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 (9).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 (9).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 (9).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 (9).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猫 (9).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猫教案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 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这么多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小结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思考问题(多媒体出示)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完成下表: 4、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并朗读、感悟。(多媒体出示)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6、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写两次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芙蓉鸟事件) 7、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过渡)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第三只猫大打出手的呢?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呢? 三、精读赏析重点品读15-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评判一下此次案件。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讨论,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出示问题)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作者为什么怀疑是那只丑猫?)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的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不正确) 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了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过,自责,内疚 ( 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于自责)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做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草率的做出了判断。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3)小结:就是因为我的偏见,才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的难过。(此处穿插题,多媒体出示)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 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四、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五、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 a.“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 b.“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 c.“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 d.“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六、总结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