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投射火力的发展.docx_第1页
汉代投射火力的发展.docx_第2页
汉代投射火力的发展.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投射火力的发展格斗兵器和冶金发展了,那么投射兵器发展如何呢?虽然看似都是弩,但汉弩实际比仅为臂张弩的秦弩大大前进了一步,表现为蹶张弩的大量涌现。可想而知,使用腿,腰部协同发力的蹶张弩必然比原始的臂张弩拥有更大的拉力。汉代称步兵为“材官”,意为“有材力者”,“材力武猛者”。步兵弩手则被称为“材官蹶张”、“蹶张士”,为军中精锐。汉书.申屠嘉传注引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脚踏强弩张之,故曰蹶张。律有蹶张士。”西汉文帝时,晁错上书言兵事,指出汉军与匈奴相比:匈奴惯骑射,汉军善步战;匈奴单兵能力强,汉军武器和集群作战能力占优。他颇为自信说道:“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那么让晁错颇为得意的汉弩究竟拉力强度有多大呢?关于弓弩的强度,中国古人习称之为“弓力”、“弩力”,即指张弓或张弩所需之力,至今依然流行。中国古代检测弓弩的强度,遗址采取悬垂重物的方法,即将弓倒挂,在弓上悬垂重物,直至弓张满为止,然后称量出重物的重量,这便是张弓所需之力(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中国古籍对兵器性能的记述,往往笼统模糊,经常还不免文人文学性的修饰和夸张。而西北汉代边寨遗址出土的大量简牍文书,以及汉长安城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出土的众多刻字骨签,提供了关于汉弩强度和射程的宝贵资料。西北汉简中那些兵器档案性质的文书,如记录一个单位武器装备的“兵物簿”、“守御器簿”和记录对武器装备定期检查结果的“兵完折伤簿”等,在登录弩时,通常记明其强度,有时还有射程;未央宫遗址出土的刻字骨签,多为郡国工官向朝廷上缴其制造的弩时附带的标牌,上面标明了弩的强度和射程,这两批材料是实际检验的记录(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可靠性自然远非文人笔墨可比。秦汉以降,弓都以斤为基本单位,弩都以“石”为基本单位,1石合4均,1均合30斤。汉代计算弩力比较精确,有时还有整有零。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出土的刻字弩签,所标弩力有“力六石八斤”、“力五石三钧廿九斤”等。特别在检验旧弩时都用小单位标记弩力的下降情况,这类材料在汉简中比比皆是。西北汉简所见弩的级别从一石到十二石弩不等。战国至汉代,1斤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一半,也就是250克左右。照此换算,1石弩的拉力也就是120斤约合今天30千克左右。汉简中十石以上乃至数十石的弩,并非人力所能开,应当是多人使用绞盘上弦的弩炮之类武器。西北汉简中,多有记载弩的射程,挑几份材料列举如下:今力五石廿九斤射百八十步六石具弩一今力四石廿二斤射百八十五步具弩一今力四石射二百五石具弩射百廿步三石具弩射百廿五步所记射程具有明显的不规则现象,可以看出有些高石数的弩却不一定射的更远。可能是弩工艺制造不一致或操作者差异的缘故。但大致可以看出,射程多在一百二十步至两百步之间。一步合六尺,西汉1尺通常长23厘米左右,120步到200步约合166米到276米之间。因未见高拉力的弩炮记载,只能靠估计,十二石弩或能达到400步左右,也就是五六百米的射程,未央宫刻字骨签所见弩的射程,现公布的材料中最大为“射四百二步”,但因出土签牌早已散乱,无法得知其对应为多少石的弩(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关于汉代弩炮,又有“大黄弩”“车张之弩”等名目。值李广就曾以大黄弩射杀匈奴裨将,集解引韦昭之说:“大黄,角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