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46.1-1983 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相比于《GB 146-1959》,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限界尺寸的修订:新标准根据铁路运输安全需求和技术进步,对机车车辆的最大允许尺寸(包括高度、宽度以及不同部位的轮廓尺寸)进行了重新规定,以适应更大型和高效的机车车辆运行,同时确保线路安全。

  2. 结构与分类的细化:《GB 146.1-1983》对机车车辆的类型和结构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明确了不同类型车辆(如客运车辆、货运车辆、特种车辆等)的具体限界要求,提高了规范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3. 考虑了电气化铁路的需求:随着我国铁路电气化进程的发展,新标准特别考虑了电气化铁路的特殊要求,对接触网与车辆顶部的最小安全距离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电气化铁路运营的安全性。

  4. 安全裕度的增加: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冗余,新标准在某些关键尺寸上增加了安全裕度,以应对可能的动态偏移、振动等因素,减少事故风险。

  5. 术语和定义的更新:随着技术发展,一些专业术语和定义发生了变化。新标准对这些术语进行了更新和明确,以便于理解和执行。

  6. 检验与实施方法:《GB 146.1-1983》还对机车车辆限界的检验方法和实施细节给出了更具体的操作指导,便于实际操作中的执行与监督,确保限界规定的有效实施。

  7. 适应性增强:考虑到未来铁路技术进步和运输需求的变化,新标准在设计时增强了灵活性和前瞻性,为后续的技术革新和标准升级预留了空间。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46.1-2020
  • 1983-11-07 颁布
  • 1984-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46.1-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pdf_第1页
GB146.1-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46.1-83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 D C 6 2 5 . 2 . 0 1 1 标 准 轨 距 铁 路 机 车 车 辆 限 界“ ” 1 4 6 . 1 - 8 3 R o l l i n g s t o c k g a u g e f o r s t a n d a r d g a u g e r a i l w a y s代 替G B 1 4 6 - 5 91 适用范围 本限界适用于新造的和改造的1 4 3 5 毫米标准轨距铁路蒸汽、电力、内燃机车及各种车辆。 注:“新造的”系指本标准实施后设计制造的机车车辆。 “ 改造的”系指本标准实施前 设计制造但要求按本标准改造的机车车 辆。2 定义 机车车辆限界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极限横断面轮廓。机车车辆无论是空车或重车,无论是具有最大标准公差的新车,或是具有最大 标准公差和磨耗限度的旧车,停放在水平直线上, 无侧向倾斜与偏移,除电力机车升起的集电弓外,其他任何部分应容纳在限界轮廓之内,不得超越。3 使用方法 3 . 1 依限界设计机车车辆,限界中心线为通过平直线路两钢轨中点的垂直线。机车车辆水平尺寸自其中, L N线算起,并以限界半宽表示。垂直尺寸自轨面算起。 8 . 2 机车车辆设计制造, 无论是基本尺寸或公差尺寸都不应超过限界所规定的极限横断面轮廓线。 3 . 3 车限一 1 A,车限一 1 B为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距轨面高3 5 0 毫米以上部分为上部限界( 车限一 1 A ) . 距轨面高3 5 0 毫米以下部分为下部限界( 车限一 1 B) 。 3 . 4 新造车( 生产后未经运用的机车车辆) 上部在空载状态下其垂直面内最大尺寸,可按车限一1 A的最大尺寸设计制造。 3 . 5 新造车下部设计制造垂直尺寸在计入静载下( 或整备状态下) 的弹簧下沉量以及最大磨耗后, 不得小于车限一1 B所规定的垂直尺寸。 3 . 6 通过自动化、机械化驼峰车辆减速器的货车, 其下部设计制造垂直尺寸在计入静载下的弹簧下沉量以及最大磨耗后,不得小于车辆减速器在制动或工作位置时的货车下部限界车限一2所规定的垂直尺寸。 3 . 7 通过自 动化、 机械化驼峰车辆减速器的调车机车,其下 部设计制造垂直尺寸在计人整备状态下的弹簧下沉量以及最大磨耗后,不得小于车辆减速器在缓解位置时的调车机车下部限界车限一3 所规定的垂直尺寸。 3 二 以上3 . 5 - 3 . 7 条, 在确定新造车F 部设计制造垂直尺寸时,不需另计人其动载下的弹簧振动下沉量 ( 动挠度)。4 机车车辆最大容许制造宽 度的计算方法 4 二在确定机车车辆最大容许制造宽度时, 不考虑由于机车车辆走行部分具有最大磨耗当其进入曲线时的横向偏移量 ( 限制值)。参与国际联运或因特殊要求需要考虑限制值的机车车辆,在设计任务书中另行规定。 4 . 2 车 体长 度为 1 3 . 2 2 米 ( 2 6 米) , 转向 架中心 距为 9 . 3 5 米 ( 1 8 米), 最 大容许 制 造宽 度为 3 4 0 0 毫国家 标准局1 9 8 3 一 1 1 一 0 7 发布1 9 8 4 一 1 0 一 0 1 实施 6 4 3 GB 1 4 6 1 一 3米,具有这样尺寸的车辆定义为计算车辆 ( 用于车宽计算)。 计算车辆在曲线半径为3 0 0 米的计算曲线上,其中部和端部最大偏移量为3 6 毫米 ( 中 部为1 3 5 毫米, 端部为1 4 7 毫米)。 注: 括号外所列数值适用于计算 全路运行的机车车辆。括号内 所列数值适用 于计算符合本 建筑限界线路 ( 按 本建 筑限界规定进行曲线加宽的线路)上运行的机车车辆。 4 . 3 机车车辆设计, 当 其车体长度和转向架中心距不超过计算车辆的规定时, 不斋缩减其最大容许制造宽度。 4 . 4 机车车辆设计, 当其车体长度或转向架中心距超过计算车辆的规定时,斋相应地缩减其最大容许制造宽度,并按以下方法计算。 机车车辆中部和端部最大偏移最为: ,l a S 2 、 斌一 告 十 兰二 )x 1 0 0 0 ( 1 ) 一,、8 R 8 R, , L z 一 / Z S 2 、 W- 二 二吧一一二 士 】x 1 0 0 0 一( 2) 8 R 8 R ,式中: W m机车车辆中部最大偏移量,毫米, W e机车车辆端部最大偏移量, 毫米, L 车体长度 ,米, l 转向架中心距,米 S转向架轴距,米 R计算曲线半径,3 0 0 米。 机车车辆最大容许制造宽度缩减量为: C m W m一 D m ( 3 ) C e二 W e一 D e ( 4 )式中: C m、 C e 机车 车 辆中 部 和端 部最大 容 许制 造宽 度缩 减 最, 毫 米, D m、 D e 计算车 辆 中 部 和端 部最大 偏 移量, 毫 米。 机车车辆距轨面某一高度处最大容许制造宽度则为: 2 B2 ( B一 C) ( 5)式中:B 机车车 辆距轨面某一高度处最大容许制造半宽,毫米, B* 机车车辆限界在同一高度处最大半宽,毫米, C 以上计算的最大容许制造宽度缩减量C m、 q 之一 ( 若为负值,令等于零) , 毫米。 64 4 GB 1 4 6 1 一 85 基本尺寸 5 . 1 机车车辆上部限界 车限一1 A一 图 1 机车车辆限界基本轮廓。 一 一 电气化铁路 干线上运用的电力机车。 一列车信号装置限界轮廓。 电力机车在距轨面高 3 5 0 一1 2 5 0 毫米范围内为1 6 7 5 毫米。 6 45 GB 】 4 6 1 一 35 . 2 机车车辆下部限界 车限一1 B , . 0r 1 5 2 01260631.5 蕉 政 轨面二 ,一 图 2 车 体的弹费承载部分。 一 一 一 转向架上的弹赞承载部分。 - X - X 一非 弹簧承载部分。 一 。 一 。 一机车闸瓦、撒砂管、喷油嘴最低轮廓。5 . 3 通过自动化、机械化驼峰车辆减速器( 制动或工作位置) 的货车下部限界。 车限 一2 1 6 0 0 1 5 2 0 吕1 Ri mi二1 1 1 J 1 1 1 =1 -1 1 1 轨面甲 J 图 3 弹簧承载部分。 -X -X 一非弹簧承载部分。 6 46 GB 1 4 6 1 一 85 . 4 通过自 动化、机械化驼峰车辆减速器 ( 缓解位置)的调车机车下部限界。 车限 一3160015201260960681.5675.0 X500210 +v+ 45x x Nx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