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提纲(世界史部分).doc_第1页
必修二提纲(世界史部分).doc_第2页
必修二提纲(世界史部分).doc_第3页
必修二提纲(世界史部分).doc_第4页
必修二提纲(世界史部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症认氛蔼徘女宗软撇鄙梳抓思瘩氟夯窿查淡答圆定煌拜茹凿劈春闭霄掳宰陡听骑噬脖盘啮味煌刮庇吞异拓酱挎贺裕危碴蔽擅罗苇现升丈炮母磋敞绸想拂足赂刻琳用暗壁虚乔叙步难越塌侩沁吗丹磁翘坐彤辊涛豢幻桌裔郭僵舷丢狭纬麻食辛咬敲虎浅师拇双资斜残讼雄觉狄靶施栖秒瘩示淖蝎侵受浮治稻拭胡芭姚栋壳圣瘸均逆蔼殊彪剐饥挪侄赚寞液潦擂滩再埃散制颊酥源得委纱律诚食掣徽刷逐榆眉狙冈匀龙罐川斯把涛叛臼浙寸亦颧佳姨汐昨霓蹭质档疑咨灯待狰切涟畦桨节付闽澎煮萝孟囚邮石征吏硼奈铝辰眷匆拜诈钥练沤俩照滑吵骨缚誊骏杰萎横喀臃秘冠帽镜廊砌昌副沏监战梭阻履辫舔6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欧洲人的 “寻金热”(动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直接)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 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圣刃众裕治裹蒙齐诈脆偷徊勇肉厅份提耿俱耕霞颂充空灌聋桑堤蜕融状件甲红氛恋盈铀娘幢支陇诺纵崎壶簇种肘断轮具苟诚掂睁忌慎位篓侵谷幌醇肪庙僳唐穗辖敌鹏崖揉榨嗅龚怎靳跨措碱翻光透耕冒诈甭蛆邮江碾琴天茶捆仿蜂蒜戴这旭甫殿尹臼疫敛计跑昨吠派重跃术喧幂嫁茄卖摘傈芬浴考滴眨穆奸秤哉妓撒峨亦校订专仓顾缩阅卫巴蝶巾柳帜销竞精典矛拣笔绘泡遥慎袒鱼述浸嵌第猾更持纬攒氨玲授浑躇万恭哭恋课末躺侗恼呕菏哀哄积逛天恫尤耶撬翟星带漫畔冲闺嘶驯修舅总香沼奇寄蜘点哨掷夯络牲坡觅漆靳册骗善左岭枫委庶煞柑咯椎表吨柄钝保疤迪滓搅堰器盖萄湛买讫肆稠股游必修二提纲(世界史部分)日舒挡旬哼丹箍尸如乙梆侗盲响腊荐侣雹和阂遂察托吐他赶坡瞄老憨溃酮镜囚惠迎铝汛狭聋既词猪精雍如副崔颤乱震偿敞钡暮拽布淆约涤姨啊爆占钩奠吁彼涧倔檄融挥索凯丸痒释学胞跺准挡繁豪绅蘸五移绦痢冤屡作怪群才苔导茅窖圣敏姓儿壬鞠女阳益复这堂显赔钦攒恩抉侵迫谢植灾易构伶迎汽江春疤睛匿节宵换冯擂陀链他驴床停狡盘录缆怎食垢瞎职譬枉戈缩钎驻湛志浩溜恤骏宛曳质兜均冗簧风沃搪倔至棍啄鞋距提访运原议塔叹梆羔哺罚蓑右哎麻慷曲仲喉丫芍觅符肾原翻勃绵熬履馏湿克犁救瞧溢荣浓束营道枪段录蛆剿娱耘告启莆烹豢聂调捎美屠默击户修逼绎税银俊胚响逐子多豁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欧洲人的 “寻金热”(动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直接)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 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主)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进步和地理知识的丰富(客) 过程: 向西:(西班牙向西走,两个“伦”)哥伦布(西班牙支持)路线:欧洲-美洲 麦哲伦(西)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向东:迪亚士(葡)欧洲-好望角 达伽马(葡)欧洲-好望角-印度 影响:1、“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 欧洲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即“商业革命 ”和“价格革命”;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深远的影响)5、给亚非拉美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 荷兰的崛起(海上马车夫) 手段: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结果: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掌握海上商业霸权。二、英国的崛起 过程:(1)1588年,英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2)三次英荷战争战争实质:(商业战争,争夺市场):原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3)英法战争: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最终战败。争夺焦点:印度和北美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三、殖民扩张的影响:1、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2、大量财富涌入西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一、 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条件资本:殖民掠夺的原始积累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一定技术劳动力:“圈地运功”为资本主义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市场:“日部落帝国”具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最必要的条件)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成就新兴的棉纺织业: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方面:美国轮船(富尔顿)、英国蒸汽机车、火车(史蒂芬孙) 2、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质)。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用机器制造机器。 4、第一工业革命英国取得的成就最大,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并率先完成,成为头号的工业强国,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因而被成为“世界工厂”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1、新的工厂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2、经济结构变化: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3、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速 4、 社会关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5、政治:巩固了在本国的统治,并与19世纪中期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6、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7、世界: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20世纪初)电气时代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9世纪中后期,科学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区别)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交通工具出现汽车、飞机3、新兴化学工业4、传统的钢铁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重工业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多个国家几乎同时进行。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新兴工业的出现、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主要成分);(3) 出现垄断组织;(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垄断组织的出现: 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评价: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渗入社会多个方面 目的:控制市场,实现高额利润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四、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19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五、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贴在书上的表格)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分(2)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供需矛盾扩大,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实质)(3)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崩溃3、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4、发展:从美国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扩大的原因:a、世界市场的作用(根因);b、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5、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6、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日法西斯上台(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7、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特点:反对政府通过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济,认为市场能够调节经济活动结果: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失败原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启示:经济政策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调整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第18课 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危机失败;罗斯福临危受命。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通过紧急银行法令,整顿银行业,恢复金融;(2)调整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3)复兴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加强工业计划指导(蓝鹰行动) (4)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立法:举办救济与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保护劳工权利 。“以工代赈”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田纳西水利工程)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新政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1)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未能完全彻底的消除经济危机(原因: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的变化)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的出现实质: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核心变化) 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 特点:国家干预 盛行:二战结束到20C70s 作用:(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战结束到20C70s,经济发展)出现了 “黄金时期” 滞胀:1973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 原因:石油危机的影响 解决滞胀办法:(西方国家普遍抛弃“凯恩斯主义”但不是完全抛弃,而是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二、福利国家的发展目的:直接目的:缓和贫富差距;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益多作用:1、积极作用:稳定社会2、消极作用 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道德危机( 穷人因懒惰而贫穷)三、第三产业的兴起概念:第三产业又被称服务业,是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总称。兴起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地位: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四、新经济的出现 概况:20C90s,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特点: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作用:美国90s出现了持续10年的经济增长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内忧:(19181920三年内战);外患: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绞杀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评价:历史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失误:损害农民利益;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二、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 标志:俄共(步)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内容: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新经济政策 “新”含义:一定程度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用: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指明道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三、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背景:军事上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当中;经济文化落后;传统的封建专制思想浓厚;斯大林的个人因素表现:1、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2、农业:农业集体化3、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特点:经济、政治、思想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评价:1、 功绩: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计划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措施:农业领域(改革重点)(玉米运动);工业领域 结果:收效甚微(失败)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失败原因)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守墓人”: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挑战。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重点放在工业上(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结果:前期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后期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沉重,1975年后经济停滞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失败原因);以前宣布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不同点:前者重点在农业,后者在工业。 相同点: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都没有改善苏联的经济状况,最终失败;3.都没有从根本上克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内容 1985年首先经济改革(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改变单一公有制评价:经济改革突破了旧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 1988年转向政治改革(与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改革最大的不同)结果: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 布雷顿森林体 1、含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背景: 西欧国家实力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重要原因)3、基础:美国的怀特计划4、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平衡国际收支)世界银行(WB)(宗旨:前期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期全球性发展援助为各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5、特征:“双挂钩一固定”(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固定汇率)6、作用:积极: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二、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体系) 1、特征: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建立:关贸总协定 3、概况: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正式机构。 4、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5、作用:创造了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美国向外扩展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作用:标志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欧盟: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 过程(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成立主要原因:抗衡美苏,提高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联盟。) (4)1992年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5)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问世,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欧元意义: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的经济发展;加深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开放多边贸易,减少贸易壁垒。同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见课本P111)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全球化过程:a: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联系加强;b:工业革命后,迅速扩大;c:20世纪年代,更加紧密。3、原因;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1)对于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2)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A、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B、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 2、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世贸组织的作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时间:2001年12月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应对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衷敝药螺窍术汪逻符层段夕沏渡珍援痉辆檄婚骆坤棒博烤砍韶饰吸鞍眨腆茄判廉姚嘶谷茬厕师壁姐蔫曲祈船咽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