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ppt.ppt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ppt.ppt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ppt.ppt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ppt.ppt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确定 1 重视四个思考 1 现实问题历史的思考 2 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 3 中外问题对比的思考 4 热点问题延伸的思考 2 注意与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可将新课程的宏观性 趋向性 专题性和老课程考纲的微观性 本源性整合 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的知识网络 3 史学观 多元解读人类历史进程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4 专题内容 1 强调学科主干知识 2 热点问题 改革开放30周年 人文奥运等 3 以小专题拓展新的考察领域 家族史 区域史 城市史 移民史 社会生活变迁史 生态环境史 科技史 妇女史 人口与家庭结构史 宗教史 人权史 军事史等 2008历史考纲变化大 突出物质文明的考查 1 增加一些经济知识点的考查 侧重物质文明的考查 在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中 更强调人类文明与经济生活的发展 更关注民生与改革 如增加了庆历新政 洋务运动等知识点 2 增加对农民问题的考查 涉及农民改革 农民起义等 如明末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 3 增加古代制度创新的考查 强调制度创新 如府兵制 募兵制 西汉时期的编户齐民 刺史制度等 4 突出思想方面的改革 论战 如增加了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革命派 与 保皇派 的论战等 5 部分提法有变化 如世界史部分的 法兰西第一帝国 变为 拿破仑帝国 删掉了苏联的建立 突出了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增加了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在亚洲经济发展中 增加了 泰国 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6 教材小字内容纳入考纲知识范围 如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生活的变化 隋唐时期社会生活等 5 关注考纲的变化 专题 1 宏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大传统节日2 构建和谐社会 政治稳定国家统一 和谐思想 人与自然关系 3 人类历史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4 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 5 农业农民问题和工业化 6 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7 国际格局的演变和大国关系的发展 8 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9 人口与发展问题 10 民主宪政 西方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专题 1 命题趋势 1 从文化和政治 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命题 如明清时期 专制统治加强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文化领域专制色彩浓厚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文学艺术繁荣兴盛 古典小说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2 我国科技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3 从比较的角度把握中西文化的命题思路 2 理论观点 文化现象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现象出现的社会条件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要注意文化是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的 中国传统文化 3 学科主干知识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渐渐被我们遗忘时 一些外民族却纷纷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占为己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代表 论语 道德经 被外国人奉为上品 儒学成了世界文化 以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相继挂牌 现在连端午节都被韩国注册了 我们还想放走多少传统节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大法定传统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大法定传统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一 切入点 2 新华网北京 月 日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200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根据 国务院关于修改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的决定 为便于各地区 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 交通运输 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 2008年 元旦 春节 清明节 国际劳动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具体安排如下 1 网络调查共获投票5259次 其中明确表示 长假导致种种不便 支持撤销 选项获票过半 占总票数54 4 五一休假已成习惯 反对撤销 的观点获2165票 占总票数41 2 而 不关心 选项获233票 占总票数的4 4 1 时政 2 历史学科角度 1 学科主干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 国家统一 2 新教材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发展进程中重要内容 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了解中国历代在思想文化 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明确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3 综合角度 1 政治 经济常识 劳动者的权利 民生问题 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政治常识 政府职能哲学角度 意识的反作用 人生观价值观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 地理旅游与保护环境气候 3 语文文学常识和诗歌鉴赏 宏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大法定传统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来历 春节原名为元日 相关的庆祝活动在夏代已经开始 作为岁首大节 它确立在汉朝 汉太初元年 公元前 年 汉武帝颁行 太初历 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 每年的最后一天 就是除夕 内涵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 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 持续时间最长 内容最丰富 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 合家团圆的意义 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熬夜守岁 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 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来 春节 来历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 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 清明节举行的扫墓 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 内涵 每到清明节 黄帝陵 轩辕庙 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祭 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 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清明时节 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 慎终追远 的传统 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 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 祭奠祖灵 我国的许多地方在清明还有植树的习惯 清明 来历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 重午节 盂兰节 蒲节等 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 五月初五 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 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 防病防瘟疫 吃粽子 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内涵 围绕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来源 形成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民间传说 并为端午节增添了新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如吃粽子 划龙舟等习俗 较通行的解释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增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 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 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 端午 来历 中秋节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 形成较晚 汉魏时期 中秋节日尚无踪迹 唐宋时期 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 明清时期 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内涵 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 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 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 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 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 团圆节 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 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 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秋 宏扬中国传统文化 四大法定传统节日 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二 知识链接 1 春节 古代天文历法 1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 中有世界上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比欧洲早600多年 春秋时形成固定历法体系 十九年七闰 比西方早160年 战国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甘石星经 2 秦汉时期 汉武帝时制订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太初历 西汉时有世界上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 比欧洲早1700多年 3 隋唐时期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出 大衍历 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首次用科学方法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4 宋元时期 沈括创制 十二气历 有利于安排农事 元朝郭守敬制造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 主持编写 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早300年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朝 2 清明 3 端午 1 屈原和 离骚 文学 改革思想 2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诗歌的黄金时代 4 中秋 1 儒家思想及其发展 2 唐朝诗歌的繁荣 3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 文学 4 两岸关系的发展 1 儒家思想及其发展 2 唐朝诗歌的繁荣 3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 文学 4 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 延伸和拓展 1 四大法定传统节日 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其他法定节假日相关知识 五一 十一 4 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的多样性 材料一 他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另有波兰的哥白尼 英国的莎士比亚 意大利的但丁 之一 竞渡歌 节录 唐 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 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 江上早闻齐和声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 鼓声渐急标将近 两龙望标目如瞬 材料二 1 材料一中伟大的爱国诗人是谁 他对我国文学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根据材料二判断 诗中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该节日与材料一人物有何关系 3 材料二 诗 是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 试从政治 经济角度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4 材料三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他毕生追求 美政 即修明法度 举贤授能 变法图强 然而当时的楚国奸佞当道 他屡遭流放 最后投水而死 新课程历史必修三p42 实战训练 综合题 材料一 走进电影院 打开电视机 外国的电影 电视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野 西方 情人节 圣诞节 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 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有特定文化内涵 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 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材料二 2004年起 人大代表纪宝成率先在 两会 上递交将中国传统节日增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提案 民意调查 大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此项调查 约有八成网民支持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 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意见 国务院关于修改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决定 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 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清明 端午 中秋等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1 结合材料一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 结合材料二 请分析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的形成过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3 结合材料分析一些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节假日所反映的哲学道理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 杜牧 清明 材料三 明月何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 材料四 又是九月九 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 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 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 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 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 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 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 九月九的酒 材料五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将于4月3日和4月6日 分别执飞上海至台北一个往返班次 上航的有关人士表示 长三角地区有数十万台胞 加上今年首次把 清明节 列入节日休假 预计长三角地区台胞返台扫墓的人数会有所增加 本次包机机票仍然走俏 清明节为航空业发展带来了契机 也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了契机 中国交通报 材料六 5 为什么每年清明节前后 经常是阴雨绵绵的天气 4 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调整法定节假日 6 材料三 四 五分别指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7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台湾同胞清明回大陆祭祖的文化情结 8 如何理解传统节日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了契机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 文化内涵丰厚 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 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 必须怀有敬畏之心 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 我们尤其是年轻一代 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 谢谢指导 20世纪初 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旧的习俗被打破 新的观念逐渐形成 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 北来游学 此君尚未娶妇 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