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广州市白云区竹料第一小学 谢仲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意,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课时:第2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全诗。2、指名背诵全诗。二、出示学习目标,快速快速浏览。三、初步感知1、出示要求:结合上节课的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2、自己独立朗读,边读边思考诗的大意。3、小组合作交流,选好代表汇报。4、全班讨论交流5、归纳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6、男女生赛读。二、品读,体会“不怕”气概1、首联两句总领全文,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红军在长征中总的来说遇到哪些困难?(万水千山)(2)提示:万水千山难不难?红军累不累?怕不怕?红军的态度是怎样?(3)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同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指名朗读,指导朗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男女生赛读。2、过渡:在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中,作者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请同学们自读二、三、四联,从哪些词语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3、交流汇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出示课件。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2)小组代表汇报(3)指导理解: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可以说“五岭_。”(连绵起伏,绵延不绝,重峦叠嶂)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楼房那么高。人们都说乌蒙_。(危峰兀立、崇山峻岭)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崇山峻岭会怎么样(难)(4)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绵延不绝的五岭山是就像翻腾的细小波浪(学生回答),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在脚下滚过的小泥丸(学生回答),你从中看出什么?(课件出示、指导)(5)指名小组或个人读,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2)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3)“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岸边的山石,那高耸入云的悬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云崖暖:心里暖(读)(4)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5)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狡猾的敌人为了阻拦红军,抽掉了本来作为桥面的木板,泸定桥上只剩下铁索,向桥下看,真叫人胆战心惊。 红四团发起总攻了,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不少英勇的战士被敌人密集的枪弹射中,摔进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里,卷进了像瀑布一样直泻而下的红褐色水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负责巧夺泸定桥的勇士们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惜流血牺牲,可歌可泣!)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桥下_桥头_红军_。(6)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所以作者用了一个“寒”字,暗示红军巧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7)指导读。 “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8)指点: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读一读吧!(生齐读)6、指导背诵三、课堂总结,升华情感1、总结:回顾课文,教师归纳。指导学生根据填空说说。2、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现在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让我们动手来写一写。3、同学们都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缅怀及敬佩。四、作业布置1、搜集毛泽东的其它诗词。2、了解长征的故事。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不怕 只等闲 五岭 腾细浪 千山 乌蒙 走泥丸 岷山 尽开颜 金沙 暖 万水 大渡 寒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回顾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诗歌的学习中。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展开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如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