计算总结 中间层柱钢筋计算总结,见表2-3 表2-3 中间层柱钢筋计算总结 情 况 出 处 普通区 纵筋 上部非连接区max(hn/6 ,hn/500,hc) 11G101-1第58页 下部非连接区max(hn/6 ,hn/500,hc) 箍筋加密区 见箍筋加密区高度选用表 11G101-1第62页 短柱 纵筋 下部非连接区max(hn/3 ,hn) 11G101-1第40、41页 上部非连接区hn 箍筋加密区 全高 11G101-1第40、41页 四、顶层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 顶层层框架柱钢筋计算总结,见表2-3。 第三节 板构件钢筋计算总结表 一、板底钢筋计算总结 板底钢筋计算总结,见表3-1 表3-1 板底钢筋计算总结 情 况 出 处 长度 端支座 梁 下部钢筋:max(b/2,5d) 11G101-1第92页 剪力墙 圈梁 砖墙 下部钢筋:max(120,h,b/2) 中间支座 梁 下部钢筋搭接位置:max(b/2,5d) 剪力墙 圈梁 砖墙 洞口边 伸到洞口边弯折 板顶有钢筋:h-215(保护层) 板顶无钢筋:h-215+5d 11G101-1第101页 延伸悬挑板(下部构造筋) 悬挑端 伸至悬挑梁尽端 11G101-1第95页 支座锚固 Max(12d,b/2) 根数 起步距离 1/2板筋间距 11G101-1第92页 二、板顶钢筋计算总结: 板顶钢筋计算总结,见表3-2 表3-2 板顶钢筋计算总结 情 况 出 处 长度 两端支座锚固 梁 伸至对边弯折15d 11G101-1第92页 剪力墙 圈梁 连接 跨中ln/2 两邻跨板顶筋配置不同 配置较大的钢筋穿越其标注的起点或终点,伸至邻跨跨中连接 04G101-4第26页 洞口边 伸到洞口边弯折 h-215(保护层) 11G101-1第101页 延伸悬挑板 板顶筋伸至悬挑远端,下弯至板底 11G101-1第95页 支座负筋替代板分布筋 双层配筋的板上有配置支座负筋时,支座负筋可替代同行的板顶分布筋 根数 起步距离 1/2板筋间距 11G101-1第92页 三、支座负筋计算总结 支座负筋计算总结,见表3-3 支表3-3 支座负筋总结 中间支座 基本公式=延伸长度+弯折 延伸长度 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弯折长度 H—2*15 转角处分布筋扣减 分布筋和与之相交的支座负筋搭接150mm 两侧不同长度的支座负筋相交 其两侧分布筋分别按各自的相交情况计算 丁字相交 支座负筋遇丁字相交不空缺 板项筋替代负筋分布筋 双层配筋,又配置支座负筋时,板顶可替代同向的负筋分布筋 端支座负筋 基本公式=延伸长度+弯折+支座内锚固 延伸长度 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弯折长度 H—2*15 支座内锚固 见上表总结 跨板支座负筋 跨长+延伸长度+弯折+短板长度 第四节 剪力墙计算总结表 一、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 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见表4-1. 表4-1 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 内侧钢筋 端部为暗柱 伸至暗柱对边弯折10d 11G101-1第68页 端部为端柱 直锚:laE 11G101-1第69页 弯锚:伸至端柱对边弯折15d 斜交墙 伸至斜交墙内拐点+15d 11G101-1第68页 洞口处 在洞边切断,加弯折长度 11G101-1第78页 外侧钢筋 端部遇暗柱 同内侧钢筋遇暗柱 11G101-1第68页 端部遇端柱 同内侧钢筋遇端柱 11G101-1第69页 转角处 连续布置 11G101-1第68页 断开布置,断开后,相互搭接llEd 水平筋根数 从基础到屋顶连续布置,起步距离为50 二、墙身坚向筋计算总结 墙身坚向筋计算总结,见表4-2 表4-2 墙身坚向筋计算总结 情况 出处 在基础内的插筋 墙身竖向钢筋与基础底部钢筋联通 相互搭接llE 11G101-3第58页 墙身竖向钢筋不与基础底部钢筋联通 基础高度≤laE 伸至底部弯折15d 11G101-3第58页 基础高度> laE 伸至底部弯折6d 墙外侧插筋砼保护层≤5d 伸至底部弯折15d 11G101-3第58页 中间层长度 无变截面 层高一本层非连续区高度+伸入上层非连续区高度(焊接或机械连接:错开连接,错开35d;绑扎搭接,错开连接500) 11G101-1第70页 变截面 Δ≤30 可斜弯通过 11G101-1第70页 Δ>30 下层竖向钢筋伸至层顶弯折12d 上层竖向钢筋伸入下层1.2laE 顶层长度 屋面板或楼板 伸入顶部弯折12d 11G101-1第70页 边框梁 伸入梁内laE 竖向钢筋根数 起步距离为S 三、墙柱钢筋总结 墙柱钢筋总结,见表4-3. 表4-3 墙柱钢筋总结 情 况 出 处 端柱 纵筋箍筋均同框架柱 暗柱 在基础内的插筋 墙身竖向钢筋与基础底部钢筋联通 相互搭接llE 11G101-3第58页 墙身竖向钢筋不与基础底部钢筋联通 基础高度≤laE 伸至底部弯折15d 11G101-3第58页 基础高度> laE 伸至底部弯折6d 墙外侧插筋砼保护层≤5d 伸至底部弯折15d 中间层长度 同墙身竖向筋 层高一本层非连续区高度+伸入上层非连续区高度(焊接或机械连接:错开连接,错开35d;绑扎搭接,错开连接500) 11G101-1第70页 顶层长度 同墙身竖向筋 屋面板或楼板 伸入顶部弯折12d 11G101-1第70页 边框梁 伸入梁内laE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G101平法钢筋总结表.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243059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