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5).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5).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5).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5).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川三中“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课题21太空一日课型新授课时: 合计 2 节确定依据课程标准的描述考纲及其他依据学情分析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能较熟练地运用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考试说明农村初中生大多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目标1、 查阅工具书和结合课文注释,能够读准、正确书写和理解“炽热、轮廓、俯瞰、遨游、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等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1、自由阅读多媒体展示的资料。进入学习情景。2、了解作者。3、积累词语。炽热 轮廓俯瞰 遨游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4、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思路。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发生了故障 第二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发生了异常? 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的途中遇到的惊险(1)引领学生分析各个部分的小标题,重视标题的解读。标题是内容的题眼,包含了很多信息,比如告诉读者写作对象(第三部分),奠定感情基调(第四部分)等。(2)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这四个部分的内容的? 明确:事物的发展顺序。火箭起飞,进入太空飞行,返回地球。1、导语: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航天员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大家想不想知道杨利伟叔叔在这个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2、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民族英雄。 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河里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启发学生要从小培养探索精神)载人飞船: 又称载人航天飞船,它借助于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空,绕地球轨道运行或进行轨道机动飞行;飞船内有适合人工作和生活的人造环境;完成任务后,飞船的一部分返回大气层,用降落伞和缓冲装置实现软着陆。载人飞船的重要用途是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器,为空间站接送航天员。载人航天意义 其目的在于扩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目前仅美、中、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了解中国具备载人航天技术的意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勇敢精神,培养爱国情感)3、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4、梳理课文思路1、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让学生积累词语,养成预习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小结及作业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杨利伟的基本情况,感受到了他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的伟大。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基础上,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 作业:积累本课词语。后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教学设计改进措施南川三中“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南川三中“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课题21太空一日课型新授课时: 合计 2 节确定依据课程标准的描述考纲及其他依据学情分析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考试说明农村初中生大多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目标1、 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1、明确:火箭起飞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出现了共振。 作者当时是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一起读出来) 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飞行回来后如实汇报,工作人员分析研究,找出了共振的原因(是什么?),并随后改进了技术工艺。这说明这次飞行杨利伟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勇气可嘉。 倒数第三段,“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这句话蕴含了什么情感? 明确:惊喜、高兴、激动。2、明确:地球(一段弧)、各大洲、各个国家、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河流的形状、中国(首都北京)。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祖国、战友和亲人的想念。有种深情在里面,读出了作者看到首都时的亲切。 这次飞行旅程中,作者说没有看到什么?(长城)这与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相悖。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品质? 明确:有一种可贵的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3、明确:“本末倒置”的错觉和敲击声。 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和反映?(在原文中找答案) 产生错觉时: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得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 敲击声: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却未能发现什么。 针对这两个突发情况,飞行结束后是怎么处理的? 产生错觉:航天员做好心理准备;飞船舱体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 敲击声:技术人员反复试验,但未找到原因。航天员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害怕。4、明确:舷窗出现裂纹和抛伞过程。 当右边舷窗开始出现裂纹时,作者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非常紧张。恐惧。我的汗出来了。 针对抛伞过程,俄罗斯的航天员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担心新手们害怕。但杨利伟是怎么做的? “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这说明,重视安全。负责。 “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体会这段描写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劫后重生的疲惫和喜悦。 1. 对于是否能看到长城,杨利伟曾叮嘱“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仔细看看。多重求证,严谨科学。 2. 如实汇报在飞行途中听到的敲击声,并配合技术人员多次寻找原因。在辨别声音时,不是当时的声音,就不能签字。严谨态度。 1. 快速阅读第一部分 思考:为什么作者说“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发生的这个意外,作者是怎么对待的?2. 快速阅读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在太空中飞行时都看到了什么?3阅读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又遇到了什么突发状况? 4、阅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部分作者主要讲了哪两个主要事件?5、合作探究: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补充:右边的舷窗出现裂纹,小碎纹、细密的碎纹观察严谨。 看到左边舷窗也出现裂纹,故障重复的概率并不高,放心一点科学态度 1、回顾课文内容,进入新课学习。 2、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