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我们国家的传媒行业实行的是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经营这样一种模式。换言之它在社会信息服务和信息传播的沟通方面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同时在经济运行和资金来源方面又担负着创收和盈利巨大的压力。这种情况归结起来就是第一我们的行业不开放;第二在封闭的行业中你既要担负社会的责任,同时又要盈利;第三就是在行业不开放的情况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所以由于竞争不大,或者是进攻强度不高,所以日子过得还可以。所以昨天的报告中几位领导和专家学者都提到了我们收入的增长率幅度是非常大的,其实有的时候增长幅度,盈利幅度过大的时候,有时候要翻过来想一想是不是正常的利润率。我们现在这个行业应该说行业之间、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是非常的激烈,所以严格地来讲,传媒行业仍然不是一个充分的市场环境,因为它准入受到相当的限制。西方国外的广播,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广播主要是两种运行模式,一种运行模式就是美国最早开始的成熟的商业模式,充分的商业化。一种就是欧洲首先开创的公共广播、公共服务模式。广播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以后,美国最先商业运作,铺天盖地,英国人到美国去考察,发现美国一塌糊涂,太没有秩序,他们回来根据他们具体的国情开创一种新的体制,并且最早在欧洲建立以BBC为主的公共广播体制,但是我们往后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相继引入商业广播,在73年引进商业广播。反过来看美国,美国在60年代专门通过国会,通过法案引入公营广播体制,当然美国的公营广播体制相对弱一点,但是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有时候也很难估计它的作用,因为它对于广大的社区电台提供的节目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和公信力。美国的公共广播创意宪章就明确提出公共广播将成为公共电台,非常考虑服务型和公益性。日本是战败国,他们都是分别首先建立了公营广播体制,然后又陆续引进了商业广播体制。所以我们看到这种现象非常有意思。从目前广播发达国家的体制来看都是两种体制并行混用,成为一种双规制运行。这种殊途同归的现象说明公共广播和商业广播的格局,在一国之内并非是对立的,而是具有互补的作用,而且两者并存正是构成相对平衡、持续发展的广播格局的一种比较成功的制度性安排。Abstract:ThisarticlemainlytalksaboutPublicServiceBroadcasting (PSB)theory.ItstartsinanalyzingthebackgroundofthePSBtheory, then,itexpoundsthedefinitionandcore-conceptofthetheory;inthe secondpart,thisarticlediscussesthedevelopmentandmanagementmode ofPSBandanalyzesthecrisis,pointingoutthatPSBneedarevolution inthefuture;intheendittrytoexploretheinfluenceofPSBon Chinasbroadcasting. Keywords:PSB(publicservicebroadcasting)core-conceptthemodeof managementinfluenceonChinasbroadcasting 前言 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成就之一便是广播电视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将近一个世纪来,世界各国在发展这种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大众传播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经营管理体制。目前,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政府国营型,即完全由政府出资兴办、代表官方立场,受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理,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的即是这种模式; 第二种是私营主导型,即完全由个人(资本家)独立或集股兴办的媒体,以盈利为目的,实施商业化经营,美国的三大国播公司(ABC、NBC、CBS)为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 第三种类型就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公营主导型,即“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以公共视听费,或以社会资助为主,国家财政补贴为辅,以此消除商业盈利的驱动力,在非商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立资助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对社会负责的广播电视体制”。这种广播模式以(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或政府)建立、组织和筹措资金的大型公共广播机构为主导,又被称作公共广播模式。最为典型的就是英国的BBC和日本的NHK,西欧的大多数国家也均采用这样的广播电视体制。 公共广播模式因其不受政府和任何利益集团的控制,而是完全以公众为其服务对象,在长久的发展历程中,曾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媒介经营模式。在世纪之交,世界公共广播电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生存危机时,对它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公共广播电视不仅是一种兼容各类服务内容的传播体系,更是一种公共事业的结构方法,而且,它代表着一种精神,更多地,是一种理想。这种模式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广电业也有着可参考借鉴的价值。 一、公共广播的起源与界定 公共广播作为一种媒介经营模式,为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所采纳,但真正把它从一种特点和实际的操作安排上升到一种传播理念的是英国人的广播实践和议会辩论,故而英国也被认为是公共广播制度的起源地。 1.公共广播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公共广播理论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 19世纪中后期,由于知识税的废除和技术的进步,大众化报业迅速占领报业市场,从而使公众能够最大范围的参与公共话题(PubicConversation)的讨论,却有效地将他们排挤出公共事务(PublicAffairs)讨论之外,从而在英国产生出一种“去政治化”的文化氛围。 在商业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媒介以盈利为目的,新闻成为一种被出售的商品,而受众则变成了文化消费者。虽然从“观点”到“事实”的新闻理念转变催生了新闻的客观性原理的诞生,相对与党派报纸是一种不可否认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为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以获取最大的商业成功,大众化报纸,以及大众周刊,儿童漫画和低俗小说盛行,它们很少关注于政治时事,为迎合大众口味,他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娱乐,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事件报道中去。同时期的电影、戏剧也呈现出大众化趋势,内容日渐低俗。政治家,评论员和知识分子们认为这些廉价粗俗的文化产品的产生是媒介仅“给大众他们想要的”(“givingthepublicwhatitwants”),而不是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文化、教育、民主启蒙)的结果,这造成了英国社会文化水准的整体下滑。 20世纪初,无线电广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诞生,这种大量听众可同时收听节目的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是一种社会进步它更多的被看作是文化水准不断下降中的报业和电影的“解毒剂”(antidote)。 与此同时,由于广播所依赖的大气电波或频谱,在当时都是有限的稀缺资源,这种资源如此珍贵,而使它不应为某一力量团体(不论是国家还是商业力量)所垄断,而应被视为社会的公共财产所共享。这引发了对新的更加公平公正的媒介所有制的思考与探索,公共广播理论应运而生。 可以说,公共服务广播出现的主因,是为了避免借助电波进行传播的广播权,独断性地或者制度性地落入商业或政府的手中,是对社会权力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 2.公共广播理论的提出 也正是在英国,公共广播的理想被首次提出。 1923年,由邮政总局设立的英国第一个广播委员会在给议会提交的报告中,首次将广播定义为“一种公用事业”(apublicutility):“任何国家的波段都必须被看作是公共财产的一个有价值的形式,使用它的权利必须在全面和仔细的考虑之后才能给予。任何特殊利益都必须让位于保护未来的公共利益需求。”因此,“广播这个潜在的影响舆论和国家生活的力量必须保留在国家的手中” 如果说把广播限定为一种公共事业的是国家的话,那么,努力使广播在民族事业和公共利益的轨道上实现并阐明公共广播理念的则是约翰里思(JohnReith),英国广播公司的第一任经营主任(managingdirector,1923-1926)。 里思认为广播担负着教育大众和提升大众品位的责任,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国家工具,它不仅仅提供娱乐,还应传授知识和传播新闻。他的理想是使广播服务超越利润和娱乐的商业局限,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性的节目体系,并使它免于商业公司和邮政部门的控制,成为独立的自治机构。 于是里思提出了“公共服务广播”(publicservicebroadcasting)的概念,他认为广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公共服务(acomprehensivepublicservice)应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全民覆盖目标是对这个国家的每一个想要收听的听众进行广播; 2)高质量文化标准提供的所有内容都是最好的,并保持高尚的道德风气; 3)集中控制与运作因为竞争会迫使它为简单地追求受众最大化而放弃质量与品位; 4)稳定的公共资金来源以执照费作为主要经费来源以确保节目费用与受众规模无关(不以盈利为目的); 5)在体制和编辑上保持独立一方面远离商业的压力,另一方面避免政府的影响。 3.公共广播的核心理念 公共广播理念从建立的一开始,便确立了两个基本的原则:非政府与非商业。公共广播是一个独立追求文化目标的社会公器,肩负着提供资讯、教育和娱乐的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的具体任务是要服务市民,拓展文化和民主。 公共广播的社会教育功能,是社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配合学校、家庭等其它教育主体共同提升整体公民受教育水平。 公共广播的娱乐服务也是社会娱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虽然,就上述两大功能领域而言,公共广播都不是唯一的角色;但是公共广播在这两个领域内提供的,是高质量的和具有创新意义的服务精神和参考标准,它所提供的服务,应当是那些短期可测性盈利回报不明显的社会受益服务。 在公共广播服务的三大功能中,最为重要的,是它的新闻信息服务和多元的舆情观点反映。假如商业权力或者政府出于某种考虑要遮蔽真相或者要压制表达的时候,公共广播机构恰恰因为“价值无涉”而可以作为社会的信息守望者和信息的传布管道,来发挥某种校正力量。正是由于有公共广播制度和机构的存在,社会变动信息、各种立场冲突和意见差异得以相对公开和比较充份的呈现和观察讨论。 总的说来,把公共事业当作一种改善和增进知识、趣味以及举止的文化、道德和教育的力量,就是公共事业广播的核心理念。 二、公共广播的实践与发展 里思对公共广播角色和责任的观点,深深影响了英国广播公司BBC(BritishBroadcastingCompany)的发展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1927年新的BBC(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作为一个既非商业又非政府的公共服务机构出现,将公共服务广播由理论变为了实践。英国广播公司BBC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公共服务广播。 1.公共广播的作业模式 公共广播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社会权力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背3.公共广播的未来 在过去的十年,广播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公共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衰落。面临着经费削减、受众分化、应扮演的角色被质疑,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等诸多问题,公共广播的前进道路布满荆棘。 维持现状不是一种选择除了变革,公共广播别无选择。 在此形势下,公共广播出必须加强各种形式的伙伴和合作关系,提供更多元化的节目,继续提升节目素质,拓展其生存空间外,公共广播还需要找到一种与政府之间的新型关系,以及一种对于公共服务原则新的贯彻形式,最重要的是要赋予公共服务一个新的定义,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 三、公共广播理论对我国广电业的启示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正面临着走出传统体制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同时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时还肩负着非常沉重的媒介社会责任。 我国的广电体制改革是复杂的,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别的国家不曾做过的事:既不会放弃国有的性质,即广播电视不会私有化,又要去做公共广播做的事情,同时又允许和提倡走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的运行方式。 而公共广播理论对我国广电业有着很大程度的借鉴作用,具体体现在: (1)对媒介角色定位的重新审视 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国有模式,因为社会主义的政府代表人民利益,所以广播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归国家政府所有,担负着宣传政府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是政府的和人民的宣传工具。但是,在实际操作和运作中,媒体往往仅被强调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却忽略了它同时也应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媒体通常在“上情下达”层面做得出彩,而在“下情上传”方面却有所缺失;媒体中出现的多是一种主流的声音,缺乏多种观点的自由表达,因此媒体大多是一种信息的单向传播,缺少公众的参与讨论。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公共广播的做法,让我国的广播电视为公众舆论和个人见解提供一个公开讨论的平台,一个民主交流的公共场所,这也是促进社会教化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需要。 (2)加强公共服务意识 我国目前的大众传媒非常缺乏一种公共服务的精神,在服务于广大人民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需求方面,它的表现很难令人满意。“如今,面向市场、利润驱动的中国广播电视与商业利益的合作越来越密切,传媒大力宣扬物质主义的人生观、消费主义的生活观,日益变得嫌贫爱富,日益倾向小众化的服务,逐渐失去了国家广播电视原有的对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垄断经营的国营广播电视传媒既缺乏公益心,又缺少开放市场的外部竞争和监督,自身也成为腐败的温床。” 由于社会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广播电视不一定能达到公共广播“非商业”“非政府”的国际标准,但国外公共广播机构(特别是BBC)在从事公共服务方面独立自主和尽职尽责的形象对中国新闻传媒工作者是有感召力的。 (3)提高节目的内容和质量 目前我国在对广播电视的管理方面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时事政治方面,政府对国营广播的管理手段依然僵硬;另一方面,对广播电视的改革过于倾向市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中重产业而轻文化,对文化娱乐节目过于“松绑”,文化品位有所下滑。而商业化的泛滥也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出现程度不同的媚俗、庸俗化的倾向。 公共广播高质量和全民性的特点为我国的广播电视改革提供了借鉴,我们应该为受众提供多元化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尽量满足公众对信息和娱乐等的不同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同时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注释: 1、金冠军、郑涵:当代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基本类型,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36页 2、(澳)AllanBrown,(1996).Economics,PublicServiceBroadcasting, andSocialValues.TheJournalofMediaEconomic,9(1),3-15. 3、“Anumberofpoliticians,commentatorsandintellectuals,including JohnReith,sawthetrashyandvulgarproductsoftheindustryasa consequenceofgivingthepublicwhatitwants.” KevilWilliams,GetMeaMurderaDay!AHistoryofMassCommunication inBritain(London;NewYork:Arnold,1998) 4、“Thewirelesswasseenasapossibleantidotetothedeclining standardsofthepressandcinema.” KevilWilliams,GetMeaMurderaDay!AHistoryofMassCommunication inBritain(London;NewYork:Arnold,1998) 5、帕迪斯坎内尔,公共事业广播概念史,第121页。此处转自杨击著,传播文化社会英国大众传播理论透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6、杨击著,传播文化社会英国大众传播理论透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7、此处参考AndrewCrisell,AintroductoryhistoryofBritish Broadcasting和KevilWilliams,GetMeaMurderaDay!AHistoryof MassCommunicationinBritain(London;NewYork:Arnold,1998),归纳总结得出 8、陆地,赵民著,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8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露西金尚克尔曼(Shankleman,L.K.)著,彭泰权译,透视BBC与CNN媒介组织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约翰基恩(JohnKeane)著,卻继红、刘士军译,媒体与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1、露西金尚克尔曼(Shankleman,L.K.)著,彭泰权译,透视BBC与CNN媒介组织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RobertW.McChesney)著,谢岳译,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3、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RobertW.McChesney)著,谢岳译,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4、郭镇之,郭镇之:数字时代的公共广播电视,传播学论坛()发表于2006年10月18日,2006年11月29日登录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卡瑞(JamesCurrran),珍辛顿(JeanSeaton)著,栾轶玫译,英国新闻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2.约翰基恩(JohnKeane)著,卻继红、刘士军译,媒体与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杨击著,传播文化社会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常见的反义词总结
- 中国联通海东市2025秋招市场与服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行政岗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广电常德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网络优化与维护类
- 武威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中国广电聊城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行业解决方案经理岗
- 亳州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大唐电力安庆市2025秋招采矿工程专业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驻马店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大庆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劳动课冰箱清洁课件
- 2025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建筑设计数字化协同工作方案
- 新入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原生家庭探索课件
-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学习项目二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课堂教学设计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共50张)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中国企业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5)-清华五道口
- 医院常用消毒液的使用及配置方法
- 2022英威腾MH600交流伺服驱动说明书手册
- 分期支付欠薪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