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宁波市高三历史复习会议资料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1页
08宁波市高三历史复习会议资料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2页
08宁波市高三历史复习会议资料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3页
08宁波市高三历史复习会议资料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4页
08宁波市高三历史复习会议资料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增一批知识点如戊戌变法的背景 革命派 与 保皇派 的论战 清政府的 新政 与 预备立宪 2 强化和细化一些知识点 如对洋务运动细化为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洋务运动的效果 辛亥革命的爆发改为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并细化为 清政府的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2008年高考历史考纲的变化 3 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 背景主张评价 危机自救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救亡图存发展资义 全面改革抵制革命 自强不强近代化起步 维新改良爱国救亡思想启蒙近代化展开 适得其反客观促进近代化 应主动积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近代中国重大改革回眸 认识 改革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改革逐步深入 今日和议既成 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 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 继而试造 不过一二年 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问题探讨一 改革的背景 万国报馆 议论沸腾 咸以瓜分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 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 乱民蠢动 瓜分豆剖 渐露机芽 恐惧回惶 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 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 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 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摘自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 在历经康 雍 乾三代的兴盛和繁荣之后 内忧外患接踵而来 为了减轻和消除人民反抗斗争的 心腹之害 和外国侵略的 肘腋之忧 也为了适应阶级力量对比发生的明显变化 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上层建筑实施某些 变革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901年 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 新政 先是照搬大陆法系模式进行法律修订 若干年后又推出 预备立宪 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 宪政 的允诺最终实现 皇位永固 金亮贤吴起伟 晚清预备立宪述评 1 2007北京卷 下列体现洋务派 求富 主张的实践活动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2 2005全国文综3 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是在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d甲午中日战争以后3 张之洞 劝学篇 不可变者 伦纪也 非法制也 圣道也 非机械也 心术也 非工艺也 这种说法应归属于a西学东渐b西学中用d西体中用 问题探讨二 改革的主张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洋务运动时期 c中体西用 1 2005全国文综3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 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d人文主义思想2 2005全国文综3 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开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设立译书局 c君主立宪思想 d废除科举考试 1 下列不属于清末新政内容的是 a派遣留学生b编练新军c奖励实业2 2000年春季高考 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后 于1906年a 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b 裁撤军机处d 设立责任内阁3 1905年慈禧太后表示 立宪一事 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 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这表明a 慈禧想派员出洋考察宪政b 慈禧已决定实行君主立宪d 清廷已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d实行民主 c 宣布 预备仿行立宪 c 慈禧准备用立宪抵制革命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 行二十年新政 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 留学日记 请回答 1 材料的观点是否正确 简述你的理由 2 你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的 1999年高考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是 一 主要是积极的 但也有消极作用 二 主要是消极的 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注意 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 或有别的看法 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问题探讨三 改革的评价 我们应该说 自强运动是很成功 但又是失败了的 刘广京 经世 自强 新兴企业 中国现代化的开始 关于清末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的历史作用 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是 一 主要是积极的 但也有消极作用 二 主要是消极的 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二 积极作用 1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 新军 成为推翻清政府重要力量 3 西方思想进一步传播 4 清陷于孤立 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和社会性 一 消极作用 1 目的是为了抵制革命 挽救封建统治 2 增加人民负担 3 镇压人民 4 培养统治工具 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团结奋进的精神 坚持解放思想 锐意创新 胡锦涛2008年元旦献辞 我们要赶上时代 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邓小平 认识 巩固练习材料一陈寅恪曾指出 清末变法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他的祖父陈宝箴基本上是 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 这和康有为 治今文公羊之学 附会孔子改制以言法 是两条不同的途径 历验世务 是指同光以来的种种 自强 措施 如立学堂讲西学 办实业 设工商局等 这些技术层面的变法最后都不可避免地逼出了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求 因为甲午战败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危机 即如果没有涉及基本体制的全面改革 则自强运动已陷于停滞不进的困境 康有为适在此时提出 统筹全局 的变法 余英时 戊戌政变今读 1 材料一中的 清末变法 和 同光自强 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余英时认为这两者之间关系如何 材料二戊戌变法毫无疑问是针对中国传统体制提出了全面改革的要求 这一全面体制改革的要求并非突如其来 而是从以前自强运动中的局部变法一步步逼出来的 严复在1896年2月与梁启超讨论变法时 点破了这一点 即所谓 一思变甲 即需变乙 至欲变乙 又需变丙 由经济体制改革出发 最后一定会牵涉到行政体制 法律体制 政治体制的改革 余英时 戊戌政变今读 2 结合史实说明 这一全面体制改革的要求并非突如其来 而是从以前自强运动中的局部变法一步步逼出来的 3 材料二中 全面改革的要求 指什么 材料三然而 清末新政毕竟是一场来得太晚的改革 在日本和俄国 与新政相似的全面的现代性变革早在19世纪的年代便已展开 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 现代化后起越晚 形势越复杂 由于清政府把现代化特别是政治现代化的任务一直拖到20世纪初 国内关于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国际上现代化的影响和示范效应也急剧加大 这种情形与其他因素相结合 决定了新政一旦推行 便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周积明 最初的纪元 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4 依据材料三指出 清末新政是一场来得太晚的改革 的理由 1 近代史研究 载文云 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 人们发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 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 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 联系所学知识 简要论述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做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2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 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 拓展训练 3 梁启超1923年在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说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 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 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 我们可是惭愧无地 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