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水文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1页
桥涵水文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2页
桥涵水文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3页
桥涵水文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影响水文循环因素: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因素2. 河川水文现象的特点:a.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存在着准周期性和随机性b.水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地带性和特殊性c.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关联性和相似性。3. 桥涵水文的研究方法:a.水文信息、数学方法与水文物理相结合的方法b.水文数理统计法c.水文成因分析法d.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4. 河流的分段:a.河源b.上游c.中游d.下游e.河口/外流河.内流河.内陆河5. 中泓线.溪线: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6. 分水岭: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7. 流域长度即流域的轴长,通常用L表示,流域长度经常用河流的干流长度代替8. 河流泾流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因素9. 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流域地面上,每年侵蚀下来并汇入河流的泥沙吨数。10. 水文资料的测验方法:水位观测.断面流量.流速测量.流量测量11. 水文经验累积频率曲线的绘制步骤:a.将实测水文样本系列按大小递减顺序重新排列(不论其记录年序)。为了简便,该系列仍记为x1x2x3.xn b.计各实测值xi的频数fi及累计频数= fi c.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各实测值的累积频率Pm=P(X=xm)= .当各实测值xi的频数fi均为1时,Pm=m/(n+1) d.将经验频率点据集(Pm,xm)|m=1.2.3.n点绘制于平面坐标系中,通过这些点群的分布中心绘制一条光滑的曲线,即得该实测水文样本系列的经验积累频率曲线。 E.若实测系列的样本容量n100,也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取的设计频率p作为横坐标值,在上述经验累积频率曲线上查得对应的纵坐标值,作为所求的设计值xp12. 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计算步骤:a.收集水文资料系列x1.x2.x3.xn,并进行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和独立性审查。若资料系列较短,应该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插补延长。 B.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系列排序,按照公式pm=m/(n+i) (m=1.2.3.n)计算对应于xm的经验频率,以经验频率pm为横坐标值,排序后的变量值xm为纵坐标值,在频率格纸上绘制经验频率点据。 C.一般选用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作为理论水文频率曲线。假定一组参数x,Cv和Cs,查表或用式 xpi=x+xCv (Cs,Pi) 根据点据(Pi,xpi)可得到理论水文频率曲线,将此曲线绘制在有经验频率点据的图上,看与经验频率点据(pm,xm)的配合情况,若不理想,则修改参数x,Cv,Cs(主要是调整Cs,有时也可调整Cv和x再次计算理论水文频率曲线、并与经验频率点据比较。 D.最后根据理论水文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的配合情况,从中选择一条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较好的曲线作为采用曲线,该曲线的参数x,Cv,Cs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E.求指定设计频率P的水文变量设计值xp=x+xCv (Cs,P)以及xp的抽样误差F. 以xp+_k 作为设计结果值,并对此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其中k为安全系数。13. 设计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不同时段设计洪水总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14. 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a.根据流量观测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b.由洪水调查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c.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15. 计算特大洪水与一般洪水经验频率的方法:独立样本法和统一样本法16. 成果合理性分析:a.从洪峰及其统计参数随时间变化关系上分析 b.从洪峰及其统计参数的地区分布规律分析 c.设计洪峰流量与国内外或地区最大洪水记录对比分析 d.与暴雨计算成果比较17. 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a.直接选配频率曲线法 b.洪峰流量的地区综合频率曲线法 c.历史洪水加成法18. 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分为4步:a.暴雨资料选样:资料需要满足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 B.t推求设计暴雨:根据选样利用频率分析法求不同历时指定频率的设计余量及 暴雨过程 c.推求设计净雨:设计暴雨扣除损失就是设计净雨,即所谓的产流计算过程。d.推求设计洪水:应用单位线等对设计净雨进行汇流的计算,即得流域出口断面的设计洪水。19. 桥孔长度: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两桥台前缘之间的水面宽度,常以L表示 桥孔净长:桥孔长度扣除全部桥墩宽度后的长度(冲刷系数法和经验公式法)20. 桥梁墩台冲刷计算:分解为自然演变冲刷,桥下一般冲刷、墩台局部冲刷。21. 河床的自然演变冲刷:a.河流发育成长过程中河床纵断面的变形。 B.河流横向移动引起的变形 c.河段深泓线摆动引起的冲刷变形 d.在一个水文周期内,河槽随水位、流量变化而发生的周期性的变形。22. 桥下河槽的一般冲刷:建桥后压缩水流在桥下河床断面内发生的冲刷23. 一般冲刷深度:桥下河床在一般冲刷完成后从设计水位算起的某一垂线深度。桥梁修建前后,桥位河段和水流图式会发生什么变化?.建桥前:由于桥位一般选在顺直河段,可以看成是均匀流(各个断面的比降、流速均相等),任意一个断面的输沙存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建桥后(1)桥位上游:在-之间形成了一个雍水区,水面逐渐升高z,水面呈a1型曲线,随着水深的增加,水面坡度i和流速v逐渐减小,水流挟沙能力减弱,不能继续全部输移上游到来的泥沙,因而在-之间逐渐沉积下来。当有导流堤时,雍水区长度较大2)桥位上端溢流区:-之间,过水断面逐渐减小(水面逐渐被压缩呈漏斗状),水面坡度i及流速也相应增大,挟沙能力也逐渐增大,水中的来沙逐渐小于去沙,从而产生冲刷。溢流区长度为LLB,LB为导流堤在桥位上游的长度。(3)桥位下端压缩区 -之间,水深继续降低,由于有桥墩的阻水,水流速度继续增大,继续造成冲刷。(4)桥位下游扩散区:水流逐渐扩散至天然河宽,流速逐渐变小直至恢复天然河道流速,水流的携沙能力由大变小,在河床上从冲刷变小到出现淤积,又从淤积逐渐减小到恢复天然河道河流状态。试述桥孔布置的主要原则与要求:1.桥孔设计应在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情况下,顺畅宣泄包括设计洪水在内的各级洪水的水流和泥沙,避免河床产生不利变形,保证墩台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并做到经济合理。2.桥孔设计应满足通航、流冰、流木及其他漂流物顺畅通过桥下的要求。3.桥孔设计不宜过分压缩河道、改变水流的天然状态。建桥后引起的流势变化、河床变形和桥前雍水高度,应在两岸农田、村镇和堤防安全的允许范围之内。4.桥孔设计应考虑桥址上下游已建成或拟建的水利工程、航道、码头和管线等引起的河床演变对桥孔的影响。5.桥孔布设应于天然河流断面流量分配相适应。6.在通航和筏运的河段上,应充分考虑河床演变所引起的航道变化,将通航孔布设在稳定的航道上,必要时可预留通航孔。7.在主流深泓线上不宜布设桥墩,在断层、溶洞等不良地段也不宜布设墩台。8.桥孔设计时,对跨径在50m以下的桥孔,应尽量采用标准跨径。9.考虑施工条件和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作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桥孔设计方案。24.25.26.27. 1. 利用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时,需要做哪些工作?28. 答:1)取样年最大法;2)资料审查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3)资料的插补和延长;4)特大值的调查与处理;5)点绘经验频率曲线;6)选用合适的理论频率曲线通常是P三型曲线;7)进行参数估计:分有无特大值两种情况。1. 利用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时,需要做哪些工作?8)根据估计的参数初值,做理论频率曲线;9)适线;10)根据适线后的参数,推算设计洪峰流量;11)对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2. 为什么要进行特大值处理?答:1)通常情况下样本容量小,而要推算的设计流量的频率则是小概率事件,抽样误差大2)增加特大值后,可加强样本的代表性;3)加入特大值后,必须在参数估计时有所考虑4)经过上述步骤后,推算结果的可靠性会增加。3. 有缺乏流量观测资料时,为什么经常用到经验公式或推理公式?答:1)缺测流量资料是中小流域的设计洪水推算中常遇问题;2)经验公式或推理公式利用了水文现象的地区性规律;3)两公式虽不是理论公式,但也以理论为基础;4. 为什么要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主要步骤有哪些?答:1)与流量观测资料比,暴雨资料更容易获得;2)首先要推算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的频率相同;3)设计暴雨的推算过程与流量资料充足时推算设计洪水的过程相同;4)已知设计暴雨,经产、汇流计算,得设计洪水过程。桥孔长度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桥孔长度的确定,应满足排洪和输沙的要求,保证设计洪水及其所携带泥沙从桥下顺利通过;应满足桥下天然或人工漂浮物的通过,保证冰凌或竹排从桥下顺利通过;还应满足桥下水面通航的要求,保证船舶或编组的驳船船队从桥下顺利通过,因此,应综合考虑桥孔长度、桥前壅水和桥下冲刷的相互影响。1)点绘经验频率曲线。将经过审核的实测水文变量由大到小排列,然后按计算其经验频率,并在概率格纸上点绘经验频率点据。 (2)求统计参数的初估值。按式计算水文变量总体均值 和离势系数 的初估值。用无偏估计式估算偏态系数抽样误差很大,故一般取 的若干倍作为 的初估值。 (3)点绘理论频率曲线。选定理论频率曲线的线型(我国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