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710015144.4-崂山食用牛肝菌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pdf

牛肝菌养殖技术专利技术资料汇集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牛肝菌养殖技术专利技术资料汇集.zip
牛肝菌养殖技术专利技术资料汇集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30
31
32
33
34
35
36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273485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9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2-29 上传人:懒洋****0 IP属地:湖北
20
积分
关 键 词:
牛肝菌 养殖 技术 专利 技术资料 汇集
资源描述:

1、CN200710015144.4-崂山食用牛肝菌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2、CN200710164731.X-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3、CN200810233469.4-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

4、CN200910070194.1-一种牛肝菌液体发酵用培养基

5、CN201110126069.5-一种牛肝菌配养料的配制方法

6、CN200910094157.4-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的培养方法

7、CN200910094390.2-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8、CN200910095007.5-暗褐网柄牛肝菌半人工栽培方法

9、CN201010262853.4-美味牛肝菌扩繁方法

10、CN201210370467.6-一株暗褐网柄牛肝菌菌株

11、CN201110133424.1-一种牛肝菌或红菌的栽培方法

12、CN201110355384.5-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覆土材料

13、CN201210201409.0-一种抑制牛肝菌菌丝体褐化的培养方法

14、CN201210205939.2-滇青冈与牛肝菌纯共生体的建立方法

15、CN201310073806.9-一种用于牛肝菌孢子萌发的培养基

16、CN201210444734.X-一种牛肝菌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7、CN201210527225.3-一种牛肝菌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18、CN201210536275.8-美味牛肝菌的半人工栽培方法

19、CN201210557661.5-一种牛肝菌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20、CN201310701987.5-砖红绒盖牛肝菌试管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方法

21、CN201310073807.3-一种采集牛肝菌孢子的方法

22、CN201310385305.4-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保藏方法

23、CN201310546045.4-一种黑牛肝菌栽培方法

24、CN201310546293.9-一种黑牛肝菌母种保藏方法

25、CN201410115075.4-一种黑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26、CN201410115176.1-一种白牛肝菌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27、红绒盖牛肝菌发酵培养基筛选及液体培养条件

28、柚子树下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研究

29、美味牛肝菌人工保护促繁技术

30、乳牛肝菌液态发酵生长条件的优化

31、暗褐网柄牛肝菌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32、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内容简介: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 8 1 0 1 2 0 1 3 0 4 0 3 0 技7 I c开发 红绒盖牛肝茵发酵培养基筛选及液体培养条件 张扬 , 赵 阳 , 范克胜 。 , 叶建仁 ( 1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省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 1 0 0 3 7; 2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3 山东省德州市林业局) 摘 要 : 在摇瓶液体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1 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对红绒盖牛肝茵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液体培养条 件 , 结果表明, 红绒盖牛肝茵最适发酵培养基为: 蔗糖 2 、 玉米粉 2 、 黄豆粉 1 5 、 酵母膏0 5 、 Mg S O 0 0 5 、 K H P O 0 1 。培养基 中添加有机硅类消泡剂对红绒盖牛肝 菌菌丝体生长没有影响; 液体发酵的适宜初始 p H为 5 6 ; 液体培养周期为 1 0 d , 茵丝体生物量可达 5 7 L 。 关 键词 : 红绒盖牛肝茵; 发酵培养基;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S c r e e n i n g o f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me d i u m a n d t h e c o nd i t i o n s o f l i q u i d s u bme r g e d c u l t ur e f o r Xe r o c o mu s c h r y s e n t e r o n Z H A N G Y a n g , Z H A 0 Y a n g , F A N K e s h e n g , Y E J i a n r e n Ab s t r a c t : W e s t u d i e d 1 4 d i f f e r e n t c o mp o n e n t s o f t h e me d i u m o n my c e l i a l g r o w t h o f X e r o c o mu s c h r y s e n t e r o n a n d l i q u i d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t h e s h a k e - fl a s k l i q u i d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o p t i mu m f e r me n t a t i o n me d i u m o f c h r y s e n t e r o n i n c l u d e d 2 s u c r o s e,2 c o r n f l o u r ,1 5 s o y b e a n me a l , 0 5 y e a s t e x t r a c t ,0 0 5 Mg S O 4 a n d 0 1 KH, P O d T h e r e we r e n o e f f e c t s o n my c e l i a l g r o w t h o f c h r y s e n t e r o n,w h e n s i l i c o n e d e f o a me r wa s a d d e d T h e s u i t a b l e i n i 。 t i a l p H o f l i q u i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w a s 5 t o 6,t h e c y c l e o f l i q u i d c u l t u r e w a s 1 0 d,t h e my c e l i a b i o ma s s a c h i e v e d 5 7 g L Ke y wor ds: Xe r o c omu s c h r y s e nt e r on;f e r me nt a t i o n me d i um ;l i q u i d f e rm e n t a t i o n;c u l t ur e c on d i t i o ns F i r s t a u t h o r s a d d r e s s : N a n j i n g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a n g s u K e y L a b o r a t o ry f o r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M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v a s i v e S p e c i e , N a n j i n g , 2 1 0 0 3 7 , C h i n a 红绒盖牛肝菌 ( X e r o c o mu s c h r y s e n t e r o n , 简称 X c ) 是优良的外生菌根真菌, 可与林木形成菌根, 提高林 木的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 增强宿主抗旱 性、 抗病性 及抗盐碱能力 l 1 - 5 , 并且具有较好 的溶磷 能力 J , 从 而提高林木对不溶磷元素的吸收。红绒盖牛肝菌在 育苗和逆境造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 但有关红 绒盖牛肝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报道比较少, 其菌剂 的工业化开发及生产 由此较难实现 。为此 , 本试验对 红绒盖牛肝菌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 了初步的筛选 , 并 对其液体深层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 , 进而筛选出红绒 盖牛肝菌最适配方和培养条件, 为其液体发酵提供参 数 , 也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 材料 1 1 1 供 试 菌株 及 消 泡剂 红绒盖牛肝菌菌株保存于南京林业 大学 江苏有 收稿 日期 : 2 0 1 3 _ J 0 3 o 8 修 回日期 : 2 0 1 3 4 1 4 基金项 目: 国家 “ 十二五” 科技 支撑 专题 ( 编号 : 2 0 1 2 B A D1 9 B 0 7 0 3 ) ; 国 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 目( 编号 : 2 0 1 0 0 4 0 6 1 ) 。 作者简 介: 张扬 ( 1 9 8 4一) , 男 , 助教 , 主要从事 森林资 源微生 物研 究工 作。通讯作者: 叶建仁, 男, 教授。E - m a i l : j r y e r 】j f u c o m c n 林业科技开曹 c 2 0 1 3年第 2 7卷第 4期 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将红绒盖牛肝 菌纯培养接到 Z P D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 , 葡萄糖 2 0 g , Mg S O 4 7 H2 O 1 5 g , K H 2 P O 4 3 g , V B 1 0 0 5 g , 蒸馏 水 1 0 0 0 m L , 琼脂 2 0 g ) 上, 于3 0 下培养, 待菌丝长 满平板后备 用。消泡剂采用 有机硅消泡剂 , 型号为 WX g s 5 3 0 , 苏州百斯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 1 2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为 Z P D培养基。试验液体培养基 : 分别选取天然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及合成培养基等 1 4种不 同的菌根真菌液体培养基 ( 表 1 ) 。 表 1 液体培养基成分 堡 鲞墨 堑 鲞墨望坌 1 土豆 2 0 0 蔗糖 2 0 g 、 水 1 0 0 0 m L 玉米粉 6 2 5 g 、 黄豆粉 2 g 、 Mg S O 4 1 5 g 、 N a 2 H P O 4 6 g 、 C a C 1 2 5 g 、 N H4 C 1 7 g 、 水 1 0 0 0 mL 一 玉米 粉 5 0 g 、 麸 皮 4 0 g 、 土 豆 3 0 0 g 、 Mg S O 4 1 5 g 、 KH 2 P O 4 3 g 、 V B l 0 0 0 0 8 g 、 水 1 0 0 0 mL 蔗糖 2 0 g 、 玉米粉 1 0 g 、 酵母粉 2 0 g 、 黄豆粉 2 0 g 、 Mg S O 4 0 5 g、K H2 P O 4 1 g 、 水 1 0 0 0 mL 蔗糖 2 O Mg S O 4 0 5 g 、 K H2 P O 4 0 5 g 、 K N O 3 1 g 、 N a C l 0 5 g 、 水 1 0 0 0 m L , 蔗糖 2 0 g 、 蛋 白胨 2 g 、 Mg S O 4 0 5 g 、 K H 2 P O 4 1 g 、 水 i 0 0 0 mL 技7 l 【开发 表 1 ( 续 ) 培养基 培养基组分 土豆2 0 0 g 、 蔗糖 2 0 g 、 M g S O 4 7 H 2 O 1 5 g 、 K H 2 P O 4 3 g 、 V B 1 0 0 5 g 、 水 1 0 0 0 mL 玉米粉 2 0 g 、 蔗糖 2 0 g 、 黄豆粉 1 0 g 、 酵母 膏 5 g 、 Mg S O 4 7 H2 O 0 5 g 、 K H2 P O 4 1 g 、 水 1 0 0 0 m L 9 蔗糖 l O g 、 麸皮 4 0 g 、 土豆 2 0 0 g 、 水 1 0 0 0 mL ,n 玉米粉 5 0 g 、 蔗糖 1 0 g 、 Mg S O 4 1 5 g 、 K H 2 P O 4 3 g 、 V B 1 0 0 5 g 、 水 1 0 0 0 mL , 土豆 2 0 0 g 、 葡萄糖 2 0 g 、 M g S O 4 7 H 2 O 1 5 g 、 K H 2 P O 4 3 g 、 V B 1 0 0 5 g 、 水 1 0 0 0 mL 蔗糖 3 0 g 、 M g S O 4 0 5 g 、 K H 2 P O 4 1 g 、 N a N O 3 2 2 2 g 、 一 F e S O 4 0 O 1 g 、 K C 1 0 5 g 、 水 1 0 0 0 mL 葡萄糖 1 0 g 、 蔗 糖 1 0 g 、 蛋 白 胨 3 g 、 Mg S O 4 0 5 g 、 。 K H 2 P 0 4 1 g 、 水 1 0 0 0 m L 蔗糖 1 O g 、 K N O 3 0 2 5 g 、 C a C 1 2 2 H 2 O 0 0 5 g 、 N a C 1 0 0 2 5 1 4 g、 KH2 P O4 0 5 g、 Mg S O4 7H2 O 01 5 g 、 1 F e C 1 3 1 2 m L、 V B l 0 0 5 g 、 水 1 0 0 0 mL 1 2试 验 方 法 1 2 1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在无菌条件下 , 用打孔器 ( 直径为 7 mm) 在培养 好 的 x c 平板菌丝边缘上打成一系列菌饼 , 将菌饼转 接到上述 1 4个处理的培养基中( 1 0 0 m L 三角瓶培养 基装液量 5 0 m L, 经 1 0 61 0 P a灭菌 2 0 m i n ) , 每瓶 接 8块菌饼 ( 干质量 0 0 3 g ) , 3 0 下在摇床上 以 1 2 1 r m i n暗培养 1 0 d , 各处理 8个重复。各处理在培养 第 6 天时, 分别取 4 瓶, 用布氏漏斗抽滤出菌丝体, 并 用蒸馏水冲洗 3次, 5 5 q C 烘干至质量恒定, 用电子天 平称量菌丝干质量。培养第 1 0天对余下各处理重复 上述操作, 并记录称量结果。 1 2 2 基础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采用 L 。 ( 3 ) 正交试验对筛选出来的基础培养基 各组分进行优化 , 筛选出每种组分的最适量。正交试 验因子水平表如表 2 。 表 2 培养基组分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 1 2 3 蔗糖 玉米粉 黄豆粉 酵母 膏 1 0 1 5 2 0 1 5 2 0 2 5 O 5 1 O 1 5 O 3 O 4 0 5 1 2 3 消泡剂对 X c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以筛选出的最适发酵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 设置 不加消泡剂接菌和加消泡剂接菌 2种处理 。各处理 接菌量、 加消泡剂量一致 , 重复 3次 , 分别在第 4 、 9天 时取样, 过滤, 烘干后称量菌丝体干质量。 1 2 4 X c 在发酵培养基 中最适初始 p H 参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 , 采用 0 1 m o L L 的盐酸和 0 1 m o l L的 N a O H溶液 , 准确调节发酵培 养基的 p H 3 、 4 、 5 、 6 、 7 , 5个梯度, 1 0 0 m L三角瓶装 液5 0 m L , 灭菌后接菌。摇床恒温培养 ( 3 O cc, 1 2 1 r m i n ) 。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 定期测量每个梯度 下 X c的生长情况。 1 2 5 培养时间对 x c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1 0 0 m L三角瓶装入发酵培养基 , 装液量 5 0 m L, 经 1 0 61 0 P a灭菌 2 0 m i n , 在无菌条件下 , 将 x c菌 饼接种到培养基中, 每瓶 4块菌饼, 3 0 cI= 下在摇床上 以 1 2 1 r ra i n培养, 从第 2天开始 , 连续取样 1 5 d , 每 处理3 重复, 测量菌丝体干质量, 并记录称量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 1 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分别采用 1 4种培养基进行摇瓶振荡 培养 x c , 筛 选出其最适生长培养基。结果表明, x c 培养 5 d和 1 0 d时, 其在 8 号培养基中菌丝体浓度最高, 均高于 其他培养基, 菌丝体干质量可达8 4 g L , 故选用 8 号 养基作为 x c 液体发酵的基础培养基( 图 1 ) 。 4 5 6 7 8 9 l 0 l 1 1 2 1 3 1 4 培养基号 图 1 x c菌株在 1 4种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变化 2 2 基础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采用 L ( 3 ) 正交试验对- 8号基础培养基各组分 进行优化 , 由表 3极 差分析可得 : 氮源对菌丝体生长 112 影响最大, 影响菌丝体得率的大小关系为: 酵母膏 蔗糖 黄豆粉 玉米粉, 各因子的最佳水平组合为 A3 B2 C3 D3 。 林业科技开曹 c 2 0 1 5年第 2 7卷第4期 9 8 7 6 5 4 3 2 1 一 r J 昌 ) 粗 表3 L 。 ( 3 ) 正交试验结果 2 3 消泡剂对红绒盖牛肝菌摇瓶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 4可知 , 培养基中添加消泡剂对红绒盖牛肝 菌的菌丝生物量并没有显著影响。 表 4 消泡剂对 X c生物量的影响 ( g L ) 处理 丕旦 圭 堕 皇塑量 4 d 9 d 2 4初始 p H值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初始 p H分别为 4、 5 、 6时, 菌丝体生物量随着培 技7 I 开发 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 并且在初始 p H 5和 p H 6 这 2个梯度下 , 菌丝生物量的增加较快 , 而初始 p H 3 和 p H 7这 2种处理 , 生物量增长较慢 , 在培养后期甚 至有所下降( 图 2 ) 。结果表明, 初始 p H为 5 6时 , 比较适宜 x c 菌体生长及其生物量积累。 时 l司 d 图 2 不同初始 p H下 x c摇瓶培养菌丝生物量的变化 2 5 培养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 菌丝的生物量不 断增加 , 培养到第 1 O 天时, x c的菌丝体生物量最大, 此后菌 丝生物量开始下 降。这可能与培养后期营养物质匮 乏 、 培养环境恶化和菌体 自身 的老化有关 。同时 , 在 发液体培养期间, 三角瓶内培养液的 p H值由初始值 5 3 2降至 3 O 9 , 酸性明显变强( 表 5 ) 。这可能与培 养过程 中酸性代谢物质的产生有关。 表 5 培 养时间对 菌丝生长的影响 指标 0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丝 质量12 50 1 2 1 9 6+0 1 7 2 3 00 1 8 3 3 0+0 2 1 3 5 0o 1 6 3 , 8 00 , 2 7 4 1 0 o 2 4 4 6 60 3 l 5 2 4+0 2 7 5 7 o0 , 3 4 5 , 5 3o 3 7 l g LJ p H值 5 3 2 2 0 2 9 4 6 9 2 0 3 6 4 4 O 1 5 4 0 5 0 2 5 3 7 5 2 0 2 9 3 6 3 0 1 8 3 4 2 2 0 1 3 3 1 3 O 2 1 3 1 3 0 2 2 3 1 2 0 1 9 3 0 9 2 0 1 2 3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 明, 在“ 蔗糖一 玉米粉一 黄豆粉一 酵母膏” 基 础培养基中, x c菌丝生长快 , 生长点多 , 菌球 大小一 致 , 相同培养时 间下 菌丝生 物量最 高, 可达8 4 L 。 同时 , 研究发现氮源对 x c菌丝体生长影响最大 , 故 x c 最适液体发酵培养基为 : 蔗糖 2 、 玉米粉 2 、 黄 豆粉 1 5 、 酵母 膏 0 5 、 Mg S O 4 0 0 5 、 K H2 P O 4 0 1 。在真菌发酵过程中, 为了防止产生泡沫, 常在 发酵过程 中加入消泡剂。为确定本试验所 加消泡剂 是否对菌体生 长有 影响 , 在摇瓶 条件下进 行对 比试 验, 结果表明, 培养基 中添加有机硅类消泡剂对 x c 菌丝体生长没有影响。 在液体深层培养过程 中, p H值 的变化是微生物 在发酵过程中代谢活动 的综合反映 , 其变化的根源取 林业科技开发2 0 1 3年第 2 7卷第 4期 决于培养基的成分和微生物的代谢特性_ 1 。本试验 结果表明 , x c液体发酵的适宜初始 p H值范围为 5 6 , 菌丝生物量可达 5 1 2 g L 。不同初始 p H值对 x c 的菌丝体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 , p H值对 x c的新陈 代谢有很大的影响, p H值过高或过低, 对于菌体酶的 活力 、 细胞膜的通透性 、 物质 的运输和呼吸作用都有 一定影响, 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最适发酵培养基培养过程中, 菌丝体生物量随 培养时间不断增加, 第 1 0天至最大值为 5 7 g L , 第 1 0天后, 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缺乏, 菌体老化, 菌丝体自溶等原因, 菌丝量开始降低, 可判定 x c 液 体培养周期约为 1 0 d 。李敏 研究表明接种量对菌 丝体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 本试验发现在培养过程中由 于接种量不 同而使得菌丝体生物量也具有明显差异 , 1 13 4 3 2 1 0 一 _ 1 一 _軎 士划粗 技水开发 说明接种量的多少对菌丝体的产量也具有明显的影 响 , 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试验采用 了来源广 、 价格低 的原料黄豆粉、 酵 母膏 、 玉米粉、 蔗糖作为氮碳源 , 加 以适量其他成分, 提高了菌丝体的最优化的产量 , 也为工业生产应用提 供了可能性。同时 , 摇瓶液体发酵条件的确立也为工 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 参考文献 1 Ma r s c h n e r H,De l l B N u t r i e n t u p t a k e i n m y c o r r h i z a l s y m b i o s i s J P l a n t a n d S o i l , 1 9 9 4 , 1 5 9 ( 1 ) : 8 9 1 0 2 2 B u c k i n g H, K u h n A J ,S c h r o d e r W H,e t a 1 T h e f u n g a l s h e a t h o f e c t o my c o r r h i z a l p i n e r o o t s :a l l a p o p l a s t i c b a r r i e r f o r t h e e n t r y o f c a l c i u m , m a g n e s i u m, a n d p o t a s s i u m i n t o t h e r o o t c o r t e x ? J J o u r n a l o f E x p e r i - m e n t a l B o t a n y , 2 0 0 2, 5 3 ( 3 7 4 ) : 1 6 5 9 1 6 6 9 3 G r a m s s G A c t i v i t y o f o x i d a t i v e e n z y m e s i n f u n g a l my c e l i a f r o m g r a s s - l a n d a n d f o r e s t s o i l s J J o u rna l o f B a s i c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1 9 9 7 , 3 7 ( 6 ) : 4 0 7 4 2 3 4 G r a ms s G,G u n t h e r T, F r i t s e h e WS p o t t e s t s f o r o x i d a t i v e e n z y m e s i n e c t o my e o r r h i z a l w o o d , a n d t it t e r d e c a y i n g f u n g i J My e d o g i e a l R e s e a r c h , 1 9 9 8, 1 0 2 ( 1 ): 6 7 7 2 5 范克胜 菌根真菌与 P G P R互作提高杨树耐盐机制研究 D 南 京 : 南京林业大学 2 0 1 1 6 刘辉 , 吴小芹 , 陈丹 4种外生 菌根 真菌对难溶 性磷酸盐 的溶解 能 力 J 西北植 物学报 , 2 0 1 0, 3 0 ( 1 ): 1 4 3 1 4 9 7 陈天寿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 M 北京 : 中国农业 出版社 , 1 9 9 5 4 9 2 5 0 9 8 杨民和, 杨新美, 陈立国 松茸的营养生理及培养基的筛选 J 菌 物系统 , 2 0 0 0, 1 9 ( 1 ) : 2 7 2 - 2 7 7 9 R a t n a mL B V V, R a o S S ,Me n d u D R,e t a 1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m e d i u m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a n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e t h a - n o 1 f r o m p a l m y r a j a g g e r y u s i n g r 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m e t h o d o l o gy J Wo r l d J o u rna l o f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B i o t e e h n o l o gy, 2 0 0 5 , 2 1 ( 4) : 3 9 9 4 0 4 1 O K i m C G, P o w e r S A, B e l l J N B E f f e c t s o f c a d mi u m o ff g r o w t h a n d g l u c o s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e c t o m y e o n h i z a l f u n g i i n v i t r o J M y e o r r h i z a , 2 0 0 3 , 1 3 ( 4 ): 2 2 3 2 2 6 1 1 宋微, 吴小芹 1 2 种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培养条件 J 南京林业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0 0 7, 3 1 ( 7) : 1 3 3 - 1 3 5 1 2 曹军卫, 马辉文 微生物工程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0 2 1 3 李敏 褐环乳 牛肝菌 ( S u i l l u s l u t e u s ( L , : F r ) G r a y ) 发酵 生物学 的 研究 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 0 0 7 ( 责任 编辑史洁) I h _ - 。 0 I I i q | l I 一 i i I I I 一 I I i | l I h l - ) 1 1 h。 I h l -t r l I1 II - l I I I 1 I I l I I I I - - _ h l - I 。 I I I I - I Ih l - 。 _ l I I I _ - ) 1 1 l 。 I I I I h I I I l l I II I I I I I I I I h h ) 1 1 I I h I I I I I I I I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 8 1 0 1 2 0 1 3 0 4 0 3 1 黄脊竹蝗无公 害防治技术 洪宜聪 ( 福建省沙县林业局, 福建 沙县 3 6 5 5 0 0 ) 摘 要 : 黄脊竹蝗是毛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 为 了探 索其无公害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2 0 1 2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 1 2 苦参碱 烟碱乳油8 0 0 倍液、 3 高渗苯氧威乳油4 0 0 0 倍液、 1 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 2 0 0倍液喷雾防治跳蝻, 用药量均为6 0 0 m L h m , 以及施放苦参 烟碱烟剂, 用药量为1 5 k g h m 。采用喷烟技术施放苦参碱类烟雾剂, 用药 量均为7 5 0 m L h m , 防治黄脊竹蝗成虫, 用药后 2 d , 防治效果均可达 9 0 以上, 这种方法可在黄脊竹蝗相应虫态 危 害时应用。 关键 词 : 黄脊竹蝗; 无公害防治; 毛竹; 苦参碱 A h a r ml e s s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t e c h n i q u e o f C e r a c r i s k i a n g s u( T s a i ) H O N G Y i e o n g A b s t r a c t : C e r a c r k i a n g s u( T s a i )i s a p r i m a r y a n d s e r i o u s l e a f e a t i n g p e s t o f l o s t a c h y s p u b e s c e n s f o r e s t T o e x p l o r e p o l l u t i o n fl e e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m e n t s , a n e x p e r i me n t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t o c o n t r o l C k i a n g s u a t S h a x i a n c o u n t y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wa s mo r e t h a n 9 0 a f t e r s p r a y i n g l a r v a e s w i t h 1 2 ma t r i n e n i c o t i n e 3 h i g h p e n e t r a b l e f e n o x y c a r b a n d 1 ma t r i n ea n d s p r a y i n g a d u l t s wi t h t h e ma t r i n e C o n t r o l e ffic i e n c y wa s mo r e t h a n 9 0 a f t e r s p r a y i n g p o wd e r o r s mo k e t w o d a y s l a t e r S o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i s n e w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w a s a p p l i e d w h i l e e k i a n g s u d a ma g e d i n R h p u b e s c e n s f o r e s t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 - 2 3 修回 日期 : 2 0 1 3 - 0 4 1 O 基金项 目: 国家星火计划项 目( 编号 : 2 0 1 2 G A 7 2 0 0 0 7 ) ; 中央财政 林业 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 目( 编号 : 2 0 1 0 T K 2 5 ) 。 作者简介 : 洪宜聪( 1 9 6 6一) , 男 , 高级 工程师 , 主要从 事有害 生物控制 研究 工作 。E - m a i l : h o n g h y c _ 8 8 6 s i n a c o m 1 1 4 Ke y wo r d s : C e r a c r i s k i a n g s u (T s a i) ; h a r ml e s s p r e v e n t i o n ; 脚 2 l o s t a c h y s p u b e s c e n s ; ma t r i n e Fi r s t a ut ho rs a ddr es s: F o r e s t r y Bu r e a u o f S h a x i a n C o u n t y o f F u j i a n ,S h a x i a n 3 6 5 5 0 0 , F u j i a n , C h i n a 林业科技开霞2 0 1 3年第2 7卷第4期 Chi na Tr opi ca l A g r i cul t ur e 柚子树下暗褐 网柄牛肝菌的 仿生栽培研究 刘 静曹 砀张春霞何明霞伍 英王文兵纪开萍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 究所 云南景 洪 6 6 6 1 0 0 ) 蠢 摘要 :将 暗褐 网柄牛肝 菌 P h l e b o p u s p o r t e n t o s u s ( B e r k&B r o o me ) B o e d ij n - 种于柚 子树 的根 系进行仿 生栽培 ,研 究不 同接种方 法及 菌剂对柚 子树根 系牛肝 菌菌丝感染及 子 _ 实体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 明 ,接 种侧根、覆膜 法从接种 至 出菇 的时间较短 ,接 种次年每 l l 平方米暗褐 网柄牛肝 茵的产 量显著高 于接 种主 、侧根覆膜 法和接种侧根 、不覆膜 法 ;接 囊 种暗褐 网柄牛肝菌的固体原种和采菇后茵棒没有明显的差异。柚子园已初步实现暗褐网 l : 柄牛肝菌和柚子同时Y , K 丰收的种植模式,为农民增加收入。 _ 关键词 :暗褐 网柄牛肝菌 ;柚子树 ;仿 生栽培 暗褐 网柄 牛肝 菌 P h l e b o p u s p o r t e n t o s u s( B e r k& B r o o m e)B o e d i j n ,又 名 巨 型牛 肝 菌 ,俗 名 黑 牛肝 菌 ,属 小 牛 肝 菌科 ( B o l e t i n e l l a c e a e),牛肝 菌 目 ( B o l e t a l e s )真菌 。分 布 于泰 国 、越 南 、印度 尼西 亚 、斯里兰卡 、巴西 、墨西哥 、澳大利亚和新 西兰等 国 家 ,在我 国主要分 布于云南 、广西和海南 等地 2 _ 。其 子实体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深受消费者喜爱 。 暗褐 网柄牛肝菌是 目前牛肝菌科食用菌 中唯一一种 可以用腐生菌方法在菇房中培养成熟子实体的种类。在 温室菇房条件下 ,可周年培养成熟子实体并具有一定的 规模【 s m 。笔者进行 了暗褐 网柄 牛肝 菌以柚子树为宿主 树的仿生栽培研究,旨在为暗褐网柄牛肝菌大面积仿生 栽培和经 济果实双丰收提供参考 。 1材料与方法 1 1材料 1 1 1菌株 人工子实体P H 0 9 0 1 0 ,系2 0 0 5 年采 自云南景洪凤凰 木 D e l o n i x r e g i a( B o j ) R a f 树下 的野生子实体分离得到 母种 ,母种扩大培养并人工培养产生的人工子实体固体 菌种 。 1 1 2 菌剂 固体原种 :聚丙烯塑料薄膜装袋培养 ,菌丝长满培 养基质 ,菌龄5 0 6 0 d ; 采 菇 后 菌 棒 ( 菌种 ):菌丝 长 满 培养 基 质 的 菌 棒 ,在菇房中覆土栽培采菇后剩余的菌棒。 1 1 3宿主树 柚子树栽培于云南景洪地 区,株行距5 0 m6 0 m, 2 2 株 亩 ,树龄7 a 。 1 2 方法 1 2 1柚子根 系暗褐 网柄牛肝 菌不同接种 方法对 茵 腔 虫瘿感染及 出菇的影响 试验设计3 种接种方法 ,接人暗褐网牛肝菌固体原 种,每种方法接种5 亩,共1 1 0 株 ,菌种量l O O O rj 株。 接种 侧 根 、覆膜 :在 植 株 问根 圈树 冠滴 水 线 处 ,株 间挖深 1 01 5 e ra、宽3 0 e m的浅沟 ,露 出侧根及 no s l e r o i d s :s t e r oi d a l pl a n t ho r m on e s wa r r a nt be t t e r c r o ps f or 2 1 c e n t u r y O A n n a l s o f B o t a n y , 2 0 0 0 , 8 6 :4 4 1 4 4 7 f 6 】 萧浪涛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 0 0 5 7 】 段 留生, 田晓莉, 李召虎, 等 作物化学控制原理与技术【 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 0 0 5 8 】 王廷芹, 杨暹 油菜素内酯对青花菜茎尖核酸和激素含量的 影响卟 园艺学报, 2 0 0 8 , 3 5 ( 5 ) : 6 6 1 6 6 6 【 9 】 邓天福, 吴艳兵, 李广领 油菜素内酯提高植物抗逆性研究 进展U 】 l 广东农业科学, 2 0 0 9 ( 1 1 ) : 2 1 2 5 【 1 0 】 陈家豪, 张容焱, 林俩法 烟幕防御香蕉低温害的效应 福建 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3 , 3 2 ( 4 ) : 4 6 8 4 7 0 【 1 1 】 王廷芹,杨暹 B t L 对青花菜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卟 西南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9 , 3 1 ( 2 ) : 1 1 3 - 1 1 7 1 2 】 姜东, 于振文, 李永庚, 等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 0 0 1 , 2 1 ( 3 ) : 38 -41 f 1 3 1 胡远富, 王泽奇, 施君信, 等 氯化钙对大豆生长发育及抗逆 性的促进效应研究U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 0 0 7 , 1 9 ( 3 ) 3 9-4 2 5 3 2 0 1 3 2 总 第 5 1 期 嗣热带农她 Chi na Tr opi c a l Agr i cu l t ur e 须根,将团块状菌种压在根上。菌种尽量与侧根接触, 覆土并稍高于地面。然后在接种部位覆盖塑料薄膜,保 持接种部位土壤湿润并防止雨水浸人菌种。 接种主、侧根覆膜:在根部挖开土壤露出主根及 侧根 ,接入菌种 ,菌种与主根及侧根紧密接触 ,然后覆 土稍高于地面 ,在根圈盖膜保湿防水 。接种后一直不揭 膜,于出菇时清除薄膜。 接种 侧根 、不覆 膜 :在植 株间根 圈树 冠滴水线 处 ,用锄头挖1 01 5 c m深的浅沟 ,撒入菌种 。菌 种尽 量 与侧根接触 ,然后覆土 。在覆土层面上覆一层稻草 , 稻草层的面上再覆一层土壤稍高于地面,不覆膜。 1 2 2柚子根 系暗褐 网柄牛肝菌不 同菌剂对菌腔 虫 瘿感染及 出菇的影响 牛肝菌固体原种和采菇后菌棒 ( 菌种 ) 2 种处理, 接种方法 同1 2 1 中的 ,每种处理接种6 0 株 。接种6 个 月时,去除柚子树根部薄膜 ,用小铲挖开接种部位 ,检 查柚子树根 上菌丝 、菌腔虫瘿形成 情况 。柚子树 根 的 表面生长有褐色牛肝菌菌丝 、菌索 ,或有3 个 以上菌腔 表1 不同接种方法对 菌腔 虫瘿感染率、 出菇时 间 及产量的影响 接种至 接种次年 接种次年 接种方法 感染率( ) 鲜菇亩产 平均鲜菇 出菇时间 量( k 曲 产量( k g m ) 8 5 7 1 7 个月 9 6 5 0 1 4A 5 8 9 9 个月 5 1 4 0 0 8B 3 2 5 1 2 个月 3 5 8 0 O 5 B 虫瘿形成 ,即说明接种成功。统计感染率,记录从接 种至第一次出菇时间,当年出菇潮次,记录每潮次产 鲜菇重。 1 2 3暗褐网柄牛肝 菌和柚子产量调查 柚子试验示范 园共2 5 亩 ,其中接种暗褐网柄牛肝菌 已出菇 的柚子树6 亩 。对接种暗褐 网柄牛肝菌已出菇 的 柚子树进行产量调查 ,包括暗褐网柄 牛肝菌的产量和柚 子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 1柚子树根部暗褐 网柄牛肝菌不同接种方法对菌 腔虫瘿感染及 出菇 的影响 从表 1 可 以看 出,接种方法在柚子树根系上接种 表2 不同菌剂对菌腔 虫瘿感染率、出菇时间及产量的影响 H 2H 3H 4n 5H 6 H 1R 8 n 9 H 1 0 1 1 妊 1 2R 图1 2 0 1 0 -2 0 1 2 年暗褐 网柄牛肝茵月产量 菌种量 感染率 接种至出菇 接种次年鲜菇 接种次年平均 菌 种 感染株数 ( k g 株) ( ) 时间 亩产量( k 鲜菇产量( k g m ) 采菇后 菌棒 1 4 0 6 6 7 1 O 个 月 9 3 6 0 1 4 A 固体原种 1 4 5 7 5 O 7 个月 8 5 4 O 1 3A 表3 2 0 1 0 -2 0 1 2 年暗褐 网柄牛肝菌和柚子果实的产量 2 0 1 0正 2 0 1 1 年 2 01 2 生 测产对象 总产量( k 曲 销售收入( 元) 总产量( k 销售收入( 元) 总产量( k 曲 销售收入( 元) 6 亩柚子树下 暗褐 网柄牛肝菌 1 7 6 4 5 1 0 5 8 7 4 2 8 _2 0 2 5 6 9 2 3 4 4 5 0 2 0 6 7 0 6 亩柚 子 园柚子 1 4 4 0 0 5 7 6 0 0 1 3 5 0 0 5 4 0 0 0 1 2 0 0 0 4 8 0 0 0 注:暗褐网柄牛肝茵按6 0 0 0 , k g 计算,柚子果实按4 0 0 k g 计算。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 ( No 2 0 0 8 C D1 9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No 3 1 0 6 0 2 7 1 )、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资金项 目 ( No 2 0 1 1 G B 2 F 3 0 0 0 0 4 )、西双版纳州科技局项 目。 作者简介:刘静 ( 1 9 7 9 一 ),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研究,E ma i l :1 j x s b n y a h o o c o m C D _ 。 通讯作者 :纪开萍。 5 4 巾嗣撩带农业 2 0 1 3 2 总第 5 1 期 Chi na Tr opi c a l Agr i cul t ur e 暗褐网柄牛肝菌感染率最高 ,为8 5 7 1 ;从接种到出 菇的时间最短 ,为7 个月;接种后次年的鲜菇亩产量也 最高,为9 6 5 k g ;接种次年每平方米鲜菇平均产量显著 高于接种方法 、 。可见 以柚子树 为宿主树接种暗褐 网柄 牛肝菌 ,接种方法较为理想 。 2 2 柚子根系暗褐 网柄牛肝菌不 同菌剂对菌腔虫瘿 感染及 出菇的影响 从表 2 可 以看 出 ,接种 暗褐 网柄 牛肝 菌 固体原种柚 子树根系的感染率为7 5 ,较接种采菇后菌棒的感染率 高。从接种到出菇时间固体原种较短 ,为7 个月;采菇 后菌棒较长,为1 0 个月。接种次年鲜菇亩产量则是采 菇后菌棒的较高,但接种次年每平方米鲜菇的产量2 个 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可见 室内栽培采菇后菌棒也可以 用于 田间仿生栽培 ,这样废料能得到很好利用 ,节约成 本,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2 3 2 0 1 1 2 0 1 2 年暗褐 网柄牛肝菌 和柚 子果实的 产量 2 3 1 2 0 1 0 - - 2 0 1 2 年 暗褐 网柄牛肝 菌月产量 图 1 为2 0 1 0 2 0 1 2 年6 亩柚子树 下 暗褐 网柄牛肝菌 的月 产量 。从 图1 可 以看 出 ,2 0 1 0 年 1 、2 、1 1 、1 2 月 均未产牛肝菌。7 月牛肝菌产量最高,为4 5 1 k g ;2 0 1 1 年牛肝菌产量最高的月份是4 月,为9 9 1 5 k g ;1 月最 低 ,为4 0 0 k g 。2 0 1 2 年牛肝菌月产量较 高的是7 月 ,为 5 0 7 5 k g ;最低的是 8 月 ,为6 7 0 k g 。 2 3 2 暗褐 网柄 牛肝 菌和柚 子果 实的年产量及 经济 收 入 表 3 可 以看 出 ,2 0 1 0 年柚子 园产柚 子 1 4 4 t ,销售 收入为 5 7 6 万元 ;同时产 牛肝菌 1 7 6 4 5 k g ,增加 收入 1 0 6 万元 。2 0 1 1 年柚 子园产柚子 1 3 5 t ,销售 收入 为5 4 万元 ;产牛肝菌最高为4 2 8 2 0 k g ,增加收入2 5 7 万元。 2 0 1 2 年柚子园产柚子 1 2 t ,销售收入为4 8 万元 ;产牛肝 菌3 4 4 5 0 k g ,增加收入2 0 7 万元 。2 0 1 0 - 2 0 1 2 年 ,平均 每 亩柚 子园每年增产 暗褐 网柄牛肝 菌5 2 7 3 k g ,增 加收 入3 1 6 3 8 3 元 3 小结 在柚子树根 系接种暗褐 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试 验 中,对不 同接种方法和菌剂对暗褐 网柄 牛肝菌菌丝及出 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侧根、覆膜法从接 种至出菇的时间较短,接种次年每平方米暗褐网柄牛肝 菌的产量显著高于接种主、侧根覆膜法和接种侧根、不 覆膜法;接种暗褐网柄牛肝菌的固体原种和采菇后菌棒 没有明显 的差异。 在柚子树根系进行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 , 除第一次接种需要 固体菌种 ( 固体原种 ),且该菌种 还可用 室 内菇房 采菇后 菌棒 作菌种 ,其他肥料 可和柚 子树共用 ,不用单独施肥。如柚子园里农民通常会对 柚子树施农家肥 ,主要是为其提供养分,增加 口感 , 而这些农 家肥对 暗褐 网柄牛 肝菌 的出菇 也有很好 的作 用 ,可 谓 一举 两 得 。 可见 在柚 子 树 根 系接 种 暗褐 网 柄 牛肝 菌进行仿生栽 培 ,成本 低 ,产柚 子的 同时还 产 暗褐 网柄 牛肝菌 ,平 均每亩柚 子园每年 可增收牛肝 菌 5 2 7 3 k g ,增加收入3 1 6 3 8 3 元 ,为农 民增加经济收入。 暗褐 网柄 牛肝菌 和柚 子 同时双 丰收 的种植模 式 已初 步 实现 。固 参考文献 【 1 】P e g l e r DNAg a r i c fl o r a o f S r i L a n k a M Ke w B u l l e ti n Ad d i ti o n a l S e ri e s , 1 9 8 6 ( 1 2 ) : 1 5 1 9 l 2 1 Ma ri a AN, Ma ri n a CA p r e l i mi n a r y c h e c k l i s t o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牛肝菌养殖技术专利技术资料汇集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273485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