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年高考地理必备考点详解 四 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2 大气 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33 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 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1 干洁空气 氧 21 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 78 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 它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 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少量穿透大气的紫外线又起到杀菌治病作用 2 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成云致雨的必要原料 它们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 3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如 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全球变暖 氟氯烃化合物的增加破坏臭氧使其减少 34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 气温下降0 6 原因 地面是其热量的直接热源 对流运动显著 原因 该层上部冷 下部热造成的 其高度因纬度而异 低纬 17 18千米 中纬 10 12千米 高纬 8 9千米 平均高度 12千米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 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 容易成云致雨 云 雨 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34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平流层 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 在30千米以上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原因 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增温 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原因 平流层上部热 下部冷 大气稳定 不易形成对流 与人类关系也密切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平流层水汽 杂质含量极少 能见度很好 大气平稳 天气晴朗 有利于高空飞行 34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高层大气 气压很低 密度很小 2000千米 3000千米的高空 可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 在80 500千米高空 有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对人类的无线电短波通讯等有重要作用 2 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35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 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地面辐射能量增温 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储存于大气中 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简明理解思路 太阳热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35 大气的受热过程 明确几个要点 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大气物质是水汽 二氧化碳 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是大气逆辐射 这种补偿作用在夜间更为明显 当云层厚的时候 大气逆辐射更强些 解释现象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多云的夜晚 云层厚 大气逆辐射更强些 大气热力作用对地球生命生存的重要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 也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 减少了气温的日较差 大气的保温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保持在15 且变化不大 适宜人类生存 35 大气的受热过程 35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本上有而考纲中没有的知识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的臭氧 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的很少 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反射作用 没有选择性 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云层愈厚 云量越多 反射越强 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教室里 树阴下无阳光直接照射 仍然是明亮的 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大的地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 削弱得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35 大气的受热过程 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 物体的温度越高 它的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反之越长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能量集中在可见光 地面和大气是长波辐射 能量集中在红外线 35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本上有而考纲中没有的知识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平流层中的臭氧 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的很少 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反射作用 没有选择性 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云层愈厚 云量越多 反射越强 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教室里 树阴下无阳光直接照射 仍然是明亮的 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角大的地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 削弱得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36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36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36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为例 南半球相反 36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扩展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纬度 气温年较差低纬小 高纬大 低纬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 高纬相反 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 沿海小于内陆 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37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比较一月 七月图 读等温线的数据变化 找出规律 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在南北半球上 无论7月或1月 这是一般规律 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 气温就高 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 气温就低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说明 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 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37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北半球同一纬度上 一月等温线向南 低纬 凸出 海洋上则向北 高纬 凸出 7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 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 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记法 一陆南凸 高高低低 7月世界最热在北纬20 30 的沙漠地区 1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利亚 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37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0 6 逆温层问题 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差异 扩展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 纬度低气温高 纬度高气温低 地形 地势 海拔每升高1000米 气温降低6 下垫面性质 海陆位置 植被状况 天气状况 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 38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由于各纬度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 这是引起 大气运动的重要性 使大气热量和水汽输送 产生各种天气变化 大气运动的类型 垂直运动 上升或下沉 水平运动 风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形成原因 近地面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 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 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又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38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温度 气压与大气运动关系 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 海拔越低 气压越高 一般情况 近地面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 上升气流 近地面形成低压 下沉气流 近地面形成高压 风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气流与天气的关系 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 下沉气流晴朗天气 画图 热岛效应与城市风的形成 海陆风的形成 山谷风的形成 林地和裸地 38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近地面 这三力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高空 这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地表受热不均 气压差异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此力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形成风 此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 此力 越大 风力也越大 风的偏向 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实际风向 还受摩擦力的影响 其减小风速 从等压线图中看风向 a 等压线图各部位名称 低压区 低压槽 槽线 高压区 高压脊 脊线 鞍部 低压区 气旋 气流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高压区 反气旋 气流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38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b 识别风向 风的来向 c 认识风级 d 在等压线图上画任意一点的风向 并说出风向 方法 先画垂直于等压线的气压梯度力 从高压指向低压 再将风向针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倾斜45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 假设 大气在均匀地球表面上运动 引起大气运动因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形成 低纬环流 0 南北纬30 之间 中纬环流 南北纬30 南北纬60 之间 高纬环流 南北纬60 南北纬90 之间 极地高压带 热力原因 冷却下沉 冷高压 干冷 副热带高压带 动力原因 聚积下沉 暖性高压 干热 赤道低压带 热力原因 膨胀上升 热低压 暖湿 副极地低压带 动力原因 被迫抬升 冷性低压 温湿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2 三圈环流的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见上图 3 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规律 赤道低压为中轴南北半球对称 高 低压相间分布 中间为风带 风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 风向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4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 移动5 10个纬度 使一些地区一年中的不同季节 受不同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气压带 风带位置关系 北半球夏半年 位置偏北 北半球冬半年 位置偏南 由于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造成一些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 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 例如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西南季风 是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南半球东南信风 夏季北移到赤道以南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向右偏转而成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二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 海水升温慢 降温也慢 陆地升温快 降温也快 所以 同一纬度比 夏季 大陆气温比海上气温高 形成低气压 海洋形成高压 冬季 大陆气温比海上气温低 形成高气压 海洋形成低压 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 使纬向气压带分裂成块状 形成高 低气压中心 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2 形成局部环流 季风环流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其位置 强度异常 会造成各地天气 气候异常 北半球一月 七月的气压被断裂块状分布 北半球陆地面积显著增大 西侧大西洋 亚欧大陆 东侧太平洋一月 冰岛低压亚洲高压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1036hpa 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低压带 切断 副极地低压带 七月 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996hpa 夏威夷高压 副热带高压带 切断 副热带高压带 南半球 基本呈带状分布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南纬30 以南地区 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试题经常涉及的考点 副高其位置 强度异常 会造成各地天气 气候异常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三 季风环流 1 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亚洲东部最典型 2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 亚欧大陆东部 面临世界最大大洋 太平洋 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季风最典型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如 热带季风气候中的西南季风的形成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3 季风类型 类型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我国东部 朝鲜半岛和日本 热带季风 我国西南及印度一带 风向与成因差异 冬季 东亚一西北季风 南亚一东北季风 盛行风来自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 即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 夏季 东亚一东南季风 盛行风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 即空气由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 高温 湿润和多雨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 南亚一西南季风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 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 39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 风带的形成 40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大气环流与使高低纬 海陆间热 水交换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易于成云致雨的气流 上升气流 气旋 赤道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区 气流从海洋吹向陆地 离海洋越近 水汽越多 降水越易形成 如 夏季风 西风带 信风带的迎风岸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 不易于成云致雨的气流 下沉气流 反气旋 副热带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控制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冬季风 信风带的离风岸 3 大气降水 考纲中没有但必须掌握的知识 降水的形成 降水形成条件 空气饱和时 气温继续降低 饱和和过饱和空气的形成 气温愈高 空气容纳的水汽量就愈多 气温愈低 空气容纳的水汽量就愈少 在一定温度下 当空气不能再容纳更多水汽时 就成为饱和空气 如果已成为饱和状态的空气 再增加水汽 或降低气温就会使空气达到过饱和状态 成为过饱和空气 有一定数量的凝结核 吸湿性的微尘 实例 伦敦早期工业发达 烧煤为主 尘埃多 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销售话术及客户沟通技巧
- 高职语文课堂案例教学设计
- 康复治疗师专业化培训体系构建-洞察及研究
- 垃圾回收效率优化-洞察及研究
- 2023届高三英语模拟试卷(含听力真题)
- 2025甘肃临夏州永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生物降解木质素衍生新材料-洞察及研究
- 风向湍动能对风电场运行分析与性能优化研究
- 2025辽宁抚顺市龙晟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房地产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 SF-三福的历史与文化 v2.0
- 幼儿园故事《小红帽》PPT模板
- GB/T 6723-2017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 GB/T 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 葫芦丝(初学教学)-课件
- 2023年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李家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 小粒咖啡栽培技术措施课件
- 曲顶柱体的体积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全国人防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技术指南
- 材料吊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