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卷.doc_第1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卷.doc_第2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卷.doc_第3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卷.doc_第4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课内阅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与日逐走_弃其杖_(2)翻译下列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2. (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给短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_孺譬瞳(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孺子:_尝:_戏:_人语之曰:_3.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时彼众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 , 其触尾者言象“如绳”。【注】萝菔:萝卜。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杵(ch):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用于舂(chn)米等。臼(ji):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n)米的器具。脊:这里指背部。瓮(wn):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1)用“/”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象类何物?_时彼众盲各以手触。_(3)解释后面句子。 其触耳者言象“如箕”。(4)给本故事拟一个标题,应当是:_。 (5)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 4.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 6. (8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 A . 归还B . 逃跑C . 回家D . 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 ) A . 没睡好觉B . 拔苗累的C . 生病D . 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 ) A . 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B . 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C . 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_,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中“鼓”的意思是( ) A . 乐器B . 弹奏C . 发动(3)“洋洋乎若江河”中“若”的意思是( ) A . 如果B . 好像C . 你(4)“志在流水”中“志”是意思是( ) A . 志向B . 记住C . 记号(5)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8.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才美不外见_安求其能千里也_(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的社会现实。 9. (10分)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兔走触株 株:_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冀复得兔 冀:_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_(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 . 为人谋而不忠乎C . 始悟为山市D . 此何遽不为福乎(4)翻译下面句子: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10. (5分)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曲突徙x薪xn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同“默”)然不应。俄而 , 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注】曲突:使烟囱弯。徙:迁移,移走。过:拜访。积薪:堆积的柴草。俄而:不久。(二)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 (2)下列成语与“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亡羊补牢B . 防患未然C . 未雨绸缪(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B . 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C . 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D . 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11. (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 , 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注】目精:眼珠。研蚩:美丑。阿堵:此处。(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 ) A . 本/无关于妙处B . 本无/关于妙处C .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或数年不点目精_人问其故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这与成语“_”的意思相近。 12. (19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买椟(d)还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 , 薰以桂椒 , 缀以珠玉,饰以玫瑰 , 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hun hi)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注】本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犊:木匣子。柜:盒子。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玫瑰:一种美丽的玉石。鬻:卖。(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还_(hun hi)(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为:_缀:_饰:_(3)“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的意思是( ) A . 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珠宝,而不善于卖木匣子吧。B . 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木匣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C . 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既善于卖木匣子,又善于卖珠宝吧。(4)那个郑同人把珠宝还给商人,只留下木匣子,原因是( ) A . 珠宝实在太好了,闪闪发光B . 木匣子做得太好了,被这个郑国人看中了(5)“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指( ) A . 留下珠宝退还木匣子,比喻取舍得当。B . 留下木匣子退还珠宝,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C . 留下木匣子退还珠宝,比喻眼光独到,取舍得当。(6)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想对那个只买了木匣子的郑国人说些什么? 13. (27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还_(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14. (14分)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木:柘树。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 :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白喙:_以堙于东海:_(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 (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15.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 )A . 乐器B . 弹奏C . 发动(3)洋洋乎若江河( )A . 如果B . 好像C . 你(4)志在流水( )A . 志向B . 记住C . 记号(5)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16. (8分)文言文阅读:完成习题。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jin)于郊衢(q),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_:自以为_:于是就_:没有阻止_:于是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作者是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 。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 A .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 .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C .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第 22 页 共 22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1、1-2、1-3、2-1、2-2、3-1、3-2、3-3、3-4、3-5、4-1、4-2、4-3、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