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吴忠市红寺堡第二中学 赵雯卓一、教学内容分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这首诗短小精悍,但七年级学生可能并不会深入理解诗里作者感情,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在在自学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情节;再在课堂上从自主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古诗的写作背景。2能够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朗诵两首唐诗,进而流畅地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句,领悟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如何来分析古代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们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文学底子薄,基础欠扎实,古诗词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这首诗恰好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情感生动感人,学生易学,但也要注意推敲语言,深入思考艺术手法的运用与效果。对于这样一篇远离他们生活的古诗,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次有感情朗读,深入课文,避免浅层次阅读,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从字词的运用到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畅所欲言,形成探讨和研究的浓郁氛围。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起引领的作用,大胆放开手脚让学生充分合作讨论、质疑。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天地之悠悠”的含义,感受诗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六、教学环境选择交互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幽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万岁通天元年(公元六九六年)幻灯显示唐朝地图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远征契丹,而我们的诗人陈子昂以右拾遗随军参谋的身份,有标明长安、幽州幸见证了这场战争,并写下了旷古烁今的登幽州台歌。长安-幽州()背景介绍:陈子昂(六六一七零二),字伯玉,射洪人。唐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后时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所陈多切中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归里,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云:”(子昂)自以官在近侍,又参与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缄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2) 整体把握: (1)配乐诗朗诵 (2)学生朗读 (3)划分节奏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幻灯显示诗(三) 鉴赏、品析:(1)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传说楚军点燕,燕昭王为救亡图存,从郭隗建议,筑高台置黄金千两,招纳贤才,乐毅、剧孟、邹衍等来至,终于复国致强。唐幽州治蓟,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尚存“金台夕照”古迹。(2)歌:是诗的一种体式,表明了诗人澎湃的感情。(3)古人、来者指什么?古人指燕昭王这样任用人才的贤君,板书:古:乐毅来者指像燕昭王一样的贤君。-燕昭王(4)独指什么,表达了什么含义?独表达了诗人孤寂无聊的感情,表板书:今:诗人达了不受赏识的苦闷。-无(5)通过幽州台、歌、古人、来者、独等意象表明了什么?板书:胸怀大表达了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感情志却报国无门(四) 深层探究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交流点拨: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2.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交流点拨: (1)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2)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五) 拓展延伸:(1)结合古诗想象当时的情景,模拟诗人的感情进行描绘这首诗(2)寻找关于历代幽州的战争(六) 深层探究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交流点拨: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2.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交流点拨: (1)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