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SMGF-GXNO-70019CV、CA区强夯施工方案(D版).doc_第1页
CF-SMGF-GXNO-70019CV、CA区强夯施工方案(D版).doc_第2页
CF-SMGF-GXNO-70019CV、CA区强夯施工方案(D版).doc_第3页
CF-SMGF-GXNO-70019CV、CA区强夯施工方案(D版).doc_第4页
CF-SMGF-GXNO-70019CV、CA区强夯施工方案(D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葛葛洲洲坝坝集集团团第第二二工工程程有有限限公公司司 湖湖北北咸咸宁宁核核电电施施工工项项目目部部 CHINA GEZHOUBA 2nd CO LTD XNNP PROJECT MANAG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 GEZHOUBA PROJECT MANAGEMENT 电话 Telephone 0715 2758066 湖北省咸宁市 XNNP Site 传真 Facsimile 0715 2758066 核电咸宁工地 xianning City hubei Province 电传 Telex 葛洲坝项目部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电报 Telegram 我方发文编号 CF SMGF GXNO 700 对方发文编号 Our Ref Your Ref 共共 1 16 页页 关关于于 C CA A C CV V 场场地地强强夯夯施施工工方方案案 的的报报告告 咸宁核电有限公司工程部 现将我部修改编制的 CA CV 场地强夯施工方案 D 版 上报 贵部 请予审批 谢谢支持 附件 文件信息 CA CV 场地强夯施工方案 文件编码 CF002B00071MGF242SS 版次 D 状态 CFC 王 英 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咸宁核电施工项目部 2010 年 8 月 31 日 编制 审核 E D 2010 8 31 CFC 根据 CF GXNO SMGF 600154 审查意见修改 C2010 8 24 CFC 姜章辉王磊姜显峰王英 版本版本 Rev 日期日期 Date 状态状态 Status 编写编写 Drafted by 校核校核 Checked by 审核审核 Reviewed by 批准批准 Approved by 修改修改 说明说明 Modification Observation 咸宁核电厂场平工程咸宁核电厂场平工程 DOC NO CF002B00071MGF242SS 题目题目 TITLE 湖北咸宁核电施工项目部湖北咸宁核电施工项目部 CA CV 场地强夯施工方案场地强夯施工方案 RevA Identical B Modified 参考文件参考文件 编码编码 Reference Document 文 件 种 类 C New 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咸宁核电施工项目部湖北咸宁核电施工项目部 内部编码 目 录 1 项目简介 1 2 编制依据 1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4 强夯施工的技术要求 2 5 强夯施工 2 6 资源配置 5 7 施工进度计划 8 8 工期保证措施 8 9 质量保证措施 9 10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0 11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2 This document is the property of Gezhouba Group Engineering Co Ltd CGGC It must not be used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disclos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GGC 本文件 之产权属于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未获本公司书面许可 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复制 传递或泄露该文件 CA CVCA CV 场地强夯施工方案场地强夯施工方案 1 1 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 咸宁核电厂位于通山县境内 场平工程涉及施工面积 157 29 万 m2 CA CV 模块拼装场地位于场平四 七区 原始地貌为山丘冲沟 场平四 七区原规划 为施工准备区 该区域采用开挖料分层碾压回填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不小于 150kpa 施工 目前 CA CV 已回填至设计标高 60 0 70 0m 回填区厚度已达到 8 10m 按最新场平分区使用规划 CA CV 模块拼装场地布置于场平四 七区 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 300kpa 经专家组会议评审意见 对 CA CV 模块 拼装场地已回填部位要求强夯加固基础 CA CV 模块拼装场地强夯处理范围见 附图 1 2 2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 1 施工组织设计 合同 CA CV 模板拼装场地强夯技术条件 书 强夯试验成果 2 现场踏勘获取的信息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规范 JGJ 79 2002 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02 5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DL T5024 2005 6 现行的相关法规及技术规范 3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平工程四 七区采用场平过程中开挖料作为回填料 根据地质资料 开 挖土 石料分为四类 I 类料 第四系含砾粘性土 除去混入粒径大于 0 3m 的块石 II 类料 微风化灰质砾岩 通过爆破等手段加工形成的碎石 料级配良好 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0 5m III 类料 强 中风化砂砾岩 通过爆破等手段加工形成的碎石料 级配 良好 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0 5m IV 类料 强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和粘土岩 夹泥灰岩 通过爆破等手段加 工形成的碎石料 级配良好 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0 5m 4 4 强夯施工的技术要求 强夯施工的技术要求 4 1 强夯施工后场地需达到的设计要求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 300Kpa 2 地基回填岩土层密度指标不小于 20KN m3 或空隙率不大于 25 或 重型试验压实系数达到 0 94 3 压缩模量不小于 20Mpa 4 2 强夯技术参数 1 收锤标准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值 50 100mm 不得因夯坑过深造成起锤困难 不出现无效夯击 既夯坑周围地面不得出现显著隆起与侧挤 2 间隔时间 两遍点夯间隔时间 以满足孔隙水消散达 85 以上 CA CV 场地采用 70cm 爆破石渣料 70cm 土质料分层碾压回填 散水速度很快 本强夯施工在雨后 12 小时可恢复生产 3 夯点布置 夯点布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 采用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 置 一般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采用夯锤直径的 2 5 3 5 倍 第二遍夯点位于第 一遍夯击点之间 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5 5 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 5 1 强夯目的及验收指标 5 1 1 强夯施工目的 1 提高填土层的密实度 确保其均衡性 2 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防止工后沉降 3 满足设计要求的场地指标 5 1 2 强夯施工后的验收指标 1 通过第三方静载荷沉降观测试验 要求施工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 于 300Kpa 2 采用灌水法试验 获取地基强夯后岩土层干密度不小于 20KN m3或 空隙率不大于 25 或重型试验压实系数达到 0 94 3 压缩模量不小于 20Mpa 5 2 强夯施工流程 强夯施工流程见图 5 1 图 5 1 CV CA 区强夯施工流程图 5 3 强夯施工方法 5 3 1 施工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 测量高程 设点定位 1 序点夯 推平夯坑 平整场地 2 序点 夯 推平夯坑 平整场地 满夯 交工面测量 检测 验收 5 3 2 施工工序 1 整平场地 测量第一遍夯点控制点 施工范围 夯区高程 2 夯点布置 进行第一遍夯点夯击 3 推平场地 测量第二遍夯点控制点和高程 4 夯点布置 进行第二遍夯点夯击 5 整平场地 进行满夯施工 6 测量夯后高程 7 夯后地基静载荷等试验检测 8 竣工验收 5 4 强夯施工参数 测量放线 场地平整和清理 强夯施工 夯区内填平 夯后试验 资料整理 竣工验收 强夯分三遍强夯施工 第一遍点夯至收锤标准 就地整平 第二遍点夯施 工至收锤标准 就地整平 第三遍满夯施工 根据强夯试验 强夯施工参数确 定如下 5 4 1 第一遍 点夯 强夯施工参数 1 单击夯击能 3500kN m 2 夯点间距 8m 8m 正方形 3 单点击数 15 击 4 收锤标准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 50mm 和总击数达到 15 击 二者 必须同时满足 当发生夯坑过深起锤困难或周边隆起过大而没有达到收锤标准 时 对夯坑回填碎石土 继续夯击直至满足收锤标准 5 夯点布置示意图 见图 5 2 注 1 表示第一遍夯点 表示第二遍夯点 2 夯锤直径 2 5m 5 4 2 第二遍 点夯 强夯施工参数 1 单击夯击能 3500kN m 2 夯点间距 8m 8m 正方形 布置在第一遍点夯中间 3 击数 不少于 15 击 4 收锤标准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 50mm 和总击数达到 15 击 二者 必须同时满足 当发生夯坑过深起锤困难或周边隆起过大而没有达到收锤标准 时 对夯坑回填碎石土 继续夯击直至满足收锤标准 图 5 2 点夯夯点示意图 5 夯点布置示意图见图 5 2 5 4 3 第三遍 满夯 强夯施工参数 1 单击夯击能 1500kN m 2 夯点搭接 1 4 锤径 3 击数 2 击 5 5 施工要点 5 5 1 点夯施工要点 1 平整场地 使用 162kw 推土机 1 2m3反铲等设备平整强夯施工场地 2 控制基准点和夯点测设 使用全站仪 确定施工区域并白石灰标识 使用全站仪 辅以钢尺或皮尺布设夯点 夯点中心放置红塑料袋 内装土 以 标明位置 3 夯坑回填或推平 1 2 序点夯完成后 采用 162kw 推土机 1 2m3 反铲填平 整平场地 推平夯坑可在强夯完成一定面积时即开始 不至于因夯 坑不及时整平而影响后续强夯施工 4 点夯施工的测量 须测量每个夯点的起始夯面高程 每一击夯沉量 以及每遍最终夯沉量 同一夯点夯沉量的测量仪器应架设在相同的位置高程 5 点夯施工记录 按统一标准记录 应包含击数 夯沉量 与击数对 应 能级 夯锤重量 施工时间 天气 签字等 5 5 2 满夯施工要点 1 满夯在 2 序夯点施工完成 并平整场地后进行 2 强夯机械就位 沿某一边界退行 将其所能触及的约 20 米宽的条带 状范围内的区域一一夯击 为实现工艺要求 可与夯坑相切 在每四个相切的 夯坑中间再叠加夯击一坑 从而达到相互搭接的目的 5 6 检测验收 选择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检测项包括荷载板静载荷试验 和干密度检测试验 6 6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 6 1 人员配置 1 组织机构 强夯施工组织机构图见图 6 1 图 6 1 CA CV 区强夯项目施工组织机构图 隶属管理线 信息反馈线 注 CA CV 强夯施工在项目部各职能部门领导下工作 测量队 负责人 姚建 文 范彬彬 宋一龙 生产副经理 刘和平 强夯队 队 长 梁海 兼职安全员 田建伟 贾帅辉 兼职质检员 崔永钢 张小平 测量员 贾亚召 司机 贾帅彪 挂钩 焦利永 经营管理部 负责人 刘江梅 舒 刚 机电物资部 负责人 李 宇 蔡 林 综合办公室 负责人 刘建东 朱礼明 质量保证部 负责人 金洪刚 QA 李春艳 QA 雷德富 QC 郑 赟 QC 工程管理部 施工负责人 冯明伟 技术负责人 姜显峰 总工 王磊 安全环保部 负责人 邓捍东 安全经理 鲁志强 高鹏飞 2 主要施工人员见下表 强夯施工人员按施工高峰期配置 主要施工人员配置见下表 表 6 1 表 6 1 主要施工人员配置表 序号工种人数备注 1现场负责人1梁海负责全面施工组织协调工作 2技术负责人2梁海 催永刚负责施工现场技术工作 3兼职安全员2田建伟 贾帅辉 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4兼职质检员2崔永刚 张小平 质量检测 5测量人员6贾亚召 负责测量工作 6夯机司机6 贾杏海 贾帅彪 张永 平 开夯机及维修保养设备 7挂钩人员6 焦永利 张兰明 武恒 博 挂钩及维修保养设备 8机械操作人员6机械设备的操作及维修保养 9起重工4起重机操作及指挥 10施工配合人员6配合现在施工作业 注 人员按每日 2 班配置 以上人员不含项目部管理人员 6 2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强夯主要施工设备 机具按施工高峰期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 表 6 2 表 6 2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用途施工能力进场数量 1强夯机4000KN m点夯 满夯50t3 2夯锤17T点夯 满夯3 3拖车机组斯太尔转移设备40t1 4汽车起重机徐工夯机装卸25t1 5全站仪徕卡 Tcr402测放线1 套 6水准仪DS3监测3 台 7推土机SD220场区清表及平夯坑1 8反铲小松 开挖 平场1 2m31 9照明车场地照明2 台 7 7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 CA CV 场地施工进度横道图 见图 7 1 图 7 1 CA CV 区施工进度横道图 2010 年序 号 时间 项目 工程量 工期 天 施工时段 8 月9 月10 月 1CA 区15476m2178 20 9 5 2CV 区35616m233 8 27 9 28 7 7 1 CA 区强夯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现场生产统计 单台夯机工作能力为 640m2 天 综合考虑满夯作业在 内 CA 区强夯面积为 15476m2 CA 区拟布置 2 台夯机作业 则 CA 区强夯施 工所需工期为 15476 640 2 13 天 考虑雨天及施工降效影响 CA 区强 夯施工所需工期为 17 天 7 2 CV 区强夯施工进度计划 CV 区采用先布置 1 台夯机施工 CA 区施工完成后将富余夯机调至 CV 区 CV 区面积为 35616m2 则 CV 区强夯施工所需工期为 13 35616 13 640 640 3 13 15 28 天 考虑雨天及施工降效影响 CV 区强夯施工所 需工期为 33 天 8 8 工期保证措施 工期保证措施 1 制定专门负责人和组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强夯施工队伍 确保施工 顺利进行 2 施工前对每个职工进行工期 质量 安全教育和生产任务交底 技术 交底 制定出每日生产计划 在保证质量 安全的前提下 当天必须完成当天 的生产任务 3 加强对进度计划的检查 跟踪 督促 调整 纠正 建立月会 周会 调度会等制度 检查工程进展和计划执行情况 以天保周 以周保月 充分估 计可能遇到的困难 避免不必要的停工和延误 4 进度发生偏差时 寻找原因并分析 及时调整 纠正 采取技术 经 济 资源等手段保证进度计划实现 5 落实 CA CV 区施工人员 设备 物资及时到位 并合理调整布置施工 场地 组织 协调作业队按工序和控制范围进行施工 6 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坚持两班作业 每日工作不 低于 22 小时 努力排除影响施工的不利因素 合理安排工序 保证施工工作面 排除人为的窝工因素 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 调配照明设施 搞好夜间施工 7 采用奖惩激励机制 调动员工积极性 9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1 制度保证 项目部建立项目经理及各级行政正职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组织保证系 统 项目部专职质检员 检测 测量 试验 人员 有关职能部门和施工队兼职 质检员 班组兼职质检员组成三级质量检查的质量控制 检查 系统 2 准备工作 进场后组织施工人员认真阅读设计文件 图纸 熟悉地质情况和施工方案 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强夯作业应在场地平整后开始 强夯作业前 先清除场地 上空和地下的障碍物 主要机具选择 强夯机选用 50T 履带式夯机 夯锤选择钢制圆锤 脱钩装 置选用自动脱钩装置 保证夯击能 定好提锤高度 确保每个夯点最后两击的 平均沉降值在规范要求之内 3 测量放点 定位放线应准确 夯击时落锤平稳 夯位偏差小于 5cm 根据设计图纸 先放出强夯区域内的控制性夯点桩点 然后用皮尺或钢卷尺测 放每个夯点的位置 用竹签或红塑料袋 内装砂土 作上醒目的标志 为保证 第二遍夯击准确率 一定要依据坐标控制二次放样定位的准确性 4 施工时吊机和扒杆夹角应控制在 79 左右 以保证夯机安全和足够 的起拔能力 如需调整落距时 不论用什么类型的脱钩装置 一定要用钢卷尺 测定 并标定到脱钩的位置 严禁以目代尺 夯沉量测量时 记录夯沉数据 5 施工过程中 每班作业记录必须完整 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 仔细观测 记录 控制好最后两击的沉降值 特别是建筑物基础填土最深的部 位的沉降值一定要控制在 5 10cm 以内 6 上下台阶错缝部位 第二遍点夯时应先将错缝部位整平后 按照强夯 施工参数施工 并严格控制收锤标准 7 每天夯击结束 应及时平整场地 不得使夯坑未填过夜 以防下雨时 雨水大量渗入 8 遇雨天 雨后应及时排除场地上的积水 待干燥 12 小时后再进行施 工 对含水量高的区域如夯坑周围出现凸起 应立即填入爆破料再进行夯击 9 夜间施工时 现场有足够的照明度 现场除强夯机自带照明灯外 拟 采用 2 台移动式照明车进行场地照明 10 严格按照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和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 以及 施工方案 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11 对因夯坑过深而不能达到收锤标准的夯点 应加入爆破料等硬颗粒 材料后再夯至收锤标准 12 夯序与夯机的位移应与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系排泄方向一致 10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10 1 安全技术措施 1 强夯机操作人员 必须持证上岗 经过项目部安全培训 经过技术交 底 并熟悉技术条款 有操作经验 工作认真负责 能自觉遵守劳动纪律 严 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 施工中必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 信号明确 由挂钩人员在挂钩完毕 后用哨子发出信号指挥 吊车司机 挖掘机司机应按信号操作 夯锤起吊后任 何人不得由臂杆下方通过 2 强夯施工时设置警戒区域 安全警示标识明显 非强夯施工人员 不得进入夯点 30m 范围内作业 滞留 3 施工人员必须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工 种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强夯作业的安全规定 4 吊车要按性能要求使用 不得超负荷 工作一段时间后要进行保养 着重检查调整回转台平衡钩轮与导轨的间隙 避免加大平衡钩轮的冲击负荷 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及回转大齿轮前应增设防护网和防尘罩 现场还应准备适量 枕木 以便必要时供吊车垫用 5 每班作业施工前应对夯锤 脱钩装置 吊车臂杆及索具等进行检查 保证工况良好后方可施工 检查中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严禁 设备带病作业 班前安全检查的同时形成检查记录 以便备查 6 现场操作人员 必须劳保着装 夯锤起吊后 地面操作人员应迅速 撤至安全距离以外 以防夯击时飞石伤人 7 六级以上大风 雨 雪天或视线不清时 不准进行强夯施工 8 每天进行 三工 活动 利用每班工前 工中 工后几分钟时间 交 待本班生产及安全注意事项 检查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总结班组安全生产 情况 三工 活动主要内容是 三交 和 三查 三交 即交待施工生产任 务 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交代施工技术措施 三查 即查劳动着装 查 三 宝 佩戴情况 查作业者的精神状态 10 2 作业安全危险因素辨识及预防 10 3 应急规定 1 施工队长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