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送别诗鉴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送别诗鉴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送别诗鉴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送别诗鉴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送别诗鉴赏》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别诗鉴赏教学设计神木县第二中学 倪慧鹏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大量阅读送别诗的前提下总结归纳这一类型诗歌的特征,包括常见意象、意境特点,把握送别诗的主要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课前记诵,拓展诗歌阅读面,增加古诗词的积累,培养古诗阅读语感;讨论归纳,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命题,提高学生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歌尤其是送别诗的幽深之美,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时光。教学重点、难点:送别诗特征归纳,思想情感的理解;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鉴赏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是文学殿堂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诗歌的殿堂,对送别诗进行鉴赏。二、预习展示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请展示:(课前安排学生分组,每组赏析一首送别诗,课堂分组朗诵展示预习情况。第一组送别;第二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三组送杜十四之江南;第四组芙蓉楼送辛渐;第五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第六组送元二使安西;第七组谢亭;第八组赠汪伦;第九组山中送别。)评价:第三组无论是对语速语调把握,还是情感的把握较其他组更胜一筹。三、初步感知、送别诗形式标志:师: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送别诗中有没有发现什么标志性的词语?生:常含有“送”和“别”。(诗中出对应语句、字眼)明确:标题中常含有“送”、“别”或“赠”等字眼。、送别诗的方式:1、古人送别与现代相同吗,他们有什么习俗呢?(生:折柳)以王之涣送别为例:杨柳东风树, 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明确:通过“杨柳”“攀折苦”等意象分析得出折柳送别习俗。解析折柳送别习俗产生原因: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2、送别还有什么习俗?(生:喝酒、唱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 白 明确:饮酒饯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 赠汪伦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阳关三叠”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明确:唱歌送别四、合作探究、送别诗中常见的时间意象:1、出示课件:寻找意象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 维 山中送别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 送灵澈 生:找意象“日暮”、“斜阳”。明确:傍晚2、 出示课件:寻找意象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色山色共苍茫,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薛涛送友人 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 李白3、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4、 出示课件:寻找意象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 白劳劳亭歌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明确:长亭、渡口、南浦五、质疑探究、送别诗的情感: 出示课件:品析诗歌情感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明确:送别诗的情感哀伤凄婉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明确:送别诗的情感慷慨豁达、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等。 但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一洗送别的伤感之情、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我们还要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生活在初、盛唐的诗人,他们多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因此他们的送别诗大多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很少伤感情调。、送别诗中抒情方式有哪些?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借酒抒情 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 以乐景衬哀情 想象送别诗的内容及主题倾向有哪些表现?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雨霖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三,重在劝勉、安慰的。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重在对友人的劝勉)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六、总结概括送别诗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等)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七、课堂小结: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 “境近意远,词浅情深”。八、达标检测鉴赏示例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鉴赏步骤首先,分析离别诗常用意象。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接着,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最后,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句寄情于景,三四句拟人。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2、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鉴赏示例2: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