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设计 (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育和背诵。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这是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我们用不着追究。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见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点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机杼:Zh,织布梭子。可汗:k hn专用名词。 鞍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i,僵绳。 燕山:yn。 胡骑:j,战马。戎机:rng,军事。朔气:Shu,北方。 金柝:tu,打更用的梆子。 著我旧时裳: Zhu,穿。傍地走:bng,临近,临沂,此处引申为贴着。 5、教师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认识这首诗的民歌特色。(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 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的是比喻。)(2)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对偶,有“朔气”两句、“将军”两句。排比,如“东市”一节“爷娘”一节;顶真(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3)、关于“互文”的解释。“东市买骏马”四句,意思是紧张地备办鞍马,突出木兰的英雄形象,不是一个市场买一件可需之物。这是民歌叙事的特色,如果只说一处,则淡乎寡味,读几遍就能体味出来。“开我东阁门”两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过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当窗”两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将军”两句,前面已说过,无须重复。四、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4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奔赴战场,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第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入朝受赏,辞官回家);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五、引导学生记诵要领如下: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讲几个要点,供教师参考。、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调句转为坚定。、第3段第五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秒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