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黑魆(x) 嗫嚅(r) 鄙视(b) 岿然不动(ku)B . 倏然(s) 厮守(s) 讪笑(shn) 惨绝人寰(hun)C . 蛊惑(g) 隘口(i) 轻蔑(mi) 毛骨悚然(sng)D . 褴褛(l) 叱骂(ch) 陨落(yn) 挑拨离间(jin)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原委 恶作剧 匍匐前进B . 滑翔 明信片 迫不急待C . 柠檬 座标系 敛翼俯冲D . 痕迹 萤火虫 迟疑不绝3. (2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_了你的名声!( )A . 篡夺B . 夺取C . 争夺D . 掠夺4. (2分)下面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张教授把祖辈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北海不仅_了北部湾古老的文明,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的鸟鸣声,使我的尽情带回轻松愉快。A . 流传继承清晰B . 留传继承清脆C . 留传传承清脆D . 流传传承清晰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5. (9分)根据课文默写。(1)剪不断,理还乱。_。(2)无可奈何花落去,_。(3)_,直为斩楼兰。(4)_,春风不度玉门关。(5)_,单于夜遁逃。(6)_,春江水暖鸭先知。(7)_,望峰息心;_,窥谷忘反。(8)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三、 中国名著 (共1题;共4分)6. (4分)请在横线上写出与下面对偶句相对应的人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_诗中有画,画中有诗。_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_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7. (10分)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初中三年,时光匆匆过。九年级某班将在毕业之前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以下问题:(1)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写完整,每空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 横批:_年树人上联:一支粉笔,_袖清风,启迪_秋智慧;下联:_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2)同学们将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各学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致语文老师:_。(3)请将下面语句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8.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明子出师曹文轩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餐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本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烛光静静地照着。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明子和黑罐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谁先来?”三和尚问,“黑罐先来吧,”明子说。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黑暗里终于响起“嚓”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黑罐把斧子个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砍呀,”三和尚催促道。明子没有反应。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上,退到一旁。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黑罐忽地抬起头来。明子很镇定地站着。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本头墩发出的。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三和尚对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2)联系上下文,描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息声,再无其他声响。(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 (4)如果你来评判,明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9. (20分)阅读冬天的芭蕾一文,回答下列各题。冬天的芭蕾韩静霆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讨好。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遗憾吗?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选自花魂,有改动)(1)文章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冰灯的哪三个特点?请简要概括。(2)为什么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冰灯又带给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4)作者为什么“执拗地”“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请从文章内容和写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10. (14分)读为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之为学(学习) 顾(难道)不如B . 吾资(资格)之昏不逮人也 吾欲之(到)南海C . 吾材(材:通才,才能)之庸 买舟而下(顺流而下)D . 蜀之鄙(边境) 越(越过)明年(2)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3)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子何恃而往”一句反复出现了两次。前一次表现了富者嘲讽的态度,后一次表现了富者的疑惑的态度。B .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其结果告诉我们:凡事要立志,只有立下高远志向就能成功。C . 文章之所以从天下事说起,是因为天下事包括人之为学,由天下事引出人之为学,将两者相提并论,有突出为学之意D . 穷和尚凭借一瓶一钵从南海返回,而富和尚却一事无成,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反衬了富和尚骄傲自满而一事无成的无能形象。(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说明道理?请选两个角度写出两个观点。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诗歌,完成问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鸟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 , 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羁旅:指漂泊。寥落:冷落。干戈:本是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千里雁:离群孤雁。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转的邃草(1)“吊影分为干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2)“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有位作家曾这样说过:“消极地等风雨过去,不如积极地冲过风雨。”请以“冲过风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不得抄袭、套作;600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热处理工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光纤检测员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工具钳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木地板成型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银幕制造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营销员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间接液化分离操作工质量管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 油气田生态恢复措施分析
- 消费者购物习惯培养策略分析报告
- 情感计算伦理边界-洞察及研究
- 《交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器械UDI码管理制度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
- 网络工程师的网络取证与证据收集试题及答案
- 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笔试真题解析
- 提高VTE护理措施落实率
- 动物药理课件
- 一年级美术《认识美术工具》
- 教师的校本研修课件
- 三垦变频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