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4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1. (4分)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横线上。也许,我们前行的步l_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qin_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o_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勇敢者的气p_,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9分)2. (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_,天山共色。 (2)蒹葭采采,_。(3)_,春江水暖鸭先知。 (4)_,愁云惨淡万里凝。 (5)现在,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6)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7)龟虽寿中运用比喻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3. (13分)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止有剩骨 _缀行甚远 _一狼仍从 _复投之 _两狼之并驱如故 _屠大窘 _恐前后受其敌 _顾野有麦场 _苫蔽成丘 _弛担持刀 _眈眈相向 _少时,一狼径去 _其一犬坐于前 _4. (22分)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的题。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注释】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釜(f):锅。齑j:腌菜。啖(dn):吃。留守:官职名称。大人:指自己的父亲。馔(zhun):饭菜。(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日煮粥一釜( ) 既而悉败矣( ) 大人闻汝清苦( ) 遗以食物(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范仲淹置之A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B . 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C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D . 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盖 食 粥 安 已 久。(4)翻译下列句子。归告其父,馈以佳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5)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5. (2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 . 八月B . 九月、C . 十月D . 十一月五、 中国名著 (共1题;共5分)6. (5分)在文学作品中,“走”是值得欣赏的风景。请从朝花夕拾和简爱中任选一本,根据以下提示,联系两次“走”的内容,比较人物思想的变化。 好。那么,走罢!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已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朝花夕拾琐记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车门关上了。“好啦。”一声大叫,我们便上路了。就这样我告别了贝茜和盖获黑德,一阵风似的被卷往陌生的、当时看来遥远和神秘的地方。简爱卷一第五章“我得离开阿黛勒和桑菲尔德。我得水生水世离开你。我得在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简爱老三第一章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8分)7. (2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下列各题向生命鞠躬张强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第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这篇小说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蚂蚱生命力的顽强?文中的哪一个细节可以证明?(4)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_难以想象_鞠躬(5)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8.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的力量朱永新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我们需要用阅读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寻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当然,读书需要循序渐进。不同的书会组成一个自然的阶梯,引导我们去攀登思想与智慧的高峰。所以,当我们被一本书阻拦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可以寻找另外更合适的书作为再次攀越这本书的阶梯。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的古人对于书籍、阅读、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价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无法读书。把阅读当做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是无奈的选择,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量。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1)文中所说的“心力量”指的是什么? (2)在作者看来,阅读能够让我们得到哪些好处? (3)读书要做到哪几点?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4)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请谈谈你对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1分)9. (2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解释诗中下列词语。俄顷:_何由彻:_(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3)填空。第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_并渲染了特定的_;二是烘托出诗人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的伟大胸襟蓄势。(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5)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 八、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罗宁辅导表弟订正作业(见下图中竖算式),感觉表弟加圈部分的错法有些莫名其妙,就问表弟这35是怎么来的。表弟委屈地说,“老师不是说,乘数的两位因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两位因数,然后加起来吗?我就是这样算的呀,把7分别去乘3和2,然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不就是35吗,咋会错的呢?”显然表弟没弄明白老师的意思。如果你是罗宁,你怎样用简明的语言把老师的意思说明白,使表弟弄懂这竖算式如何运算呢?字数150左右。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感谢”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1-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