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设计报告书.doc_第1页
航线设计报告书.doc_第2页
航线设计报告书.doc_第3页
航线设计报告书.doc_第4页
航线设计报告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成绩:船政学院航线设计报告书(长江口1号引航作业区大连港第一货轮检疫锚地 )姓名: 班级:学号:日期:2010年11月4日目 录一航线总述 .21. 航次任务概况2. .海区总况3. 航路概况二、航法 .9三、航线所需表格 .9四、航行注意事项 12五、参考文献 .15一航线总述 .1航次任务概况本船为20000总吨 集装箱 船,满载吃水为 12 米,航速 20节。开航时间 2010 年11 月 5 日 0000(标准时)总时间: 23.71小时总航程: 474.35n mile起始点:3105 N 12226E 终止点:3852.5 N 12146.7EE T A:2010 年 11 月 6 日 2349(标准时)1. 海区总况1) 气象概述气候特点:黄、渤海海区处于中纬度地带,濒临欧亚大陆东南岸,与太平洋相连,地理环境对该海区的气候影响较大,使其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受大陆干冷空气团的控制,盛行东北及北风,低温、干燥、少雨;夏季受太平洋暖湿空气的影响,盛行偏南风,潮湿多雨,海区多雾,尤以黄海为甚,春秋是两种不同的空气团转换过度时期,风向、风速、湿度、气温等气象要素不稳定。 气压: 秋季,太平洋副热高压减弱东退,大陆蒙古高压又复加强,印度洋低气压也逐渐减弱,因而偏南气流逐渐减少,偏北气流逐渐增多,最后由夏季季风变为冬季季风。 气压日变化:每日在10时和23时最高,04时和16时最低;日较差为12百帕。(1) 风:季风期 冬季风于10月即控制黄、渤海海区,至次年3月开始衰退,盛行期约为6个月。其中渤海3月虽然出现较多的西南风,但并非真正的夏季风的开始,而是由于局部气压变化的结果,通常是冷高压入海,使得渤海处在高压的后部的缘故。:风向 冬季盛行偏北风。各海区相对高压的位置不一样,风向偏北,程度也不一样,由北向南,风向有由西北向东北顺转趋势。渤海、黄海北部为西北风,黄海中南部为北及东北风。由于地形原因,渤海北部的辽东湾多西北偏北风,黄海西部的海湾多东北风。秋季是夏、冬季风的过渡时期,黄、渤海海区自9月份已经变为偏北风,10月份迅速加强,经过几次冷空气南下,到秋末已形成频率高,风力强劲的冬季季风。:风力黄、渤海海区的风力特点为北部海域大于南部海域,远海大于沿岸,这是由气压梯度和海陆摩擦力的差异造成的。从季节分布看,冬季风力最大,尤以1月为甚,月平均风力达5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秋季又逐渐增大起来。渤海海域及东部沿岸风力较大,而西部沿岸较小。长兴岛、渤海海峡平均风力以秋末和冬季最大,月平均风力一般为45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平均风力为23级。黄海北部及江苏沿海较大,风力最大值出现在11月,一般为45级。大风 6级以上的大风是黄、渤海海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秋季大风逐渐增多,一次冷空气南下,一般出现一次北向大风,南向大风教少。而且9月份以后台风很少袭击本海区。(2):寒潮 寒潮是指强冷空气南下,造成8级以上大风并且气温急剧下降或伴有雨雪,黄、渤海海区的寒潮,一般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除寒潮外,在冬半年还有强度稍弱的冷空气南侵,可出现67级大风,气温有明显下降,或伴有雨雪、冰霜等现象,这种小股冷空气南侵要比寒潮频繁的多,黄、渤海一般产生于9月至次年5月,约有30次。(3):云黄、渤海海区的云量受基本气流、地理环境及某些天气系统的影响很大,地区分布不均,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冬季季风期海上经常多云,而岸边和陆地多为晴空;夏季季风期陆上多云,海上少云。云量分布由北向南增加,黄海南部较多,渤海最少。10月,总云量分布北起渤海,南至长江口为46成。等值线呈纬向分布。渤海及黄海北部为4成,黄海中、南部依次为56成。海雾是影响黄、渤海海区能见度的主要因素。黄、渤海海区37月为雾季,所以航行时间为1012月时,黄、渤海海区雾区比较小。(4):降水黄、渤海海区的降水,按地理分布,大致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增多,南部多于北部,黄海多于渤海。黄、渤海海区68月为雨季,尤以7、8月降水量最大,一年中有23次暴雨过程。到了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同趋下降,北部多于南部,渤海多于黄海,这与冷锋南下有密切的关系。(5):气温黄、渤海海区南北跨越纬度8,气温除具有纬度差异外,又具有海路之间的温差,变化比较和缓,由南向北和由西向东递减。秋冬季则由于强劲的冷空气的侵袭,黄海北部和渤海气温可降到零下1520,故冬季船舶要注意防冻防冰。九:湿度黄、渤海海区的湿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是:沿岸小于海上,渤海及黄海北部等值线呈平行于海岸线的密合分布,黄海南部为一自南而北的干舌所笼罩,全年相对湿度的分布形势比较相似,尤以冬半年比较稳定。渤海海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 。夏季最高,7、8月份可达80%;冬季最低,1月份仅为55%;春、秋季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黄海北部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夏季最高,7、8月份成山角附近海域可达90%,其他各处均在80%以上;冬季最低,一般为60%左右。这是由于夏季吹来温暖潮湿的空气,故湿度较大,冬季由大陆吹来寒冷干燥的空气,故湿度小,春、秋季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6):湿度黄、渤海海区的湿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是:沿岸小于海上,渤海及黄海北部等值线呈平行于海岸线的密合分布,黄海南部为一自南而北的干舌所笼罩,全年相对湿度的分布形势比较相似,尤以冬半年比较稳定。渤海海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 。夏季最高,7、8月份可达80%;冬季最低,1月份仅为55%;春、秋季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黄海北部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夏季最高,7、8月份成山角附近海域可达90%,其他各处均在80%以上;冬季最低,一般为60%左右。这是由于夏季吹来温暖潮湿的空气,故湿度较大,冬季由大陆吹来寒冷干燥的空气,故湿度小,春、秋季相对湿度介于冬、夏季之间。(7):雷暴雷暴是大气中突然出现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并有雷声。它往往和阵性降水联系着。黄、渤海海区的雷暴一般始于3月,以后逐渐增多,尔后又减少,终于12月。按季节分布,春季本海区中部多,而南、北部少。秋季黄海北部最多,成山角为1.6天,大钦岛为1.4天,长兴岛为1.8天,其他均在1.4天一下。冬季12月与春季相似。以上分布特点是与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天气系统有关。2) 水文概述水文概述沿岸流系通常具有低温、低盐的性质。在渤海由黄河、海河等径流混合形成的沿岸流,沿着山东半岛北岸流动,并可绕过成山角,扩散到南黄海(渤海海峡的海流在一般 情况下,终年是“北进南出”,即从北面流入渤海,从南面流出渤海;流速东强夏弱)现将黄、渤海海区沿岸的潮汐性质、潮差、潮时、河口潮汐及风暴潮等潮汐的基本特征介绍如下:(1)潮汐潮汐的性质潮汐潮汐类别可分为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朝和混合潮三类,其中混合潮又分为不正规半日潮和正规半日潮两种。黄、渤海沿海的潮汐性质,渤海沿岸多属不正规半日潮,黄海沿岸多属正规半日潮。渤海沿岸,至辽东半岛的南端至辽东湾西岸的团山角、渤海湾的大清河口至塘沽、大口河口至莱州湾的龙口等沿岸均属不正规半日潮。黄海沿岸除从威海经成山角至靖海角沿岸为不正规半日潮外,其他沿岸均属正规半日潮。潮差 潮差系指相邻的高潮和低潮的水位高度差。地理分布:黄、渤海沿岸,因受港湾、岛屿的影响,潮差变化亦教复杂。在黄海东部、成山角东北、秦皇岛以东和黄河口东北,形成了四个无潮点,潮差很小,但愈向外潮差愈大。 黄海沿岸,辽东沿岸的潮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如大连的平均潮差为1.9米,海洋岛为2.6米,而鸭绿江口附近的鑫达岛4.3米;渤海海峡平均潮差为1.0米左右;成山角为0.7米,石岛为1.5米;山东半岛南部沿岸潮差有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如乳山口的;平均潮差为2.4米,日照港为2.8米,连云港可达4.3米;苏北沿岸在2.53.0米之间。 季节变化:黄、渤海沿岸平均潮差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除了位于渤海湾顶部的塘沽和位于辽东湾顶部的营口分别为0.55米和0.31米以外,其他都在0.2米以内。平均潮差以8月或9月最大,12月或1月最小,但其中秦皇岛和连云港例外,秦皇岛7月最大,5月最小,连云港4月最大,12月最小。 综上所述,平均潮差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秋季或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或夏季,这是因为春分和秋分时,日、月运行接近于赤道,天体引潮力较大,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当然气象因素对平均潮差的季节变化的影响也起一定的作用,当受台风和寒潮袭击时,潮位有骤升或骤降现象,一般升降可达1米左右。潮时黄、渤海由于潮波传播的先后不同,高潮间隙一般自东向西北、自外海向沿岸逐渐增加。河口潮汐河口潮汐也是由海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但是它受河口地形、上游水流和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主要特征仍与海洋潮一样,受天文因素所制约。如河口潮汐随月相变化亦非常明显,一般朔、望后1-3天出现大潮,上、下弦后1-3天出现小潮;随着太阳赤纬变化皆有日朝不等现象;潮差也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但是河口潮汐在潮时、高低潮间隙、潮差等方面有不同于海洋潮汐。河口潮汐由于受上游河水下流的作用,故涨潮时间小于落潮的时间,涨潮时间由河口向上游逐渐减小,落潮时间逐渐增加,形成涨、落潮时间明显不等,且俞向愈大。高潮间隙是月亮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到当地发生高潮时的时间间隙,河口的高潮间隙一般由河口向上游递增。河口的潮差一般是由河口上游递减,但在显著的喇叭形状的河口,由于河口向上游紧缩。使潮能集中,故潮差向上游递增。潮流黄、渤海海区由于水浅、海流弱,潮流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一般在近岸及海峡、水道、港湾等狭窄处,因受地形限制多为往复流。而海外,则多为回转流,即流向流速不断改变。每一潮汐周期,一般是顺时针方向回转一周。连云港港附近及海洲湾等处则为反时针方向。黄海北部流速由西向东增大,黄海南部流速由北向南增大。黄海最大流速出现在朝鲜南岸,渤海海峡流速也较大。流速最小出现在黄海中部。黄海潮流的流速,一般均为1.5节,大潮时为2节。射阳河口为2.53节,而成山角附近大潮时达3节以上。最大流速在高低潮前后。渤海潮流的流速,一般为12节,葫芦岛、秦皇岛及蓬莱头附近为2.53节,而老铁山附近最大流速近岸可达6.25节。最大流速在青岛高潮前3小时和后2小时。(2)海流黄、渤海海区的海流,除表层因受风的影响而带有风生流外,其整个环流则是由沿岸流和暖流两个系统形成。暖流北上,沿岸流一般南下。两者大体上形成了半封闭性反时针方向的流动。黄海暖流为对马暖流的一个分支流、流向终年偏北,流速冬强夏弱,平均为0.1节。夏季黄海暖流有一小部分进入渤海。渤海海峡在稳定的情况下,终年有北进南出的环流,流速夏强冬弱。入渤海后,因受地形影响,又分成二支流:一支右转入辽东湾;另一支左流入渤海湾,构成渤海环流。而其中辽东湾环流不稳定,其趋势随季风和河川地流量而变;渤海湾的环流,则较稳定,并与渤海南部沿岸构成渤海南环流。黄海沿岸海流,为渤海南部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绕成山角南下,途径终年不变。在山东高角以北的一段沿岸流,流幅较宽,距岸约30海里。而到山东高角附近时,由于地形影响流幅减少而流速增大。在山东半岛北岸时最大流速不超过0.4节,而在山东高角附近,流速有时可达0.6节以上。通过山东高角南下后,流速剧减,其途径也不如以上地区明显,其方向大致沿4050米等深线的小弧形南下。此外,在黄海北部辽东半岛东南岸还有一股自东而西的辽南沿岸流,流速冬弱夏强。风生流,黄、渤海的表层海流,受风影响很大,流速平均为风速的2.5%,冬季强而夏季弱。风影响深度一般为10米,最大2030米。风生流的流向,根据经验,在黄、渤海海区中,流向可取与风吹去的方向偏右1520。(3)海浪海浪包括风浪和涌浪。黄、渤海的海区的海浪,主要受季风的控制,因而在太平洋的波浪系统中,尤其独特的分布和变化。总的来说,冬季较大,夏季较小;风浪为主,涌浪次之;浪的波长和周期较短。(见表8、9)10月,季风逐渐转换,黄、渤海出现3040%的偏北浪,整个海区大浪频率均增强到20%以上。本月渤海涌向不定,黄海以北涌为主,大涌出现频率已逐渐增多。整个黄、渤海海区五级以上的大浪,在冬季多由寒潮所造成,夏季多由台风所造成,春季多有气旋波所造成。从地理分布来看,店岛群岛西北海域和成山角以东,以及济州岛西北海域,都是冬季北向浪较大的海区。寒潮时海上浪、涌的情况:冷高压南下时,当冷锋越过渤海后,渤海的波浪很快就达到稳定;当冷锋越过黄海时,因冷锋前进速度比波浪快,故风前无涌浪,只有锋后3060海里处或冷锋过后36小时,波浪才突然增大。(4)冰情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1012月有很小程度的结冰现象。3航路概况1) 航路(1)航路上海港至大连港,航程约474.35海里,该航路水深在20米以上,航线附近除长江口外碍航物不多。上海港至成山角,当航过镆椰岛后看不到任何路上目标,目视定位有一定困难。成山角至大连,航路附近海区宽阔、干净,导航设备完善的船舶,航行无甚困难。因航程较远,应准备计算风流压,并利用GPS、测天、无线电定向仪等测定船位,在水深变化显著处,亦可利用测深辨认船位。2) 航法船舶按长江口船舶定线制分道航法出上海港,航行至32300N.122353E处,转航向003航行,注意避开航线附近的沉船及其他碍航物,至马他角正东12海里处,转航向000航行,进入成山角分道通航规定的航道上,按规定航法至警戒区内,取航向330航行,至大三山水道南口转向,进入大三山水道,按大三山水道分道通航法进大连港。三、航线所需表格(表一)编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出版日期新版日期最新更正备注111010天津新港。大连港至成山角1:5000002009.09总图212000成山角至长江口1 :7500002006.3总图311381大连港及附近1 :40000 2005.102007.11港图412110威海港至石岛港1 :120000 2005.10港图513170长江口南部1 :1300002005.102008.05港图(表二:航线表)编号转向点的位置(名称)航用海图图号相邻转向点间的航程(n mile)计划航向(CA)航速(kn)航行时间(h)转向时间(日期)累计航程(n mile)剩余航程(n mile)备注(图号)WP03105N12226E13170474.3513170WP13106N12228E131701.1045200.0600041.1473.1513170WP23106N12229E131701090200.0500072.1472.1513170WP33120 N 12230 E1200014.15004200.71005416.25451.1012110WP43231 N12235.3 E1200069005203.45042185.25458.0012110WP53711.2 N12250 E121102880022014.41845373.25101.0012000WP63729.5 N12250 E121108.5000200.431910381.7592.5012000WP73743 N12240 E1211015.1329200.761956396.8577.4012000WP83849 N12151 E1101067329203.352317463.8510.4012110WP 93849.5 N12146.7 E113813.5280200.182328467.356.9012110WP10 3854 .2N12146.7 E113816.9000200.352349474.350.0012110(表三:碍航物)碍航物名称地理位置危险沉船3851.15N 12149.6E碍航物3814.9N 12210.9E(概 位)危险沉船3737.7N 12240.8E炸弹3712.3N 12251.4E(概位)危险沉船3652.1N 12248.9E危险沉船3646.7N 12246.0E危险沉船3630.8N 12248.2E危险沉船3627.8N 12247.0E危险沉船3628.0N 12249.0E钻探井口遗物3539.0N 12241.0E危险沉船3536.7N 12245.0E危险沉船3527.0N 12249.0E钻探井口遗物3353.3N 12234.2E(表四:其他)海上的其他注意项地理位置浅点3656.5N 12255.5E浅点3553.5N 12256.2E浅点3627.5N 12257.1E浅点3619N 12250.3E浅点3558.5N 12247.1E浅点3540.1N 12242.5E浅点3353.0N 12223.3E助航物地理位置雷康3854.2N 12146.5E大三山灯塔3851.8N 12149.5E圆岛灯塔3843.0N 12208.7E成山角灯塔3723.7N 12242.2E马他角灯塔3711.5N 12237.3E遥测浮标站3233.5N 12208.1E四、航行注意事项定位、导航、碍航物、避让、通航分隔制、VTS、航路报告点、避风锚地等。一、沿岸航行的特点 1环境复杂:沿岸航行(coastal navigation)离岸近,航行危险物比较多;水深比较浅;来往船只及渔船多,避让操纵较复杂;潮流影响大;回旋余地比较小,给操纵带来困难。 2可供定位与导航的物标多,船位获得容易。 3航海资料比较完备:海岸图的比例尺比较大,航海资料测量精确记载详细。航路指南对沿岸的航海资料作了更详细的描述。许多国家对拥挤的沿岸水道都实行了分道通航制。这些都有助于沿岸航行的安全。 5选择水深 应大于1.52倍船的吃水,10 m以内吃水的大船和小船,应分别以20 m(10拓)、10 m(5拓)等深线作为警戒线,吃水大于10 m,应以50 m(25拓)等深线作为警戒线。以避免“浅水效应”,涌浪或视距影响,船舶机动范围大等因素而发生意外。如果夜间或能见度不良,定位有困难时,应在离岸10 n mile以外航行。 6离岸距离 离岸距离是根据船舶吃水的大小、航程的长短、测定船位的难易、海图测绘的精度、海岸陡峭及危险物的分布、能见度的好坏、风流影响的大小、航行船只的密度,以及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等因素而设定的。一般应给避让和转向留有足够的余地。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距陡峭无危险的海岸,在23 n mile以上通过。对于远洋船舶习惯上,离岸或转向点保持在10 n mile以外。可以说离岸或转向点越近,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会多些,如渔船、渔具、海带养殖等等,同时注意急流会把船推向岸边,造成搁浅。但远航后接近岸边不宜选择太近,应在10 n mile左右为宜。 7离危险物距离 一般设计航线应尽可能距离危险物远些,若因进水道、岛礁区或进港必经之地,则应将航线设计到危险物附近的物标附近,定得准确船位后再将航线设计过危险区,以减小误差。 8转向点 转向点应选择在有合适的转向物标和具有定位条件的位置上。例如选择灯标、显著的峡角、山头、岛屿等。一般利用正横距离(distance abeam)转向较为方便、有利,航线设计时用的较多。 9沿岸航线设计 沿岸航线设计主要应依靠航路指南给出的推荐航线,或者是各国出版的沿岸航线设计图册等来设计。也可直接在海图上拟定航线 10.大三山水道实行通航分隔制,在在水道中设置分隔带、分隔线和沿岸通航带,凡通过该水道的中、外籍船舶,均应遵守通航分隔制的有关规定。 任何船舶不准在大港、甘井子、香炉礁、寺儿沟各航道锚泊。凡不限于吃水的船舶,通过和横过大港、甘井子、香炉礁、寺儿沟各航道时,必须避让限于吃水的船舶。 锚泊船舶在大风(7级以上)、浓雾等恶劣气象条件下,须保持甚高频无线电话16频道始终处于守听状态,保证通信顺畅,以策安全。 码头:大港区,位于大连湾南岸,有4座突堤式和3座顺岸式码头,为大连港主要的商业码头区,也是大型船舶进出最繁忙的港区,以进出口杂货和客运为主。港区东、北、西3面有阻浪堤环抱,进出港区的口门有3处,东口宽363.6米,为港区主要进出口;北口宽121.2米,供中型船舶使用;西口宽61米,供小船及渔轮使用。有生产性泊位24个,最大泊位5万吨级。 港口服务:大连港可对靠泊和锚泊的中、外籍船舶供油、水。大连对外供应公司可对锚泊和停靠码头的中、外籍船舶供应食品、船用物料,远洋船舶来港可通过各远洋公司驻大连办事处办理具体事宜。 该港有专门回收污油水船、污油水处理厂、消防船舶等,可为船舶提供各种服务。 通信联络:凡来大连港的船舶可按国际通信办法与大连海岸电台联系,大连海岸电台呼号XSZ,昼夜开放。为了保证船舶的海上安全,在海上航行或作业的船舶,应按时守听大连海岸电台播发的时间为0850、1850;重播航行警告和航海通告时间为双时48分。 大连港建有VTS系统,大连VTS系统由大连交管中心(385535N、1213913E)和大窑湾交管台(385954N、1215349E)组成。大连交管中心由一个中心和设在中心的大港雷达站以及黄白咀雷达站(385414N、1214257E)、老铁山雷达站(384339N、1210809E)组成。VTS管理区域分为大连港VTS管理区域和老铁山水道VTS管理区域,分别位于以大三山岛灯塔为中心、半径12海里以内水域和以老铁山灯塔为中心、半径20海里以内水域。船舶在VTS管理区域内航行、停泊、作业时,应在规定的呼叫频道上守听,并应接受交管部门的询问,交管中心在大连湾及附近水域的呼叫频道为16频道和06频道,业务通话频道为06频道和11频道;在老铁山水道的呼叫频道为16频道和10频道,业务通话频道为10频道和09频道;大窑湾交管台的呼叫频道为16频道和08频道,业务通话频道为08 频道和10频道。 船舶报告:一、在大连港VTS管理区域,船舶位于(或驶向)大连湾及附近水域时,向交管中心报告船舶动态;船舶位于(或驶向)大窑洞、新港及附近水域时,向大窑湾交管台报告船舶动态。 在老铁山水道VTS管理区域,舶向交管中心报告船舶动态。 二、船舶、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船舶代理人船应按下列要求,以书面形式向交管中心报送航行计划报告: (一)进港船舶在抵港前24小时(航程不足24小时的,在驶离上一港口时)报告:船名、国籍、呼号、船舶类型、船舶总长、总(净)吨、最大吃水、来自港、驶往港、预计到港时间、载货种类和数量、船员和旅客等其他有关信息。 (二)出港或移泊船舶在出港或移泊前4小时(不足4小时的应在航行计划确定时)报告:船名、停泊位置、驶往港(泊位)、预计开始时间。 航行计划报告的内容如有变化,应及时作出变更报告。 三、船舶驶入大连港VTS管理区域时,应向交管部门报告船名以及交管部门要求的其他信息。 船舶驶离大连港VTS管理区域时,应向交管中心报告船名、动态。 四、船舶正横H灯浮时,应向交管中心报告船名、动态。 五、船舶锚泊或靠泊时,应提前向交管部门报告。 驶往大连水域的船舶,应在正横H灯浮时向交管中心报告;驶往大窑湾水域的船舶,应在驶入大连港VTS管理区域时向大窑湾交管台报告。 船舶靠码头或在锚地抛锚后,应立即向交管部门报告船名、靠泊的泊位或抛锚时间、锚位(黄白嘴灯塔或危险暗礁灯塔方位、距离)。 六、船舶移泊,应提前15分钟向交管部门报告船名、预抵泊位或锚地。 如移泊计划变更,应向交管部门报告。需要继续移泊的,按本条款办理。 船舶移泊完毕,应立即向交管部门报告。 七、船舶离港,应在开航前15分钟向交管部门报告船名、位置和驶往港。 如船舶离港计划变更,应向交管部门报告,离港计划确定后按本条前款重新报告。 八、船舶驶入老铁山水道VTS管理区域时,应通过VHF规定频道向交管中心报告船名、国籍、呼号、船舶类型、位置、来自港、驶往港等信息;驶离老铁山水道VTS管理区域时,应应向交管中心报告船名。 九、船舶在VTS管理区域内进行试车、试航、测速、校正罗经、吊放救生艇演习等活动,除应遵守主管机关有关规定外,还应在活动开始时向交管部门报告船名、活动内容、活动范围等情况,活动结束后立即向交管部门报告。 十、船舶在VTS管理区域内发生或发现交通事故、污染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通过一切有效手段向交管部门报告。 十一、船舶发现助航标志异常、有碍航行安全的障碍物、漂流物或其他妨碍航行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应迅速向交管部门报告。 十二、引航员引领船舶,应向交管部门登船和离船时间、船名、位置及其姓名或代号。 十三、船舶与交管部门在通讯中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普通话或英语。 引航:大连港对进出港的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国内船舶也可以要求引航。引航申请原则上应在抵港前24小时向引航站或港调申请。进港的外轮及航行于国际航线的中国籍船舶,应在检疫锚地等候引航员上船,并悬挂国际信号旗“G”具体例如: 1:凡通过大三山水道的船舶,均应遵守大连港大三山水道通航分隔制。 2:通过成山头以东水域的船舶应遵守成山角水域强制性船舶报告制和成山角水域船舶定线制。 3:成山角附近时中国有名的多雾区,7、8月多雾天,1012月则为少雾天。 4:北纬34以南潮流较大,当东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